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产地大枣化学成分的含量分析

关俊玲;李明润;高向耘;李明;温庭民

关键词:大枣, 氨基酸, 蛋白质, 维生素
摘要:目的:对不同产地大枣营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和维生素C、维生素PP(烟酰胺);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2;使用AAA-HNO3程序自动分析系统测定氨基酸.结果:不同产地大枣所含营养成分不同.结论:大枣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天津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鱼腥草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疗效

    目的:观察鱼腥草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126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给予氨苄西林加鱼腥草注射液,对照组50例给予氨苄西林.结果:治疗组显效46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42%;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00%.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 =7.84, P<0.01).结论:鱼腥草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有效.

    作者:韩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目的:对低分子量肝素的药物特征、药效学、临床应用进行简介与评价.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综述该药对动物和机体体内外抗凝作用,并与普通肝素进行比较.结果:该药对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和血液透析等治疗,临床应用疗效显著.结论:该药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为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的有效药物.

    作者:蒋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43例临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随着新药不断上市,临床用药品种日益增多,多药并用,不合理用药现象亦随之不断出现.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用药不当,有1/7病死者的死因不是自然固有的疾病,而是不合理用药[1].本文分析我院2002年1~3月的门、急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现象.

    作者:程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我院1998~2000年调脂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调脂药使用情况与趋势.方法: 对我院1998 ~2000年调脂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调脂药的应用逐年增加,主要为第2、3代调脂药.结论:调脂药作为降低血脂、治疗及预防相关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是目前很有发展前途一类药物.

    作者:刘颖;冯柏;吉佩忠;高仲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甘氨酸及其金属盐的制备与应用

    本文简要综述了甘氨酸及甘氨酸钙、甘氨酸铁、甘氨酸锌、甘氨酸铝等重要金属盐的制备及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胡卫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PVC袋对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贮存中含量及pH值的影响

    盐酸普鲁卡因为临床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由于结构中含有酯键,水溶液不稳定,其静滴用输液制剂多由医院自行制备,且多为玻璃瓶包装.而其聚氯乙烯(PVC)袋装制剂及其稳定性尚未见报道.据报道[1],PVC袋对某些药物有吸附作用,使其药物浓度降低,直接影响药物的稳定性,降低了药物疗效.为此,我们对本院自制的 PVC袋装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pH、含量进行了试验观察,并与其玻璃瓶装注射液进行了对照比较.

    作者:张新春;李建新;王丹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复方氯霉素洗剂中醋酸曲安奈德和氯霉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氯霉素洗剂中醋酸曲安奈德和氯霉素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以100 mmol/L硼砂溶液(用稀磷酸溶液调节至pH 7.0)为运行缓冲液.运行缓冲液的溶媒为水-甲醇(7∶3).稀释样品的缓冲液为0.5% 硼砂的醇(7∶3)溶液.分离电压为23 kV;检测波长为254 nm;工作温度为25℃;高气压进样4秒.测定氯霉素时以头孢拉定作为内标物,测定醋酸曲安奈德时以已知含量的氯霉素作为内标物.未涂渍毛细管:47 cm×75 μm i.d.,有效长度为40 cm.结果:平均回收率:醋酸曲安奈德为99.4%,RSD 1.2%(n=6);氯霉素为99.7%,RSD 1.5%(n=6).结论:本法分离效率高,结果比较准确,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为同时测定醋酸曲安奈德和氯霉素含量的又一种方法.

    作者:王学艳;林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磷霉素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53岁,因患急性泌尿系感染来院就诊.给予磷霉素钠粉针(fosfomycin sodium,2.64 g/瓶)5.28 g(相当于磷霉素4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

    作者:张金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走在世界研究前列的抗癌天然药物-紫龙金片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征服癌症一直是医药科学家们追求的理想.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在肿瘤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癌症的难题得到了逐步破译,尤其是7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一些意义重大而深远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相继取得重大进展,如不同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发现,乃至2001年三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所发现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特别是stat基因的发现,细胞周期蛋白(Cylin)、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和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CKI)等家族分子问世,90年代中期,在众多科学的基础上,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为肿瘤发生发展的理论提供了新的诠释,使人们对于分子在细胞周期中, 空间性与时间性的分布和功能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不仅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而且也给抗肿瘤药物的研制提出了新的方向.

    作者:穆育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复方氯倍他索霜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复方氯倍他索霜的制备及临床应用.方法:制备复方氯倍他索霜,建立该霜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制剂稳定,质量可靠;治疗神经性皮炎、银屑病和慢性湿疹共65例,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3.8%和100.0%.结论:该霜剂制备工艺简单,临床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郭业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治疗癌痛中的应用

    芬太尼透皮贴剂(fentanyl transdermal system,商品名:多瑞吉)为新型强效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系阿片受体激动剂,由于具有高效、分子量小、脂溶性高等特点,适于缓慢经皮给药.这种制剂由于能够持续释放药量,因而能够保持血液和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降低用药的峰谷效应,这对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并减少不良反应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杨学猛;张杰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偏头痛的药物治疗进展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呈一侧或两侧疼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1].先后有人提出血管源性和神经性两种学说.但目前更倾向于三叉神经血管学说[2],该学说认为,过多的内、外刺激可引起血管扩张,当血管扩张时,伤害性刺激促使三叉神经末梢释出血管活性肽类物质,如P物质、钙基因相关肽及神经激肽,引起神经性炎症[3].在我国对偏头痛的流行病的调查,虽然未引起死亡,但其频繁的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日常生活和工作,随着对偏头痛病的病因学以及与该病相关的受体亚型的研究,其药物治疗有了较大的突破,本文就偏头痛的药物治疗及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罗桂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生物芯片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通过将大量探针固定在同一支持物上,可经一次操作同时对多种生物分子进行检测分析,从而解决了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低、低通量(low through-put)等不足,为基因功能的研究、医学诊断及药物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作者:刘喜云;董学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HPLC-ELSD法测定柴胡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胡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方法:采用Alltech C18 (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甲醇-乙腈-水-冰醋酸(18∶40∶42∶0.2)为流动相,流速1.00 ml/min,Alltech ELSD-500检测器,外标法定量.结果:柴胡皂苷a在5.025~15.075 μg 范围呈线性,回收率为96.2%,RSD为1.43%(n=9);柴胡皂苷d在5.670~17.010 μg范围呈线性,回收率为95.0%,RSD为1.76%(n=9).结论:本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作为柴胡药材质量检测的方法.

    作者:陈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硫磺凝胶剂的制备

    硫磺软膏治疗疥疮有良好疗效,由于其以凡士林为主要基质,患者在使用中易污染衣物,使用很不方便,故我们以卡波姆为主要基质研制了硫磺凝胶剂.现介绍如下:

    作者:渠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药物治疗近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人报告发病率为17%~78%不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与健康.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基础研究的进展,对DPN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推动了临床治疗进程,但目前中西药对此仍无特效疗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文献报道的中西药物治疗近况,根据药物性能、作用机制作一简述,以期达到提高对DPN治疗的认识.

    作者:王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常规用药联用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

    目的:观察常规用药联用阿魏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应用二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及肠溶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 200 mg ,溶解后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 内,缓慢静脉滴注,每日 1 次,疗程 14日.结果: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常规使用的药物.结论:联用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适用.

    作者:杨显荣;李月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浅析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治疗及我院实施现状

    1 癌痛的现状癌症疼痛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问题.有效的止痛治疗,尤其对于晚期病人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综合规划中的四项重点之一.据WTO统计[1],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发生的癌症患者约有700万人,其中30%重度癌痛,30%中度癌痛,40%轻度癌痛.在我国,近的调查表明,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中的各期癌症病人中,伴有不同程度疼痛者占51.1%.我国是世界上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多种原因很多癌症病人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因此癌症止痛及姑息治疗在我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法测定清热凉解糖浆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成方制剂清热凉解糖浆中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以岛津Shim-pack VP-ODS柱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乙腈-0.3%冰醋酸 (10∶9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4 nm.结果:绿原酸在0.050 04~0.625 5 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 平均回收率99.6%,RSD=1.8%(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合该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吴维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利培酮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35例年龄≥60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观察,以PANSS评定疗效,以TESS评定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和8周末评定各量表.结果:利培酮治疗剂量为(2.32±1.47) mg/d,总有效率77.14%,显效率40%,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值于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起效时间为2周,不良反应轻,病人能耐受,并不影响治疗.结论:利培酮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且起效较快,治疗剂量低,依从性好,安全性高,可作为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首选用药之一.

    作者:王莹;左津淮;寻知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天津药学杂志

天津药学杂志

主管: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