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管切开术后脱管原因和脱管处理的探讨

谌华;王跃武;谢瑞昀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 术后患者, 上呼吸道梗阻, 处理, 严重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 预防措施, 危及生命, 方法及, 手术后
摘要:上呼吸道梗阻危及生命有效的方法就是气管切开,但气管切开术本身引起的并发症及意外也很常见.脱管是该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发生时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通过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共186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对其中并发脱管的11例患者病史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脱管发生的原因,探讨脱管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酚TCI及CSI技术在硬膜外麻醉下清醒镇静的应用

    目的:研究异丙酚TCI及CSI技术用于硬膜外麻醉下清醒镇静的有效性.方法:60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下肢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确且后,行异丙酚TCI清醒镇静,记录OAA/S评分在4、3、2、1分时效应室靶浓度、CSI值,及MAP、HR、SpO2变化和术中不良反应.结果:OAA/S评分在4、3、2、1分时效应室靶浓度、CSI值分别为:0.98±0.19、1.36±0.13、1.75±0.16、2.16±0.23,和86.2±11.2、74.7±9.4、61.8±9.7、52.3±12.3,CSI值与OAA/S评分相关系数r=0.893(P<0.01),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硬膜外麻醉下行异丙酚TCI清醒镇静可控性强,循环、呼吸维持稳定,CSI技术可较好地反应镇静程度,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魏俊;叶军明;钟茂林;单热爱;温新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08例药物性肝炎的原因分析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过敏反应所致的肝脏疾病,也称为药物性肝炎(drugnduced hepatitis)[1].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对近几年我院收治的108例药物性肝炎分析如下.

    作者:林菁;刘国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无痛分娩的护理

    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PECA)是一种应用具有感觉神经阻滞分离特性和更低的心脏毒性的新型麻醉药-罗哌卡因对进入正规产程的孕妇进行椎管内阻滞麻醉来消除或减轻分娩疼痛的麻醉技术.同时应用自控镇痛泵.由孕妇自己控制一定范围内药物的进入,在解决疼痛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心理治疗效果.而系统合理的护理能够指导孕妇选择正确的镇痛时机,促使无痛分娩顺利进行,保证良好的分娩结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柳;刘艳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侵及肾周筋膜的盲肠后位阑尾炎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术中安置腹腔引流管在侵及肾周筋膜的盲肠后位阑尾炎术中的运用,以减少术后腹腔积液,腹腔脓肿,腹膜后的感染及肾周感染等并发症.方法:选择了46例侵及肾周筋膜的盲肠后位阑尾炎患者,分为23例置管组,23例未置管组,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置管组无1例有并发症,未置管组有10例腹腔积液,10例腹腔脓肿,15例出现肾周感染引起血尿,2例未出现并发症.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侵及肾周筋膜的盲肠后位阑尾炎术中应该放置腹腔引流管,可以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作者:钟瑞云;王健萍;欧阳唐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豆苷元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大豆苷元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大豆苷元高、低剂量组.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前10min经舌下静脉注入大豆苷元溶液,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经舌下静脉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40min后恢复血流并持续120min,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清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值.结果:大豆苷元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血清LDH、CK值降低,血清MDA值减小,SOD值升高,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大豆苷元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万国兰;黎晓;周菊芬;黄志华;叶和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宫颈癌患者术前经PMF方案化疗后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同期28例直接行根治手术的宫颈癌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和盆腔淋巴转移、宫旁浸润程度及阴道切缘癌残留情况.结果:28例术前化疗者化疗后,宫颈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总有效率为67.9%(19/28);术中出血量为342±20 ml,明显低于对照组(610±36)ml,P<0.01;盆腔淋巴结转移率(5/28)低于对照组(10/28),P<0.01;术前化疗组宫旁浸润率(0/28)低于对照组(3/28),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阴道切缘均无癌残留;3年生存率为89.3%(25/28).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使局部肿瘤缩小,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晶珍;胡莉琴;毛吉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四君子汤结合中医推拿在脑性瘫痪益气健脾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结合中医推拿在脑性瘫痪益气健脾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月~6岁脑性瘫痪患儿90例,开始治疗时均无感染症状,治疗前均未使用免疫增强剂,随机分为3组,四君子汤结合中医推拿治疗组为观察组,肌注斯奇康治疗组及无免疫增强治疗组为对照组.观察半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免疫球蛋白、心肝肾功能、体重.结果:四君子汤结合中医推拿观察组与斯奇康肌注治疗组显效率相差不大,未见统计学差异(P=0.6467),但与C组即不予四君子汤、中医推拿亦不予斯奇康等免疫调节剂治疗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336,0.0910).结论:四君子汤结合中医推拿对脑性瘫痪患儿有较好的益气健脾作用.

    作者:邵银进;谢鸿翔;曾康华;张峰;谭锋;梁丽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72例原发性肝癌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从术前有无乙肝病毒感染、有无肝硬化、AFP及转氨酶(ALT)高低、肿瘤有无破裂出血、术中阻断肝门次数、肿瘤直径大小、有无包膜及术中术后有无输血等指标分析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与术前ALT高低、有无肝硬化、肝癌有无破裂出血、术中肝门阻断次数及术中术后有无输血相关(P<0.05),而与术前AFP值、乙肝病毒感染状态、肿瘤大小、有无包膜无关(P>0.05).结论:术前ALT升高、合并肝硬化、肝癌破裂出血、术中肝门阻断次数增多及术中或术后输血可能是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何晓;王小农;王小华;应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干扰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方法:对120例婴幼儿腹泻大便轮状病毒检查阳性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脉滴注,观察组用干扰素100万 u/d,肌注1次,连用3天,西咪替丁10~15 mg/kg·d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每日大便次数、腹泻控制时间、腹泻总病程及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干扰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龙博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腰麻布比卡因适剂量的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中腰麻液布比卡因的适剂量.方法:36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90例,腰麻布比卡因剂量A组4mg,B组6mg,C组8mg,D组10mg.记录术前及注药后5nin、10min、15min、30min的血压(BP)、心率(HR)以及腰麻平面固定后的绝对平面和相对平面,绝对平面低于T8者通过硬膜外导管推入1.6%利多卡因并记录推入的数量(ml),BP<基础值30%或收缩压(SBP)<90mmHg时静注麻黄素5~10 mg,并记录麻黄素的用量(mg).结果:A组麻醉平面较低,需加入较大量的利多卡因才能满足手术的需要,与其它三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D组麻醉平面过高,BP,HR变化剧烈,需加用较多的麻黄素以维持BP、HR的稳定,与其它三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C两组麻醉平面适宜,BP、HR稳定,硬膜外加入少量的利多卡因,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结论:剖宫产手术时腰麻布比卡因剂量6~8 mg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又能很好的满足手术要求.

    作者:钟宝琳;徐庆;黄桂明;廖万东;陈远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阑尾炎病理、手术操作时间及操作技术,患者全身及局部抗御能力,抗生素的应用等均可影响到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阳云;刁秀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两种程序的疗效观察

    根管治疗术是目前公认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有效方法.在根管预备封药消毒期间,有时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称根尖激惹现象),使临床症状加重.此外,因多次引流导致口腔细菌进入根管,可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避免不必要的根管开放引流及缩短引流时间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作者将两种治疗程序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薇;王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060例非淋菌性尿道生殖器炎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生殖器炎(NGU)中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药物敏感性的现况.方法:对1060例NGU患者的前列腺液、分泌物等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并对10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060例NGU中支原体阳性330例,感染率31.25%;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Uu+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3.40%(248)、2.36%(25)、5.38%(57);Uu对10中抗菌药物敏感性高的是美满霉素(94.76%),其次是强力霉素(92.74%),交沙霉素(91.94%),克拉霉素(85.08%),阿齐霉素(81.85%);耐药性高的是环丙沙星(50.40%),其次是氧氟沙星(43.95%),壮观霉素(35.89%).结论:尿道生殖器支原体感染中以Uu感染为主,存在一定比例的Uu+Mh混合感染;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是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曾招林;孙传寿;叶小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IgA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

    IgA肾病是一组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显著沉积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或可伴有高血压,腰痛,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其病势大多呈长期缓慢发展,终致肾功能不全.本病病因、病机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缺乏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近年来,中医学界运用传统中医药辩证论治思想,并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对IgA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表现、治疗方药等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IgA肾病对于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小丽;钟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GSS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减压,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复位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具备手术适应征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应用后路减压、GSS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随访10~26个月,平均16.1个月.滑脱完全复位26例,部分复位6例.全部病例获得骨性融合.其中1例发生1枚椎弓根螺钉断裂,但植骨融合.临床疗效评价优良率90.6%.结论:后路椎管减压、GSS-Ⅱ系统复位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郭朝阳;黄珍梅;肖建华;吴琼;张福生;黄奕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鉴定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扩增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描述MSCs的生物学特征,探索MSCs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4、CD29、CD34、CD45、CD105的表达率.取第4代MSCs进行成骨、成脂肪、成软骨诱导分化,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情况,在诱导第14d进行茜素红染色和油红染色以检测MSCs是否分化成骨和脂肪细胞;在诱导第21d用阿新蓝染色法检测MSCs是否分化成软骨细胞.结果:从骨髓分离获得的MSCs为体积小、核浆比大、呈旋涡状生长的梭形细胞.第3代细胞表面标记物阳性率分别为CD14:0.67%,CD29:94.5%,CD34:0.72%,CD45:0.39%,CD105:86.36%.MSCs在相应的诱导条件下,分化成骨、脂肪、软骨细胞.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可分离出较纯的MSCs,经扩增培养后获取足够数量的MSCs,能满足组织工程的需要.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在体外诱导分化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甘凤英;肖丽霞;陈彬娟;叶德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远端造口术17例临床分析

    输卵管病变占女性不孕因素的1/3.我院2004~2007年用腹腔镜技术处理输卵管远端梗阻的不孕症17例,现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4年11月至2007年4月我院收治行腹腔镜检查及手术的输卵管远端梗阻病例17例.其中原发不孕12例,继发不孕5例.年龄22~38岁,平均30.3岁.不孕时间1~7年.2例行一般输卵管通液术,示通畅;15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诊断:一侧或双侧输卵管远端梗阻或积水.

    作者:刘朝霞;王建中;肖菊英;邹向红;徐敏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宫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与体会

    宫腔镜手术是在电视监护系统的帮助下,借助腔镜来完成的手术.宫腔镜的仪器设备必须处于佳状态,正确的消毒方法是不被手术感染,安全度过手术期的保障,护士对宫腔镜仪器、设备和器械的保养以及护士在手术中的配合工作是宫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1].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6年4月开展宫腔镜手术131例,现将其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袁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南昌铁路地区居民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探讨铁路地区居民老年人的抑郁障碍及影响因素状况.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对南昌铁路地区居民621名60~85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19.2%的居民老年人存在抑郁障碍.结论:居民老年人抑郁障碍较为普遍.

    作者:陈伟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7例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临床分析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较少见的由右室发育不良导致的心肌疾病,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青少年.患者右室常存在功能及结构异常,以右室心肌逐渐被脂肪及纤维组织代替为特征.

    作者:廖祥中;陈朝晖;谢东明;钟一鸣;刘心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