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捍东;王雪萍
在基层医院,复合伤常常出现误诊、漏诊,以致影响治疗的及时性,影响预后,作为中医医院我院将脑外同普外科合为同一住院科室,1998年至2005年接诊107例复合伤病人,现分析如下.
作者:谢世华;邹艳红;郭守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双目间接镜直视下与传统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30例30眼,第一组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第二组在直接检眼镜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种方法术后的解剖复位率和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第一组30例患者视网膜复位27例,解剖复位率90%,未复位3例,占10%,其中2例二次手术后成功复位,二次手术总计复位率96.6%.术后视力提高者27例,占90%.第二组30例,视网膜复位20例,占66.6%,未复位占10例点33.4%,术后视力提高20例,占66.6%.二者比较视网膜复位率及术后冷冻反应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比传统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成功率高.
作者:蒋贻平;曾祥云;王辉;唐爱东;刘万蓉;刘琳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周围型肺癌是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CT检查是周围型肺癌常用检查方法.为对比分析CT常规轴面图像与3D图像对周围型肺癌的显示效果,本文总结4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福兴;郭少华;许红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对常见恶性肿瘤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0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清β2-MG检测.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β2-MG明显高于正常值,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β2-MG虽不是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但确系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对提高临床检测水平有实用价值.
作者:聂宇波;谢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了使糖尿病饮食治疗更有效、深入地开展.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42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对病人进行饮食知识宣教后,多数病人提高了饮食治疗各方面的认识,且已得到广泛重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受到人员、经济及知识不足等种种限制.结论:须大力开展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宣教,积极地做好自我保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真正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年秀;罗红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知情权(Right to Know),又称为知的权利、知悉权、资讯权、信息权或了解权,这一概念早由美国AP通讯社专务理事肯特*库柏(Kent Cooper)在1945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其基本含义是指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国家应大限度地确认和保障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政务信息的权利.知情权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取相关信息.
作者:李静;李坊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单节段与两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优越性.为正确选择内固定与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腰椎滑脱87例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椎弓根钉板内单节段、两节断内固定,术后随访6~36个月,对各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疗效和复位率上无明显差别,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单节断优于两节段,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单节段可以代替两节断.
作者:何澄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讨论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简称PSA)对前列腺增生或尿潜血阳性患者中早期诊断或筛查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76例在我院已诊断前列腺增生疾病(含7例前列腺癌)或伴有尿潜血阳性的患者进行PSA测定,将测定结果在不同的年龄组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276例患者中,PSA >4ng/ml的116例,占42.1%;PSA≤4ng/ml的160例,占57.9%;7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有3例PSA >4ng/ml,4例PSA≤4ng/ml;117例年龄在 70~79岁的患者中,PSA >4ng/ml的62例,PSA≤4ng/ml的55例,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其差异性显著;107例前列腺增生同时伴有潜血阳性的患者中,PSA >4ng/ml值的40例,PSA≤4ng/ml值的67例,潜血与PSA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PSA对早期诊断或筛查前列腺癌意义不大,它只能对高度疑视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提供一个辅助依据.
作者:朱华珍;于春华;肖士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约为0.69%,每年有10万余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如不治疗,近半数1岁内死亡[1].近年来,虽然随着诊疗技术的普及和提高,使先天性心脏病的预后已有较大改观,但仍然是威胁小儿身体健康,影响小儿生命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名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进展,合理指导内科保守治疗及家庭护理.
作者:肖梅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找出灭菌物品在运输、贮存、使用过程中被污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经常深入临床科室,认真仔细观察,必要时采样监测. 结果:灭菌物品再污染危险因素涉及面广,但较常见、较严重的是使用前长时间的充分暴露.结论:灭菌物品由供应室统一下收下送,贮存柜符合要求,无菌物品设专人管理,灭菌物品的使用实行随用随取,在使用前避免暴露(如加盖无菌巾),加强医德教育等是防止灭菌物品再污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周瑞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种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的新方法--胸腹壁静脉留置的操作方法及护理.方法:对20例患儿采用胸腹壁静脉留置针穿刺.结果:本组病例静脉留置时间3~7天,平均留置时间为5天.结论:胸腹壁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方法简单,不需特殊体位,易于固定和保留.为临床静脉留置血管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刘志红;温芳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女性,28岁,体重51Kg,ASA工级.因孕39+3W,滞产,行剖腹取胎术.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入室后测血压120/84mmHg,脉搏84次/分,呼吸21次/分,心电监测无异常,左测卧位.取L1-2间隙侧入法进针.穿刺顺利,置管时患者诉左下肢有触电样感觉,麻醉效果佳,手术顺利.术后患者诉左足麻木疼痛、活动受限,经对症治疗好转,左足麻木持续2个月.
作者:周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评估5%咪喹莫特乳膏和0.025%维A酸乳膏联合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以随机分配原则将扁平疣患者分为2组,联合组32例,接受5%咪喹莫特乳膏、0.025%维A酸乳膏联合治疗;对照组31例接受单纯0.025%维A酸乳膏治疗,疗程8周.根据观察疣体数目变化,评判疗效.结果:同时使用5%咪喹莫特乳膏和0.025%维A酸乳膏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使用的0.025%维A酸乳膏的对照组,P<0.05.结论:5%咪喹莫特乳膏是一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较好、副作用少而安全、使用简便的外用免疫调节剂.
作者:阮建波;朱瑞清;朱和玲;郑文亮;张霞;方少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美育与德育是同一层次上并列的两种教育形态,是人格完善的两个必要方面.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如何发挥其重要的育人功能,是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校园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鲜明审美特征的精神文化,因此,正确理解校园文化,探析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捍东;王雪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第四胸椎综合症临床较少见,本人自1993年来运用手法治疗第四胸椎综合症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术中配合方法及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对48例病人进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检查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结论:术前充分做好准备及术中医护默契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
作者:江萌;胡祥阳;刘海丽;黄清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构建NS4b-NS5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 RT-PCR技术扩增DEN2(NGC株)全长的NS4b-NS5基因序列,并定向克隆入pET42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42a-NS4b-NS5,转化BL21菌.阳性质粒用PCR、酶切等方法鉴定.结果:阳性质粒经PCR及双酶切获得了一个长为1.05Kb的基因片段.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DEN2全长NS4b-NS5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42a-NS4b-NS5.
作者:谢水祥;晏辉钧;江丽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经验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46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46例中行肝切除治疗32例,残石率18.75%(6/32),单纯取石加胆道引流术残石率57.14%(8/14).术后并发症5例中2例膈下脓肿和1例胆漏均为行肝切除术者.本组无1例死亡.随访病人肝切除术者疗效佳,无明显症状出现,非肝切除术者有5例出现较明显的胆管炎表现.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可采用多种方式,但须依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术式,不同范围的肝叶切除治疗区域性肝内胆管结石,其疗效优于单纯取石加胆道引流术.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减少术后残石.
作者:李小明;张国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自2001~2004年本院急诊科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出血(SAH)3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沈君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X线双对比造影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18例早期胃癌,对其进行X线双对比造影,分析造影所见及其病理基础.结果:早期胃癌直径大部分在0.5~4.0cm之间.其主要X线表现为局限性胃壁伸展不良,浅面凹陷和黏膜纠集等.结论:合理的X线检查能发现早期胃癌,良好的双对比造影对早期胃癌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冷桂香;陈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