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远程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病,其症状、体征表现形式和程度差异大,治疗方法繁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是微创脊柱外科开展为活跃的领域.其中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继化学溶核术、经皮椎间盘切除术和内窥镜下显微椎间盘切除术之后椎间盘症微创治疗领域的又一项进展,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建立,应用PLDD治疗LDH,倍受关注.
作者:赖笑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据国外调查认为此类错(牙合)的发生率为37%,Mcncmara研究了277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患者,得出结论为此类错(牙合)明显的特征为下颌骨的后缩[1],而上颌骨并不前突,对于他们的治疗重点是下颌骨的改型,许多功能矫治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产生的,活动的功能矫治器一般需要患者的配合,研究表明一些患者只能戴用所需要的一半时间,矫治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固定的功能矫治器的优势显示出来,它不需要患者的配合,Herbst矫治器就是一个对于安氏Ⅱ类错(牙合)非常有效的矫治器[2].本文所使用的Forsus矫治器是在Herbst矫治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固定的功能性矫治器,它通过固定于牙弓两侧的灵活的弹簧套管装置达到矫治目的.
作者:吴光宇;刘克华;邓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各亚型DWI显示的病灶特点.方法:对我院住院经磁共振成像诊断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共262例,按照TOAST分型进行病因学分类,分析各亚型患者DWI所显示病灶的方式及特征.结果: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中,各型依次为SAA8.62%,LAA28.24%,SUE15.64%,SOU15.26%,CE12.21%;DWI未显示病灶20例(7.61%),SAA占55%,显示单个病灶130例(49.61%),≥1.5cm者LAA占46.55%,<1.5cm者SAA占71.62%,散发病灶者67例(25.57%),除CE较少外,各型之间无显著差异,多发病灶45例(17.17%),其中CE和LAA均为18.96%.结论:基于DWI显示的病灶特点,有助于缺血性卒中病因的阐明.
作者:肖祖锋;赖燕蔚;刘少强;余海;陶立刚;刘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肺炎是我国儿童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婴幼儿,婴幼儿患病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不易咳出,肺部体征消失缓慢.我科在常规抗感染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静滴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虞致新;谢小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宫颈癌患者术前经PMF方案化疗后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同期28例直接行根治手术的宫颈癌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和盆腔淋巴转移、宫旁浸润程度及阴道切缘癌残留情况.结果:28例术前化疗者化疗后,宫颈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总有效率为67.9%(19/28);术中出血量为342±20 ml,明显低于对照组(610±36)ml,P<0.01;盆腔淋巴结转移率(5/28)低于对照组(10/28),P<0.01;术前化疗组宫旁浸润率(0/28)低于对照组(3/28),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阴道切缘均无癌残留;3年生存率为89.3%(25/28).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使局部肿瘤缩小,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晶珍;胡莉琴;毛吉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例1,患者女,60岁,平素身体健康.因半月前体检在外院B型超声检查时发现左肾肿瘤前来我院检查.否认血尿病史,查体:双肾无叩击痛.超声检查所见:左肾大小116mm×52mm,于肾脏的中上部探及一大小约为70.1mm×58mm的不均质稍高回声,边界不规则,欠清晰,向外隆起.
作者:肖文胜;凌月蓉;陈燕玲;葛贻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我科自2005年9月开展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以来,均由ICU医生指导下护士完成技术操作,给ICU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将2005年9月至2007年5月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2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肖莉;唐志洁;刘芝兰;刘小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创口愈合和健康,是引起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1].而术后感染与手术间的空气微生物息息相关,因此,加强手术室空气的管理,控制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2].为了探讨不同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的效果,我们采用肯格王动静两用空气消毒机和紫外线空气消毒法对手术室的空气进行消毒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彭凤裘;李珍;黄俊云;胡蓉;王萍;毕瑞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的储存条件下,能够保持其质量稳定性的期限,是药品采购、保管、使用等过程中进行质量监管,保障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依据之一.药品有效期的标示为安全使用药品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药品制剂水平的高低,笔者抽查了我院500种西药,对涉及有效期的各项内容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佩文;付晓;张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出血性胃炎住院患者共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与静滴西咪替丁注射液进行疗效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显效率为90%),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6例(显效率为60%),有效2例,无效2例(20%),总有效率为80%.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比静滴西咪替丁注射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更为有效.
作者:江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我市慢性荨麻疹及慢性湿疹与接触性致敏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斑贴试验诊断试剂盒按斑贴试验标准方法将受试抗原贴在背部脊柱两侧,48h后揭去.在斑试后48h、72h和90h根据ICDRG进行结果判断.结果:129例患者中96例对1种以上抗原成份呈阳性反应,总阳性率74.42%(96/129),其中湿疹组39例(阳性率76.49%),慢性荨麻疹组57例(阳性率73.0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我市慢性荨麻疹及湿疹与接触性致敏原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刘建香;卢芳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直肠癌手术的经验,分析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直肠癌行直肠癌前切除术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10.3%),5例保守治疗痊愈,4例行横结肠造口术,无死亡病例.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主要取决于:(1)吻合口远、近端血液供应;(2)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是吻合口漏的客观因素;(3)外科医师的操作水平,如手工吻合的技巧、吻合器的正确应用.
作者:李小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重脸术使用传统的埋线法和缝线法存在易脱线,术后效果不稳定.我们自2003年开始用尼龙线贯穿上睑埋线法行重睑术15例28眼,术后重睑外形良好、明显,持久.
作者:陈岩青;罗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少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自1972年Kessler[1]首次报告后,陆续有文献报道,我科近2年收治该疾病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闺娥;吴志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根管治疗术是目前公认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有效方法.在根管预备封药消毒期间,有时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称根尖激惹现象),使临床症状加重.此外,因多次引流导致口腔细菌进入根管,可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避免不必要的根管开放引流及缩短引流时间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作者将两种治疗程序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薇;王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输卵管病变占女性不孕因素的1/3.我院2004~2007年用腹腔镜技术处理输卵管远端梗阻的不孕症17例,现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4年11月至2007年4月我院收治行腹腔镜检查及手术的输卵管远端梗阻病例17例.其中原发不孕12例,继发不孕5例.年龄22~38岁,平均30.3岁.不孕时间1~7年.2例行一般输卵管通液术,示通畅;15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诊断:一侧或双侧输卵管远端梗阻或积水.
作者:刘朝霞;王建中;肖菊英;邹向红;徐敏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铁路地区居民老年人的抑郁障碍及影响因素状况.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对南昌铁路地区居民621名60~85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19.2%的居民老年人存在抑郁障碍.结论:居民老年人抑郁障碍较为普遍.
作者:陈伟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我院自2006年以来应用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和常规治疗方法作比较,显示应用酚妥拉明联用多巴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能使患儿周围循环功能、心脏功能及肺通气功能得到改善,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缩短.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小兵;刘炯;刘素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对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实行人性化护理,以提高其住院生活质量.方法:在男病区选择本次住院时间>6个月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30例实施人性化护理.分别于入组前、人组后3个月末、6个月末护士用住院精神病人观察量表(NOIS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测评.结果:在实施人性化护理3个月、6个月末病人的NOISER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退缩、精神病表现分值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受到人性化的关爱和一系列的心理社会干预后,使他们的社会能力和社会兴趣得到了培养,获得了满足和安全感,消除了孤独和寂寞感,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缓病人的衰退起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黄安娜;付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杏丁注射液在脑梗死急性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杏丁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对照组)各50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梗死急性期应用杏丁注射液无明显严重副反应发生,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应用杏丁注射液安全有效,其远期疗效尚需相关随访研究证实.
作者:易飞;曾伟;贺琼;郑晓东;熊建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