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清华;陈华卿;程进明;陈德永;焦煜全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04~ 2015-02共6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例患者均顺利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8.2±11.3)min、(46.2±9.4)mL、(15.4±2.3)h、(7.4±2.2)d.明显比对照组短(82.4±15.2) min、(92.6±13.1)mL、(27.1±3.5)h、(11.7±3.1)d.观察组术后无并发症病例,且术后β-HCG浓度、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20.7±4.1)d、(25.8±6.7)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5.7)d、(37.4±7.1)d.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割宫产瘢痕妊娠,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且能够保证术中将妊娠物彻底清除干净,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晓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4-03 ~ 2015-03本院接收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奥拉西坦治疗,研究组接受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就两个组别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3.3%,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MMSE评分、ADL评分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P<0.05);且研究组MMSE评分(25.1±5.3)分、ADL评分(32.3±4.1)分,相较于对照组(19.6±3.9)分、(38.0±3.9)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应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满足,可有效促进患者智力障碍、日常活动能力得以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备临床借鉴普及意义.
作者:雷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大鼠脑部枕大池重复注血将大鼠制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模型,并对大鼠模型进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不同时间检测软脑膜纤维化程度,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模型所致脑积水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24只,进行随机分配,分成两组每组12只(安慰剂对照组、地塞米松给药组),并将其制成SAH(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注血时间间隔72h,边建模边同时给药,对照组用药为0.9% Nacl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组用药量按大鼠体重100mg/1.5mg腹腔给药.制模后3d、7d及21d时每组随机选取4只大鼠进行处死.通过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标本中软脑膜平均纤维厚度.结果:①脑组织含水量数据显示地米给药组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软脑膜纤维标本厚度数据显示对照组大于给药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③SAH中脑组织含水量与软脑膜厚度呈现正相关性.结论:通过对大鼠模型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果显示地塞米松可能在其脑积水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到抑制作用,本实验可能会对临床用药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作者:杨福义;赵梓涵;高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小柴胡汤加减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价值.方法:抽取132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普唑仑口服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加减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例(95.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例(80.3%),观察组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治疗过程中选用小柴胡汤加减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同时配合西药阿普唑仑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标本兼治,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简称Rg1)对MC3T3-E1小鼠成骨细胞增值、分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1×10-1mg/mL、1×10-2mg/mL、1×10-3mg/mL、1×10-4mg/mL、1×10-5mg/mL对MC3T3-E1进行CCK-8细胞增值的影响,采用ALP进行细胞分化的检测.结果:与标准组对比Rg1浓度在1×10-3mg/mL时可明显促进细胞增殖,分化(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促进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分化.
作者:段峰;栗秋;赵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新型抗癫痫药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临床疗效研究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患者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然后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成3组:A组:左乙拉西坦治疗组30例:B组:托吡酯治疗组30例:C组:卡马西平对照组30例:观察用药24周后各组间临床癫痫控制率、脑电图的改善、不良反应及MOCA的评分变化.结果:①临床疗效:3组临床疗效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癫痫完全控制无发作率B组明显低于A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电图的改善:脑电控制率B组明显低于A组及C组(P<0.05);③认知功能的影响: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35.6%.A组MOCA评分与B组比较,提高有显著差异(P<0.05);④不良反应:A组与B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 0.05).结论: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在控制癫痫部分性发作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托吡酯较左乙拉西坦高;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托吡酯疗效不如左乙拉西坦.
作者:和梅;寇传玉;和廿;徐晓艳;贾丽娜;李培育;杨慧;关雪莲;侯丽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丙泊酚后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影响及M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丙泊酚后处理低剂量组(Plow组,n=8)、中剂量组(Pmid组,n=8)和高剂量组(Phigh组,n=8);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法建立模型,于续灌末取下心脏,采用Tunel法检测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和Western blot测定Bcl-2、Bax及MAPKs信号转导通路的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R组心肌细胞凋亡率(AR)显著增加(P<0.05);与I/R组比较,Pmid组心肌细胞AR显著较少(P<0.05);与Control组比较,I/R组心肌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I/R组比较,Pmid组心肌组织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Control组比较,I/R组心肌Bax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I/R组比较,Pmid组心肌组织Bax表达显著较少(P<0.05);与Control组比较,I/R组心肌组织p-ERK1/2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I/R组比较,Pmid组心肌组织p-ERK1/2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Control组比较,I/R组心肌组织p-p38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I/R组比较,Pmid组心肌组织p-p38表达显著较少(P<0.05).结论:丙泊酚后处理减少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激活MAPKs信号转导通路(ERK1/2和p38活化)有关.
作者:王坤;陈琪珍;杨剑波;鄂苏评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经手术治疗后再次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2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2检验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因素.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为36例,再出血率为16.5%,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的可能因素有术后收缩压、术后舒张压、是否躁动、凝血功能、发病至手术时间、术中止血、血肿形状.结论:我们可通过完善术前相关检查,严格控制术后的血压,规范术中的操作,来降低术后再出血的风险.
作者:刘文广;顾志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速胰康片剂对急性胰腺炎(AP)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性基础和实验性数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入20%中性L-精氨酸溶液制备AP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实验组的小鼠血清IL-6水平.结果:通过腹腔注入20%中性L-精氨酸溶液造模成功.高剂量治疗组和中剂量治疗组在各时间段的血清IL-6水平与AP模型组的相比显著减少(P <0.05,P<0.01).低剂量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在72h时的血清IL-6水平相比于AP模型组也明显降低(P<0.05).除此之外,治疗组在其他时间段的血清IL-6水平相比于AP模型组也均有所降低.结论:速胰康片剂能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小鼠血清IL-6含量,减缓急性炎症.在治疗AP,缓解病情,减轻痛苦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思;王歆;沈德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效果进行探析,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方法:选择60例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属于2011-01~ 2015-06我院救治的,分为两组,分别实施改良颌下腺摘除术与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是66.7%,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是100%,对照组是8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0%,对照组患者是16.7%,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是0%,对照组患者是13.3%,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尽量保留患者的面部血管功能,避免对其造成损伤,减轻手术瘢痕,满足患者对美的追求.
作者:徐近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血浆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外翻、微粒(microparticle,MP)释放的动态变化的观察,探讨其与急性脑血栓的关系,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急性脑血栓患者20例作为试验组(排除标准:糖尿病、恶性高血压、尿毒症、恶性肿瘤、近6个月输血史),同时收集20例正常体检人员,无心脑血管疾病,检测前无使用抗凝剂等干扰血凝系统的药物,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S暴露,比较正常人与脑血栓患者的结果差异是否有显著性,得出结论.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微球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微粒释放可以促进凝血因子复合物及凝血酶的生成,终促进凝血的发生,在急性脑血栓形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东升;王复新;段伟;王明华;刘莹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戊四氮建立大鼠致癫模型,研究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对大鼠脑组织内MMP-2与MMP-9表达的干预情况.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SPF级),随机分为正常组、戊四氮致癫组以及戊四氮致癫加高中低浓度奥卡西平组.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戊四氮组给予35mg/kg剂量,戊四氮加奥卡西平组高剂量200mg/kg、中剂量100mg/kg、低剂量组50mg/kg.记录大鼠行为学情况及大鼠疲劳仪上停留时间,应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MMP-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量在各组间含量的差异.结果:用戊四氮制备的大鼠癫痫模型,MMP-2与MMP-9表达明显上调,在奥卡西平灌药3周起就能够显著降低MMP-2与MMP-9表达,并且呈现剂量相关性.RT-PCR结果表明正常组的MMP-9与MMP-2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当注射戊四氮后,MMP-2与MMP-9明显上调(P <0.01,P<0.01),当灌注不同剂量的奥卡西平之后,MMP-9与MMP-2的表达明显下调,200mg/kg奥卡西平组已接近正常组水平.结论:奥卡西平通过对大鼠脑组织内MMP-2、MMP-9表达的干预,对戊四氮致癫大鼠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此保护作用具有剂量相关性.
作者:孟胜男;金玉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Graves病患者血清中趋化素(Chemerin)与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探讨Graves病患者血清中Chemerin和IL-6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关系及其在Graves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10~ 2014-05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门诊新确诊未经任何治疗的Graves病患者40例(GD组).同时选取该院同期进行甲功正常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年龄和性别).取空腹血检测TSH、T3、T4、FT3、 FT4、ATPO、ATG、HTG.采用ELSIA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Chemerin、IL-6水平,分析其与TSH、T3 、T4、FT3、FT4、ATPO、ATG、HTG的关系.结果:(1)新诊断的GD组与NC组的性别构成及年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组患者血清中Chemerin和IL-6水平显著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Chemerin和IL-6均与T3、T4、FT3、FT4、ATG、ATPO呈正相关(P<0.05),均与TSH呈负相关(P<0.05),均与HTG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hemerin与IL-6呈正相关(P<0.01).(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4、ATG、IL-6为影响Chemerin显著因素(β分别为0.080、3.299、0.241,P<0.05);T4、ATG、Chemerin为影响IL-6显著因素(β分别为0.139、5.892、0.874,P<0.05).结论:新诊断Graves病患者血清中Chemerin、IL-6水平均升高,且二者成正相关.推测血清Chemerin、IL-6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Graves病免疫学发病.
作者:潘佳秋;蒋宛纯;张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HLA-B等位基因多态测序比对统计分析以确定HLA-B等位基因分型与奥卡西平所导致的皮肤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癫痫中心确诊为癫痫的患者,使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后引起不同程度皮肤不良反应的患者,抽取外周血2mL,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方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based typing,PCR-SBT)对HLA-B等位基因进行检测,通过对服用奥卡西平后不同程度皮肤不良反应患者的HLA-B等位基因统计分析确定与不良反应相关的基因.结果:HLA-B*1502基因导致皮肤不良反应阳性患者2/9(P<0.05).结论:HLA-B*1502基因与奥卡西平诱发皮肤不良反应相关.
作者:韩翔宇;王菊莉;曹洪涛;陶英贤;陶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七氟醚全麻对老年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10 ~ 2015-01我院收治的择期行腹部胃肠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68例,随机平均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由同一医护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在术前及术后1h、6h、12h、24h、48h分别对患者检查评价认知功能及POCD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麻醉用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丙泊酚组患者术后在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和应答用时上均比七氟醚组少(P<0.05);丙泊酚组12h MMSE评分恢复至术前水平,七氟醚组于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眩晕等不适症状出现,但丙泊酚组的发生率明显偏低(P<0.05).丙泊酚组患者在使用丙泊酚后可以有效平稳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结论:丙泊酚和七氟醚均能引起老年POCD,但丙泊酚较七氟醚影响强度低.
作者:齐嘉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特征以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资料,依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考虑诊断左肾肿瘤,且与脾脏分界不清,该患者行肾癌根治术及脾脏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回报:左肾集合管癌,大小为6cm×3.5cm×3cm,已侵及被膜,脂肪囊内可见肿瘤,肾盂黏膜未受累,输尿管断端未见肿瘤.脾脏内可见肾集合管癌浸润,大小为4.4cm ×4cm ×0.5cm,周围脾脏组织部分脾小动脉硬化.结论:肾集合管癌的恶性程度较一般的肾细胞癌高,侵袭性强,预后差,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即有转移.目前治疗仍以肾癌根治术为主.
作者:薛志刚;毕金文;陈玉成;王伟;陈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比不同三联疗法在治疗胃溃疡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 ~2015-03于本院就诊的胃溃疡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对照组则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愈26例,好转9例,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中治愈17例,好转13例,有效率为82.9%,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4.4%与75.0%,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3例患者(8.3%)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患者(13.9%)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恶心、腹痛、便秘等,患者主观可耐受,无需进一步处理.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起效更加迅速,从而为抗菌药物提供了更好的药效发挥环境,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溃疡愈合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因此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向海霞;张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老年病患者病例共计9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老年病患者仅接受常规的老年病的护理方案,观察组的老年病患者在接受老年病疾病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年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老年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的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老年病中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在老年病中的护理效果,心理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应用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岳会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血栓栓塞症患者心肌酶谱变化规律.方法:将收治的54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无缺氧、无合并心、肝、肾疾病的胸、肺疾病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清中LDH、CK、HBDH、AST、CK-MB的水平变化.结果: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有显著性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TE组患者中,大面积栓塞患者和非大面积栓塞患者心肌酶水平比较,结果显示HB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有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0.05);54例PTE患者中,12例死亡患者的心肌酶水平与存活患者比较,结果显示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比较有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有显著性的升高,CK、CK-MB等心肌酶的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PTE继发心肌损害的诊断指标.CK-MB、AST可作为预后参考指标.
作者:周佳;刘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采用包合技术对塞来昔布进行包合制备研究,通过对包合材料的筛选,优选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中的一种或两种,有效的提高了塞来昔布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此种方法不但解决了塞来昔布水中溶解性差及原料药难粉碎的问题,而且利用简单易行的工艺即可制得性质稳定及生物利用度高的固体制剂.
作者:史红霞;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