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动脉海绵窦瘘二例

陈潮汉;陈婉玲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 眶内出血, 眶蜂窝组织炎, 临床比较, 易误诊, 血管瘤, 诊治, 眼病, 报告
摘要:颈动脉海绵窦瘘,临床比较少见,容易误诊为眶内出血、眶内血管瘤、眶蜂窝组织炎、眶内假瘤及Graves眼病等.我们诊治二例,报告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游离包皮内板片一期正位开口修复尿道下裂

    总结13例采用游离包皮内板片一期正位尿道开口修复尿道下裂的经验.本组冠状沟型1例,阴茎型9例,阴茎阴囊型3例.术后1例尿漏,无尿道外口及吻合口狭窄.认为彻底切除纤维索及创面止血,末段尿道修剪成斜面扩大吻合口,游离包皮内板时减少皮片下组织,留置尿道支架2周,术后庆大冲洗支架管及烤灯照射伤口,是预防术后感染、尿漏、尿道狭窄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袁源湖;邹晓峰;黄明;肖运政;肖日海;邓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40例预后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严重危害新生儿的健康,可造成患儿致残和死亡.而伴有惊厥的HIE又是其中的严重病例.本文对40例伴有惊厥的HIE病例进行临床综合的分析.

    作者:刘跃梅;曾祥运;华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治疗失败分析

    目的:分析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治疗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方法:8例均予骨折固定,腘动脉损伤确诊后予血管探查、显微外科修复.结果:失败5例,失败率为67.5%,其中截肢3例、死亡1例、小腿缺血性肌挛缩1例.结论:股骨下段骨折时腘动脉易损伤、易延诊、导致失败率高;腘动脉损伤早期诊断及血管显微外科修复是成功关键所在;术后小腿作深筋膜减张是预防筋膜室综合征的有效手段;严重肢体创伤MESS对保肢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谢文伟;利盛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应用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9例报告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案是根据骨折部位、类型、移位程度,患者的年龄与伤前的健康状况而定的,应用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促进骨的愈合,改善股骨头血供,降低股骨头坏死率等优点.我院从1998年以来,应用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9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宣明;陈仁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组织学实验教改教学效果的评价

    医学基础课的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传统的组织学实验教学是老师先利用板书、板图给学生讲实验要求及观察玻片标本的方法,然后学生自行观察,期间老师巡回解答学生看片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由于板图是线条图,与镜下图像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多局限性.本学期我们将录像带播放引入实验课,探讨其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与传统实验教学的效果比较.

    作者:林卡莉;董蕙;李海明;况花荣;袁娲;曾雪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胎儿左心室心肌细胞形态计量学观察

    观察10例5~9个月胎龄的正常胎儿左心室心肌细胞及胞核大小,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胎龄的增长,心肌细胞直径呈现增大趋势,而胞核直径在胎龄5~7月间逐渐增大,在胎龄7~9个月间逐渐减小,且由胞浆的边缘逐渐移向中央.肌原纤维逐渐密集沿其长轴排列,Z线、A、I、H、M带逐渐清晰可辨;线粒体嵴由不明显到明显且密集,沿肌原纤维规则排列;闰盘逐渐成熟,其三种连结(桥粒、中间连结、缝隙连结)逐渐清晰可见;肌将网逐渐丰富,横管位于Z线处.

    作者:涂腊根;梅璞;文建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人大叶性肺炎45例临床分析

    为了提高对老年人大叶性肺炎(以下简称老年肺炎)的认识,特将我院内科45例老年肺炎和随机选出同期住院75例青壮年大叶性肺炎临床资料(以下简称青壮年肺炎)与之对照分析,以了解老年肺炎与青壮年肺炎有何不同,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叶智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螺旋CT支气管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胸部螺旋CT扫描支气管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胸部螺旋CT扫描病例全部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小密度投影(MinIP)、仿真内窥镜(CTVE)等图像后处理以使气管支气管成像.结果:118例表现为正常,其气管支气管外表面、管内壁、管腔均显示清晰,结构完整.82例表现为异常,分为腔内占位、腔外压迫或管壁受侵、支气管扩张改变.结论:胸部螺旋CT扫描支气管重建技术对于气管支气管本身及其腔内外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钟福兴;刘少强;郭少华;黄渺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口服复方新诺明引起过敏性角膜炎一例

    患者,女性,28岁.因双眼畏光、流泪、烧灼感一天入院.发病前一天曾因上节育环引起宫腔感染而口服复方新诺明2片.既往双眼为屈光不正(近视眼).眼部检查:视力双眼为0.08(矫正无提高).眼部刺激征(++),双眼睑红肿、痉挛,球结膜充血(++),角膜表面粗糙不平,全角膜呈弥漫性表层粉尘点状浸润,荧光素染色(+),上皮下点状混浊浸润,前房清亮.其余检查均未见异常.

    作者:唐爱东;曾祥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阿替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3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男21例,女13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4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工作组诊断标准确诊.均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NYNA分级,Ⅱ级8例,Ⅲ级16例,Ⅳ级10例.伴心律失常25例,其中房颤19例,室早4例,房早2例.用药前收缩压均≥100mmHg,静息心室率均≥60次/分.

    作者:李霖;谢东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之我见

    护理解剖学是针对护理学科发展及临床需要而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变化规律的科学[1].根据我国对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需求,护理应用解剖学的教学与研究愈来愈集中在与护理技术操作有关的形态学方面.所以要成为实用型护理人才,就必须较好地掌握以形态学为重点的护理应用解剖学,及时了解其国内外新进展,并灵活加以应用.

    作者:罗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关于YL-1型一欠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临床使用的改进

    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的发明,使治疗大量脑出血有了突破性进展.但在临床上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不好掌握穿刺针进针深度,往往钻透硬脑膜后很可能将穿刺针推入过深,甚至直达血肿中心,而不能理想地用电钻穿刺针置于硬脑膜下.又如,当只有长规格穿刺针而出血部位又较浅时,如何利用现有的穿刺针为治疗赢得时间.我们在实践中对它作了些改进,克服了上述二方面的不足.

    作者:漆化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性不典型心梗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笔者所收治的16例不典型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65岁.其中心内膜下急性心梗6例,急性下壁心梗2例.急性下壁心梗并前壁心梗1例,急性正后壁心梗3例,前间壁心梗2例,前壁心梗2例.误诊时间为6小时至7天.易误诊为急性心衰、急腹症、肺心病、心绞痛、急性心律失常、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牙痛及其它疾病.结论:目前急性心梗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医生要重视不典型急性心梗的特殊表现,动态观测心电图及酶学改变,提高诊断水平,降低病死率.

    作者:邱悦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与预后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研究者众多,结果颇不一致,我们报告一组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AML儿童患者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严健;李招金;李瑶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凝血酶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52例分析

    1999年4月至2000年11月我院应用凝血酶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5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欢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医学基础实验室评估及其以后工作初探

    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必须服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时代强烈呼唤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能纯熟,职业道德优良,个人成熟性高的新型医学人才.传统的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已无法与此相适应.尤其是原有按课程设置的实验室,重复分散,功能单一,小而全,效益低,不利于课程与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不利于21世纪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之一.高等医科院校实验室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王维洛;李汉汀;李坊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巨大鼻腔结石一例

    潘某,女,41岁,患者左侧鼻不通气3年余,否认鼻腔误入异物,无鼻出血,无头痛、头晕,流鼻涕少许,饮食、睡眠正常,检查情况:全身情况无异常,左侧鼻腔被巨大硬石性物质填塞,鼻腔上部鼻道尚侨汇少许空隙,表面见少许脓性分泌物,表面不光滑呈桑椹样,色为黄灰色,用枪状镊夹持可听见金属碰撞音,夹持可轻度移动,由于过大,不易取出.

    作者:卢坤;朱小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科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价,对于掌握教师履行职责的状况,区别出教师的不同素质与教学水平,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至关重要.8.本文系江西省教委省级立项并资助教学研究课题的主报告

    作者:胡树长;赵小琴;刘振优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灌肠器具的改进及优缺点对比

    灌肠是解除便秘、治疗慢性肠炎、高热病人降温和手术前肠道清洁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方法是采用灌肠筒接肛管进行灌肠,经过多年临床使用发现常规灌肠筒灌肠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院自1995年以来对灌肠器具进行了改进,采用密闭式输液装置,共施行3000余例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当前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分为二个层次,一是宏观上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微观上的以人事分配制度和后勤改革为重点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高校当前各项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面对新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神圣使命.因此,高校必须大力推进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转换机制,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不断提高内在活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作者:陈庆寿;曾新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