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时期应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后节球内异物的疗效

姜伟;吴祥红;张剑;任永波;齐艳秀

关键词:球内异物, 玻璃体切割术
摘要:目的:比较急诊一期行玻璃体切割+球内异物取出术(A组)和一期球内异物磁吸术+二期玻璃体切割术(B组)治疗球内异物患者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03我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经巩膜穿通口球内异物患者32例.其中一期采用急诊行玻璃体切割+球内异物取出术15例;一期球内异物磁吸术+二期玻璃体切割术17例.结果:A组患者(15眼)中术前6例并发玻璃体积血,5例并发视网膜裂孔,手术取出异物并均成功保住眼球,A组患者均无因并发症需二期手术.术后14眼术后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1眼下降,术后视力提高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17眼)手术取出异物17眼,成功保住眼球16眼,1眼终行眼球摘除术.其中1例并发外伤性白内障,9例并发玻璃体积血,4例继发视网膜脱离,3例继发眼内炎.二期行玻璃体切割术后,13眼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一眼眼球丧失,3眼视力下降,术后视力同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急诊行玻璃体切割+球内异物取出术较一期球内异物磁吸术+二期玻璃体切割术,术后效果良好,术后视力恢复效果更佳.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透明质酸脂质体制备及释放研究

    目的:制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托氟啶脂质体(HA-TFu-Lip),研究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建立药物含量测定方法,拟合释药摸型,探讨其释放行为和机制.结果:TFu-Lip和HA-TFu-Lip以扩散机作用缓慢释放.结论:获得较为满意的HA-TFu-Lip载体,其体外释药具有一定的缓释性.

    作者:吕佳书;郭欣;姜思亮;田泽群;杨春荣;苏瑾;胡艳秋;孙维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ET-1、5-HT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急性期血中内皮素-1(ET-1)、5-羟色胺(5-HT)水平、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12~2017-07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2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做为对照组,患者于入院当天治疗前采血,用酶联兔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浆ET-1、5-HT水平,将两组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5-H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存在正相关.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ET-1和5-HT水平较对照组增高,ET-1联合5-HT检测可做为早期诊断和早期预测DVT的标志物,且二者的相互作用可能对DVT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利;金松;程明勋;孙瑶;杨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目的:分析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给予患者西地那非治疗及科学的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期间收治的3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相关对象,根据患者临床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成常规组与改良组,常规组患者单纯接受临床常规治疗,改良组患者则需要在上述基础上接受西地那非治疗及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处理后的具体指标.结果:改良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要明显好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具体数据在计算后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干预中,将西地那非与科学的临床护理相结合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张文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C反应蛋白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表达及丁苯肽的干预

    目的:探讨丁苯肽联合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观察.方法:7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接受对症基础治疗,对照组(36例)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36例)应用丁苯肽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88.9%,对照组有效率69.4%,观察组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肽联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氯吡格雷.

    作者:高莹;张晓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出2016-12~2017-12在本院中医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内科病患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选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活血化瘀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74%,可见,研究组在总体有效率方面要比对照组高,产生的差异非常显化,统计学意义较为突出(P<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出现率为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出现率为12%,研究组在不良反应出现率方面要比对照组低,产生的差异非常显化,统计学意义较为突出(P<0.05).结论:针对内科血瘀患者采取活血化瘀的中医治疗方法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且能够使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得以降低,值得推广.

    作者:杨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地屈孕酮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妊娠周期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地屈孕酮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妊娠周期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10~2017-01我院74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地屈孕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总治疗时间、妊娠周期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时间、腹痛、阴道出血、腰酸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妊娠周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21.62%(8/37)低于对照组45.95%(1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P=0.027).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延长妊娠周期,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杨冬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阿利吉仑对UUO大鼠肾组织中MMP-3/TIMP-2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利吉仑对单侧榆尿管梗阻大鼠(UUO)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影响,探讨阿利吉伦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SD幼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摸型组和治疗组,摸型组及治疗组均结扎大鼠左侧榆尿管并离断致UUO摸型,治疗组于术后开始,每天给予阿利吉伦50mg/kg灌胃治疗,假手术组及摸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在术后1周、2周每组每次各处死10只大鼠,取左肾标本,做HE和Masson染色,并用兔疫组化SABC法检测肾组织中MMP-3、TIMP-2的表达.结果:HE和Masson染色显示:治疗组大鼠肾小管损害程度小于摸型组(P<0.05).兔疫组化的结果显示在UUO摸型大鼠肾组织中,治疗组同时间点MMP-3的表达高于摸型组,TIMP-2的表达低于摸型组(P<0.05).结论:阿利吉伦可能通过调节肾组织中MMP-3/TIMP-2比例的失衡在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中起到肾保护作用.

    作者:王丽敏;奥利弗;王淑静;王文娟;张雪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I)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10~2017-10收治的7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75例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在征得两组受试者家属知情同意下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717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血清维生素A、E进行测定和比较,利用Perason相关分析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两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E含量及分布占比相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ason相关分析提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存在负相关性(r=-0.121、-0.110,P<0.05).结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存在着负相关性,提示患儿家属日常生活中应注重补充维生素.

    作者:姬粉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脑电图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07~2017-03门诊及住院部收治并确诊为脑肿瘤患者50例,使用16导常规脑对患者的脑电图进行监测,分别监测并记录患者1h及24h脑电图变化情况,并对其实验对象的1h和24h脑电图异常检出率和定位率进行计算分析比较.结果:对50例脑肿瘤患者1h脑电图分析,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局灶异常、弥漫性异常和懒波灶等,分别为31例(62%),8例(16%),1例(2%).脑肿瘤中,总样本中,良、恶性脑肿瘤例数分别为38例和12例,二者对比脑电图检出异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P=0.026).50例脑肿瘤患者1h和24h脑电图分析,异常检出率比较分别为76%、96%,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04).定位准确率分别为72%、94%,二者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75;P=0.003).结论:在脑肿瘤患者发病的早期,有一部分患者会表现出脑电图的异常,这为脑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且脑电图对恶性脑肿瘤的诊断价值要优于良性脑肿瘤的诊断,24 h脑电图在对脑肿瘤的早期诊断中较1h脑电图的诊断更具有价值.

    作者:于锋;靳鑫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法舒地尔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中Sema3 A及MAP-2表达的影响

    目的:本试验经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动物摸型的建立,检测HIBD新生大鼠脑细胞中Sema3A和MAP-2的表达变化及给予法舒地尔干预后对其表达影响.方法:选用7d龄清洁级健康的1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HI组)和法舒地尔组每组50只.各组再次分为6h、24h、48h、72h和7d,共5个小组,每小组10只小鼠,分别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小鼠,兔疫组化方法比较各组各时间点Sema3A和MAP-2的表达.结果:Sema3A蛋白在假手术组各时刻表达量少,HI组表达阳性数量高于假手术组,而法舒地尔组低于HI组(P<0.05),但高于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MAP-2表达低于假手术组,法舒地尔干预后其表达增多,但仍低于假手术组.结论:法舒地尔可能通过抑制Sema3A蛋白的表达,增加MAP-2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在HIBD中起保护的内在机制之一.

    作者:宋丽娜;王显鹤;赵艳果;吴祥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二羟丙茶碱对肺癌手术急性肺损伤的保护及抗炎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二羟丙茶碱对肺癌手术急性肺损伤的保护及抗炎作用.方法:收集择期行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A组用等量氯化钠溶液替代,B组用二羟丙茶碱2mg/kg静脉注射.两组均在全身床醉下手术,床醉方法相同.比较床醉诱导前5min(T1)、单肺通气(OLV)30min(T2)、60min(T3)、90min(T4)、120min(T5)和恢复双肺通气(TLV)30min(T6)的肺灌洗液TNF-a、IL-8、IL-10、ICAM-1、SOD、MDA、PaO2、PaCO2水平.结果:B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肺灌洗液中IL-8以及TNF-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肺灌洗液中研究组的MDA、ICAM-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外周血中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羟丙茶碱应用在胸科手术中具有较好的肺保护和抗炎作用,且价格低廉,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红;国玉艺;国麟祺;刘海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慢乙肝患者HBeAg、肝功能与外周血CD8+T细胞的关系

    目的:研究慢乙肝患者的两项常用实验室指标e抗原(HBeAg)、肝功能与外周血CD8+T细胞的关系.方法:收取慢乙肝患者76例,按感染状态的不同分四组:HBeAg阳性肝功能正常组13例;HBeAg阳性肝功能异常组25例;HBeAg阴性肝功能正常组20例;HBeAg阴性肝功能异常组18例.另收集健康对照组(HC)21例.分别检测生化学、血清学指标及CD8+T细胞水平,统计并分析数据.结果:肝功能正常慢乙肝患者(29.11±4.99)、健康对照(32.60±5.62)、肝功能异常慢乙肝患者(35.83±6.16)相比,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逐渐增高,且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慢乙肝患者的细胞兔疫应答功能不受影响;②判断慢性HBV感染的感染状态时,可参考肝功能水平,不必参考HBeAg状态.

    作者:刘文婷;姜翠雪;蔡育莹;李静;杨健;冯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介人栓塞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应用介入栓塞与聚桂醇联用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肝血管瘤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6-02~2017-02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纯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n=30)与介入栓塞与聚桂醇注射联合治疗(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所选择的肝血管瘤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总胆汁酸水平经检测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恶心2例,疼痛1例,发热2例,并发症率为16.7%;对照组恶心3例,疼痛2例,发热1例,并发症率为2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应用介入栓塞与聚桂醇瘤体局部注射联合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总胆汁醇水平,且具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孙瑶;冯晓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cr、β2-MG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02~2017-07糖尿病肾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采用依帕司他+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Scr、β2-MG水平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5.24%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Scr、β2-MG水平、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Scr、β2-M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Scr、β2-MG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敏;于家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回肠拌式造口术对左侧结肠癌老年患者术后血清GAS水平变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回肠袢式造口术对左侧结肠癌老年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GAS)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2017-05我院左侧结肠癌老年患者7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6例.对照组行结肠造口术,观察组行回肠袢式造口术.比较两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GAS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2.48±0.57)d、住院时间(6.75±1.12)d短于对照组(4.62±0.78)d、(8.27±1.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血清GAS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均能降低左侧结肠癌患者血清GAS水平,且回肠袢式造口术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程春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致心肌损害51例的回顾及干预的研究

    目的:增加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认识,以便及时发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起心肌损害的情况,及时治疗.方法:对5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心肌酶谱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5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中引起心肌损害43例,经常规的更昔洛韦、阿糖腺普、磷酸肌酸钠等治疗,治愈8例(15.6%),好转41例(80.4%),未愈2例(4%).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导致患儿的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高,提示需要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进行常规的心肌酶酶谱检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早治疗.

    作者:李春玉;王丽敏;聂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在糖尿病周周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纳入实验的300例不同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主要检查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与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上肢加做尺神经的F波,下肢加做胫神经的H反射检查.结果: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异常率比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异常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反射的异常率比F波的异常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在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的肌电图异常率比5年以下的异常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检查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的有效手段,尤其是胫神经的H反射是敏感指标.

    作者:张继泽;潘颖华;代淑华;董中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sST2与GDF-15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蛋白(s ST2)与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心内科4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组)和4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使用酶联兔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sST2、GDF-15水平,对比分析其两者与STEMI的相关性.结果:STEMI组患者血清sST2、GDF-15水平较SA组患者明显升高,且两者呈正相关;STEMI组血清s ST2水平、GDF-15水平与心肌损伤标志物TnI、CK-MB、CK、LDH均呈正相关性.STEMI组中血清s ST2水平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值呈正相关性;与EF值呈负相关性;GDF-15血清水平与LVIDd值呈正相关性;与EF值呈负相关性.结论:检测STEMI患者血清sST2、GDF-15水平对STEMI的早期诊断及预测左室收缩功能、心室重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敏敏;张洪亮;冯振霞;贺兆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模式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摸式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7-02我院82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评估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GSES)评分、生活质量(GQOL-74)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GSES、GQOL-74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GSES、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患者采用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摸式,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邢齐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训练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40例,设计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采用关节活动度评定、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定和步态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治疗4周、8周后,踝背屈角度增加、GMFM的D区和E区评分提高、步态较前改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能增加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踝背屈角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作者:范艳萍;赵彦博;栾天明;潘珠;王文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