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李小义

关键词:舒适护理, 冠心病, 围术期护理, 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12~2017-12收治的行介入性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具有可比性(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35.15±8.7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1.14±11.64)分,而生活质量评分(8.76±0.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79±0.62)分,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均P <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16.7%,而护理总满意度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7%,统计学差异显著(x2分别为4.227、6.998,均P<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中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较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IABP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6~2018-06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582例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好转组(n=67)和死亡组(n=23).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相关并发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IABP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对生存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的绘制,并根据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后TIMIⅢ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以及发病至PCI时间是经IABP联合PCI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者存活时间1 ~50个月,平均(28.56±2.34)月,且其生存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慢慢降低.经COX回归模型分析,与AMI合并CS患者出院以后的生存率以及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有术后TIMIⅢ级、发病至PCI时间以及年龄.结论:年龄、糖尿病、术后TIMIⅢ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以及发病至PCI时间是经IABP联合PCI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术后TIMIⅢ级、发病至PCI时间、年龄是其院外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故早期进行PCI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蕾;王娜;王书飞;李宗赢;李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全方位护理对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儿的生存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对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01~2018-12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6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生存率97.06%,有效率85.29%稍高于对照组的生存率91.17%、有效率73.53%;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冬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急性脑血栓患者施行护理干预对病人的康复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于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6-04 ~2017-05符合该症患者84例,实施分组处理,其中A组(42例):常规护理;B组(42例)护理干预+基础,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治疗效果等.结果:疗效显示:A组78.57%,B组95.24%,B组高(P<0.05),且B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A组,差异显著(P<0.05),A组健康感觉(87.69±4.05)分,躯体感觉(3.17±0.48)分,生活满足感(15.87±4.03)分;B组健康感觉(110.46±3.28)分,躯体感觉(9.27±2.54)分,生活满足感(27.45±3.24)分,B组优(P<0.05).结论:该症中,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可实施适宜的护理干预模式,可应对损伤,并促康复,改善评分,并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冯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压疮预防护理干预联合集束化护理模式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压疮预防护理干预联合集束化护理模式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03 ~2017-04重症脑卒中患者98例,按入院顺序分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压疮预防护理+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干预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观察组2.04% (1/49)低于对照组18.37% (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疮预防护理干预联合集束化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可减少压力性损伤,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宋晓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将2016-02~ 2017-02共78例收治于我院骨科病房的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肩关节疼痛、关节不稳、肱骨头无菌性坏死、周围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颅脑超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4例足月窒息新生儿,根据HIE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将54例新生儿分为A组24例是发现HIE窒息患儿,B组30例是没有发现HIE窒息患儿,随后在同期间选择足月健康新生儿27例将其作为C组.三组新生儿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测量其出生6、12、24h后大脑中动脉各项血流参数(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对三组新生儿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经颅超声监测的大脑中动脉阻力Vs,Vd、Vm、RI四项指数显示,A组患儿的Vs、Vd、Vm、RI四项指数明显高于B组和C组,三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有窒息史新生儿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曹霞;李丹;王薇;郑春梅;王繁博;秦丽微;吕佳南;孟庆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Rho激酶抑制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7例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Rho激酶抑制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UAP患者11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7)及对照组(n=57).对照组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试验组采取瑞舒伐他汀+ 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治疗2周后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2周后两组LVESD、LVE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低,两组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与Rho激酶抑制剂治疗可增强疗效,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

    作者:吴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阿那曲唑联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EMS大鼠效果研究

    目的:阿那曲唑(艾达)联合醋酸甲羟孕酮(信谊)治疗EMS大鼠效果.方法:人工诱导构建EMS大鼠模型,阿那曲唑(艾达)联合醋酸甲羟孕酮(信谊)等3组治疗后EMS大鼠检测病灶部位体积及异位内膜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通过测量病变体积并分析两种因子水平的变化来评估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结果:阿那曲唑(艾达)联合醋酸甲羟孕酮(信谊)等治疗EMS大鼠肉眼观察形态变化表现病灶明显缩小,有明显褶纹,积液减少多,盆腔局部偶有连带,血管稍有,腹壁没有病灶生长;光镜观察形态变化表现内膜上皮明显变薄,细胞萎缩扁平或线状疏松排列,间质细胞少而小,血管明显减少,腺体纤维化;经治疗后病灶体积缩小显著,病灶内积液明显减少;病灶内膜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受到抑制作用明显减少,阿那曲唑(艾达)联合醋酸甲羟孕酮(信谊)治疗EMS大鼠效果更显著.结论:阿那曲唑(艾达)联合醋酸甲羟孕酮(信谊)治疗EMS大鼠效果比单用阿那曲唑(艾达)效果更显著.

    作者:薛宇;张燕;季庆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Lisfranc关节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2~2017-02收治的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78例作为样本,依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两组分别给予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足部关节功能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足部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7.0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8%(37/39),10.3%(4/39);对照组患者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4%(29/39),30.8%(12/3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x2=6.30,6.09;P<0.05).结论: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助于患者足部功能的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俊峰;樊盛;刘伟峰;汪建军;范崇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行肺癌化疗病人PICC相关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肺癌化疗病人PICC相关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采用PICC进行治疗的56例肺癌化疗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进行化疗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常规组)及护理干预(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常规组患者共有2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75.00%,干预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两组差异显著(P<0.05),且干预组对护理满意率为92.86%,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4.29% (P<0.05).结论:对肺癌化疗患者采用PICC进行治疗,其发生的主要并发症为感染、导管堵塞或脱出及静脉炎,通过有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其并发症发生几率,得到患者的认可,值得推广.

    作者:可珍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孕母妊娠高血压对新生儿多系统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索孕母妊娠高血压对于新生儿多系统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05 ~ 2017-09在我院产科分娩的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240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本院产科分娩的健康产妇24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早产概率更高(P<0.05);实验组产前的胎盘早剥、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出生时的体质量、头围、出生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较对照组而言更差(P<0.05);神经行为评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长,且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母妊娠高血压可能造成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迟缓,造成新生儿的各种并发症,甚至会影响到新生儿多系统的成长发育,产科应重视对孕母妊娠高血压的预防以及早期干预治疗,减轻对胎儿的影响.

    作者:汤菊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左卡尼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左卡尼丁联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06 ~2017-11共120例行血液透析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左卡尼丁联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RBC、HCT、H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丁可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降低肾性贫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谢鸣部;黄智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机械通气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08~2015-08收治的118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59例.实验组应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术的治疗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化、治疗2天后、4天后以及6天后的气道分泌物细菌学培养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痰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陈瑞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体会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2~2017-02共88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关节镜下常规关节清理术,关节镜微骨折组采取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软骨损伤疗效水平;感染、关节炎发生情况;干预前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分数、膝关节功能状态的评估分数.结果:关节镜微骨折组膝关节软骨损伤疗效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关节镜微骨折组感染、关节炎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视觉模拟疼痛分数、膝关节功能状态的评估分数相近(P>0.05);干预后关节镜微骨折组视觉模拟疼痛分数、膝关节功能状态的评估分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肯定,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改善和缓解疼痛,值得推广.

    作者:刘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9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撷取时间是自2015-03~2017-03,分组原则以随机数字法为主,分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予以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气促指数、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76.4%)比较,观察组(96.4%)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气促指数、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FVC、PEF、FEV1指标比较,观察组较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可有效改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肺功能,加快疾病的恢复速度,值得借鉴.

    作者:戴泳君;王惠娟;董中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01~2017-12在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0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以及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缩短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并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弓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贝那普利+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美洛托尔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07~2018-07收治的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作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压与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与心率没有明显差异;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SBP、DBP以及心率中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邓先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与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加强风险管理措施.方法:纳入2017-08~2017-11在我院精神科病房工作的8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风险管理措施.结果: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认知主要集中在管理体制、患方因素以及意外损害等方面,其中以患者意外损伤的认知为明确,达91.86%,其次为患者的自杀、自残、伤人毁物等行为,占比84.88%,患者外逃和人员缺乏因素分别排在第三、四位,占比76.74%和74.42%.本科学历护理人员对风险预见程度高,达87.5%,其次为中专护理人员85.71%,大专学历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风险的预见程度低,仅55.32%.工作时间达15年及以上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风险的预见程度高,熟悉程度达92.31%,与工作时间在5年以下以及5牟以上1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相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认知主要集中在管理体制、患方因素以及意外损害等方面,不同工龄、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认知程度不一,应针对相关情况加强监督与管理,完善相关制度与体系,加强护理人员的相关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和学习,对精神科病房的患者进行合理的组织与管理,保障医护以及患者的安全.

    作者:刘志华;刘艳红;程新强;殷海艳;张俊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不同年龄患儿的气管临床长度对其吸痰深度及效果研究

    目的:本研究探讨不同年龄住院患儿经鼻吸痰的佳插管深度,为儿科护士的吸痰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肺炎并且有吸痰指征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吸痰法,观察组的吸痰深度以该患儿的气管临床长度为吸痰深度依据的吸痰方法.比较两组在吸痰后痰鸣音、痰量、SpO2、日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及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吸痰后10min内,观察组SpO2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痰鸣音减轻,日吸痰次数少、吸痰间隔时间较长;两组气道黏膜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患儿的气管临床长度为吸痰深度依据的操作效果优于对照组.

    作者:陈梅;朱劲松;王静;鲍晶;李凤君;田宝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双环醇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双环醇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02 ~2018-02收治的52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按就诊序号进行分组,单号的26例为观察组,双号的26例则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环醇联合更昔洛韦能有效提高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并缩短患儿恢复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陈东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