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视网膜震荡电位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对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底病变情况的预测

候晓冰;王玉清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白内障超声乳化, 视网膜震荡电位,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摘要: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前视网膜震荡电位的总振幅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振幅及潜伏期与眼底病变情况的关系.方法:选择69例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之前行视网膜震荡电位总振幅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振幅及潜伏期测定,术后一周行眼底检查,分析患者术前视网膜震荡电位总振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振幅及潜伏期与术后眼底病变情况的关系.结果:视网膜震荡电位总振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振幅及潜伏期与眼底病变情况高度相关.结论:视网膜震荡电位总振幅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振幅及潜伏期的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应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底病变程度.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套筒冠式牙周夹板固定治疗重度牙周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套筒冠式牙周夹板固定治疗重度牙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09~2017-01共84例重度牙周病患者并随机分组,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有42例患者.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套筒冠式牙周夹板组采用套筒冠式牙周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重度牙周病治疗总有效率;修复美观性评分、舒适度评分、固位稳定性评分;干预前后患者牙周AL、BI、PLI、PD.结果:套筒冠式牙周夹板组重度牙周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套筒冠式牙周夹板组修复美观性评分、舒适度评分、固位稳定性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牙周AL、BI、PLI、PD相近(P>0.05);干预后套筒冠式牙周夹板组牙周AL、BI、PLI、PD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套筒冠式牙周夹板固定治疗重度牙周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情况,提高舒适度和美观度,提高固位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段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提出护理干预对策,改善住院病人睡眠质量,促进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7~2015-06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150例临床资料,按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分组,即(睡眠)障碍组50例和无障碍组100例,对影响睡眠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情绪障碍、咳嗽、头痛,有心衰病史是导致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容易发生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情绪因素、咳嗽头痛及心衰症状是导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高危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睡眠状况,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赵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爪蒌薤白白酒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爪蒌薤白白酒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获嘉县中医院肾病科2015-07~ 2016-07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4例,依据治疗药物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37)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37)基于对照组加用爪蒌薤白白酒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明显优于对照组64.9%(P<0.05);观察组治疗后LDL、HDL、TC及TG均明显优于本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爪蒌薤白白酒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何明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炎后肝硬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护理对策

    目的:对肝炎后肝硬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护理策略进行探讨研究以提高其护理水平.方法:对共计351例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肝硬化综合征患者采用回顾法对其本身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肝硬化患者当中出现高血糖患者人数占所有患者的43.95%,高血压患者占所有患者人数的13.82%,高血脂患者占所有有患者人数的14.83%,肥胖患者占所有患者人数的21.97%,MS患者占所有患者人数的10.86%.并且还发现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当中合并了MS的患者其体重指数以及空腹血糖、血压和胆固醇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都要比乙型肝炎没有合并MS的患者高其P值分别为(0.03、0.03、0.04、0.02、0.01).结论:在临床中我们发现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合并MS是极为常见的,采用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在大程度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提高且可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

    作者:卫锦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妊高征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妊高症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6例妊高症剖宫产手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麻醉药物剂量少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高症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邱秀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北方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空腹血糖与骨质疏松

    目的:骨质疏松症(OP)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但其与空腹血糖(FPG)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北方农村低收入老年人中骨质疏松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招募1877例60岁以上老年人,测量骨矿物质密度、FPG和脂质水平.结果:空腹血糖每增加1mmol/L,骨质疏松患病率增加25% (P<0.01).在空腹血糖正常组和糖耐量异常(IGT)组中,女性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空腹血糖正常组和糖尿病组重要的危险因素,仅在80岁以上糖耐量受损组中观察到年龄对骨质疏松的显著影响(OR =5.94;95% CI:1.43~24.73,P<0.05).空腹血糖正常组的甘油三酯每增加1 mmol/L,骨质疏松患病率下降33%,而IGT组BMI每增加1kg/m2,骨质疏松患病率下降12%.结论:中国农村地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处于较居高水平,控制血糖等相关危险因素对降低该人群骨质疏松的负担至关重要.

    作者:李荣锐;邢秀峰;王天枢;魏巍;于涛;杜文延;解云川;翟饶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应急预案情境模拟训练在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培训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基于应急预案情境模拟训练在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07 ~ 2016-07近3年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65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一年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应情境模拟急预案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应急预案培训,3年都由相同的培训老师进行培训.结果:实验组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应急能力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认为情境模拟应急预案培训有利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结论:基于应急预案情境模拟训练方法能提高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使其更好地胜任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降低应急时的风险.

    作者:梁瑞晨;杨昌美;张代英;曾维君;韩杰;张申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双源CT心脏冠脉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优势

    目的:分析研讨双源CT心脏冠脉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优势和临床状况.方法:此研究中共120例研讨对象,均从我院2015-04~2016-03收治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疾病者中,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双源CT心脉冠脉CTA方式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其CTA检查结果,从心肌桥部位上来看:79例(65.83%)处于LAD,其中51例位于LAD中段,28例处于LAD远端位置.4例(3.33%)处于RCA中段;32例处于LCX,中间支5例(4.17%).心肌桥长度为0.5 ~3cm.其中有26例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共5例检出心肌桥.和CTA对比,其检出比明显低于CTA.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出现在左前回旋支及降支,双源CT可用于诊断MB-MCA,MB-MCA孤立性心肌桥可导致心肌发生缺血状况.

    作者:王国庆;马洪宇;张荣恒;郭文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胸腺肽α-1辅助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效果

    目的:探究胸腺肽αt-1辅助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08~2016-07我院收治的96例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胸腺肽α-1辅助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PaO2、FEV1、FEV1/FVC分别为(79.02±6.20) mmHg、(51.34±5.25)%、(48.03±6.52)%与(98.12±5.34) mmHg、(62.04±4.15)%、(59.63±5.7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腺肽α-1辅助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疾病的治疗中,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陈凯;王春燕;石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佳木斯地区4~12岁儿童干眼症与屈光不正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佳木斯地区儿童患者干眼与屈光不正相关性,探讨屈光不正在儿童干眼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主诉眨眼或眼干涩的患儿进行眼部常规检查和干眼检查,对入组所有患儿(210例)进行医学验光,按照初诊时屈光度分成4组:正视组:-0.50~ +0.25D,无散光;近视组:≥-0.75 D;远视组:≥+0.50 D;复合屈光不正组:近视散光≥-0.50DC或远视散光≥+0.25DC,伴有或不伴有近视或远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组患儿眼部初诊时性别比例、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93例干眼症患儿中屈光不正干眼症患儿184例,占95.34%.近视组干眼症患儿50例,占25.91%;远视组干眼症患儿47例,占24.35%;复合屈光不正组伴干眼症患儿87例,占45.08%;单纯干眼症患者9例,占4.66%.屈光不正患儿干眼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屈光不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干眼症是一个病因较为复杂的眼科疾病,屈光不正是儿童干眼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姜伟;任永波;栾合群;张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01 ~2014-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6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作为梗塞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住院的77例非脑梗塞患者作为非梗塞组,并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类型.结果:脑梗塞组患者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与非脑梗塞患者动脉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塞组患者动脉斑块中混合斑块、软斑块、硬斑块以及无斑块比例与非梗塞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脑梗塞患者混合斑块、软斑块和无斑块比例与轻度脑梗塞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塞患者发病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以及类型具有相关性,脑梗塞病情严重程度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有关.

    作者:王驰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肿瘤标志物CEA,CA50和CA19-9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析肿瘤标志物CEA,CA50和CA19-9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5-10 ~2017-03,选取46例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大肠癌患者为试验组,再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46例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CEA、CA50以及CA19-9的联合检测,观察各组人员的各项指标变化及诊断准确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清CEA、CA50以及CA19-9指标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 0.05).此外,其单项检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与联合检测相比较低(P<0.05).结论:对于大肠癌患者,给予肿瘤标志物CEA、CA50以及CA19-9的联合检测后,各项指标显示存在明显变化,3种检测指标相互协同,为临床该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作者:张伟丽;辛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检测TI-RADS4级甲状腺结节内穿支血管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检测TI-RADS 4级甲状腺结节内穿支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超声检测并且归类为TI-RADS 4级120个甲状腺结节,行CDFI及SMI检查,比较CDFI与SMI对结节内穿支血管检测的差异,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SMI在TI-RADS4级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上的价值.结果:SMI对结节诊断敏感度为92.45%,特异度为85.67%;CDFI对结节诊断的敏感度为为82.15%,特异度为78.83% (P <0.05).结论:SMI为TI-RADS 4级甲状腺结节鉴别中提供一可行的方法.

    作者:王欢;曹霞;王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经阴道分娩的价值研究

    目的:对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并发症及Apgar评分等数据进行分析,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支持.方法:按研究的筛选标准,对我院2015-09~2017-01的瘢痕子宫产妇予以筛选,选取符合标准的127例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两个研究组,观察组64例按经阴道分娩模式予以分娩;对照组63例按剖宫分娩模式予以分娩.分娩后就其 分娩成功率、分娩出血量、分娩后并发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时间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分娩成功率为95.3%略低于对照组100%的分娩成功率,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研究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和20.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16.8±25.6) mL和(6.3±1.5)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为(9.2±0.5)分和(9.3±0.4)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用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分娩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在临床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陈志英;陈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选用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骨科2015-06~2016-06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折畸形愈合发生率为35.0%,明显高于对照组5.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相较于石膏外固定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梁维;卓瑞立;刘洪瑞;冯纪川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药物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药物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1 ~2016-12于我院就诊的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11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观察组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为主的脓肿切开术联合药物冲洗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为主的脓肿切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CRP、PCT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CRP、PC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WBC、CRP、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以负压封闭引流为主的脓肿切开术联合磺胺米隆冲洗能够有效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对胸腔积液IL-6、IL-8和hs-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并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胸腔积液1L-6、IL-8、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04~2017-01收治的78例结核性胸膜炎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患者实施胸腔穿刺后注入地塞米松和尿激酶,对照组39例在胸腔中注入尿激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胸腔积液IL-6、IL-8、hs-CRP水平变化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8%(34/39)、66.67%(26/39)%,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IL-8、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临床治疗结核性胸膜炎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疗效显著,有助于降低患者胸腔积液中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尤英霞;黄庆红;闫莎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介入疗法应用于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介入疗法在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为2015-08 ~2016-08收治,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实施介入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介入疗法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杨昊;邓小容;汪静;刘永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乳腺癌肉瘤1例

    目的:探讨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乳腺癌肉瘤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考虑未分化肉瘤浸润皮肤伴溃疡形成.四侧切缘及基底未见肿瘤.乳头未见肿瘤 免疫组化结果:ER、PR、Her-2、CD34、EMA、Desmin、S-100、CK5/6、AE1/AE3(-)、A103、h-cadesmon均阴性,Ki-6770%(+),Vim、CD68(+)、SMA灶、P63灶均阳.结论:未分化乳腺癌肉瘤极为罕见,增生极快,极易发生局部和淋巴结转移.

    作者:刘坤;李义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治疗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以及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3-10 ~2016-10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51例.分别使用动力髋螺钉以及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比治疗后髋关节优良率和手术情况.结果:DNS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8.43%,PFN组为96.08%.和DNS组相比,PFN组的术后髋关节优良率更高,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和DNS组相比,PFN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手术切口长度显著较好(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手术治疗,安全性强,治疗效果好,术中出血量少,有利于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陈长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