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菊花;叶军;朱剑芳;方辉
目的:探讨染料木素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有无潜在的治疗价值.方法:应用细胞生长抑制效应和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于体外观察染料木素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增殖的影响.结果:10.0~60.0μg/ml的染料木素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结论:染料木素可能成为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有效药物.
作者:徐鹰;丁梅;徐能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皮硝外敷治疗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7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采用500g皮硝腹部外敷每日2次;对照Ⅰ组19例,采用50g皮硝+450g食盐腹部外敷,每日1次.对照Ⅱ组18例,采用500g食盐腹部外敷每日1次.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0%,对照Ⅰ组有效率为21.05%,对照Ⅱ组有效率为16.67%,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皮硝腹部外敷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效.
作者:张景辉;刘斌;张跃林;郑耀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创伤系列片在肱骨近端骨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1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拍摄了创伤系列片(肩胛骨正位片、肩胛骨侧位片、腋位片或改良腋位片).结果:创伤系列片能较好地帮助判断骨折的部位,从不同角度显示骨折线,骨折块移位方向及脱位方向,比较准确地评价骨折的分型.结论:创伤系列片在肱骨近端骨折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蔡幸健;刘中胜;郭来洲;孟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PSE)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经内科治疗效差或无效的ITP患者进行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观察其疗效、毒副作用.结果:显效13例,良效8例,进步5例.近期疗效84.62%,远期疗效:有效病例中9例20~60天后血小板下降,经内科治疗血小板维持25×109~80×109/L,无出血倾向,暂无死亡病例.副作用包括脾区疼痛、发热、左侧胸腔积液、脾脓肿.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内科治疗效差或无效,激素治疗禁忌,心肾功能不全,血小板较低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是一种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疗效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开展.
作者:王祥财;刘礼平;刘海荣;许明君;李海亮;黄莉;万通;李树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应用广泛的调脂药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还具有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抗感染等作用.本文将对这些作用机制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东波;谢水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23岁,未婚.因青春期无月经来潮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女性体态,五官端正,双侧乳腺发育正常,丰满对称,毛发分布及全身骨骼发育均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女性型,发育正常,阴道前庭相当于阴道口处见阴道外口,但呈一长约2cm、宽约3cm的盲端,处女膜完整,尿道口发育正常,肛查未及子宫及异常包块.辅助检查:超声提示:⑴子宫偏小.⑵左侧卵巢正常,右侧卵巢无回声区可能为卵泡声象.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探察术,术中见双侧子宫大小分别为:2cm×2cm×1 cm,2cm×2cm×1 cm,并见双侧各一卵巢、输卵管正常.临床拟行乙状结肠代阴道+双侧始基子宫切除术,并将切除物送病检.
作者:黄海建;杨庆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氯氮平对儿童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98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50例和氯氮平组48例,治疗8周,分别定期检查心电图,时间分别为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8周末,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电图均正常.治疗后利培酮与氯氮平对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23.6%、42.5%,差异极显著 (χ2=19.83,P<0.01).显著异常时段为第4周末.两组均以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和ST-T改变多见,但利培酮组窦性心动过速和ST-T改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氯氮平组,而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明显高于氯氮平组.结论:利培酮对儿童心电图的影响显著低于氯氮平.
作者:王晓云;董速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鼻出血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属耳鼻咽喉科急症.其原因众多,处理复杂,如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当,对患者的生命会产生致命的威胁[1].本文对72例鼻出血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汪一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尺桡双骨折治疗中,手法复位,宽掌背侧夹板加中立板外固定方法治疗的功能效果.方法:对39例闭合性,移位的前臂双骨折,按不同的骨折类型早期手法复位,宽掌背侧夹板加中立板外固定,重点注意克服存在的旋转因素,适宜的指导功能锻炼.结果:39例均愈合.结论:小儿尺桡双骨折应首先尽早应用手法复位,克服旋转移位是前臂双骨折复位成功和功能恢复好的关键性因素.
作者:程少华;伍中庆;何大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眼球穿通伤是眼科常见的眼外伤之一,眼球穿通伤破坏了眼组织的正常结构及功能,使眼球通透性和屈光状态改变,极易造成视力损害[1],若不及时处理,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因感染而致眼球萎缩、视力丧失.因此,及时的诊断以及妥善的治疗是降低致盲致残率、恢复有效视功能的关键.同时精心、周到、细致、有针对性的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力保障.现将我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娟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比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两种检测方法,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在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对126例胃病患者,先行胃镜检查,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作为标准对照,同时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并将两种方法所得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比较.结果: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分别是62.7%、82.2%、90.5%、91.2%,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分别是70.6%、94.4%、96.5%、94.4%,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尿素酶试验与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差异小,但14C尿素呼气试验操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是一种较理想的非侵入性诊断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
作者:洪水翔;兰天;廖光宏;钟玮平;谭智华;李思杳;肖从辉;钟孝桂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索粘弹剂静态回吸法治疗前房异物的特点、临床效果.方法:对33例36眼前房异物采用粘弹剂静态回吸法进行治疗.结果:33例36眼前房异物均一次性顺利取出,无1例发生手术误伤和手术并发症,术后反应轻微.结论:粘弹剂静态回吸法治疗前房异物操作简便、安全、精准,有利于处理各种合并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友根;张小勇;杨冬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利托君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Kromasil-C8色谱柱,以甲醇-磷酸氢二铵和1-庚烷磺酸钠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在275nm波长下进行检测.结果:盐酸利托君在25~500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回收率分别为:99.4%,99.6%,99.5%,99.6%,99.7%,99.8%(RSD为0.3%,n=6).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盐酸利托君含量测定的方法.
作者:刘霞;李伟;雷霁远;余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阐述功能性矫治器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轻、中度OSAS患者中,选择愿意接受功能性矫治器治疗的患者10例,治疗前后均用陪同家属调查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后在多项参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功能性矫治器在治疗OSAS中具有明显疗效.
作者:吴光宇;李年生;刘克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本文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了水中钙镁元素的含量.方法:用1%KCl和1%的SrCl2作稀释剂,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所测定的水样中钙镁含量符合国家限定标准,采用此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97%和99.39%.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彭湘君;李银保;刘霞;程庚金生;余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维护好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提高透析质量.方法:应用整体护理对96例血液透析患者(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与85例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血栓形成、出血、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感染率、血栓形成、出血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使用时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维护好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降低感染,延长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小琴;李美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冠心病(CH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CHD患者进行DCG监测,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岁(38~85岁).结果:检出有缺血性ST-T改变者52例,其检出率为86.7%.检出缺血性ST-T改变186阵次,其中140阵次为SMI,占缺血性ST-T改变的75.3%;46阵次为有症状发作,占缺血性ST-T改变的24.7%.140阵次SMI中102阵次(72.9%)发生于上午6时~12时,仅38阵次(27.1%)发生于夜间0时至次日晨6时.检出各种心律失常44例.结论: DCG监测CHD患者SMI检出率高,SMI与CHD预后密切相关,应重视SMI的检出、治疗与预防.
作者:刘晓春;邱悦群;孟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带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临床体会.方法:用带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6例.皮瓣切取范围5cm×5cm~15cm×10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4例6个月~3年,皮瓣外观功能均良好,质地接近正常,负重后无溃疡发生.结论:足跟部为负重区,对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要求较高,以质地接近的皮瓣修复效果满意.
作者:黄为民;高辉;姬广林;吴东保;温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的疗效.方法:对采用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产后出血有效率为l00%,术后子宫复旧良好,月经恢复良好.结论:改良B-Lynch缝线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措施.
作者:邓辉;刘金华;刘金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糖、C反应蛋白在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患儿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选择72例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患儿,分为S1组和S2组,S1组42例,S2组30例,25例肺炎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住院患儿,普通肺炎住院患儿86例,正常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动态检测血糖、血C反应蛋白.结果:普通肺炎组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SIRS组(S1组和S2组)及MODS组的血糖,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普通肺炎组,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IRS组的S2组治疗5天血糖、CRP持续下降,MODS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小儿肺炎时CRP和血糖与病情严重度平行,CRP和血糖两项指标联合应用对于小儿肺炎的转归评判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黎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