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意华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6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和毛花甙丙,观察心室率控制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美托洛尔和毛花甙丙控制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的总有效率为89%和84%;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0.3%、29.1%;平均用药有效时间分别为15±4.5min,32.5±20.4min;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能有效、快速、安全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
作者:刘爱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的局部麻醉作用.方法:采用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法、豚鼠皮丘法、椎管麻醉法、表面麻醉法.结果:大豆苷元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可完全消失,且动作电位可恢复正常.大豆苷元有浸润麻醉作用,而且盐酸肾上腺素可明显延长大豆苷元的局麻作用时间.家兔椎管内注入大豆苷元也可产生明显的椎管内麻醉作用.大豆苷元对家兔角膜具有一定的表面麻醉作用,其表面麻醉效果较1%的普鲁卡因更弱.结果:大豆苷元有明显的局部麻醉作用.
作者:曾靖;邱峰;叶和杨;钟睿翀;黄贤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型小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5例原发性小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与诊断.结果:5例周边型小肝癌破裂,均行急诊手术局部病灶切除,术后恢复顺利,但因腹腔广泛种植转移而复发,随访4例已分别于术后8、8、9、10个月死亡.结论:小肝癌如能早期发现可获根治性手术切除,但发生破裂则治疗效果不良,预后差,周边型小肝癌易于发生破裂,故对有乙肝背景及肝硬化患者,应定期进行AFP及影像学检查,从而及早发现小肝癌,尤其是周边型小肝癌,以避免其早期破裂这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罗伟昌;成时保;龚宇;熊利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肺顺应性环形状变化判断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的的可行性.方法:拟行开胸手术的成年患者20例,静脉诱导后插入Robertshaw双腔管,连接西门子KION麻醉工作站行机械间隙正压通气(IPPV),频率15次/min.根据双腔、单肺通气时肺顺应性环(P-V环)环体的变化及气道压力的变化反复调整导管,获得满意P-V环形状后再用传统听诊法判断其管端位置,后用OLYMPUS纤维喉镜确认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通气15min后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支气管管端位置不当时,P-V环曲线斜率向右明显移位,环体显著延长甚至畸形,气道压显著增高.肺顺应性环形状满意,经OLYMPUS纤维喉镜确认管端位置符合的15例,再行调整5例.结论:通过对肺顺应性环形状变化及气道压力变化综合评估,可提高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的正确到为率.
作者:叶军明;谢海玉;曾琳;彭道珍;钟茂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府、企业上网工程的兴起,网络信息系统正成为政府、企业的办公、管理、业务平台,成为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为适应形势的发展,高校的办公自动化建设方兴未艾,纷纷加大了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构建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师资管理、学生管理及其他行政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网络.人们在改变旧的工作方式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计算机.一方面,网络用户对网络资源的使用频率越快越高,另一方面,对网上保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高校在建设网络信息系统的同时,必须加强网络的保密工作.
作者:王雪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微创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采用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182例,年龄6月至7岁,平均2.6岁.结果:术程均顺利,手术时间10~20分钟,平均15分钟,伤口不需缝合,术后2~3d出院.随诊患儿症状消失,术后无疤痕.结论: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切口小,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辉;傅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科近2年来完成了12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成时保;罗伟昌;林鹤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综合物理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128例病例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超短波和电脑中频治疗机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手法按摩和运动训练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显效14例,好转9例,无效6例,有效率90.63%;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15例,好转17例,无效14例,有效率78.13%.两组比较,x2=11.15,P<0.01.结论:用超短波和电脑中频治疗机治疗加上手法按摩和运动训练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效果更好,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作者:刘桂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革命高涨的世纪.作为各个领域、各种社会活动历史记录的档案,其信息载体正快速地向数字化发展,数字档案成为未来510年内新产生档案的主体.为此,本人就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作者:黄立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5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住院时间平均31天.治愈率80.7%,死亡率8.8%,其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败血症1例,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1例;3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经手术引流治愈.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经及时合理的非手术治疗可有效地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罗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窒息患儿早期干预治疗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5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干预治疗.结果:观察组HI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重度HIE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干预治疗能减少新生儿窒息后HIE的发生,降低新生儿窒息后HIE的发病率.
作者:欧阳兰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幽门螺杆菌(Hp)是小儿胃和十二指肠的常见致病菌.在儿科,有关根除Hp的治疗研究较少,主要是参考成人的方案进行经验性治疗.本文用不同剂量奥美拉唑(PPI)短程三联疗法对儿童Hp根除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操作复杂,手术并发症率及死亡率都较高.现结合我院1994~2004年6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情况,讨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吴安涛;李勇;蔡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随机血糖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4例脑出血患者,分为随机血糖<7.8mmol/L组(37例)及>7.8mmol/L组(36例),分析其出血量相关性及预后的不同.结果:随机血糖>7.8mmol/L组及<7.8mmol/L组,其治疗好转率分别为63.9%、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血糖与脑出血量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36.结论:应激状态下,随机血糖水平高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差,且血糖水平与脑出血量正相关.
作者:刘明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肝癌切除术后,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肝癌切除50例,随机分两组,25例为观察组,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单纯切除2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1年、2年的肝内复发率和生存率作对比.结果:观察组1年、2年的肝内复发率为4%、16%,较对照组32%、44%降低(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1年、2年的生存率为96%、80%,较对照组68%、52%提高(P值均小于0.05).结论:肝癌切除术后,结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可进一步使残癌组织缺血坏死、降低复发率.
作者:张国生;李小明;王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高科技技术在医院检验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血细胞分析仪的先进技能和完美设计提高到~个新阶段,法国ABX公司2000年推出的MICROS-60-OT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利用细胞电阻原理进行测定,即迄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电阻型血细胞分析仪,现就我院使用的MICROS-60-OT全自动血细胞分析系统作一仪器性能评价.
作者:杨娜;李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粘膜固有腺萎缩为突出病变,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以及炎症反应的消化道慢性疾病.笔者经过胃镜检查,病理活检对确诊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香苏饮加味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刁志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形成的机制、出现的时间、某些早期征象及CT特点.方法:对63例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形成过程进行跟踪,对脑内迟发出血的时间、大小、部位及CT影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出现时间大多为外伤后18小时左右,大小不一,形态多样,以额、颞叶多见,首次CT上有较重的脑水肿,局部挫伤,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局部占位特征明显者,容易发生迟发性脑内血肿,须随访、定期复查CT.
作者:鲍坤旺;廖凤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2例手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病例资料.结果:胃底贲门癌多见于中老年人,以低分化腺癌多见(,82.67%),手术可经腹(78.25%)或经胸(21.75%)进行.全胃切除(64.35%)或近端胃切除(35.65%)均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经腹全胃切除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合理的选择手术方法,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是提高胃底贲门癌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黄长文;王刚;曾广源;傅华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人54例,经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未见肿瘤有广泛转移,而行规则的结肠癌根治术并行一期肠吻合术,术后出现吻合瘘1例,切口感染2例,愈合良好51例.
作者:廖成文;蒋建华;杨先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