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误诊分析

龙厚飞;刘精锋

关键词: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诊断, 眼内恶性肿瘤, 现报告如下, 眼底疾病, 延误治疗, 误诊率, 诊断率, 死亡率, 成年人, 国内, 病例
摘要: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CM)占成年人眼内恶性肿瘤的首位,其死亡率国内外报道为13%~70%[1].在临床诊断上易和许多眼底疾病相混淆,因而如何提高CM的临床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本院曾收治2例因误诊而延误治疗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输浓缩红细胞诱发脑梗塞二例分析

    我院肿瘤科在2003年出现2例妇科肿瘤患者因阴道异常出血导致贫血后,输成份血而诱发脑梗塞.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凌;崔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海普林软膏治疗湿疹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海普林软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湿疹病例98例,其中急性湿疹30例,亚急性湿疹32例,慢性湿疹36例,外用海普林软膏治疗,每日3次,疗程3周,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海普林软膏治疗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的有效率分别为83.33%、75.00%、66.6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结论:海普林软膏治疗湿疹有效、安全.

    作者:王建东;黄小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膀胱悬吊性结石2例报告

    例1,男,60岁,因前列腺摘除术后1年,尿频、尿痛、血尿半年于1998年3月2日人院.患者1年前在我院因前列腺增生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半年后渐渐出现尿频、尿痛、血尿症状,但无尿流中断现象,抗炎治疗无效.X线提示膀胱区有一长约5cm左右条索状密度增高影,提示膀胱异物.但患者否认有尿道插入异物史.膀胱镜可见膀胱顶部有一长约5cm条索状、淡黄色、表面呈颗粒状悬吊性结石,下端游离,呈上小下大状.

    作者:刘立新;肖春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梅毒误诊银屑病一例

    患者男,41岁,工人.因全身起皮疹伴脱屑1月余于2003年11月15日就诊.1月前患者双上肢出现丘疹、鳞屑.初步诊断:寻常性银屑病.经治疗一周,无明显好转.皮诊逐渐扩展至全身,弥漫分布,多数融合成斑块,脱屑明显.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冶游史.体检: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可活动,质硬.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多数密集斑疹,类圆形,大小不一,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掌跖部未见特征性皮疹,粘膜无受累.

    作者:陈婷;曾祥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茵陈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尽早纠正新生儿黄疸,以预防胆红素脑损伤.方法:在常规蓝光治疗的同时,辅用单味茵陈口服.结果:菌陈辅助治疗组病程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结论:单味茵陈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明显缩短病程.

    作者:李福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当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治疗难,且易发展成慢性肝炎,其中部分可演变成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所以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医学界极为重要的任务.

    作者:钟有添;王小丽;辜宝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心病的关系.方法:常规12导心电图测定69例COPD、88例肺心病和32例对照者的QTd,求得校正的QTd(QTcd),并测定同一日的血钾、气血分析及入院后三天之内的肺功能.结果:COPD组、肺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QTd及QTcd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肺心病组与COPD组比较,QTd及QTcd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肺心病死亡组32例与肺心病治疗组57例之间QTd、QTcd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QTd测定可作为COPD和肺心病病情变化的一种监测指标.

    作者:聂春根;白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晚孕妇双重免疫阻断HBV宫内传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sB Virus,HBV)宫内传播的有效途径.方法:将乙型肝炎孕妇100例为A组于孕28w、32w、36w、40w分别给予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100IU及皮下注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μg,另乙型肝炎孕妇100例为B组未行任何干预措施.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即取脐血查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观察新生儿窒息率及出生体重.结果:A组新生儿HBsAg携带率显著低于B组(P<0.01);其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新生儿大三阳率显著低于B组(P<0.01);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及出生体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晚孕妇联合注射HBIG及乙肝疫苗能有效降低HBV的宫内传播,对新生儿无影响.

    作者:龙礼华;叶耀群;李伟英;许浩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暴发流行性伤寒287例临床分析

    伤寒在我国农村发病率较高,饮用水污染时易引起暴发流行,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消化道传染病,但典型临床表现病人目前已较少见,为了更好地掌握伤寒的临床特点,现将2003年6月我县某中学287例暴发流行发病病人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李生贵;王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灭鼠药中毒救治体会(附16例分析)

    灭鼠药在市场广泛有售,购买方便,灭鼠药中毒屡有发生.此16例均为2002年在我院急诊科抢救治疗的病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钟小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输出道脐部造口术的术中护理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90%以上为移行细胞癌,其中80%以上为无浸润的浅表性癌,初次治疗后复发率高达70%[1],为进一步降低膀胱癌的死亡率,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即用回肠或盲肠做成贮尿囊,用另一段做成具有活瓣功能的输出段并行腹壁造口.

    作者:方强;章一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频静电气化治疗沙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FGI-A型沙眼治疗仪治疗沙眼的疗效.方法:对688例活动性病变的沙眼,随机分两组,一组采用FGI-A型沙眼治疗仪,进行气化治疗;另一组应用药物治疗或联合手术治疗.2周后进行临床观察,随访记录和总结分析.结果:气化治疗组(实验组)临床治愈301例,好转39例,治愈率为87.5%,有效率为100%.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组(对照组)治愈79例,好转237例,治愈率仅为23%,有效率为92%.两组治愈率对比,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GI-A型沙眼治疗仪治疗沙眼疗效确切,具高效、速效、安全、简便和副作用小的特点,可在城乡防盲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肖太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对白内障手术视力预测的分析

    目的:评价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对白内障病人术后视力预测的可靠性.方法:用APS-2000型眼电生理自动测试仪,根据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结果对白内障病人术后视力进行分析.结果:振幅在23.20微伏以上,术后视力大于0.4;振幅在18.60微伏与23.20之间,术后视力在0.1~0.4之间;振幅在9.86微伏以下,术后视力在0.1以下.结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能对屈光间质混浊下的视网膜功能和结构做出较为客观的判断,为白内障术后视功能的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谢基华;曾祥云;陈春明;刘琳琳;刘万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的血清钾与心电图、肌力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患者血清钾浓度与心电图、肌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患者的血清钾浓度与心电图、肌力的相关性.结果:各种原因所致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血清钾浓度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与肌无力程度可不一致.结论:心电图、肌力与血清钾浓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心电图比肌力能更准确反映血清钾水平.

    作者:林轶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177例(183眼)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对治疗各类型白内障手术的观察效果.方法:对177例183眼各类型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1~3个月,裸眼视力≥0.5占61%,矫正视力≥0.5占82%.结论:超声乳化术切口小,损伤少,视力恢复快而稳定为其优点,但技术操作要求高.

    作者:邝松基;朱宝卿;何国伟;梁永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羊膜治疗翼状胬肉及术后观察

    目的:对34例36眼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羊膜移植术治疗的效果和术后羊膜溶解时间进行跟踪.方法:采用DMEM培养液与纯甘油1:1比例的保存液-80℃保存的羊膜对翼状胬肉患者行AMT术,随防时间18个月,其中术后1月、2月、半年观察AMT术后及羊膜溶解的时间进行跟踪.结果:36眼患者中,治愈(角膜透明,巩膜术区结膜生长良好,充血消失)34眼,占94.5%,复发(手术后6个月纤维组织增生侵入角膜伴新生血管)2例,占5.5%.羊膜溶解:1个月3例,占8.3%、2个月30例,占83.3%,半年全部溶解.结论:AMT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大多数羊膜溶解时间是1~2月.

    作者:蒙云燕;董世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改善脑供血治愈顽固失眠30例

    失眠是神经衰弱主症,临床常见,一般用安眠镇静药物治疗能取得好的效果.在临床实践中,经对30例重症失眠患者用常规治疗无效,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图仪(简称TCD)检查均存在大脑供血不足,5例伴有脑动脉痉挛,13例伴血管弹性减弱,遂以改善大脑供血为主,辅以安神镇静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朱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老年甲亢性心脏病56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中老年甲亢性心脏病误诊原因分析.方法:对56例中老年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中老年甲亢性心脏病易误诊为冠心病.误诊原因分析:①患者就诊首发症状为心脏症状;②缺乏对房颤的病因的正确认识;③中老年人常伴有心脏病.结论:中老年甲亢患者心血管症状表现多样、系统问诊、查体、正确分析病情、检测血促甲状腺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作者:李卫国;陈开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治疗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的要求,对1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PTCA和支架植入治疗.结果:13例患者全部进行PTCA,干预部位全部植入支架,共植入15个支架;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术中有1例患者出现慢血流,应用异搏定后明显改善,无1例死亡和其他心脏事件.结论:有明确PTCA和支架植入适应证的冠心病患者行PTCA和支架植入治疗能改善患者症状,并能改善预后,疗效好且安全.

    作者:廖伟;危晓军;赖晓芳;阳贻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终点与临床疗效关系探讨

    目的: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终点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0例,行慢径消融治疗,观察A型终点(阻断慢径且不再诱发AVNRT),B型终点(保留慢径且不能诱发AVNRT和心房回波)和C型终点(保留慢径且能诱发1~3个心房回波)对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及与AVNRT复发的关系.结果:(1)消融后A型终点76%(23例),B型终点16%(5例),C型终点8%(2例).(2)消融后A型终点病人的房室传导功能明显改善,B,C型变化不明显.(3)A,B,C三型,平均随访12±8.9个月,复发率无明显差别.结论:A型终点病人阻断慢径后房室结传导功能明显改善,B,C型无明显改善,A,B,C型近,远期复发率相同.

    作者:谢东明;廖伟;钟一鸣;危小军;刘训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