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质量

张小清;李建萍;左克强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课件, 医学生物化学
摘要:为了探讨多媒体技术较系统地应用于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以我院本科护理学专业的两个教学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的对比研究;同时进行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研究.并采用笔试和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和多媒体课件的评价.结果显示多媒体教学实验班笔试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P<0.001),制作的课件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受到学生好评.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89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9例确诊为不孕症的女性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对适宜手术的病变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结果:腹腔镜检查发现有盆腔器质性病变84例,其中慢性盆腔粘连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多囊卵巢5例,良性卵巢肿瘤2例,卵巢排卵不良1例,正常盆腔5例.镜下给予粘连松解、输卵管造口、病灶清除等治疗.术后随访受孕39例(48.31%).结论:腹腔镜诊治不孕症可以明确病因并能针对病因治疗,能提高受孕率

    作者:吴瑾;李先锋;李华;王淑芳;黄绮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040例高校皮肤病患者情况调查

    为了解高校皮肤病的发病情况,为今后做好高校皮肤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于2003年2月~2004年1月对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皮肤病初诊患者1040例进行了发病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湛先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妇产科DIC 21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妇产科DIC的常见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妇产科21例DIC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稽留流产、死胎、妊高征、羊水栓塞等病理妊娠是妇产科DIC的常见诱因,通过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及时终止妊娠、果断切除子宫、补充凝血因子、适时使用肝素,仅1例死亡,其余均救治成功.结论:DIC是妇产科领域严重的并发症,发病凶险,但只要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积极控制原发病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作者:谭章云;俞立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议弱势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间分化与差距日益凸现,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在此严峻形势下,弱势高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尹士峰;刘仰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冷沉淀制备的关键控制点

    目的:研究冷沉淀在制备过程中水温的控制.方法:用不同的初始水温制备冷沉淀,测定凝血因子Ⅷ:C、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不同的初始水温制备出的冷沉淀凝血因子Ⅷ:C、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差异.讨论:15℃初始水温制备出的冷沉淀凝血因子Ⅷ:C、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较高.

    作者:杨绍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右旋美托咪啶对国人颈内动脉血流速率、血流量和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国人颈内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30例年轻患者(ASA I~II)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Dex镇静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静注负荷剂量Dex 0.4μg/kg(5min内)后以0.4μg·kg-1·h-1维持30min,C组静输生理盐水对照.监测所有患者的MAP、HR、SpO2、PETCO2,并采用AU4型彩色多普勒仪测量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内径、血流速率、血流量.连续记录基础值(T0),负荷剂量后即刻(T1),以及持续泵注Dex后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T2~7)上述各项指标. 结果:Dex负荷量输注后患者颈总动脉血流速率和血流量先分别增加19%和18%(P<0.05)后逐渐回落;持续输注25min后患者颈内动脉血流速率、血流量比基础值降低17%~21%(P<0.05);其间患者HR和MAP与基础值相比均引起无临床意义的降低(P<0.05);颈内动脉血流速率、血流量与MAP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165和0.119,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所有患者无明显呼吸抑制. 结论:Dex(负荷剂量0.4μg/kg继以0.4μg·kg-1·h-1维持输注)减少国人颈内动脉的血流量,其变化与血压下降无相关.

    作者:李慧玲;佘守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纤支镜下经支气管针吸术在肺癌诊断中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56例拟诊为肺癌而纤维支气管镜表现粘膜浸润为主和支气管腔外病变进行TBNA细胞学检查,并以活检、刷检和冲洗进行对照.结果:TBNA、活检和刷检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1.4%、67.8%/64.3%(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而冲洗的诊断阳性率仅为35.7%,另外,TBNA对纵隔肺门肿大的淋巴结诊断的阳性率63.6%,管腔外压性肿块2/4阳性.结论:TBNA是一种阳性率高,操作简便的诊断技术,特别是纵隔肺门肿大的淋巴结和管腔外压性肿块有特殊的价值,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家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539例儿童意外损伤住院病例分析

    儿童意外损伤已成为当前严重影响儿童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的严重问题,应引起人们的广泛观注.本文对我院539例儿童意外损伤住院病例进行了损伤类型及相关病种的分析,以寻找相关的防范措施.

    作者:罗会芳;吴小玲;张燕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现状

    根据WHO分类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定义为:弥漫性增生的大B细胞恶性肿瘤,瘤细胞核大于或等于正常巨噬细胞核,或超过两倍正常淋巴细胞.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亚型,约占成人淋巴瘤的30%~40%,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过程呈侵袭性,近十多年来国外对DLBCL有很多深入的研究,但国内研究较少.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这种病,本文对DLBCL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张文书;路名芝;刘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及CT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胆囊癌的CT特征性表现.结果:本组22例胆囊癌CT表现可归纳为4型:(1)胆囊腔内肿块型2例占9.1%(2/22);(2)胆囊壁增厚型2例占9.1%(2/22);(3)胆囊周围浸润型7例占31.8%(7/22);(4)混合型11例占50%(11/22).结论:胆囊癌的CT表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西林;贺利昌;肖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封闭疗法的疗效观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症,用保守方法治疗很多,我科自2000年以来应用封闭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60例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陆亦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林格氏液洗涤回收自体血的临床应用

    血液回收是将手术中失血通过机械回收经离心杯分离、清洗、处理后进行自体血液回输的过程.在用于解决血液紧张和避免因输入异体血而对病员身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作者:梅华;张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及创新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揭示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包括医学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理论与实验技术与其它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医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范启兰;林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质量

    为了探讨多媒体技术较系统地应用于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以我院本科护理学专业的两个教学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的对比研究;同时进行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研究.并采用笔试和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和多媒体课件的评价.结果显示多媒体教学实验班笔试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P<0.001),制作的课件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受到学生好评.

    作者:张小清;李建萍;左克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全血铁

    目的:研究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全血中Fe的含量的方法.方法:用0.05%的Triton X-100和2%的HCl作稀释剂,按1:2 211的体积比稀释血样,采用标准曲线法可测定全血中的铁.结果:采用此方法回收率在95%~108%之间,样品相对偏差小于10%.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李银保;彭湘君;余磊;范小娜;黄志勤;李洪亮;李青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新法引流及MEBO外用预防皮瓣坏死的护理

    目的:探讨新法负压引流及创面外用湿润烧伤膏(MEBO)在预防乳腺癌根治手术皮瓣坏死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手术的79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新法负压引流的同时,创面外用MEBO治疗,与对照组传统单纯腋下单管重力引流,绷带加压包扎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 01.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采用新法负压引流及联合MEBO创面外用,可有效预防皮瓣坏死,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黄光红;兰金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代谢综合症患者的综合干预研究规划

    目的:通过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症患者的综合干预达到有效控制该病发展和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有代谢综合症患者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健康管理,充分利用综合手段,包括:手机短信、电子邮件、药物、理疗、针灸等对干预组进行个人不良生活行为、疾病干预.两年后对比两组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好转率等.结果:干预组在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好转率等指标要好于对照组,并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陈勇;濮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恙虫病18例误诊分析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本病是病原体恙螨从叮咬处侵入人体后先引起局部皮肤损害,然后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产生立克次体血症及毒血症,导致全身小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并出现多脏器损害[1],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病易误诊为伤寒,上感,肝炎,血液病,为引起对本病的注意,我们收集了近3年来18例被误诊的恙虫病病例,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

    作者:王钇力;朱宏泉;李祚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旋髂深血管蒂骼骨瓣及加压空心钉治疗青壮年头下型股骨颈骨折

    目的:应用旋髂深血管蒂骼骨瓣及加压空心钉治疗青壮年头下型股骨折.方法: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位联合加压空心钉治疗青壮年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结果:自20001年采用本术式治疗9例病人,随访2~3年,股骨颈骨折愈合良好,股骨头无1例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功能良好,疗效满意.结论:应用旋髂深血管蒂骼瓣及加压空心钉治疗青壮年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方法简单、实用,疗效满意.

    作者:陈秋生;吴小军;熊俊林;陈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无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模型眼的设计研究

    目的:探讨并设计无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模型眼. 方法:以Gullstrand(1号)模型眼及标准人工晶状体眼部分数据为基础进行数理推导,导出无晶状体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模型眼的理论参数. 结果:设计出无晶状体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1号与2号模型眼. 结论:无晶状体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1号与2号模型眼,为研究无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后的光学系统提供了基本参数.

    作者:文道源;文为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