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伟;危晓军;赖晓芳;阳贻红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是儿科的危重症,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预后较差,治疗费用高,但预防费用低,并且简单易行.然而农村开展此项工作很差,农村发病人数仍然很多,本文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原因主要可能有:①临床与保健脱节;②基层保健部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同时在意识到问题后提出了在农村开展预防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的倡议.希望我国也能尽早控制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的发生.
作者:廖红群;刘跃梅;王长浦;张小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粗隆间骨折,过去多采用保守治疗,而引起的髋内翻、肢体短缩等并发症多见.目前由于固定技术的提高,固定方法、材料等方面的进展,早期手术、早期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等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院应用DHS治疗粗隆间骨折68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小勇;吴广球;欧跃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左旋咪唑所致脱髓鞘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对34例左旋咪唑所致脱髓鞘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9例(55.9%),好转15例(44.1%),无恶化及死亡.结论:左旋咪唑所致脱髓鞘性脑病在MRI成像上有一定的特征,皮质激素疗效满意.
作者:欧阳懿;李广生;兰艳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失眠是神经衰弱主症,临床常见,一般用安眠镇静药物治疗能取得好的效果.在临床实践中,经对30例重症失眠患者用常规治疗无效,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图仪(简称TCD)检查均存在大脑供血不足,5例伴有脑动脉痉挛,13例伴血管弹性减弱,遂以改善大脑供血为主,辅以安神镇静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朱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根尖囊肿一般是由于根尖周慢性炎症刺激引起根尖周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液化所致,在临床上可表现肿痛、瘘管或无任何异常感觉.我们收集50例前牙根尖囊肿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福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CISH (classical intrafascial semm hgstere ctomy)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它使保留宫颈作为盆腔支持器官,而又消除宫颈部位恶性变后患成为可能.现将50例Semm的腹腔镜辅助下鞘内次全子宫切除的患者手术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余宝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碘仿糊剂修复髓室底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髓室底穿孔的患者64例,患牙67颗,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修复髓室底穿孔,再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垫底,对照组直接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穿孔.一年后复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成功率(75.61%)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其疗效与穿孔原因及穿孔直径有密切关系.结论: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是一种良好的髓室底穿孔的修复材料.
作者:温济全;郭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IL-18水平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方法:用ELISA检测对照组、病毒性肝炎患者组血清IL-18水平.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在急性肝炎、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及重症肝炎中的任意两组间血清IL-18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中未检出差别.结论:IL-18在病毒性肝炎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与肝损害程度相关.
作者:肖仁飞;兰滨;刘军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小儿急性阑尾炎为小儿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由于小儿生长发育不成熟,自身免疫反应、解剖和生理特点与成年人不同,容易误诊,且病情发展较迅速,若诊治不及时,容易发生坏疽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有的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乃至死亡.
作者:谢明发;方传发;夏来阳;叶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手部热压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9例热压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皮瓣修复的疗效好,优良率达88.8%;早期大张中厚皮片移植和晚期皮瓣修复稍差,优良率为63.6%和60.0%;而晚期肉芽创面植皮效果差,优良率仅为30.0%.结论:早期正确处理是手部热压伤功能恢复的关键,及早行腹部皮瓣修复创面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郑少逸;陈华德;赖文;高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食物的变化和健康体检工作的开展,以及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是诊断脂肪肝的可靠方法,超声对脂肪肝的检出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们对3000例健康体检者中检出的脂肪肝根据超声像图特征予以分类,以及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临床意义及归芪地黄汤在PN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86例临床及病理确诊的PN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归芪地黄汤+强的松)和对照组(强的松),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肾功能及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副作用和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2.09%),对照组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率(86.05%)高于治疗组(37.2%),治疗组复发率(2.33%)低于对照组(20.93%).治疗前后两组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异常,治疗后治疗组各项生化指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P<0.01或<0.05).结论:归芪地黄汤治疗PNS能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和并发症;对预防感染,巩固疗效,减少复发有一定帮助.
作者:陈友方;张万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sB Virus,HBV)宫内传播的有效途径.方法:将乙型肝炎孕妇100例为A组于孕28w、32w、36w、40w分别给予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100IU及皮下注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μg,另乙型肝炎孕妇100例为B组未行任何干预措施.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即取脐血查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观察新生儿窒息率及出生体重.结果:A组新生儿HBsAg携带率显著低于B组(P<0.01);其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新生儿大三阳率显著低于B组(P<0.01);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及出生体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晚孕妇联合注射HBIG及乙肝疫苗能有效降低HBV的宫内传播,对新生儿无影响.
作者:龙礼华;叶耀群;李伟英;许浩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介入治疗和随访的可靠性.方法:58例确诊的HCC患者,CDFI检查后三天内行肝血管造影(HAG),重点观测肿瘤血供、门脉、肝动脉.结果:CDFI检测肿瘤血供:Ⅰ级6例,Ⅱ级19例,Ⅲ级40例;HAG示:Ⅰ级4例,Ⅱ级13例,Ⅲ级48例,两组间无差异(P>0.05),相关分析r=0.87(P<0.05).门脉癌栓CDFI发现36例,HAG发现42例,两组数据之间无差异(P>0.05);动静脉瘘CDFI发现14例,HAG发现26例,它明显优于CDFI(P<0.05).CDFI和HAG肝静脉受累检出结果完全一致,均为7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经济、实用、可靠的介入治疗前和随访的评价手段.
作者:魏绪龙;周曼恬;肖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医院非发酵菌感染状况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常规方法细菌培养鉴定菌株,(K-B)纸片扩散法做药敏及用ATB系统鉴定细菌和药敏.结果:非发酵菌占临床细菌分离率19.9%(106/532),从其种类构成比来看,其中分离率高的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占53.7%(57/106),不动杆菌占16%(17/10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14%(15/106).对11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检测显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20%~96%,耐药率低的是多粘菌素B为20%,亚胺培南为23%.不动杆菌属耐药率为18%~85%,耐药率低的是亚胺培南为18%,多粘菌素B为2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从28%至100%不等,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00%,而耐药率低的是复方新诺明为28%,多粘菌素B为3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以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仍然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非发酵菌,药敏的显示对多数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开展对非发酵菌的培养和耐药性的动态监测,对控制院内感染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冰芬;任瑞庆;游丽莎;邓瑞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药滴眼剂装入塑料滴眼瓶后,滴眼剂质量是否受影响的可行有效检测项目.方法:观察滴眼剂的性状、澄明度、测定pH值、渗透压、吸光度和失重.结果:用塑料滴眼瓶包装的四种中药,滴眼剂的质量未受影响.结论:检测指标有效、可行,可作为考察中药滴眼剂和塑料滴眼瓶相容性的重点检测项目.
作者:张志祖;何晓南;黎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肿瘤科在2003年出现2例妇科肿瘤患者因阴道异常出血导致贫血后,输成份血而诱发脑梗塞.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凌;崔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90%以上为移行细胞癌,其中80%以上为无浸润的浅表性癌,初次治疗后复发率高达70%[1],为进一步降低膀胱癌的死亡率,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即用回肠或盲肠做成贮尿囊,用另一段做成具有活瓣功能的输出段并行腹壁造口.
作者:方强;章一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嗜酒人数不断增多,由此引起的酒精性肝病发病率上升.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戒酒,调整饮食结构为主,多种护肝药物对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多有争论.我们应用硫普罗宁和前列腺素E1联合治疗酒精性脂肪肝35例,临床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志军;黄文峰;邓荣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泰素加5-氟尿嘧啶持续输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评价该方案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3例病人先给予置好深静脉埋入式导管(贝朗管),给予泰素90mg/m2,dl,3小时滴注(先预处理);5-氟尿嘧啶0.5mg,iv,d1,2500mg/m2,持续静脉输注共二天(48小时),每二周一次,二次为一周期.结果:13例病人中CR 1例,PR 8例,NC 3例,PD 1例.总有效率69.2%(9/13).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Ⅲ°、Ⅳ°占61.5%(8/13),偶有神经系统症状和肝功能异常.结论:该方案有效率高,毒副作用不大,经济条件较好的晚期胃癌患者可试用.
作者:张自翔;王祥财;许明君;李树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