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艳玲;庞桂芬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脑外伤之一,是在特殊外力机制(主要是旋转暴力)作用下,脑内不同质量组织之间发生剪应力,造成神经轴索断裂,甚至小脑撕裂出血等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在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病人中占29%~53.5%,其临床特点为病情危重,昏迷时间长,伤残率和死亡率高.本文就我院1996年2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42例,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包拓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Steinman 和Cohn于1973年首先报道的,因其成熟时有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1].它源于造血干细胞,广泛分布于淋巴组织和非淋巴组织中,是机体内功能强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2].DC与其它抗原呈递细胞相比,其大的特点是能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而其它APC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因此D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地位[3].当前,有关DC的研究报道很多,本文仅就近年来有关DC的特征和分化发育等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孔令平;刘妍;黄志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湿地松针叶中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针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其药理作用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作者:李秋红;叶文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西米替丁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4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采用西米替丁10mg/kg静脉滴注,每12h一次,三天一疗程.结果:发病48h内全部治愈,未见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论:西米替丁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方式简单.
作者:刘承梅;邱小兵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EPOCH方案作为挽救方案的有效率及耐受性.方法:选择复发、耐药非霍奇金淋巴瘤用VP-16 50mg/m2/d、ADM或THP 10mg/m2/d、VCR0.4mg/m2/d持续静脉滴注第1~4天,CTX 750mg/m2/d静推第5天,强的松60mg/m2/d口服第1~5天,21天为一个疗程.结果:可评价疗效者13例,可评价不良反应疗程数为23程.其中完全缓解(CR) 3例(23%),部分缓解(PR) 5例(38%),总有效率6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他系统毒性发生率低.结论:EPOCH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挽救化疗方案有较高的反应率,毒性基本可耐受.EPOCH通过持续静脉滴注的给药途径可能减低肿瘤细胞的耐药率.
作者:许明君;李树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评价期待治疗在选择的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应用以及不同的血β-HCG滴度对期待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0例选择的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期待治疗,给予严密的血β-HCG滴度测定及B超监测评估追踪,选择标准为血β-HCG<2000IU/L及初有下降趋势,B超示异位妊娠包块直径<4cm,无破裂及急性内出血征象.结果:40例采用期待治疗患者中,25例发生自然吸收(62.5%).其中26例β-HCG<1000IU/L者,成功20例(76.9%);14例β-HCG≥1000IU/L者,成功5例(35.7%),两者有显著差异.失败组15例出现临床症状而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用反复血β-HCG测定和B超检查评估追踪的期待治疗,是选择的未破型异位妊娠且β-HCG有下降趋势的患者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且治疗初血β-HCG<1000IU/L能更好地预测异位妊娠发生自然吸收.
作者:王永霞;陈健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男,60岁,退休工人.因包皮逐渐水肿二周于2001年11月20日来我科就诊.二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包皮出现水肿,逐渐加重,后出现包皮嵌顿.就诊于当地医院,予抗过敏、抗炎、外用药物治疗(具体诊疗不详),症状无好转.患者半年前有多次无防护不洁性交史.发病前患者外阴部无溃疡,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作者:曾招林;孙传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将胃镜证实的非静脉曲张性非癌性上消化道大出血随机分成泮托拉唑组(A组)和西咪替丁组(B组),其中A组46例,用泮托拉唑40mg静滴每12小时一次;B组47例,用西咪替丁200mg静滴每6小时1次.治疗期间注意监测血压、出血情况.结果:泮托拉唑组止血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西咪替丁组的70.21%.结论:泮托拉唑对非静脉曲张性非癌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具有高效、迅速的作用.
作者:张自翔;廖跃光;黄才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动脉导管药盒系统(PCS)对晚期恶性肿瘤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经PCS化疗灌注和化疗栓塞治疗36例晚期恶性肿瘤.其中原发性肿瘤20例,肝转移瘤13例.直肠癌盆腔转移2例,胰腺癌1例.经股动脉植入PCS?33例,左锁骨下动脉植入PCS的3例.术后经药盒灌注化疗和/或化疗栓塞2~6个疗程.每疗程为3~6周.结果:36例患者手术植入全部获得成功.3例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未出现气、血胸.并发症有导管移位滑脱1例.未出现导管堵塞、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操作简便、安全,易于患者接受,既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又能按照化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对肿瘤进行化疗.是晚期恶性肿瘤的一种良好治疗手段.
作者:乐游娟;柳多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赣州市章贡区7年来四种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肺结核)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了1995~2001年四种传染病的发病及流行情况.结果:7年来监测点四种传染病的报告病例数为1497例.平均发病率为152.11/10万,各病种平均发病率依次为肺结核234.58/10万,淋病151.50/10万,病毒性肝炎133.17/10万,痢疾89.19/10万.结论:四种传染病的控制有待加强.
作者:庄燕;钟名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对宫外孕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时间、疗效及疗程进行比较.方法:以回顾性方法对48例宫外孕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及50例开腹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宫外孕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比较出血量无明显差别,但其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有明显差别,而且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电视腹腔镜在宫外孕手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徐晓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成功率已达95%以上[1],终止中、晚期妊娠的成功率亦在80%~90%之间不等,本文对1999年4月至2001年4月来我院要求行钳刮术的孕妇(孕周11~14周),术前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米索)并与单独应用米索的孕妇进行对照.
作者:王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粘附分子是指由细胞产生,能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为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跨膜糖蛋白,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及各种白细胞表面.其种类很多,根据结构特点分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钙粘附素家族及尚未分类的粘附分子,研究较多的是前三种,本文对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陈同强;刘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胎盘早期剥离是妊娠中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虽然发生率国内报道为0.46%~2.1%,但起病急,进展快,而其诊断的迟早,处理是否及时与母婴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就我院一例连续两次妊娠致胎盘早剥报道如下.
作者:李金莲;周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臭牡丹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电刺激致痛法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结果:臭牡丹提取液明显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显著提高热板法和电刺激致痛小鼠的痛阈;纳洛酮可拮抗吗啡的镇痛作用,但不能拮抗臭牡丹根提取液的镇痛作用.结论:臭牡丹有镇痛作用,此作用与其激动中枢阿片受体无关.
作者:刘建新;周青;连其深;何尉;叶和杨;黄贤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佛甲草提取液对四氯化碳中毒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测定小鼠血清、肝组织中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四氯化碳可使小鼠血清、肝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佛甲草提取液明显降低四氯化碳中毒小鼠血清、肝组织MDA含量(P<0.01)及升高SOD的活性(P<0.01).结论:佛甲草提取液对四氯化碳中毒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周青;许庆林;周俐;连其深;张晓英;曾爱萍;刘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茄子是夏秋季节主要蔬菜之一,它的食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众人皆知,而它的药用价值就鲜为人知.祖国医学认为[1],茄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止血等功效.为探索一种治疗会阴血肿、瘀血的新方法,我院于1998年3月始将这一原理应用于临床,即用茄子外敷于会阴血肿、瘀血处.它具有价格低廉、取材方便、护理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极为满意的特点.现将具体操作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瑶芳;冯珊;宋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行开颅手术的颅脑损伤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和结论:死亡8例,认为颅脑损伤手术指征的早期确立及早期治疗,术后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治愈的关键.
作者:廖宣明;申昌明;何旗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与价值.方法:对22例Ⅲ期肺癌患者施行了心包内处理肺血管的全肺切除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4%(1/22例),手术并发症22.7%(5/22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16/19例)、45%(9/19例)、21%(4/19例).结论: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安全性好,提高了手术切除率,为晚期肺癌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作者:刘焕青;吴小勤;高霞;蒋道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颅底骨折合并原发脑干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3例颅底骨折合并原发脑干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23例患者中存活15例,死亡8例.结论:颅底骨折合并原发脑干损伤的诊断必须及时准确.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MRI影像学检查,尽早、及时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关键.
作者:吴贵平;付丹;王广斌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