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锦兰
人工破膜作为一种加强宫缩的手段,可缩短产程,在产程中被广泛应用.传统的方法产妇均在宫口开大3至4cm以上即活跃期行人工破膜,但有不少产妇,无头盆不称,无明显胎头位置异常,只因潜伏期进展缓慢或产程阻滞而行剖宫产术.目前在国内潜伏期破膜报道较少.近几年来,我院选择380例无头盆不称产妇,宫颈Bishop>7分者行潜伏期破膜,以观察羊水性质,加速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达到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谢勤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drome,SSSS)是一种少见而又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病情轻者1~2周后痊愈,重者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3岁以下小儿多见,尤其是出生后3个月内的婴儿.儿童的病死率为3%~4%[1].2003年3月至今我科共收治SSSS病例33例,其中应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20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和疗效观察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彭佩玉;孙新建;姚艳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慢性扁桃体炎是一种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慢性扁桃体炎常引起患者反复咽痛,发热,咽喉不适.慢性扁桃体炎引起的扁桃体肿大常导致患儿吞咽、呼吸与睡眠障碍,严重影响健康和发育,甚至引发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病、肾炎及心脏病等.手术摘除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以往采用表麻下挤切法和局麻下剥离摘除法,2002年7 月以来,我们采用全麻气管内插管行扁桃体剥离摘除术12 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平;李章健;谢建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应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41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红华;朱萍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初诊的高血压病患者96例经超声心动图分为左室肥厚组和非左室肥厚组,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和非内-中膜增厚组,利用24h尿蛋白定量分析,分为微量蛋白尿>30mg组和<30mg组,经询问病史、体检、血脂、血糖、动态心电图各参数.结果:(1)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心率变异性RMSSD、HF、SDANN、LF、VL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与非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与非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心率变异性RMSSD、 HF、SDANN、L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尿微量蛋白尿组与非微量蛋白尿组其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MSSD、SDANN、HF、L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RMSSD、HF高者,其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微量蛋白尿发生率少,而LF、SDANN、VLF高者,其靶器官损害重.
作者:万凤福;刘传垠;王雪樵;何志;刘建文;易志强;刘端甫;肖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C (Vc)对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OD)法,测定血糖的干扰程度.方法:用GOD法测定加入不同浓度Vc的血糖结果,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Vc对GOD法测定血糖有明显的负干扰作用,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6, -0.976,干扰度随着V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6, 0.976,同一浓度的Vc对两种血清干扰度也有所不同,对正常值血清的干扰度高于高值血清.当Vc浓度>10 000.0mg/L时,干扰度>17.4%,干扰度较大,而当Vc浓度<312.5 mg/L时,干扰度<3.6%,干扰度甚小.结论:在用GOD法测定血糖时,应考虑还原性药物的干扰因素,当血糖值过低时,应区分真性低血糖与假性低血糖.
作者:鲁陈;朱颖;胡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末稍血葡萄糖检测与静脉血葡萄糖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糖尿病患者空腹静脉血血糖和同时采用快速血糖仪对同一患者末梢血血糖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的静脉血血糖值稍高于末梢血血糖,两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对于门诊需反复监测血糖变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快速血糖仪作为检测工具,其对于指导糖尿病治疗有一定的价值,但诊断糖尿病好使用静脉血作为检验标本.
作者:孟幼莉;钟国连;王海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以往眼球摘除术后常用的填充物有硅胶球,而硅胶球眶内植入有时有排斥及脱出,羟基磷灰石由于它的成分与人骨成分极为相似呈现网眼状结构,血管可长入,结膜可覆盖,不会因该物的成分而排斥脱出.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国产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为材料制成轻巧多孔网眼状结构的填充球,给19例眼球摘除术后者眼内填充,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整容效果,双眼外观对称,义眼活动度良好.此手术技巧是关键,但术前、术后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眶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石远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激活与纤溶活化功能的变化和临床出血倾向、肝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双色免疫荧光染色、乳胶法以及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对重型肝炎血中的GMP-140和D-二聚体、PLT、MPV进行检测,以了解其血小板激活功能和纤溶活化功能.结果:重型肝炎血中GMP-140和D-二聚体、MPV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重型肝炎中有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血中GMP-140、D-二聚体、MPV均显著高于无出血倾向的患者,前一组PLT明显低于后一组.结论:重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功能障碍及纤溶活性增高,预示着出血的可能性,通过检测GMP-140和D-二聚体、PLT、MPV可判断其出血倾向及肝病的危重程度.
作者:钟渊斌;张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脐旁岛状皮瓣转移一期阴茎再造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例脐旁左侧岛状皮瓣转移和肋软骨植入一期阴茎再造.分析脐旁岛状皮瓣转移的设计,手术方法.结果:3例脐旁岛状皮瓣转移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0~18个月,再造阴茎形态和功能良好,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脐旁左侧岛状皮瓣转移设计合理,皮瓣血管解剖恒定,供血范围广,血管蒂长可同时形成尿道和阴茎体,供区隐蔽,术后形态功能良好,是阴茎再造的一种较易掌握、手术风险较低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东林;刘经燕;朱小明;肖庆裕;刘申;胡志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的方法.方法:对32例陈旧性三踝骨折患者,手术采用前内,前外双侧弧形切口,锐性探查内外踝原始骨折线,清理骨折断端及踝穴,外翻踝关节,直视显露后踝骨折块,清理后踝周围的瘢痕组织及碎骨块和骨痂组织,用尖刀探查后踝原始骨折线.清理骨折断端、复位,固定后踝,以骨嵴为标志,恢复外踝的正常长度和力线,并用1/3管型钢板或普通钢板或克氏针固定,内踝用螺钉或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固定,术后石膏外固定3~4周,术后10~12周开始部分负重.结果: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5个月,平均36个月.2例出现浅表皮缘坏死,3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28~39周,平均32周,3例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踝关节间隙变窄,有创伤性关节炎改变,其中2例患者骨折复位良好.根据AOFAS评定标准,踝关节评分优20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3.7%,5例患者踝关节背伸活动受限<10°.结论:手术治疗伤后86天内三踝骨折,锐性探查原始骨折线,直视下复位后踝骨折块,保留腓骨的正常长度、旋转和力线,正常的踝穴间隙,可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和临床疗效.
作者:曾金如;朱少波;朱国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插管溶栓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8月起,对急性髂股静脉血栓80例(不包括腓肠肌静脉丛以下静脉血栓者)无抗凝溶栓禁忌,无造影剂过敏者,穿刺部位无感染者,随机分组:实验组A组:插管溶栓;对照组B组:外周静脉溶栓,行彩超检查对比两组24h、48h、72h溶栓效果.结果: A组平均疗效在3个时间点均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DVT患者插管溶栓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外周静脉给药溶栓.
作者:钟宝元;谢斌辉;刘凤恩;胡晨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慢性肥厚性鼻炎传统治疗方法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近年来随着激光、微波治疗的广泛应用,使得慢性鼻炎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因术后鼻腔黏膜反应重而影响疗效和手术开展.等离子手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谌华;谢瑞昀;王跃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调查研究赣州市章贡区饮用水中大肠杆菌及钙镁离子含量.方法:运用分离培养法检测水(自来水、桶装矿泉水、井水、赣江水、章江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了不同水质中Ca、Mg元素的含量.结果:测量研究发现,只有自来水的细菌学指标合格,5种水的钙镁离子含量均较低.结论:应加强水源管理,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
作者:陈芳卿;郑东波;王军;洪欢山;陈永芳;凌佳;陈永华;龙琴琴;郝骏;谢水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葡萄胎患者清宫后再次妊娠的适宜时间.方法:对126例葡萄胎患者,随访1~9年,清宫术后再次妊娠78例,根据清宫术至再次妊娠的时间分为4组,分别观察各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葡萄胎清宫后半年内妊娠病理妊娠发生率较清宫后半年以上妊娠者高(P<0.05);清宫后半年至两年内妊娠者与清宫后大于2年妊娠者母婴健康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葡萄胎患者清宫后,血清β-HCG降至正常水平半年,且经过数次β-HCG监测均正常,又无异常临床表现,希望妊娠者可解除避孕,再次妊娠要按高危妊娠处理.
作者:赖幼琳;胡莉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的表达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将生存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突变型P53或Bcl-2蛋白阳性表达组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阳性表达均与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有关.
作者:邹志坚;黄小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比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两种检测方法,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在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对126例胃病患者,先行胃镜检查,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作为标准对照,同时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并将两种方法所得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比较.结果: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分别是62.7%、82.2%、90.5%、91.2%,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分别是70.6%、94.4%、96.5%、94.4%,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尿素酶试验与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差异小,但14C尿素呼气试验操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是一种较理想的非侵入性诊断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
作者:洪水翔;兰天;廖光宏;钟玮平;谭智华;李思杳;肖从辉;钟孝桂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PSE)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经内科治疗效差或无效的ITP患者进行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观察其疗效、毒副作用.结果:显效13例,良效8例,进步5例.近期疗效84.62%,远期疗效:有效病例中9例20~60天后血小板下降,经内科治疗血小板维持25×109~80×109/L,无出血倾向,暂无死亡病例.副作用包括脾区疼痛、发热、左侧胸腔积液、脾脓肿.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内科治疗效差或无效,激素治疗禁忌,心肾功能不全,血小板较低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是一种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疗效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开展.
作者:王祥财;刘礼平;刘海荣;许明君;李海亮;黄莉;万通;李树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妇女(正常组)和58例自然流产妇女的宫颈或尿道口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比较两组妇女支原体检出的阳性率.观察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发生次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自然流产组解脲支原体阳性43例,阳性率74.1%;人型支原体阳性16例,阳性率27.6%;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均阳性12例,阳性率20.7%.正常组解脲支原体阳性24例,阳性率48%;人型支原体性阳性5例,阳性率10%,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均阳性2例,阳性率4%.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作者:卢和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冠心病(CH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CHD患者进行DCG监测,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岁(38~85岁).结果:检出有缺血性ST-T改变者52例,其检出率为86.7%.检出缺血性ST-T改变186阵次,其中140阵次为SMI,占缺血性ST-T改变的75.3%;46阵次为有症状发作,占缺血性ST-T改变的24.7%.140阵次SMI中102阵次(72.9%)发生于上午6时~12时,仅38阵次(27.1%)发生于夜间0时至次日晨6时.检出各种心律失常44例.结论: DCG监测CHD患者SMI检出率高,SMI与CHD预后密切相关,应重视SMI的检出、治疗与预防.
作者:刘晓春;邱悦群;孟灵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