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春;李建新;王丹玺
1 Zeldox获准在欧共体销售辉瑞公司的治疗精神病药物ziprasidone(Zeldox)有口服胶囊剂(ziprasidone的盐酸盐)和肌肉注射剂(ziprasidone甲磺酸盐),这两种剂型2002年3月在欧共体批准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作者:郎奕;叶咏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对低分子量肝素的药物特征、药效学、临床应用进行简介与评价.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综述该药对动物和机体体内外抗凝作用,并与普通肝素进行比较.结果:该药对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和血液透析等治疗,临床应用疗效显著.结论:该药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为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的有效药物.
作者:蒋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前列地尔(alprosladil),即前列腺素E1(PGE1),首先是作为外周血管病用药开发的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20世纪30年代瑞典科学家首先从精液中发现,20世纪60年代后对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已人工合成.随着药剂学、药理学的不断深入研究,PGE1尤其在内科临床的应用更加广泛.
作者:万小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应用MF-2消毒剂进行消毒灭菌、抗病毒实验及毒理学检验,对京津地区72份自然水源进行消毒效果检测,并对高层建筑二次供水做现场应用.报告MF-2消毒剂饮水消毒的可行性.研制新型非氯饮水消毒剂. 方法: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消毒、抗病毒实验及毒理学检测.按国家规定的卫生检验方法进行水消毒实验.并与常用消毒剂及常用饮水消毒剂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对规定菌种的定性和定量实验;对12个菌种55株菌株杀灭率和杀灭指数测定;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对02菌的杀灭率测定以及与75%乙醇杀灭效果比较,表明MF-2消毒剂高浓度时有很好的灭菌作用,低浓度时仍有抑菌效果.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毒理实验表明,该消毒剂属于实际无毒物质,长期应用体内无蓄积作用,无致突变性.该消毒剂对小鼠复制急性菌痢和急性腹腔炎模型有防护作用.对不同污染水源的消毒实验表明,加入1×10-6的消毒剂、作用10分钟即有很好的消毒效果,且无任何异味.降低用药浓度(1×10-6)、延长作用时间仍有抑菌作用.现场实验表明,对高层二次供水有较好的消毒效果.结论:MF-2消毒剂适用于紧急状态时,对自然水源的即时消毒和日常储存水的蓄积消毒.尤其适用于城市高层二次用水、边远地区和野战条件下自然水源的消毒.
作者:王金兰;刘庆增;张莉;董小青;丁全福;崔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新型抗抑郁剂,在国外已作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受到临床医生和病人的欢迎,被视为抗抑郁治疗的理想药物.临床证明, SSRI不但有较好的抗抑郁效果,而且对其它精神障碍也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就 SSRI的临床应用及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李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对不同产地大枣营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和维生素C、维生素PP(烟酰胺);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2;使用AAA-HNO3程序自动分析系统测定氨基酸.结果:不同产地大枣所含营养成分不同.结论:大枣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作者:关俊玲;李明润;高向耘;李明;温庭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麝香是一种名贵中药,为麝科动物雄性麝脐下腺囊的分泌物.祖国医药文献记载其具有芳香开窍,醒脑回苏,镇心安神,通痹和镇痉作用.所以以往麝香在药理作用研究上,主要侧重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在抗炎、镇痛和增强免疫、抗变态反应、抗早孕方面也有较多的报道.临床上曾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儿童智力不全症,冠心病,风湿痹症和恶性肿瘤等[1].本文仅就近年来对麝香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的进展,作一概要的综述.
作者:尹士敏;王士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介绍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应用近况与进展.方法:参阅近年来有关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文献,并结合相关医药学科的重要论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具有调血脂、抗凝、抗栓、扩冠、改善心肌缺血及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及各项体征,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阎维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常见病之一,尤其重度酒精中毒的患者,若能及时诊治,合理用药,将能挽救其生命.我院1998年至2000年期间,采用纳络酮抢救重度酒精中毒患者60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硫糖铝混悬液与阿莫西林联用对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随机分组,应用硫糖铝加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45例,并与应用西咪替丁加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40例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硫糖铝)组治疗胃溃疡总有效率为95.5%,对照(西咪替丁)组的总有效率82.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硫糖铝、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胃溃疡近期疗效满意,副作用少.
作者:何之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采用反渗透法制备纯化水,已经载入<中国药典>2000年版,说明反渗透法制水用于制药生产是安全可靠的.现仅就医院制剂室的反渗透制水装置(见图1)在购置、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并与传统的蒸馏法制备纯化水进行比较和讨论.
作者:张善革;吴丽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盐酸普鲁卡因为临床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由于结构中含有酯键,水溶液不稳定,其静滴用输液制剂多由医院自行制备,且多为玻璃瓶包装.而其聚氯乙烯(PVC)袋装制剂及其稳定性尚未见报道.据报道[1],PVC袋对某些药物有吸附作用,使其药物浓度降低,直接影响药物的稳定性,降低了药物疗效.为此,我们对本院自制的 PVC袋装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pH、含量进行了试验观察,并与其玻璃瓶装注射液进行了对照比较.
作者:张新春;李建新;王丹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安福隆)联合猪苓多糖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乙肝病人随机分为α-2b干扰素联合猪苓多糖(治疗)组和常规保肝(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原学、肝脏生化指标、血常规及肾功能.结果:治疗组HBeAg、HBV-DNA转阴率及HBeAb阳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肝功复常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安福隆与猪苓多糖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作者:袁有斌;柳盛;孙树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本项实验,测算出ip马蔺子素的表观药动学参数,为该药的注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小白鼠60只分为6组,各组间隔不同时间(0.5~16h),两次ip马蔺子素LD50,由各组死亡率按公式求出首次用药后不同时间的体存量并作图.结果:药代动力学参数:K21=0.865 9/h,K10=0.202 4/h,K12=0.271 6/h,Vc=1.395 7 kg/kg,Vp=8.544 7 kg/kg,Vt=9.940 4 kg/kg,VB=1.923 kg/kg,AUC=70.796 5 mg/kg*h-1,Cl=0.282 5 kg/h.结论:马蔺子素ip给药途径的表观药动学参数,大致与ig给药途径相似,因此采取注射给药是可行的,且剂量还可大大降低.
作者:曹鉴平;王士贤;李德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具有很好的大孔网状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通过物理吸附从水溶液中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的分离,为分离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水溶性化合物的有效手段.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简述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李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生物芯片技术通过将大量探针固定在同一支持物上,可经一次操作同时对多种生物分子进行检测分析,从而解决了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低、低通量(low through-put)等不足,为基因功能的研究、医学诊断及药物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作者:刘喜云;董学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调脂药使用情况与趋势.方法: 对我院1998 ~2000年调脂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调脂药的应用逐年增加,主要为第2、3代调脂药.结论:调脂药作为降低血脂、治疗及预防相关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是目前很有发展前途一类药物.
作者:刘颖;冯柏;吉佩忠;高仲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硫磺软膏治疗疥疮有良好疗效,由于其以凡士林为主要基质,患者在使用中易污染衣物,使用很不方便,故我们以卡波姆为主要基质研制了硫磺凝胶剂.现介绍如下:
作者:渠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前化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常用化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代谢途径,毒副作用,新进展.
作者:李雅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氯霉素洗剂中醋酸曲安奈德和氯霉素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以100 mmol/L硼砂溶液(用稀磷酸溶液调节至pH 7.0)为运行缓冲液.运行缓冲液的溶媒为水-甲醇(7∶3).稀释样品的缓冲液为0.5% 硼砂的醇(7∶3)溶液.分离电压为23 kV;检测波长为254 nm;工作温度为25℃;高气压进样4秒.测定氯霉素时以头孢拉定作为内标物,测定醋酸曲安奈德时以已知含量的氯霉素作为内标物.未涂渍毛细管:47 cm×75 μm i.d.,有效长度为40 cm.结果:平均回收率:醋酸曲安奈德为99.4%,RSD 1.2%(n=6);氯霉素为99.7%,RSD 1.5%(n=6).结论:本法分离效率高,结果比较准确,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为同时测定醋酸曲安奈德和氯霉素含量的又一种方法.
作者:王学艳;林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