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响明;叶强;李旺泉;唐月松;古文炎;陈轶琦
目的:对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实行人性化护理,以提高其住院生活质量.方法:在男病区选择本次住院时间>6个月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30例实施人性化护理.分别于入组前、人组后3个月末、6个月末护士用住院精神病人观察量表(NOIS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测评.结果:在实施人性化护理3个月、6个月末病人的NOISER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退缩、精神病表现分值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受到人性化的关爱和一系列的心理社会干预后,使他们的社会能力和社会兴趣得到了培养,获得了满足和安全感,消除了孤独和寂寞感,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缓病人的衰退起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黄安娜;付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方法:对120例婴幼儿腹泻大便轮状病毒检查阳性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脉滴注,观察组用干扰素100万 u/d,肌注1次,连用3天,西咪替丁10~15 mg/kg·d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每日大便次数、腹泻控制时间、腹泻总病程及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干扰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龙博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对老年缺铁性贫血病人进行病因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各种胃炎占22%,消化性溃疡(包括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占23%,消化道肿瘤占25%,饮食因素占15%.结论:老年人缺铁性贫血消化道疾病引起者多见,尤其是消化道肿瘤,应注意检查,避免漏诊.
作者:张远平;袁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胆道探查前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体会.方法:通过对.36例有相对胆总管探查指征的胆囊结石患者,应用术中胆道造影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在有胆道相对探查指征的病人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阳性率并不高.结论:术中经胆道造影可提高胆道探查阳性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防止胆道残留结石和胆道损伤发生.
作者:陈杨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椎管内神经阻滞被认为是目前佳的分娩镇痛方法,传统的经硬膜外镇痛药物是芬太尼加上布比卡因,但我们发现产妇站立时常诉头晕和双脚无力,于是我们试着用罗哌卡因经硬膜外注射,以求找寻一种比芬太尼加上布比卡因经硬膜外镇痛行分娩镇痛更为理想的药物.
作者:梁小虎;罗小群;廖喜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化学性眼外伤包括酸性物和碱性物两类损伤,是常见的眼外伤之一.低浓度的化学物质只引起疼痛、怕光、流泪、结膜充血和角膜上皮脱落.高浓度的化学物质或与眼接触时间较长,会表现为剧烈眼疼、眼睑痉挛水肿、结膜苍白、角膜严重混浊甚至组织坏死、穿孔等.晚期可出现角膜血管翳、白斑、睑球粘连等.所以对化学性眼外伤的急救和护理是极为重要的.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48例(62眼)化学性眼外伤的急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石远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宫颈癌患者术前经PMF方案化疗后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同期28例直接行根治手术的宫颈癌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和盆腔淋巴转移、宫旁浸润程度及阴道切缘癌残留情况.结果:28例术前化疗者化疗后,宫颈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总有效率为67.9%(19/28);术中出血量为342±20 ml,明显低于对照组(610±36)ml,P<0.01;盆腔淋巴结转移率(5/28)低于对照组(10/28),P<0.01;术前化疗组宫旁浸润率(0/28)低于对照组(3/28),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阴道切缘均无癌残留;3年生存率为89.3%(25/28).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使局部肿瘤缩小,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晶珍;胡莉琴;毛吉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上呼吸道梗阻危及生命有效的方法就是气管切开,但气管切开术本身引起的并发症及意外也很常见.脱管是该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发生时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通过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共186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对其中并发脱管的11例患者病史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脱管发生的原因,探讨脱管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谌华;王跃武;谢瑞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六味地黄颗粒系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1]的品种,为进一步提高并控制其药品质量,选择方中牡丹皮的有效成分丹皮酚的质控指标,进行了质量标准的研究工作.本文采用HPLC法建立了制剂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本法排除了其它中药成分对丹皮酚测定的干扰,重现性良好,可作为本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肖林林;李丹;吴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3DTOFMRA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3DTOFMRA怀疑为颅内动脉瘤的病例与DSA检查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3DTOFMRA发现59个病人共67个动脉瘤,53例病例经DSA检查,除1例DSA证实为假阳性、3例因血肿影响显示不如DSA外,其余48例MRA所见无论是瘤腔大小、生长方向、瘤体与载体动脉的关系均与DSA相似,58病例66个动脉瘤均经手术证实.结论:3DTOF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效果较好,尤以VR成像效果好,可作为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或普查方法.
作者:刘少强;陈惠;钟福兴;郭少华;吴颋;李荣芳;许红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的储存条件下,能够保持其质量稳定性的期限,是药品采购、保管、使用等过程中进行质量监管,保障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依据之一.药品有效期的标示为安全使用药品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药品制剂水平的高低,笔者抽查了我院500种西药,对涉及有效期的各项内容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佩文;付晓;张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昏迷是急诊科的常见危重病,关系到患者生死的疾病,约占急诊总人数的3%~5%,是一组综合症,涉及到多专业,多学科知识,病因复杂,病人死亡率高达20%[1],正确的诊断,合理的处置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急诊科自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接诊昏迷患者3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急诊救治的重要性,以进一步提高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颜小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扩增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描述MSCs的生物学特征,探索MSCs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4、CD29、CD34、CD45、CD105的表达率.取第4代MSCs进行成骨、成脂肪、成软骨诱导分化,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情况,在诱导第14d进行茜素红染色和油红染色以检测MSCs是否分化成骨和脂肪细胞;在诱导第21d用阿新蓝染色法检测MSCs是否分化成软骨细胞.结果:从骨髓分离获得的MSCs为体积小、核浆比大、呈旋涡状生长的梭形细胞.第3代细胞表面标记物阳性率分别为CD14:0.67%,CD29:94.5%,CD34:0.72%,CD45:0.39%,CD105:86.36%.MSCs在相应的诱导条件下,分化成骨、脂肪、软骨细胞.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可分离出较纯的MSCs,经扩增培养后获取足够数量的MSCs,能满足组织工程的需要.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在体外诱导分化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甘凤英;肖丽霞;陈彬娟;叶德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我科自2005年9月开展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以来,均由ICU医生指导下护士完成技术操作,给ICU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将2005年9月至2007年5月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2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肖莉;唐志洁;刘芝兰;刘小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骨折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处理方案也在不断改进.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对11例肱骨近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毅;廖建平;杨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铅中毒已成为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儿童铅中毒可影响其生长发育并引起行为障碍、多器官损害等,严重威胁儿童健康.2006年2月~2007年5月作者对儿科门诊体检儿童进行血铅筛查,对血铅水平在0.483~1.449 μmol/L的轻、中度铅中毒患儿进行口服补钙驱铅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英;叶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杏丁注射液在脑梗死急性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杏丁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对照组)各50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梗死急性期应用杏丁注射液无明显严重副反应发生,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应用杏丁注射液安全有效,其远期疗效尚需相关随访研究证实.
作者:易飞;曾伟;贺琼;郑晓东;熊建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锌与弱视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200例3~14岁儿童进行微量元素发锌含量测定.结果:(1)弱视组发锌均值为76.93ppm,明显低于对照组发锌均值119.73ppm,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单眼和双眼弱视发锌含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无显著差异性(P>0.05).(3)弱视程度与发锌含量比较,三者之间发锌值无递增或递减现象,经统计学处理,三者之间的相互差异也无显著意义(P>0.05).(4)弱视组中不同屈光度的发锌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弱视眼患者发锌含量明显低下,支持缺锌是儿童弱视发生的因素之一.但单眼或双眼弱视,不同弱视程度及弱视眼患者不同屈光度的比较发锌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即儿童弱视与其发锌含量并不呈平行关系.
作者:林国才;邱品生;肖海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1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已婚34例,未婚7例.年龄小12岁,大50岁.20岁以下3例,21~30岁14例,30~40 岁15例,40~50 岁9例.病程短3个月,长18年,平均1.5年.1年以内22例,1~5年14例,6~10年4例,11~18年1例.
作者:蒋素玲;许丽娜;袁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急性单发性肿块形肺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有时候不容易与周围性肺癌鉴别.我们收集了30例1997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急性单发性肿块形肺炎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平;严济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