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超群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对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01~2018-12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6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生存率97.06%,有效率85.29%稍高于对照组的生存率91.17%、有效率73.53%;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冬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维生素D的水平,了解其营养状况,分析维生素D与免疫球蛋白G的关系,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于2016-03~ 2017-03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236例6个月~3岁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静脉血,检测维生素D及免疫球蛋白G水平.结果:6个月~1岁组维生素D平均水平16.28±6.21,1~2岁组维生素D平均水平比较17.01±6.63,2 ~3岁组维生素D平均水平18.42±6.57,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G平均水平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球蛋白G水平逐渐升高.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维生素D平均水平低,免疫球蛋白G水平低,维生素D缺乏与免疫球蛋白G下降有相关性,维生素D缺乏是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高危因素,可能通过补充维生素D来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春玉;邹艳红;聂磊;郑玉瑶;王丽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肾脏及肾周微创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来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积水53例和肾脓肿32例需行肾造瘘术引流的患者,随机分成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组(简称导管组:肾积水28例;肾积脓15)和传统肾造瘘治疗组(简称传统组:肾积水25例;肾积脓17例)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回顾分析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其他少数病例(肾周积脓、多囊肾出血后合并感染、肾周积血吸收不良、肾结核性脓肿)的治疗效果.结果:分别对比分析肾积水,肾脓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时间,结果显示导管组与传统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少数病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因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临床依从性高,治疗效果满意等优点值得在泌尿外科诊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崔大伟;桂士良;罗振国;迟宝进;李玉芝;郭玉刚;曹会峰;郝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应用于骨科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骨科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护理1个月后,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1个月后,两组患者ADL得分均较护理前升高,HAMD得分均较护理前降低,其中观察组ADL得分高于对照组、HAMD得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96.30%)高于对照组(81.48%),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可以更有效地改善骨科患者生活活动能力与不良心理情绪,护理效果显著,患者对此护理模式满意度更高,建议在骨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振伟;姜会枝;肖娜;娄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左卡尼丁联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06 ~2017-11共120例行血液透析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左卡尼丁联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RBC、HCT、H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丁可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降低肾性贫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谢鸣部;黄智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12~2017-12收治的行介入性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具有可比性(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35.15±8.7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1.14±11.64)分,而生活质量评分(8.76±0.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79±0.62)分,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均P <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16.7%,而护理总满意度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7%,统计学差异显著(x2分别为4.227、6.998,均P<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中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较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李小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脑动脉硬化及多发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于2017-01~2018-02来我院就诊的脑动脉硬化及多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40例,给予传统的专科护理干预措施)和观察组(n=40例,在传统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宣教),评估两组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基本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健康教育的实施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鲁智敏;贺秀菊;贺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治疗慢性荨麻疹采用地氯雷他定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11 ~2017-11所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0例,根据患者床号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地氯雷他定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地氯雷他定递减用药方式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2.5%,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研究组患者风团数量、风团面积、瘙痒程度、发病持续时间等各项临床症状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对比,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治疗慢性荨麻疹采用地氯雷他定递减用药方式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具有极大作用,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也具有显著改善.
作者:蔡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经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02~2017-11共90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护理常规,实验组开展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满意状况;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完成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中患者的配合程度;护理前后患者应激心理SAS评分和生理应激心率水平;血压降低、慢血流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状况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完成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中患者的配合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应激心理SAS评分和生理应激心率水平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应激心理SAS评分和生理应激心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压降低、慢血流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整体化护理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阴晓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不佳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7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不佳患者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期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良好患者77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时间是自2015-11~2017-11,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体温、肌酐、舒张压、收缩压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尿素氮、血糖、白细胞计数远比对照组的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危险度较高的是年龄、MMSE评分、MoCA评分.结论:上述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应当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大限度的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7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65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TIMP-1和MMP-26的表达情况.结果:TIMP-1及MMP-26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22% (49/74)和63.51% (47/7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5.38%(23/65)和26.15%(17/65);并且MMP-26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TIMP-1与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26和TIMP-1均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并且MMP-26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彩霞;王桂梅;刁为英;朱晓萍;丁成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9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撷取时间是自2015-03~2017-03,分组原则以随机数字法为主,分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予以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气促指数、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76.4%)比较,观察组(96.4%)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气促指数、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FVC、PEF、FEV1指标比较,观察组较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可有效改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肺功能,加快疾病的恢复速度,值得借鉴.
作者:戴泳君;王惠娟;董中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双环醇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02 ~2018-02收治的52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按就诊序号进行分组,单号的26例为观察组,双号的26例则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环醇联合更昔洛韦能有效提高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并缩短患儿恢复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陈东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0例产妇进行研究,均收治于本院2018-01 ~2018-06,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纳入40例.对照组采用罗帕卡因+舒芬太尼镇镇痛,实验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布托啡诺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1min、5min)及VA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罗哌卡因联合布托啡诺硬膜外镇痛的实验组,第1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产程两组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镇痛至宫口全开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上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1产程与第2产程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镇痛期间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顺利分娩,对照组5例出现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12.5%,实验组1例,发生率2.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有着显著的镇痛效果,起效快、无副作用,值得采用.
作者:占翔;闫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6~2018-06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582例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好转组(n=67)和死亡组(n=23).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相关并发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IABP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对生存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的绘制,并根据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后TIMIⅢ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以及发病至PCI时间是经IABP联合PCI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者存活时间1 ~50个月,平均(28.56±2.34)月,且其生存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慢慢降低.经COX回归模型分析,与AMI合并CS患者出院以后的生存率以及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有术后TIMIⅢ级、发病至PCI时间以及年龄.结论:年龄、糖尿病、术后TIMIⅢ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以及发病至PCI时间是经IABP联合PCI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术后TIMIⅢ级、发病至PCI时间、年龄是其院外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故早期进行PCI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蕾;王娜;王书飞;李宗赢;李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Rho激酶抑制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UAP患者11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7)及对照组(n=57).对照组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试验组采取瑞舒伐他汀+ 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治疗2周后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2周后两组LVESD、LVE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低,两组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与Rho激酶抑制剂治疗可增强疗效,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
作者:吴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美洛托尔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07~2018-07收治的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作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压与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与心率没有明显差异;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SBP、DBP以及心率中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邓先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肺癌化疗病人PICC相关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采用PICC进行治疗的56例肺癌化疗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进行化疗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常规组)及护理干预(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常规组患者共有2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75.00%,干预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两组差异显著(P<0.05),且干预组对护理满意率为92.86%,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4.29% (P<0.05).结论:对肺癌化疗患者采用PICC进行治疗,其发生的主要并发症为感染、导管堵塞或脱出及静脉炎,通过有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其并发症发生几率,得到患者的认可,值得推广.
作者:可珍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0例于2017-01 ~2018-01来我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治疗,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母婴结局.结果:两组治疗前的平均动脉压以及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以及舒张压和收缩压,同组对比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母婴结局情况的改善(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4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后,疗效可靠,可有效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产生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阶段性康复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5-06~ 2017-12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06例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对所有患者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仅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阶段性康复锻炼.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与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VAS评分(3.87±2.13)分较对照组(5.85±2.35)分低,术后3个月(79.37±9.18)分、术后6个月(89.94±7.12)分时Harris髋关节评分均较对照组(62.75±7.34)分、(78.26±8.35)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锻炼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郭蕊;杨媛媛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