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的可行性

钟红丽

关键词: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卒中, 言语功能障碍, 可行性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择选我院2015-01~2017-03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语言康复训练+经颅直流电刺激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语言能力评分、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语言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实施经颅直流电刺激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腹部联合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彩超诊断间质部妊娠的声像图特点及与宫角妊娠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间质部妊娠患者和38例宫角妊娠患者的声像图特点,(1)观察妊娠囊的大小,妊娠囊在宫角的位置,妊娠囊与宫腔是否相通且距宫腔及子宫外侧浆膜层的距离;(2)妊娠囊周围包膜的完整性与肌层的厚度;(3)孕囊周边血流分布与频谱特征.结果:间质部妊娠与宫角妊娠的孕囊距宫腔的距离、孕囊周边肌层厚度等方面的超声特点,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孕囊周围肌层的完整性、周边血流阻力指数RI值等超声特点,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超声联合阴道彩超对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立红;邹晓娉;黄雪兰;王晓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在促进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心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促进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心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于2016-01~2017-01对收治的接受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心功能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87、3.49,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心衰、再狭窄、心肌梗塞等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21,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3.19,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x2=4.7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支架治疗后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大程度的减少其心脏事件发生率,提高心功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春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意义探析

    目的:研究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12~2016-12接收的84例高血压患者为主要研究实验对象,其中并发急性脑卒中的患者为42例,定义为研究组,并未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为42例,定义为参照组,比较两组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统计研究实验数据,研究组心电图改变异常现象检出率为(85.71%),参照组心电图改变异常检出率为(57.14%);同时研究组心率失常(50.00%)要高于参照组(19.05%),房室肥大异常率(73.81%)也高于参照组(33.33%),ST-T变化也高于(61.90%)参照组(21.43%),QT延长(57.14%)也高于参照组(19.05%);另外,部分病情好转患者心电图异常现象(78.57%),而病情恶化且发生死亡患者心电图异常现象为(9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十分严重,对患者自身的心脏损伤较为明显,通过分析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可以更加明确的认识到患者脑卒中发生事情,对患者实际病情推断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均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

    作者:姜红;代淑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同时就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根据研究课题需要笔者在所属辖区医院病历资料室抽调2012-11 ~2016-11本院接诊的15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与同期收治的非心脑血管病患者5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5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45例为中短暂性脑血管病发作患者,便于研究将本组病例纳入TIA组,其余110例脑梗死患者视为脑梗死组,57例非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组间比较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IMT)厚度、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粥样硬化斑块分型与分布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动脉血管壁IMT比较,脑梗死组与TIA组略大(P<0.05),脑梗死组与TIA组动脉血管壁IMT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TIA组、对照组三组斑块血管检出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前两者斑块血管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TIA组脂质型、纤维型、钙化型、混合型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脂质型斑块与混合型斑块检出率高于TIA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易出现的部位依次为颈动脉主干、颈内动脉起始处、颈动脉分叉处,不同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扮演着重要角色,颈部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能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颇高.

    作者:杨昊;刘永明;邓小容;汪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探讨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调强放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12~2016-12所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采用放射治疗的方式,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放射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吕晓平;张秋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西那卡塞及碳酸镧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继发重度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钙敏感受体激动剂西那卡塞和磷结合剂碳酸镧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继发重度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01~12我院进行规律血液透析尿毒症合并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2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西那卡塞片,起始剂量25mg/d,每2周复查一次血钙、血磷、iPTH,根据检测结果逐渐将剂量调整至75mg/d.两组患者均于透析后当晚口服骨化三醇,4~6μg,每周二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磷血症,给予口服碳酸镧500mg,每日3次.将150pg/mL< iPTH< 300pg/mL认定为达标.所有患者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3,6个月血清钙,磷,iPTH,计算钙磷乘积,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i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磷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钙及血钙磷乘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40%;观察组显效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冲击及碳酸镧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重度SHPT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降低iPTH.三种药物联合治疗重度SHPT明显优于单纯骨化三醇冲击加碳酸镧.

    作者:李长红;赵春艳;蔡天蕊;杨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分级护理模式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03~2016-03我院9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模式+肠内营养支持.统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2%(47/49)高于对照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1.84% (45/49)高于对照组75.51%(3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分级护理模式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及治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王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啶辅助局麻在老年腮腺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右关托咪啶辅助局麻在老年患者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择颌面外科行腮腺浅叶及/或腮腺区肿物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C组),各30例.两组均以1%的利多卡因30mL做浸润麻醉.在手术开始前20min,D组患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5μg/kg,输注时间大于10min,之后以0.2~0.5μg/(kg·h)进行维持;C组静脉泵注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至病理标本离体时停止泵药.记录两组患者泵药前(T0)、负荷剂量泵注结束时(T1)、手术开始时(T2)、解剖面神经时(T3)、病理标本离体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术中加用镇痛药物的几率.结果:D组患者在T1、T2、T3、T4、T5时点SBP、DBP和HR有所上升,较To时差异无统计学(P>0.05),C组患者在T1、T2、T3、T4、T5时点SBP、DBP和HR持续升高,较T0时差异有统计学(P<0.05),在T1-T5时D组患者SBP、DBP和HR均低于同时刻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加用喷他佐辛的几率大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具有镇痛镇静及维持循环系统稳定的作用,能够增加老年患者对术中操作的耐受性.

    作者:余立荣;邓文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葛淑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7-01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行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出血、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同时,配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同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郎均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低龄结肠癌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低领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2015-07 ~2017-07年龄50岁以下患者48例为研究组,选同期年龄在51岁以上的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结肠癌病理类型分为低分化、未分化、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等,研究组共有32例,对照组有14例,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中分化腺癌症状进行观察,研究组有20例,对照组有42例,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手术后三至五年的生存几率进行比较,对照组的生存几率要明显优于研究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龄结肠癌与高龄结肠癌比较,低龄结肠癌在进行确诊时,分期较晚,组织学的分化程度较低,病理性特征的恶化程度较高,预后效果差,生存率低.对结肠癌进行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低龄结肠癌患者生存几率.

    作者:黄庆文;李良奇;阙丽琳;杨丽;陈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吗啡皮下注射在晚期肝癌介入术后疼痛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究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护理施以联合吗啡皮下注射以及芬太尼透皮贴剂的优势.方法:在我院接受晚期肝癌介入术治疗后接受疼痛护理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6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83例)与对照组(82例).观察组患者施以联合吗啡皮下注射与芬太尼透皮贴剂,对照组施以吗啡皮下注射,利用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以及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介入治疗后的12h、24h,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有效降低,并且有着较低的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后均存在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晚期肝癌介入术治疗的患者施以吗啡皮下注射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缓解疼痛效果良好,优势显著.

    作者:何玉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二维及三维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半椎体畸形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二维及三维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半椎体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5-01~2017-07我院产科收治的243例待产孕妇进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分析所有胎儿的二维及三维超声图像表现.结果:二维及三维超声显示243例待产孕妇中共检出半椎体畸形胎儿29例,约占11.93%.其中单发椎体畸形的有25例(86.21%),多发椎体畸形的有4例(13.79%);发生在颈段的有6例(20.69%),胸段的有9例(31.03%),腰段的有7例(24.14%),骶尾段的有3例(10.34%),同时发生在颈段和胸段的有2例(6.90%),同时发生在胸段和腰段的有2例(6.90%);未合并其他畸形的单纯半椎体畸形胎儿有10例(34.48%),合并其他系统畸形19例(65.52%);所有畸形胎儿中合并羊水偏少的有5例(17.24%),合并羊水偏多的有2例(6.90%),合并宫内发育受阻的有1例(3.45%).产前诊断的病例均经引产后证实.结论:产前对胎儿进行常规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可以提高对胎儿半椎体畸形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HMGB1和MMP7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人体宫颈组织中鳞状细胞内HMGB1和MMP-7的表达情况、宫颈鳞癌在临床病理特征参数中比例以及HMGB1、MMP7相关性性质,并且寻找更有特异性及敏感指标作为宫颈鳞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标志物.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检测方法测定,人体不同程度病变的宫颈组织(宫颈鳞癌、癌前病变(CIN)、正常宫颈组织)中HMGB1和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①HMGB1在宫颈鳞癌、宫颈癌前病变(CIN)以及正常宫颈组织中分别表达为80% (48/60)、60%(12/20)和25% (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宫颈癌组(实验组)、宫颈癌前病变(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这三个宫颈演变在MMP7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7% (43/60)和45%(9/20)、0% (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编号一致的标本上HMGB1与MMP7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正相关(r=0.4,P<0.05).结论:宫颈鳞癌发展过程中HMGB1/MMP7该信号通路起到至关重要的一步,且阻断该信号通道表达,成为宫颈鳞癌治疗的另一方向;联合检测两种(HMGB1、MMP7)表达可作为宫颈鳞癌追踪转移侵袭程度的可靠依据.HMGB1与MMP7的信号通道中激活可能增强宫颈鳞癌的恶性程度及侵袭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肿瘤相关基因.

    作者:王婷婷;吴英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孤儿肽在肺动脉高压大鼠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孤儿肽(orphanin FQ,OFQ)在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组织及血浆中表达水平变化意义.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肺动脉高压诱导组(n=15)和对照组(n=5),肺动脉高压诱导组采用腹腔注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 60mg/kg体重,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生理盐水.在注射野百合碱7、14、21、28d后,检测大鼠肺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位OFQ在肺动脉组织中表达.结果:OFQ在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表达随时间增加呈现正相关,同时在血浆中OFQ表达变化随着肺动脉高压进展而增加,OFQ表达变化与肺动脉血液动力学指标及右心室肥厚指数呈现明显相关性,免疫组化显示OFQ定位于肺小动脉的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结论:OFQ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及肺动脉中表达升高,它可以作为判定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可能参与肺动脉高压发病血管重塑机制.

    作者:张洪亮;贾阿娜;刘春辉;王慧;范蕾;赵智敏;贺兆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纽曼保健系统模式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纽曼保健系统模式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PCI冠心痛患者78例,按入院顺序分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纽曼保健系统模式+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及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WHOQOL-100、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WHOQOL-100、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纽曼保健系统模式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可显著提高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家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长强、承山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效果

    目的:分析长强、承山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10 ~2017-02共80例混合痔术治疗患者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静脉镇痛组进行常规静脉镇痛,穴位埋线组给予长强、承山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混合痔术后疼痛缓解率;术后疼痛开始出现时间、混合痔术后疼痛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干预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穴位埋线组混合痔术后疼痛缓解率高于静脉镇痛组(P<0.05);穴位埋线组术后疼痛开始出现时间晚于静脉镇痛组,混合痔术后疼痛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静脉镇痛组(P<0.05);干预后8h和24h静脉镇痛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静脉镇痛组,干预后7天穴位埋线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静脉镇痛组(P<0.05).穴位埋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静脉镇痛组(P<0.05).结论:长强、承山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确切,可延迟疼痛出现时间,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发挥持久镇痛作用,加速疼痛消失,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岳燕花;宋晓锋;周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sTRAIL及sPD-L1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sTRAIL)与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l (sPD-L1)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05 ~ 2017-05收治的38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AML初治组,(所有患者均完成1个疗程的标准化疗),根据患者化疗后的骨髓象再分为完全缓解组及未完全缓解组.选取同期就诊于我院体检中心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修复试验(ELISA)检测所有实验对象血清中sTRAIL及s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初发的AML患者血清中sTRAIL及sPD-L1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均升高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个标准的化疗后患者血清中sTRAIL的表达的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未完全缓解组较完全缓解组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L1的表达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与未完全缓解组相比较,完全缓解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AIL及sPD-L1在AML患者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sTRAIL及sPD-L1的高表达可能与AML的发生、发展相关.因此检测sTRAIL及sPD-L1的表达水平对AML患者的早期诊断、监测疗效和评价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萌;董航;赵悦荣;张淑萍;张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老年白血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诊断中MRI检查的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白血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诊断中MRI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02 ~2017-04在本院接受诊治的76例老年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入选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均38例;其中研究组选取MRI进行检查诊断,对照组选取CT进行检查诊断,并将全部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观察比较两组的检查诊断情况.结果:全部入选患者的检查诊断操作均完成后,对组间患者的检查诊断准确性进行观察分析显示,研究组38例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为100.00%(38/38),对照组38例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为84.21% (32/38),将组间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老年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的诊断中,应用MRI检查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江文匡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提高抗病毒口服液连翘苷含量的工艺优化研究

    目的:从工艺角度探讨如何提高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苷的含量.方法:从工艺角度提出了新的思路,即通过优化提取的醇沉工艺来提高产品的连翘苷含量.结果:通过提取工艺筛选,得出佳醇沉工艺条件,即醇沉乙醇浓度为85% ~ 87%,醇沉液含醇量为70%;静置温度为4~8℃;静置时间为24h.结论:按照优化后的醇沉工艺,制备得到的抗病毒口服液连翘苷含量明显提高,产品质量稳定.

    作者:刘兴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