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维;卓瑞立;刘洪瑞;冯纪川
目的:探讨产后瑜伽对产后瑜伽对初产妇产后抑郁、体型与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10~2016-10本院收治的初产顺产产妇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以健康教育为主,针对可能出现的产后并发症,指导产妇产后恢复,结合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实施本研究产后瑜伽训练,为期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后FSFI评分情况,干预前后焦虑(HAMD)和抑郁(HAMA)评分,干预后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SF1评分中干预性欲、性唤起、性高潮及性心理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腰围与臀围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瑜伽训练能有效提高顺产妇盆底肌肉能力、改善其性生活质量,减少产后焦虑抑郁发生,重塑产后体型.
作者:钮冬;郭爱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以及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3-10 ~2016-10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51例.分别使用动力髋螺钉以及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比治疗后髋关节优良率和手术情况.结果:DNS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8.43%,PFN组为96.08%.和DNS组相比,PFN组的术后髋关节优良率更高,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和DNS组相比,PFN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手术切口长度显著较好(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手术治疗,安全性强,治疗效果好,术中出血量少,有利于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陈长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 ~2017-01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依据患者的护理模式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治疗期间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42例),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42例),观察分析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患者通过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生活质量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蔡洁;曲慧利;龙莎莎;王晓红;李娜;孙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5-09~2016-09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培菲康治疗,研究组予以培菲康联合痛泻宁颗粒治疗,均治疗8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情况,及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排便异常、腹痛、腹胀等不适均得到改善,研究组症状程度评分与症状频率评分分别是(0.51±0.01)分、(0.94±0.05)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4±0.54)分、(2.84±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5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8.33%(5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22 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痛泻宁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改善肠道微环境,减轻患者排便异常、腹痛、腹胀等不适,提升患者免疫力,终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可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志凌;张意兰;韩际奥;白璐;韩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12 ~2015-12以来,选取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术后采用131I清甲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转移或者术后残留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度的剂量,并进行剂量的调整,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131I治疗后,一次完全清甲52例,清除率为86.67%,其中有3例患者在进行二次治疗后完全清除,患者出现转移灶总共97处,经过治疗总有效率为93.81%.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颌下腺和腮腺,观察组的SR指数和UR指数有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有口干、口苦、乏力等现象,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和转移,患者的不良反应少.
作者:权友琼;楼岑;宁艳丽;刘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成药三金片联合α受体阻滞剂(坦洛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将120例BPH患者分为口服三金片联合α受体阻滞剂的治疗组(60例)和单纯口服α受体阻滞剂的对照组(60例),单纯口服α受体阻滞剂(昆明积大盐酸坦洛新缓释片,0.2mg/片),0.2mg/次,每日睡前1次,共1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金片4粒/次、每日3次,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MFR)、经腹B超测膀胱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MFR及残余尿量均明显改善,前列腺体积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金片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德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胸腔积液1L-6、IL-8、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04~2017-01收治的78例结核性胸膜炎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患者实施胸腔穿刺后注入地塞米松和尿激酶,对照组39例在胸腔中注入尿激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胸腔积液IL-6、IL-8、hs-CRP水平变化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8%(34/39)、66.67%(26/39)%,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IL-8、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临床治疗结核性胸膜炎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疗效显著,有助于降低患者胸腔积液中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尤英霞;黄庆红;闫莎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小板因子4(PF4)及Toll样受体4(TLR4)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5例PCI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置入一枚支架组32例,置入两枚支架组23例,置入三枚支架组7例.对照组23例,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用ELISA法检测二者在介入前后的浓度.结果:在PCI手术后,PF4浓度即刻较术前下降,随后逐渐升高,术后24h达到峰值.其中置入三枚支架组PF4浓度在术前及峰值水平均较其他两组高,置入一枚支架组水平是低的,置入两枚支架组位于二者之间,对照组PF4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PF4和TLR4水平在PCI前后有动态改变,可能与内皮损伤有关,心脏支架的数量与术后造成的血小板激活及内皮损伤呈正相关.
作者:张明亮;高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讨双源CT心脏冠脉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优势和临床状况.方法:此研究中共120例研讨对象,均从我院2015-04~2016-03收治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疾病者中,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双源CT心脉冠脉CTA方式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其CTA检查结果,从心肌桥部位上来看:79例(65.83%)处于LAD,其中51例位于LAD中段,28例处于LAD远端位置.4例(3.33%)处于RCA中段;32例处于LCX,中间支5例(4.17%).心肌桥长度为0.5 ~3cm.其中有26例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共5例检出心肌桥.和CTA对比,其检出比明显低于CTA.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出现在左前回旋支及降支,双源CT可用于诊断MB-MCA,MB-MCA孤立性心肌桥可导致心肌发生缺血状况.
作者:王国庆;马洪宇;张荣恒;郭文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评估尼卡地平治疗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随机分为尼卡地平组(21例)与拉贝洛尔组(24例),两组静脉滴注尼卡地平或拉贝洛尔注射液,并根据血压随时调节药量直至目标血压(140 ~ 150/90~ 100mmHg,比较两组药物血压、心率变化、药物不良反应、孕妇心脏指数(CI)及外周阻力(TPR)变化以及对胎儿、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用药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出现明显下降,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尼卡地平组用药后心率增快,拉贝洛尔组用药后心率减缓,无需特殊处理;两组药物起效时间(4.42±1.38 vs 5.91 ±1.45)、血压达标时间(12.33±5.24 vs15.64±7.02)及有效率(95.24% vs95.8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心脏超声多普拉检测用药前后孕妇心脏指数及外周阻力均得到明显改善(P <0.05、P<0.01);两组胎儿用药前后脐血流S/D值变化及胎心率变化无差异(P>0.05);两组各发生产后出血1例,无心衰、肺水肿、子痫及孕产妇死亡发生(P>0.05);两组分娩孕周< 34周与≥34周中,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重度窒息及围产儿死亡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尼卡地平在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紧急降压治疗中其安全性、有效性与拉贝洛尔相当,可作为拉贝洛尔禁忌症患者的替代药物.
作者:崔芳;徐珊;刘佳;赵文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改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择取2014-05 ~ 2015-06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实验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全程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结果:2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显著升高(P<0.0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孔慧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乳腺癌肉瘤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考虑未分化肉瘤浸润皮肤伴溃疡形成.四侧切缘及基底未见肿瘤.乳头未见肿瘤 免疫组化结果:ER、PR、Her-2、CD34、EMA、Desmin、S-100、CK5/6、AE1/AE3(-)、A103、h-cadesmon均阴性,Ki-6770%(+),Vim、CD68(+)、SMA灶、P63灶均阳.结论:未分化乳腺癌肉瘤极为罕见,增生极快,极易发生局部和淋巴结转移.
作者:刘坤;李义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索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用胃镜治疗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方法:收集本院内科病房2015-01~2016-12接收的患消化性溃疡出血的8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住院单双号将其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40例,确诊后行内科综合治疗;研究组共40例,确诊后行胃镜治疗.治疗完毕后评估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但研究组治疗后的显效率与参考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用胃镜治疗可获良好的疗效,止血更为迅速,值得借鉴.
作者:耿红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来临床就诊的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大学生进行心理症状和人格特征分析,研究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50名大学生以及50名健康对照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组在各项指标上的差异.结果:92%的大学生在发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生活事件刺激;症状自评量表结果显示,实验组7个心理症状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艾森克个性问卷结果显示,E量表评分和N量表评分,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因素与大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因果关系.
作者:王屹;朱建华;王健平;秦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采用孕妇血清四联[甲胎蛋白(AFP)、绒毛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游离雌三醇uE3、抑制素A(Inhibin-A)]筛查妊娠孕中期妇女1720例,用以探讨抑制素A对于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相较以往传统三联筛查方法对于提高临床检出率的意义.方法:检测2011-07 ~2014-06我院1720例单胎妊娠孕中期妇女静脉血清中甲胎蛋白、抑制素A、绒毛促性腺激素β及游离雌三醇水平,并结合妊娠妇女预产期、年龄、体重、生理周期及采血时的孕周计算出胎儿发生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率.结果:①三联筛查(甲胎蛋白AFP、绒毛促性腺激素β、游离雌三醇)对于1720例妊娠孕中期妇女5%假阳性率为72%,3%假阳性率为64%,1%假阳性率为52%,②四联筛查(抑制素A inhibin-A、甲胎蛋白AFP、绒毛促性腺激素β、游离雌三醇u E3)对于520例妊娠孕中期妇女5%假阳性率为83%,3%假阳性率为77%,1%假阳性率为63%.结论:血清整合四联疗法抑制素A对于孕中期妊娠妇女唐氏综合征筛查降低假阳性率,提高筛查效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继华;朱博;孙成德;孙旌凯;李克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应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5-03 ~2016-03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8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生活习惯干预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6min步行距离等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浆B型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期末内径等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均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由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年秀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胸腺肽αt-1辅助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08~2016-07我院收治的96例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胸腺肽α-1辅助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PaO2、FEV1、FEV1/FVC分别为(79.02±6.20) mmHg、(51.34±5.25)%、(48.03±6.52)%与(98.12±5.34) mmHg、(62.04±4.15)%、(59.63±5.7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腺肽α-1辅助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疾病的治疗中,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陈凯;王春燕;石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诊断急性肺栓塞(APE)以及APE溶栓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确诊APE并经溶栓治疗好转患者栓塞前、栓塞后及溶栓后TTE的变化.结果:与APE发生前相比,发生APE时,患者右室增大,肺动脉收缩压升高,右室Tei指数增大(P<0.05),三尖瓣出现反流.经溶栓之后右心较前缩小,肺动脉收缩压下降,右室Tei指数下降,三尖瓣反流减少或消失.结论:TTTE是监测APE动态演变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对于存在APE强诱发因素的患者应常规行TTE检查,TTE在APE的诊断以及确诊APE患者溶栓后疗效评估和随访中,也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洪灿;刘素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在不同时机进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0例,根据其手术时期分为A组(≤7h)53例、B组(7~ 24h)44例、C组(>24h)33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B组优良率明显高于C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出血率明显高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 ~ 24h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为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时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儿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加用儿童回春颗粒口服治疗,小于1岁每次1/4袋,1~2岁每次1/2袋,2~4岁每次3/5袋,4-7岁每次l袋,1天3次,共服7d.结果: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病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f =2.04,P<0.01;t =2.60,P<0.01;t =3.68,P<0.01).治疗组显效率79.6%、总有效率95.9%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75,P <0.01;x2=12.24,P<0.01).结论: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儿童手足口病能缩短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病程,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赫延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