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母妊娠高血压对新生儿多系统的影响研究

汤菊花

关键词:孕母妊娠高血压, 新生儿, 并发症, 神经行为评分
摘要:目的:探索孕母妊娠高血压对于新生儿多系统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05 ~ 2017-09在我院产科分娩的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240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本院产科分娩的健康产妇24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早产概率更高(P<0.05);实验组产前的胎盘早剥、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出生时的体质量、头围、出生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较对照组而言更差(P<0.05);神经行为评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长,且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母妊娠高血压可能造成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迟缓,造成新生儿的各种并发症,甚至会影响到新生儿多系统的成长发育,产科应重视对孕母妊娠高血压的预防以及早期干预治疗,减轻对胎儿的影响.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整体护理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的意义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作用和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17-03~2018-03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06例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基于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为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自量表(SAS)、抑郁自量表(SDS)及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临床治疗中开展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和生活质量.

    作者:侯晓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乌司他丁治疗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尿淀粉酶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尿淀粉酶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1~2017-01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患者入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尿淀粉酶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腹痛腹胀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胰腺炎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乌司他丁治疗,可快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慧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IABP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6~2018-06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582例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好转组(n=67)和死亡组(n=23).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相关并发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IABP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对生存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的绘制,并根据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后TIMIⅢ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以及发病至PCI时间是经IABP联合PCI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者存活时间1 ~50个月,平均(28.56±2.34)月,且其生存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慢慢降低.经COX回归模型分析,与AMI合并CS患者出院以后的生存率以及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有术后TIMIⅢ级、发病至PCI时间以及年龄.结论:年龄、糖尿病、术后TIMIⅢ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以及发病至PCI时间是经IABP联合PCI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术后TIMIⅢ级、发病至PCI时间、年龄是其院外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故早期进行PCI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蕾;王娜;王书飞;李宗赢;李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气阴两虚血瘀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气阴两虚血瘀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化瘀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治疗效果及中医证候积分指标.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7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6.1%(P<0.05);在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9.02±2.01)分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10.91±2.65)分(P<0.05).结论:气阴两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与常规西药治疗比较,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不适症状.

    作者:石云霄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整体护理对白血病患者心理及治疗依从性分析

    目的:评价整体护理对白血病患者心理及依从性情况.方法:将100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恶心、呕吐情况、焦虑、抑郁评分和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实验组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恶心、呕吐情况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干预4周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值较对照组下降更大,两组评分值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模式干预化疗后的白血病患者,患者化疗期间的恶心、呕吐情况和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患者依从性也较高,有效程度明显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

    作者:余小瑜;翁依妹;李小华;易耀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体会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2~2017-02共88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关节镜下常规关节清理术,关节镜微骨折组采取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软骨损伤疗效水平;感染、关节炎发生情况;干预前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分数、膝关节功能状态的评估分数.结果:关节镜微骨折组膝关节软骨损伤疗效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关节镜微骨折组感染、关节炎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视觉模拟疼痛分数、膝关节功能状态的评估分数相近(P>0.05);干预后关节镜微骨折组视觉模拟疼痛分数、膝关节功能状态的评估分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肯定,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改善和缓解疼痛,值得推广.

    作者:刘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轻中度拥挤错殆畸形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对轻中度拥挤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口腔科科收治的60例轻中度拥挤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观察,将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将采用传统金属矫治器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随访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18个月的牙齿矫治后牙齿排列整齐,恢复情况良好.但是观察组患者牙周健康状况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合)畸形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使用方便,外形美观,患者的满意度高.

    作者:王颖雪;秦铭;宋淑婷;陈畅;王鹤翔;李晓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宫腔镜联合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对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妊娠采取宫腔镜联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66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就诊时间为2016-05~2017-05,随机分为对照组(n=33,采取米非司酮及甲氨蝾呤治疗)与观察组(n=33,采取宫腔镜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31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因阴道流血多对症处理后流血停止,1例术中大出血难以控制立即中转开腹行子宫切口修补术.对照组21例保守治疗成功,7例在MTX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仍不理想行宫腔镜下电切术,5例在治疗中大出血,行开腹子宫病灶清除及子宫修复术;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HCG下降至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要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要低,终止妊娠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结论:子宫切口妊娠采取宫腔镜联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洋;马晓丹;吴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左卡尼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左卡尼丁联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06 ~2017-11共120例行血液透析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左卡尼丁联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RBC、HCT、H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丁可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降低肾性贫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谢鸣部;黄智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不同年龄患儿的气管临床长度对其吸痰深度及效果研究

    目的:本研究探讨不同年龄住院患儿经鼻吸痰的佳插管深度,为儿科护士的吸痰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肺炎并且有吸痰指征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吸痰法,观察组的吸痰深度以该患儿的气管临床长度为吸痰深度依据的吸痰方法.比较两组在吸痰后痰鸣音、痰量、SpO2、日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及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吸痰后10min内,观察组SpO2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痰鸣音减轻,日吸痰次数少、吸痰间隔时间较长;两组气道黏膜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患儿的气管临床长度为吸痰深度依据的操作效果优于对照组.

    作者:陈梅;朱劲松;王静;鲍晶;李凤君;田宝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将2016-02~ 2017-02共78例收治于我院骨科病房的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肩关节疼痛、关节不稳、肱骨头无菌性坏死、周围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机械通气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08~2015-08收治的118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59例.实验组应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术的治疗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化、治疗2天后、4天后以及6天后的气道分泌物细菌学培养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痰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陈瑞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纳洛酮对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PaCO2、pH、PaO2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采取纳洛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05~2017-05我院收治的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2例.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36,予以常规治疗)与观察组(n=36,予以常规治疗+纳洛酮治疗),对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更佳(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气指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纳洛酮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朱庆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脑动脉硬化及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价值观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脑动脉硬化及多发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于2017-01~2018-02来我院就诊的脑动脉硬化及多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40例,给予传统的专科护理干预措施)和观察组(n=40例,在传统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宣教),评估两组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基本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健康教育的实施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鲁智敏;贺秀菊;贺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12~2017-12收治的行介入性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具有可比性(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35.15±8.7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1.14±11.64)分,而生活质量评分(8.76±0.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79±0.62)分,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均P <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16.7%,而护理总满意度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7%,统计学差异显著(x2分别为4.227、6.998,均P<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中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较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李小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全程无缝隙护理于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于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将我院2017-05~2018-05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分作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实施一般护理,B组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情况.结果:B组的满意度为97.50%,高于A组的80.00%;B组患者在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低于A组的22.50%;B组的血压、心率优于A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因此,全程无缝隙护理值得在手术室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段道朋;冯丹;王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治疗慢性荨麻疹采用地氯雷他定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11 ~2017-11所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0例,根据患者床号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地氯雷他定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地氯雷他定递减用药方式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2.5%,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研究组患者风团数量、风团面积、瘙痒程度、发病持续时间等各项临床症状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对比,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治疗慢性荨麻疹采用地氯雷他定递减用药方式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具有极大作用,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也具有显著改善.

    作者:蔡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与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加强风险管理措施.方法:纳入2017-08~2017-11在我院精神科病房工作的8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风险管理措施.结果: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认知主要集中在管理体制、患方因素以及意外损害等方面,其中以患者意外损伤的认知为明确,达91.86%,其次为患者的自杀、自残、伤人毁物等行为,占比84.88%,患者外逃和人员缺乏因素分别排在第三、四位,占比76.74%和74.42%.本科学历护理人员对风险预见程度高,达87.5%,其次为中专护理人员85.71%,大专学历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风险的预见程度低,仅55.32%.工作时间达15年及以上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风险的预见程度高,熟悉程度达92.31%,与工作时间在5年以下以及5牟以上1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相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认知主要集中在管理体制、患方因素以及意外损害等方面,不同工龄、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认知程度不一,应针对相关情况加强监督与管理,完善相关制度与体系,加强护理人员的相关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和学习,对精神科病房的患者进行合理的组织与管理,保障医护以及患者的安全.

    作者:刘志华;刘艳红;程新强;殷海艳;张俊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MMP-26及TIMP-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7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65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TIMP-1和MMP-26的表达情况.结果:TIMP-1及MMP-26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22% (49/74)和63.51% (47/7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5.38%(23/65)和26.15%(17/65);并且MMP-26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TIMP-1与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26和TIMP-1均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并且MMP-26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彩霞;王桂梅;刁为英;朱晓萍;丁成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sTREM-1和hs-CRP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初始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初始抗生素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内科住院的48例AECOPD病人,测定病人入院第1天、第4天血清sTREM-1和hs-CRP水平,并比较入院第1天时和入院第4天的sTREM-1和hs-CRP水平的变化和区别.结果:sTREM-1和hs-CRP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随着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AECOPD患者血清sTREM-1、hs-CRP降低,故推测二者联测可能对加重期病人抗菌素的初始治疗疗效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铨;王晓茜;鲍文华;赵艳景;张君雪;仇义全;章婷;钟雅;刘甡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