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桦木酸对Hela细胞增殖周期中相关基因的表达

王培军;孙权;陈乃峰;韩曦;钟堂武;张东东;扈清云

关键词:桦木酸, 细胞周期, Hela
摘要:目的:研究在三个浓度梯度的桦木酸直接作用于Hela细胞后,对其在增殖周期过程中变化.方法:将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经胰酶消化重悬后,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继续培养24h,然后分组并分别用高、中、低三个浓度的桦木酸处理48h.分别提取经桦木酸处理后的各组Hela细胞的总蛋白.通过MTT法和Western blot法,对细胞增殖过程中的相关蛋白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各组经桦木酸处理后的Hela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随浓度升高表达逐渐下降,而P16蛋白的表达则逐渐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差异(P<0.01).同时,参与细胞凋亡的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也随浓度的升高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剂量的桦木酸能通过影响Hela细胞的生长周期,来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初诊T2DM患者血清vaspin及RBP-4水平变化与肥胖和IR的研究

    目的: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及肥胖者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变化及与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60例,按照BMI水平分为正常体重糖尿病组(T2DM-NW组)及超重肥胖糖尿病组(T2DM-OB组),另选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NGT),同样分为正常体重组(NGT-NW组)及超重肥胖组(NGT-OB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vaspin及RBP-4水平.结果:各组间血清vaspin、RBP-4水平依次为:T2DM-OB组>NGT-OB组>T2DM-NW组>NGT-N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vaspin与体重、BMI、腰围、WHR、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533,0.595,0.603,0.622,0.530,0.536,P<0.01);RBP-4与体重、BMI、腰围、BMI、FIns、HOMA-IR呈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533,0.595,0.603,0.622,0.530,0.536,P<0.01);血清vaspin与RBP-4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WHR和FIns是vaspin独立相关因素;BMI、WHR和HOMA-IR是血清RBP-4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vaspin和RBP-4与HOMA-IR、BMI、WHR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该两种脂肪源性细胞因子可能在T2DM、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石鑫;于叶叶;邓洁;谭丽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医学期刊编辑新形势下应增强的编辑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期刊编辑出版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编辑人员不断转变思想,适应新形势下的期刊发展的要求,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信息意识、创新意识、规范化意识、精品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以及市场营销意识,推进医学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英敏;江清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金雀异黄素对孕期母鼠肥胖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孕期金雀异黄素干预对母鼠肥胖的影响.方法:在高脂饲料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金雀异黄素,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金雀异黄素的含量分别为5400ppm、1800ppm、600ppm和0ppm.饲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体重、摄食量和食物利用率.结果:金雀异黄素干预2周后,高剂量组大鼠的体重与其他三组相比(P<0.05);干预1周后高剂量组的摄食量与其他三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其他三组相比食物利用率较低,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雀异黄素能显著降低孕期母鼠的体重,减少其摄食量.

    作者:吴雅冬;田蕊;胡玉红;朱紫薇;夏文焱;刘艳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sTRAIL及sPD-L1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sTRAIL)与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l (sPD-L1)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05 ~ 2017-05收治的38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AML初治组,(所有患者均完成1个疗程的标准化疗),根据患者化疗后的骨髓象再分为完全缓解组及未完全缓解组.选取同期就诊于我院体检中心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修复试验(ELISA)检测所有实验对象血清中sTRAIL及s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初发的AML患者血清中sTRAIL及sPD-L1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均升高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个标准的化疗后患者血清中sTRAIL的表达的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未完全缓解组较完全缓解组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L1的表达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与未完全缓解组相比较,完全缓解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AIL及sPD-L1在AML患者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sTRAIL及sPD-L1的高表达可能与AML的发生、发展相关.因此检测sTRAIL及sPD-L1的表达水平对AML患者的早期诊断、监测疗效和评价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萌;董航;赵悦荣;张淑萍;张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学状况和双歧杆菌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学状况和双歧杆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02~2016-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按照就诊顺序不同将患者分成活动期组及缓解期组,每组60例,并将两组随机分成不同亚组,每个亚组30例,两组患者任选1组,分别施行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及双歧杆菌治疗方案,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受检者肠道菌群情况.结果:除肠球菌属以及大肠埃希菌以外,活动期组及缓解期组患者肠道其他细菌菌落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活动期患者肠道内大肠埃希菌落数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差异显著(P<0.05);活动期组及缓解期组内施行常规治疗方案亚组双歧杆菌以及乳酸杆菌的菌落数量均低于、大肠埃希菌菌落数量均高于施行双歧杆菌方案亚组,差异显著(P<0.05),而且前2亚组临床效果均不如后2亚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学状况与健康人差异较大,使用双歧杆菌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谷继伟;张佐妹;黄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老年白血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诊断中MRI检查的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白血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诊断中MRI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02 ~2017-04在本院接受诊治的76例老年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入选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均38例;其中研究组选取MRI进行检查诊断,对照组选取CT进行检查诊断,并将全部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观察比较两组的检查诊断情况.结果:全部入选患者的检查诊断操作均完成后,对组间患者的检查诊断准确性进行观察分析显示,研究组38例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为100.00%(38/38),对照组38例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为84.21% (32/38),将组间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老年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的诊断中,应用MRI检查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江文匡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颈动脉狭窄程度、糖尿病史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糖尿病史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IP)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4-09~2016-10我院96例SIP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92例非SIP型患者设为对照组.统计对比两组有无糖尿病史及颈动脉狭窄情况,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糖尿病史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关联性.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史51.04%(49/96)、颈动脉狭窄发生率79.17%(76/96)均高于对照组33.70%(31/92)、57.61%(5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颈动脉狭窄发生率26.04%、重度颈动脉狭窄发生率29.17%均高于对照组13.04%、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史、颈动脉狭窄与SIP发生进展具有显著相关性,糖尿病及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均可有效评估SIP发生进展,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艳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辛伐他汀对诱导大鼠下颌骨新骨形成作用不同途径的研究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途径辛伐他汀在促进大鼠下颌骨新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哪种途径更有利于新骨的诱导形成.方法:选用48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建立大鼠双侧下颌骨模型试验(实验动物一侧下颌骨为实验侧而另一侧为对照侧),其中A组为外科植入组;B组为多次注射组.分别在术后第3、7、24、90天二氧化碳窒息的方法处死实验大鼠.采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新骨的形态以及各类细胞比例;三点弯曲试验测试新骨的强度以及通过长期效果来评价那种途径更有利于新骨形成.结果:镜下见两组骨表面附近均仅有少量炎症细胞,但细胞浸润范围A组明显大于B组(P<0.01);实验侧与对照侧相比B组新骨强度以及大折断力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A组差异就不明显(P>0.05).结论;多次注射辛伐他汀能更好的促进新骨形成

    作者:牛恒;刘屹嵩;符增涛;闫征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分级护理模式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03~2016-03我院9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模式+肠内营养支持.统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2%(47/49)高于对照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1.84% (45/49)高于对照组75.51%(3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分级护理模式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及治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王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吡非尼酮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脂质体静脉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规律及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和小鼠各组织中吡非尼酮的浓度.结果:吡非尼酮脂质体在大鼠体内吡非尼酮药时曲线AUC是对照组的1.82倍,体内滞留时间延长,药代动力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吡非尼酮脂质体组在小鼠心、肝、脾、肺、肾中吡非尼酮浓度分别在0.5h、4h、0.5h、4h、0.2h达高后开始降低,静脉注射吡非尼酮脂质体后4h内肺中吡非尼酮的平均浓度较其他组织中显著升高.结论:载药脂质体明显改变吡非尼酮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和在小鼠组织中的靶向定位特征,吡非尼酮脂质体具有明显的肺靶向性特征.

    作者:胡艳秋;胡俊华;于莲;苏瑾;杨春荣;孙维彤;平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30例

    目的:观察滋阴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于2016-01~2017-01就诊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服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滋阴活血汤,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对照组给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脏包膜下1 cm处的VTQ值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效果较好,对改善肝脏包膜下VTQ值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宇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YKL-40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和肥胖者血清YKL-40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代谢综合征患者42例(MetS组),另选体检健康BMI≥25.0kg/m2者23例作为超重和(或)肥胖组(Obe组),体检健康且BMI≤25.0kg/m2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YKL-40水平.结果:MetS组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be组和NC组间YKL-40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YKL-40与HOMA-IR、FPG、HbA1c、FIns、TG、TC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和FIns是血清YKL-40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YKL-40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YKL-40与代谢综合征的微炎症状态相关.

    作者:于叶叶;石鑫;谭丽艳;潘佳秋;史为伍;于学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择选我院2015-01~2017-03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语言康复训练+经颅直流电刺激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语言能力评分、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语言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实施经颅直流电刺激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钟红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干扰素α-1b联合甘草酸苷在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的疗效

    目的:干扰素α-1b联合甘草酸苷在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于我院选择8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采用板蓝根与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则给予干扰素α-1b联合甘草酸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消肿时间均比对照组优,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对较差(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采用干扰素α-1b联合甘草酸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不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还能阻止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促进患者尽快痊愈.

    作者:韩卫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细胞病理学临床实习带教模式的研究

    细胞病理学是组织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通过检查细胞的形态学特点,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研究,即对无症状个体进行癌前病变的筛查,对有症状或体征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是癌前病变和癌进一步检查的基础,可对高危人群或防癌筛查、诊断肿瘤、肿瘤治疗后随访、认识癌前病变、提示良性病变.包括细针穿刺细胞学(针吸细胞学)、脱落细胞学两部分.其诊断是根据观察细胞形态特征,以组织学为基础分析细胞来源和改变,结合病史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优点是取材简便快速、损伤小,患者易接受从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曲灿华;孙玉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EDRz抑制腹主动脉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DNA酶(EDRz)对大鼠腹主动脉瘤(AAA)形成的抑制作用,进而证实EDRz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对照组为弹力蛋白酶灌注的腹主动脉瘤组(AAA组),实验组为弹力蛋白酶灌注后经EDRz治疗的EDRz组.分别术前,术后28d测量腹主动脉直径.应用q-PCR方法检测动脉瘤中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mR-NA的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DRz组动脉直径明显小于AAA组(AAA组:3.11±0.103,EDRz组:2.27±0.096,P< 0.05).与AAA组相比,EDRz组Egr-1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AAA组:1.094±0.066,EDRz组:0.603±0.0448,P <0.05).结论:Egr-1 DNA酶(EDRz)能特异性的降低EgT-1基因的表达并能够抑制腹主动脉瘤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董海鹏;刘程伟;徐桂超;王石;金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亚低温和持续状态常规治疗对癫痫持续状态的安全性及脑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使用亚低温和持续状态常规治疗的安全性及脑保护作用.方法:将2014-02~2016-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30例予以持续状态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亚低温联合持续状态常规治疗(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GOS评分、SOD、MDA、AOPP、NO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3.3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73.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GO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GO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OD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显著,MDA、AOPP、NO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6%,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治疗中选择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全身氧化应激状态,有助于保护患者脑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周思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缝合与不缝合对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拔牙创愈合效果的观察

    目的:探讨缝合与不缝合对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拔牙创的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09~12收治的160例下颌近中阻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实验组80例创面予以缝合,对照组80例创面不予以缝合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两组在拔牙后7d有无拔牙后出血,感染,干槽症等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拔牙后出血,感染,干槽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拔牙患者创口予以缝合,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利于创口愈合.

    作者:周媛媛;李善昌;张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提高抗病毒口服液连翘苷含量的工艺优化研究

    目的:从工艺角度探讨如何提高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苷的含量.方法:从工艺角度提出了新的思路,即通过优化提取的醇沉工艺来提高产品的连翘苷含量.结果:通过提取工艺筛选,得出佳醇沉工艺条件,即醇沉乙醇浓度为85% ~ 87%,醇沉液含醇量为70%;静置温度为4~8℃;静置时间为24h.结论:按照优化后的醇沉工艺,制备得到的抗病毒口服液连翘苷含量明显提高,产品质量稳定.

    作者:刘兴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PBL教学法联合Sandwich教学法在血液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PBL教学法联合Sandwich教学法在血液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实习的60名临床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PBL教学法联合Sandwich教学法组和传统组.教学结束后,以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测试的成绩为考核依据.结果:PBL教学法联合Sandwich教学组的理论成绩和临床技能测试成绩均高于传统组(P<0.05),采用新型联合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结论:在血液内科临床教学中,PBL教学法联合Sandwich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作者:张纯;张淑萍;董航;倪蕾;王为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