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俊;康昭洵
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科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价,对于掌握教师履行职责的状况,区别出教师的不同素质与教学水平,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至关重要.8.本文系江西省教委省级立项并资助教学研究课题的主报告
作者:胡树长;赵小琴;刘振优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3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男21例,女13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4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工作组诊断标准确诊.均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NYNA分级,Ⅱ级8例,Ⅲ级16例,Ⅳ级10例.伴心律失常25例,其中房颤19例,室早4例,房早2例.用药前收缩压均≥100mmHg,静息心室率均≥60次/分.
作者:李霖;谢东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成人柯萨奇病毒感染可有多种临床表现,易误诊为各种疾病,不利于及时治疗.我院1995~1999年收治10例,分析如下.
作者:周庆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氟乙酰胺是近年来使用的高效剧毒灭鼠药,人畜中毒时有发生.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1月共收治氟乙酰胺中毒所致精神障碍12例.报告如下.
作者:聂桂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不典型心梗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笔者所收治的16例不典型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65岁.其中心内膜下急性心梗6例,急性下壁心梗2例.急性下壁心梗并前壁心梗1例,急性正后壁心梗3例,前间壁心梗2例,前壁心梗2例.误诊时间为6小时至7天.易误诊为急性心衰、急腹症、肺心病、心绞痛、急性心律失常、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牙痛及其它疾病.结论:目前急性心梗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医生要重视不典型急性心梗的特殊表现,动态观测心电图及酶学改变,提高诊断水平,降低病死率.
作者:邱悦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20岁,因四肢麻木、乏力、眩晕、站立不稳9天,于1998年6月9日住院.1周前因发热咳嗽,后出现双下肢乏力,由下肢向上肢发展,2天后出现眩晕,视物旋转,行走不稳,双手不能持物,伴恶心呕吐,多汗,小便困难,既往于1997年5月及1998年2月各有类似上述症状发作一次.体检:体温37.2℃,神清,语言不清,无眼睑下垂,眼球各方向活动好,双眼水平震颤Ⅱ°,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Ⅲ级,四肢肌张力减低,闭目直立试验(+),双侧指鼻试验不准,跟膝胫试验不稳,两肘、膝关节以下触、痛觉明显减退,四肢腱反射消失,病理性反射(一),腰穿压力正常,蛋白0.7g/L,细胞数正常,肌电图示:广泛周围神经性损害.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变异型),用地塞米松20mg静滴,每日一次,用7天后,改用口服强的松30mg,每天一次及维生素B族,神经营养药等治疗,20天后基本痊愈出院.
作者:江宗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治疗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方法:8例均予骨折固定,腘动脉损伤确诊后予血管探查、显微外科修复.结果:失败5例,失败率为67.5%,其中截肢3例、死亡1例、小腿缺血性肌挛缩1例.结论:股骨下段骨折时腘动脉易损伤、易延诊、导致失败率高;腘动脉损伤早期诊断及血管显微外科修复是成功关键所在;术后小腿作深筋膜减张是预防筋膜室综合征的有效手段;严重肢体创伤MESS对保肢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谢文伟;利盛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灌肠是解除便秘、治疗慢性肠炎、高热病人降温和手术前肠道清洁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方法是采用灌肠筒接肛管进行灌肠,经过多年临床使用发现常规灌肠筒灌肠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院自1995年以来对灌肠器具进行了改进,采用密闭式输液装置,共施行3000余例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自1998年11月至1999年9月,我们用异环磷酰胺(IFO)、长春碱酰胺(VDS)、顺铂(DDP)组成联合方案(IVP)治疗晚期肺癌22例,近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守俊;康昭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先证者,黄某,男,1 9 12岁,因智力低下不会说话,行走来我室咨询.患者系第一胎,足月顺产.体检:体重11.5kg,身高71.5cm,耳廓大,耳位低;双手第3、4、5三指均不能伸直,皮纹检查:三叉点上移,高出正常15%,双手通贯掌,双手弓形纹多于5个.父母非近亲婚配.
作者:吕军华;刘菲予;俞剑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辜某某,女,28岁,因护理患儿静滴青霉素时,突然感头晕、眼花、胸闷、气促,继之意识丧失.口唇发绀,脉搏细数,心音低钝,心率158次/min,血压测不到,疑诊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患者血压逐渐恢复稳定,神志清楚.
作者:李德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行走、运动和接受震荡的主要关节,全身重量都落在踝关节上面,加上跑跳动作是所有动作不可缺少的动作,因此,踝关节的损伤是体育运动参加者的常见病,现介绍踝关节韧带损伤后的几种体育疗法.
作者:胡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部螺旋CT扫描支气管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胸部螺旋CT扫描病例全部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小密度投影(MinIP)、仿真内窥镜(CTVE)等图像后处理以使气管支气管成像.结果:118例表现为正常,其气管支气管外表面、管内壁、管腔均显示清晰,结构完整.82例表现为异常,分为腔内占位、腔外压迫或管壁受侵、支气管扩张改变.结论:胸部螺旋CT扫描支气管重建技术对于气管支气管本身及其腔内外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钟福兴;刘少强;郭少华;黄渺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观察10例5~9个月胎龄的正常胎儿左心室心肌细胞及胞核大小,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胎龄的增长,心肌细胞直径呈现增大趋势,而胞核直径在胎龄5~7月间逐渐增大,在胎龄7~9个月间逐渐减小,且由胞浆的边缘逐渐移向中央.肌原纤维逐渐密集沿其长轴排列,Z线、A、I、H、M带逐渐清晰可辨;线粒体嵴由不明显到明显且密集,沿肌原纤维规则排列;闰盘逐渐成熟,其三种连结(桥粒、中间连结、缝隙连结)逐渐清晰可见;肌将网逐渐丰富,横管位于Z线处.
作者:涂腊根;梅璞;文建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在体内是构成某些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以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维生素缺乏症及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维生素因摄入不足所致的严重缺乏症在不发达地区屡见不鲜.某些人由于偏食而引起维生素摄入不足或因疾病所致维生素吸收紊乱或因一些特殊疾病需用大剂量维生素.如乙醇中毒引起维生素摄入不足,大量吸烟所致维生素D缺乏加重钙缺乏症[1].用注射方法供给营养剂量过大,水溶性维生素可从肾脏大量排出.
作者:施淑萍;曾靖;邱吉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潘某,女,41岁,患者左侧鼻不通气3年余,否认鼻腔误入异物,无鼻出血,无头痛、头晕,流鼻涕少许,饮食、睡眠正常,检查情况:全身情况无异常,左侧鼻腔被巨大硬石性物质填塞,鼻腔上部鼻道尚侨汇少许空隙,表面见少许脓性分泌物,表面不光滑呈桑椹样,色为黄灰色,用枪状镊夹持可听见金属碰撞音,夹持可轻度移动,由于过大,不易取出.
作者:卢坤;朱小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颈动脉海绵窦瘘,临床比较少见,容易误诊为眶内出血、眶内血管瘤、眶蜂窝组织炎、眶内假瘤及Graves眼病等.我们诊治二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潮汉;陈婉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医学基础课的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传统的组织学实验教学是老师先利用板书、板图给学生讲实验要求及观察玻片标本的方法,然后学生自行观察,期间老师巡回解答学生看片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由于板图是线条图,与镜下图像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多局限性.本学期我们将录像带播放引入实验课,探讨其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与传统实验教学的效果比较.
作者:林卡莉;董蕙;李海明;况花荣;袁娲;曾雪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所谓急性时相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强烈刺激后的一种应激反应.CRP就是诸多急性时相反应物质中的一种,一般来说,健康人CRP水平<10mg/L.在较长时间里CRP是作为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基本指标,CRP在细菌性感染特别是化脓菌的感染升高较明显(>50mg/L):而病毒性感染CRP不升或轻度升高(<50mg/L).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期蛋白特别是CRP可用于早期诊断外科严重感染、术后并发症的早期监测及判断疾病预后[1].为此,1999年2月至2000年12月期间对我院外科手术病人中256例的术前、术后CRP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影响茶碱血药浓度的因素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接受茶碱维持量疗法的820例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5.1%的病例茶碱血药浓度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10~20μg/ml),37.8%的病例茶碱血药浓度低于10μg/ml,27.1%的病例茶碱血药浓度高于20μg/ml;环丙沙星、氟罗沙星、沙丁胺醇提高茶碱血药浓度,易使茶碱血药浓度偏高;特布他林、利福平、速尿降低茶碱血药浓度,易使茶碱血药浓度偏低;肝功能不正常、肺心病提高茶碱血药浓度,易使茶碱血药浓度偏高;嗜烟降低茶碱血药浓度,易使茶碱血药浓度偏低.结论:茶碱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药物因素、疾病因素、嗜好等影响茶碱血药浓度,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对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衍洪;王成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