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药剂科管理浅析

于慧杰

关键词:医院, 药剂科管理, 采购药品, 临床用药安全, 医学技术, 转向, 质量管理, 调制剂, 药学专业, 文化水平, 临床药剂, 临床服务, 科学用药, 经营管理, 改变观念, 发药, 毒副反应, 科学性, 管理性, 自制
摘要:药剂科是一个以药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为临床服务的技术性科室,而药学则是一项技术性、科学性、管理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药品是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随着人民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效、安全和毒副反应小的药品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为了保证药品的临床用药安全,药剂科的管理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从简单的配方发药转向参与科学用药,从调制剂转向临床药剂,因此药剂科的任务是:采购药品、自制制剂、储存药品、分发药品、进行药品的质量管理和经营管理.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压柱层析法提取分离冬凌草甲素的新工艺

    采用中压柱层析法提取分离冬凌草甲素,具有洗脱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溶剂无毒无污染,安全、价廉、易得等优点.经重结晶后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含量达99.28%,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赵伟;郭兆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淋菌性结膜炎1例报告

    患儿,女,生后20天,因双眼流脓10天于1999年12月1日入院.其家长述10天前双眼流脓并逐渐增多将睑裂封住不能睁眼,眼皮红肿,无哭闹母乳好.个人史: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家族史:其父系个体汽车司机患有淋病史,其母在妊娠期间患有阴道炎分别于妊娠3个月与7个月时发病,在肥城市防疫站经细菌培养证实确诊为淋菌性阴道炎.查体:患儿精神母乳好,体温正常,全身检查无异常.双眼检查:眼睑皮肤红肿(++),分开睑裂时大量脓性分泌物由结膜囊内流出,泪囊部挤压无分泌物溢出,睑结膜充血(+++)滤泡(++)球结合膜充血(++)角膜表面光滑,混浊(+),前房深度正常,瞳孔2mm大小光反应存在,后部未查,诊断双眼淋菌性结膜炎.

    作者:刘梅;曹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全麻用于乳腺手术

    1临床资料病例25例,均为女性,体重45~90kg,年龄27~62岁,手术时间半小时~3小时,单纯纤维腺瘤15例,腺管乳头状瘤2例,乳癌根治2例,取病理1例.

    作者:张亚慧;李家高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季节性吐泻症的治疗经验

    吐泻症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其主要原因为内伤生冷瓜果之停积,外受风寒暑湿之侵袭,以致清浊相干,乱于肠胃,发为吐泻.

    作者:王晓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儿童颈部瘢痕修复的护理

    儿童颈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很多,颈部烧伤往往与面及胸部烧伤同时存在,颈部瘢痕挛缩后患儿会出现颏颈角消失,下唇外翻,不仅影响美容,而且还影响正常发育.我科根据畸形的程度,组织缺损的大小,瘢痕的性质,周围皮肤的松弛程度及年龄等因素决定采取手术修复的方法.临床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护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败,护理工作极为重要应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作者:赵桂兰;胡秀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乳腺增生症中西医结合初探

    乳腺属于性器官,其组织受卵巢雌孕激素的影响而发生周期性的生理性增生和复原,当复原不全时则导致乳腺导管、小叶或结缔组织的细胞过度生长,统称乳腺增生症,高发年龄为30~40岁.本文汇集中西医两门不同理论体系精华,探讨乳腺增生症病因、病机、病理的新理论框架,建立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桂华;王丽娟;辛朝光;程战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膜技术在输液生产中的应用

    对输液用水的水源制备技术问题进行了论述.通过使用国内外的设备,从而得到了一系列实验参数.比较证实了膜技术处理得到的超纯水将逐渐取代蒸馏水,膜技术将广泛地应用到医疗事业上.

    作者:刘高峰;王伟;郑红;丁宝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21例疗效观察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心绞痛,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故在治疗上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目前,药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多采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栓等药物,单一用药疗效不显.自1999年1月至2000年9月,我科在常规治疗心绞痛的同时,给予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李雅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清热解毒液搽剂的临床研制与应用

    清热解毒液搽剂是1996年5月至1997年5月,经2年多的时间研制而成,经过多次临床实践反复进行临床试验,通过加减后拟定成方.它是采用纯中药制剂用米醋浸泡通过渗漉方法而成的液体外用搽剂.该疗法由于充分发挥了中药、醋的综合作用,所以具有疗效确切,目标准确,用药集中,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简化治疗程序,随身携带方便,安全可靠,疗程短,效果好等特点.

    作者:王静;王坚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运用中西医治疗溃疡情况;方法:56例病人口服雷尼替丁150mg,早晚饭后服,并加服痢特灵,阿莫西林500mg,每日3次维生素B1、B6各20mg,每日3次口服2周后改服中药,治疗率达82%,有效率为96.4%.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溃疡,大有前途.

    作者:陈久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48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主要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力衰竭是其急性发作期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现代研究认为肺心病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高凝状态,在肺心病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院近2年对能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进行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黄德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浅谈临床药学在医护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药剂科已成为关系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药剂科部门多、工作面广、工作差异大,如何提高药剂科的水平是医院面临新世纪挑战的一项新课题.

    作者:叶月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诺氟沙星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制订诺氟沙星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一阶导数光谱法对制剂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定性鉴别色谱清晰明显,含量测定诺氟沙星浓度在2.5~7.5u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99.98%.结论:方法简便,可靠灵敏.

    作者:陈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用正交法探讨心复康片的佳提取工艺

    我们用正交法对心复康片的提取工艺用正交法进行探讨,经试验选定了佳提取工艺为A2B3C2.

    作者:申相峰;韩玉玲;盖艳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浅析病房药品贮存

    我市医院病房贮存的药品建立小药柜实行基数管理方法.即由病区药房和各病房协商将常用药品建立一定的基数,由护士长总监控,由值班护士采取交换班管理制度,每次用药,必须由医师写处方,次日由护士从药房领取药品来补充基数,实行这种管理方法,一方面为病房医师、护士抢救重病人赢得了时间;另一方面也为医师、护士的工作提供了方便.但是,实行这种管理方法,使药品从药房领出到真正用到病人身上,都要在各病房贮存一段时间,而在贮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为了解各病房药品贮存的情况,我们在1999年12月对我市各病房药品贮存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达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四种泻药清洁肠道在X线使用中的探讨

    在放射线检查中,腹部平片是泌尿系统检查的首要选择.一张优质腹部平片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同时,在胃肠道造影中,肠道清洁度直接影响对疾病的诊断.传统的清洁灌肠法操作不方便,也很难清洁全肠道,而不同种类的泻药,产生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我科对1995年至今的356名患者应用传统清洁灌肠法及服用番泻叶、硫酸镁、甘露醇及清肠饮四种泻药,对其效果进行质量分析比较.

    作者:海英;尚宏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68例

    戊型肝炎是近几年临床发病较多的一种肝病.临床自然病程和转归同甲肝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比甲肝临床症状重,黄疸深,病死率高.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68例,并用常规治疗组36例对比,采用清热利湿,理气活血辨证论治,结果发现,两组在降酶退黄改善消化道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较单一西药常规治疗为优,是临床中治疗急性戊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志华;史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缺铁性贫血患者铁剂治疗后血细胞的变化

    缺铁性贫血(简称IDA)患者用铁剂治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我们对28例IDA患者铁剂治疗后血小板和白细胞数变化作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秀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鲎试剂检测大输液热原与pH值的关系

    主要考察使用鲎试剂检测大输液热原过程中,pH值对试验的影响.经实验证明,在未对输液进行pH调整的情况下,直接测定不影响检测结果

    作者:周萍;付玮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前药物流产虽然已经广泛开展,但在终止孕50-70天妊娠时,吸宫手术仍然是目前的首选方法.如何减轻吸宫时孕妇的痛苦,寻找一种有效、经济、方便、安全的镇痛药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人工流产前用药是否能预防其并发症、减轻孕妇的痛苦.

    作者:高丽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