邹志坚;黄小陆
目的:为更好加强儿童的保健工作.方法:对2006年度花都区0~6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结果:0~6岁儿童身长和体重在M±2SD内的人数分别占受检人数的94.68%和97.23%;贫血患病率13.94 %;视力异常率4.27%;龋齿率20.06%;听力异常率2.25/万;5以下儿童死亡率6.13‰.结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围产期、儿童保健,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降低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黄婉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慢性扁桃体炎是一种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慢性扁桃体炎常引起患者反复咽痛,发热,咽喉不适.慢性扁桃体炎引起的扁桃体肿大常导致患儿吞咽、呼吸与睡眠障碍,严重影响健康和发育,甚至引发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病、肾炎及心脏病等.手术摘除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以往采用表麻下挤切法和局麻下剥离摘除法,2002年7 月以来,我们采用全麻气管内插管行扁桃体剥离摘除术12 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平;李章健;谢建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评估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和传统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 (MSII)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调查我院56例外科围手术期的住院患者,32例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4例应用传统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结果:CSII组比MSII组更快更好地控制血糖,人均日胰岛素用量、术前待手术日及住院天数明显减少.结论:CSII较MSII在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尽快争取手术及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钟国连;肖丽霞;许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试验检测运动前后心率和QT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病人275例,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其中运动平板试验阳性者133例为观察组,运动平板试验阴性者142例为对照组,测量各组运动前和运动终止即刻心率和QT间期.结果:观察组运动前QT间期长于对照组(0.341±0.026s vs 0.334±0.028s, P<0.05).运动后观察组的即刻心率小于对照组(138.18±24.48次/分 vs 143.37±21.14次/分,P<0.05);且运动后观察组的QT间期明显长于对照组(0.268±0.031s vs 0.257±0.030s,P<0.01).结论:冠心病人心率变时受损,运动前QT间期已延长,运动后QT间期延长更明显.检测运动前后心率和QT间期的变化程度或许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简便方法.
作者:刘艳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的表达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将生存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突变型P53或Bcl-2蛋白阳性表达组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阳性表达均与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有关.
作者:邹志坚;黄小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治疗是泌尿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2003年至2006年我院采用肾盂切开联合气压冲击取石术治疗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宗泉;李彤;郭志云;刘凡;赵树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冠心病(CH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CHD患者进行DCG监测,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岁(38~85岁).结果:检出有缺血性ST-T改变者52例,其检出率为86.7%.检出缺血性ST-T改变186阵次,其中140阵次为SMI,占缺血性ST-T改变的75.3%;46阵次为有症状发作,占缺血性ST-T改变的24.7%.140阵次SMI中102阵次(72.9%)发生于上午6时~12时,仅38阵次(27.1%)发生于夜间0时至次日晨6时.检出各种心律失常44例.结论: DCG监测CHD患者SMI检出率高,SMI与CHD预后密切相关,应重视SMI的检出、治疗与预防.
作者:刘晓春;邱悦群;孟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大面积烧伤小儿病人更为有效的静脉输液方法,提高输液护理效果和抢救成功率.方法:对56例病例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入套管针进行输液.结果:穿刺置管一次成功53例(成功率94.6%),二次成功2例,未能成功1例;导管留置时间2~7天,平均5.4天;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快速解决大面积烧伤小儿输液难的问题.
作者:吴莲香;彭凤裘;赖晓文;叶新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drome,SSSS)是一种少见而又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病情轻者1~2周后痊愈,重者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3岁以下小儿多见,尤其是出生后3个月内的婴儿.儿童的病死率为3%~4%[1].2003年3月至今我科共收治SSSS病例33例,其中应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20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和疗效观察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彭佩玉;孙新建;姚艳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黄花倒水莲水提取物对小鼠耐缺氧作用.方法:采用常压耐缺氧实验;快速断头实验;异丙肾上腺素增加心肌耗氧量实验.结果:黄花倒水莲提取物能显著延长常压耐缺氧条件下小鼠的存活时间;能显著延长断头小鼠的喘息时间;能非常显著延长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的小鼠在常压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结论:黄花倒水莲水提取物具有显著的耐缺氧作用.
作者:朱秋萍;李洪亮;范小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笔者于2006年8月~2007年4月应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霜(商品名尤卓尔乳膏,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治疗100例皮炎湿疹患者,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房生;李光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尿布皮炎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在尿布区域的局限性皮炎,多发生于1~4个月婴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尿布区域皮肤长时间受尿、便刺激,使皮肤受潮受湿,局部抵抗力降低,加上反复摩擦导致本病[1].同时由于粪便中的氨生成菌在湿尿布上分解尿布产生氨,由于氨的刺激作用引发皮炎[2].我科自2001年11月~2005年4月应用汞溴红联合局部氧疗治疗尿布皮炎共105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传统的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VH)多用于子宫脱垂患者,对于非脱垂的子宫良性病变,因手术视野小,操作不方便,受到了限制.由于特制经阴道手术器械的改进和术式改良,微创观念深入妇科,扩大了经阴道子宫切除的适应证.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对部分非脱垂子宫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效果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祝昌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胸大肌入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45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组25例,采用经胸大肌入路保留胸前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20例,采用经胸大肌后方不保留胸前神经的改良根治术.术后测定胸大肌厚度及胸大肌肌电图.结果:手术组术后胸大肌无重度萎缩,肌电图显示神经肌肉功能良好.对照组15例出现胸大肌重度萎缩,且神经肌肉功能不良.结论:经胸大肌入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腋窝淋巴结清扫及胸前神经的保护有良好显露,胸大肌功能得到有效保护.
作者:袁火忠;蒋国庆;湛本珠;黄居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初诊的高血压病患者96例经超声心动图分为左室肥厚组和非左室肥厚组,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和非内-中膜增厚组,利用24h尿蛋白定量分析,分为微量蛋白尿>30mg组和<30mg组,经询问病史、体检、血脂、血糖、动态心电图各参数.结果:(1)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心率变异性RMSSD、HF、SDANN、LF、VL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与非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与非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心率变异性RMSSD、 HF、SDANN、L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尿微量蛋白尿组与非微量蛋白尿组其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MSSD、SDANN、HF、L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RMSSD、HF高者,其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微量蛋白尿发生率少,而LF、SDANN、VLF高者,其靶器官损害重.
作者:万凤福;刘传垠;王雪樵;何志;刘建文;易志强;刘端甫;肖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激活与纤溶活化功能的变化和临床出血倾向、肝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双色免疫荧光染色、乳胶法以及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对重型肝炎血中的GMP-140和D-二聚体、PLT、MPV进行检测,以了解其血小板激活功能和纤溶活化功能.结果:重型肝炎血中GMP-140和D-二聚体、MPV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重型肝炎中有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血中GMP-140、D-二聚体、MPV均显著高于无出血倾向的患者,前一组PLT明显低于后一组.结论:重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功能障碍及纤溶活性增高,预示着出血的可能性,通过检测GMP-140和D-二聚体、PLT、MPV可判断其出血倾向及肝病的危重程度.
作者:钟渊斌;张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呈上升趋势.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与良性肝胆疾病相似,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疗效不佳,预后差,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统计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原发性胆囊癌22例,着重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
作者:丁于海;舒颖;卢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妇女(正常组)和58例自然流产妇女的宫颈或尿道口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比较两组妇女支原体检出的阳性率.观察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发生次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自然流产组解脲支原体阳性43例,阳性率74.1%;人型支原体阳性16例,阳性率27.6%;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均阳性12例,阳性率20.7%.正常组解脲支原体阳性24例,阳性率48%;人型支原体性阳性5例,阳性率10%,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均阳性2例,阳性率4%.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作者:卢和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应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41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红华;朱萍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氯氮平对儿童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98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50例和氯氮平组48例,治疗8周,分别定期检查心电图,时间分别为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8周末,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电图均正常.治疗后利培酮与氯氮平对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23.6%、42.5%,差异极显著 (χ2=19.83,P<0.01).显著异常时段为第4周末.两组均以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和ST-T改变多见,但利培酮组窦性心动过速和ST-T改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氯氮平组,而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明显高于氯氮平组.结论:利培酮对儿童心电图的影响显著低于氯氮平.
作者:王晓云;董速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