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微量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一例

李德烈

关键词:超微量, 青霉素, 过敏性休克, 意识丧失, 血压, 肾上腺素, 皮下注射, 静脉注射, 患者, 地塞米松, 胸闷, 心音, 心率, 吸氧, 头晕, 脉搏, 静滴, 患儿, 护理, 发绀
摘要:患者辜某某,女,28岁,因护理患儿静滴青霉素时,突然感头晕、眼花、胸闷、气促,继之意识丧失.口唇发绀,脉搏细数,心音低钝,心率158次/min,血压测不到,疑诊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患者血压逐渐恢复稳定,神志清楚.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游离包皮内板片一期正位开口修复尿道下裂

    总结13例采用游离包皮内板片一期正位尿道开口修复尿道下裂的经验.本组冠状沟型1例,阴茎型9例,阴茎阴囊型3例.术后1例尿漏,无尿道外口及吻合口狭窄.认为彻底切除纤维索及创面止血,末段尿道修剪成斜面扩大吻合口,游离包皮内板时减少皮片下组织,留置尿道支架2周,术后庆大冲洗支架管及烤灯照射伤口,是预防术后感染、尿漏、尿道狭窄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袁源湖;邹晓峰;黄明;肖运政;肖日海;邓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治疗失败分析

    目的:分析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治疗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方法:8例均予骨折固定,腘动脉损伤确诊后予血管探查、显微外科修复.结果:失败5例,失败率为67.5%,其中截肢3例、死亡1例、小腿缺血性肌挛缩1例.结论:股骨下段骨折时腘动脉易损伤、易延诊、导致失败率高;腘动脉损伤早期诊断及血管显微外科修复是成功关键所在;术后小腿作深筋膜减张是预防筋膜室综合征的有效手段;严重肢体创伤MESS对保肢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谢文伟;利盛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成人柯萨奇病毒感染10例分析

    成人柯萨奇病毒感染可有多种临床表现,易误诊为各种疾病,不利于及时治疗.我院1995~1999年收治10例,分析如下.

    作者:周庆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氟乙酰胺中毒所致精神障碍12例报告

    氟乙酰胺是近年来使用的高效剧毒灭鼠药,人畜中毒时有发生.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1月共收治氟乙酰胺中毒所致精神障碍12例.报告如下.

    作者:聂桂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超微量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一例

    患者辜某某,女,28岁,因护理患儿静滴青霉素时,突然感头晕、眼花、胸闷、气促,继之意识丧失.口唇发绀,脉搏细数,心音低钝,心率158次/min,血压测不到,疑诊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患者血压逐渐恢复稳定,神志清楚.

    作者:李德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组织学实验教改教学效果的评价

    医学基础课的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传统的组织学实验教学是老师先利用板书、板图给学生讲实验要求及观察玻片标本的方法,然后学生自行观察,期间老师巡回解答学生看片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由于板图是线条图,与镜下图像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多局限性.本学期我们将录像带播放引入实验课,探讨其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与传统实验教学的效果比较.

    作者:林卡莉;董蕙;李海明;况花荣;袁娲;曾雪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治疗小儿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小儿心力衰竭中的实际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小儿心力衰竭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方法:对40例不同原因所致的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成口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组(治疗组)和口服安慰剂组(对照组).两组在服药前及服药后48小时均测算左心室收缩期短轴缩短分数(LUSF)、左室射血分数(EF),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治疗组LUSF和EF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ASP增加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改善心脏功能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黄明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糖血脂的关系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探讨血尿酸水平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血糖及血脂水平,并与100例正常健康者作对照.结果:糖尿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尿酸与甘油三酯、尿素氮、血肌酐呈正相关(r依次为0.23,0.33,0.24,P<0.05或0.01);与血糖、胆固醇的关系不明显(r分别为-0.15,-0.05,P>0.05).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正常尿酸血症组.结论: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应重视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防治.

    作者:阮雪玲;林宏初;周顺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先天性双幽门一例

    患者女,62岁.上腹疼痛反复发作10余年,症状再发上腹饱胀二周,餐后为著,伴有反酸、嗳气,偶有呕吐,无腹泻与出血.查体:心肺正常,上腹压痛,余无异常.胃镜所见:食管、贲门粘膜正常,胃粘膜黄染,胃腔内见较多胆汁反流,胃窦部畸形,胃窦大弯侧距幽门约6~8cm处亦一似幽门状出口,局部凹陷,二口之间粘膜隆起,二孔均有胆汁气泡溢出.

    作者:欧阳锦盛;曾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哌替啶、哌氟合剂及曲马多治疗硬膜外麻醉合并寒战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硬膜外麻醉合并寒战的药物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60例ASA Ⅰ级行下胸、腰段硬膜外麻醉合并寒战患者随机分成Ⅰ组(静注哌替啶)、Ⅱ组(静注哌替啶+氟哌啶)和Ⅲ组(静注曲马多).记录用药后寒战停止所需的时间.结果:三组消除寒战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95%和95%.Ⅱ、Ⅲ组制止寒战所需时间显著快于Ⅰ组(P<0.01).寒战消除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三组药物均可用于治疗硬膜外麻醉期间发生的寒战,但曲马多镇静作用弱,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有心、肺功能疾患的病人.

    作者:钟江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诊断(附167例报告)

    输尿管结石是肾绞痛的常见病因,超声检查无创、迅速、可动态追踪,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自1997年以来我院B超结合彩色多普勒影像技术诊断输尿管结石298例,兹总结其中经临床证实的167例超声多普勒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IVP方案治疗晚期肺癌22例近期疗效观察

    自1998年11月至1999年9月,我们用异环磷酰胺(IFO)、长春碱酰胺(VDS)、顺铂(DDP)组成联合方案(IVP)治疗晚期肺癌22例,近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守俊;康昭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颈动脉海绵窦瘘二例

    颈动脉海绵窦瘘,临床比较少见,容易误诊为眶内出血、眶内血管瘤、眶蜂窝组织炎、眶内假瘤及Graves眼病等.我们诊治二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潮汉;陈婉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大学英语学习者因素研究

    一、研究的动因1.学习者因素研究的必要性在长期的外语教学实践中,人们对外语教学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探讨,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普遍重视研究教学的客体,即对语言本身、教材、教法等的研究较多.尤其是对教学法的研究,更是成了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人们似乎习惯于将学生外语学习的成败,较为直接地与教师因素联系在一起.因此,许多教师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试图寻找佳方法去进行教学或者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常常使教师感到困惑的是,有时尝试了许多方法,学生的成绩不一定达到预期的效果.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认识到,教师和教学方法只是外因,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方面.而学习的内因,即学习者因素,如学习动力、兴趣、信心和学习者所作出的努力,与学习的成败有直接的关系.对学习者因素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外语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认识和了解.

    作者:刘宁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巨大鼻腔结石一例

    潘某,女,41岁,患者左侧鼻不通气3年余,否认鼻腔误入异物,无鼻出血,无头痛、头晕,流鼻涕少许,饮食、睡眠正常,检查情况:全身情况无异常,左侧鼻腔被巨大硬石性物质填塞,鼻腔上部鼻道尚侨汇少许空隙,表面见少许脓性分泌物,表面不光滑呈桑椹样,色为黄灰色,用枪状镊夹持可听见金属碰撞音,夹持可轻度移动,由于过大,不易取出.

    作者:卢坤;朱小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胎儿左心室心肌细胞形态计量学观察

    观察10例5~9个月胎龄的正常胎儿左心室心肌细胞及胞核大小,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胎龄的增长,心肌细胞直径呈现增大趋势,而胞核直径在胎龄5~7月间逐渐增大,在胎龄7~9个月间逐渐减小,且由胞浆的边缘逐渐移向中央.肌原纤维逐渐密集沿其长轴排列,Z线、A、I、H、M带逐渐清晰可辨;线粒体嵴由不明显到明显且密集,沿肌原纤维规则排列;闰盘逐渐成熟,其三种连结(桥粒、中间连结、缝隙连结)逐渐清晰可见;肌将网逐渐丰富,横管位于Z线处.

    作者:涂腊根;梅璞;文建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ACEI与醛固酮拮抗剂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醛固酮拮抗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观察用药前后血清钾、镁离子、心脏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血清钾稳定正常范围,镁离子治疗前低于正常值或正常值低值,用药后有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缩小,EF值治疗前全部低于45%,用药后均有增加.结论:两药合用,有明显疗效且副作用少.

    作者:舒祖珽;廖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维生素过量引起的毒副作用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在体内是构成某些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以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维生素缺乏症及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维生素因摄入不足所致的严重缺乏症在不发达地区屡见不鲜.某些人由于偏食而引起维生素摄入不足或因疾病所致维生素吸收紊乱或因一些特殊疾病需用大剂量维生素.如乙醇中毒引起维生素摄入不足,大量吸烟所致维生素D缺乏加重钙缺乏症[1].用注射方法供给营养剂量过大,水溶性维生素可从肾脏大量排出.

    作者:施淑萍;曾靖;邱吉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40例预后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严重危害新生儿的健康,可造成患儿致残和死亡.而伴有惊厥的HIE又是其中的严重病例.本文对40例伴有惊厥的HIE病例进行临床综合的分析.

    作者:刘跃梅;曾祥运;华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病例分析

    目的:了解影响茶碱血药浓度的因素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接受茶碱维持量疗法的820例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5.1%的病例茶碱血药浓度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10~20μg/ml),37.8%的病例茶碱血药浓度低于10μg/ml,27.1%的病例茶碱血药浓度高于20μg/ml;环丙沙星、氟罗沙星、沙丁胺醇提高茶碱血药浓度,易使茶碱血药浓度偏高;特布他林、利福平、速尿降低茶碱血药浓度,易使茶碱血药浓度偏低;肝功能不正常、肺心病提高茶碱血药浓度,易使茶碱血药浓度偏高;嗜烟降低茶碱血药浓度,易使茶碱血药浓度偏低.结论:茶碱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药物因素、疾病因素、嗜好等影响茶碱血药浓度,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对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衍洪;王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