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底病采用激光光凝治疗的效果探讨

孟岩;刘洪伟;李思莹;孙鹏

关键词:眼底病, 激光光凝, 疗效
摘要:目的:探究采用激光光凝治疗眼底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03~2015-03收治的76例确诊为眼底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38例患者采用激光光凝来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外38例患者则采用保守疗法,作为对照组。首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然后再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一共有3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7.4%。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一共有2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098;P <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4例,对照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13例,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76;P <0.05)。结论:采用激光光凝疗法来治疗眼底病,整体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有效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检者对体检中心护理细节服务的需求调查

    目的:对体检者对体检中心护理细节服务的需求进行调查。方法:选取2013-05~2015-06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00名体检者进行调查统计,了解体检者对体检中戏护理细节服务的需求,并针对具体的需求提出改进的意见。结果:发放问卷表600分,收回600份,问卷收回率为100%。体检者对于体检中心护理细节的需求主要有体检环境舒适(93.83%)、体检流程便捷(91.50%)、体检项目的宣教(54.17%)、保护个人隐私(87.67%)、提升体检工作效率(91.67%)、对体检者进行心理护理(89.50%)等。结论:体检中心对体检者护理细节服务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体检环境、体检工作效率等方面,需要体检中心以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个人素养,来为体检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细节服务,才能够让体检中心的工作受到更多体检者的肯定,让更多人重视体检。

    作者:曾宇芳;朱乔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其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治疗预后的作用,探究其诊断及治疗价值,为关节镜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1-01~2014-12我院2例及北京301医院21例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病例共23例,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27±8.1)岁。23例患者均有运动扭伤踝关节病史。病程6~51月,平均(20±5.1)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X片检测正侧位踝关节、行 MRI 检查,排除踝关节严重病变病例。所有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前,进行3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包括制动、药物治疗等,均效果不佳。术中对增生滑膜组织进行清除,同时修整软骨及切除骨赘,去除游离体。所有患者均得到6个月完整随访。结果:①患者经术后随访查体,背伸及趾屈时,未见疼痛。踝关节的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18例(78.2%)患者关节疼痛完全缓解,2例活动时疼痛,3例活动后疼痛。所有患者术后关节肿胀缓解,活动能力显著提高。②患者术后六月AOFAS 踝关节评分及迈斯林( Meislin)评估系统结果均提示,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损伤神经血管的情况。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关节腔内感染。结论: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镜下视野清晰,并且处理效果满意,创伤小,发症少,功能恢复好。关节镜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治疗是重要的临床应用。

    作者:宋春雨;杨建华;刘士臣;杜红蕾;曲诗言;申福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中医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术后的给予中医护理效果。方法以2013-04~2016-04在我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给予角膜移植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正常组和中医组,每组80例。正常组给予一般性常规性护理,中医组则给予中医学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并发率。结果:患者术后给予中医护理组患者术后痊愈率明显高于采用一般常规护理的正常组患者,术后不适感、感染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均明显小于正常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患者术后通过中医护理,能够缩短角膜移植术治疗患者术后减少不适感、感染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缩短了康复时间。

    作者:王亚波;刘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28例牙隐裂的临床观察与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牙隐裂的临床特征与发病原因。方法:以临床128例患者的隐裂牙(共145颗)为研究对象,应用多角度照射法,染色法,根管显微镜法对其牙位,隐裂线、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牙隐裂多见于上颌第一磨牙(23.44%),隐裂线多为近远中向(3.58%)。结论:牙隐裂在中老年有较高的发生率,与牙体解剖,咬合因素,温度,患者的年龄和不良习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是引起患者牙痛的隐形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关慧娟;赵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药对大鼠肝纤维化MMP-13及α-SMA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红景天、大黄酸( Rhein 1,8-二羟基-3-羧基蒽醌)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中MMP-13及α-SM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本实验用四氯化碳诱导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健康♂SD大鼠70只,随机分组:(1)对照组(10只);(2)模型组(20只);(3)干预组1(大黄酸组,20只);(4)干预组2(红景天组,20只)。于实验8周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检测MMP-13mRNA、α-SMA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红景天、大黄酸干预组肝组织中MMP-13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 <0.05);红景天、大黄酸干预组肝组织中α-SMA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均低于模型组( P <0.05);肝组织MMP-13mRNA表达与α-SMAmRNA表达水平变化呈负相关。结论:中药红景天与大黄酸均能有效促进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MMP-13、抑制α-SMA表达;中药大黄酸和红景天都能保护肝细胞活性,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卢凤美;林昔;刘东璞;徐霄航;孟庆媛;盛延良;姚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并分析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方法选择我院2013-02~2015-07共86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患者所接受的临床用药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诊疗方法开展诊治,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复脉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LVEF、LVESV、LVEDV均有一定改善,但是观察组LVEF明显提高,LVESV、LVEDV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疾病,临床效果明显,用药安全有效,对患者疾病改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马振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与双束重建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下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术后随访分别采用Tegner评分评价主观膝关节功能,采用KNEELAX3评估膝关节稳定程度,比较术后两组手术方法的疗效并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评价主观膝关节功能,结果显示双束组患者Tegner评分明显高于单束组患者Tegner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双束组患者KNEELAX3明显低于单束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采用双束重建更符合正常前交叉韧带的空间结构,达到更好的稳定性,促进膝关节各种功能位的恢复。

    作者:王军;薛卫平;马泰;张淦哲;张伟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64例肾囊肿患者纳入研究,病人入院就诊治疗时间为2013-07~2015-08,随机将其划分成均为32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去顶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治疗,对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中失血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较短,术后疼痛评分低,术中失血量少,治愈率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技术治疗肾囊肿,安全可靠,创伤小且痛苦少,恢复快,和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较,所具优势显著,使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田景昌;陈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Caspase-3的变化及灵芝酸的干预

    目的:观察灵芝酸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探讨灵芝酸是否具有抗痫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 n=15),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癫痫模型组,C组:灵芝酸干预组,D组:二甲基亚砜( DMSO)对照组。每组给予相应药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HE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Caspase-3的表达量相对较高:( P <0.01);灵芝酸干预后,C、D组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低于B组表达( P <0.05)。结论:灵芝酸可通过影响 Caspase-3的表达量抑制凋亡的发生,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程瑶;金玉玲;秦丽红;王辰;刘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消化内科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消化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作为优质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另选取50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手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与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评分,护理后较于护理前均有所好转(P均<0.05);护理后组间比较,优质护理组焦虑程度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0.05,t =5.632);优质护理组抑郁程度评分估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0.05,t =4.430);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优质护理组总满意度96.0%,优于常规护理组总满意度72.0%,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05,χ2=11.246)。结论:于消化内科临床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不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乔宏;曾宇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联合内镜在胃肠道小肿瘤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与内镜联合治疗对胃肠道小肿瘤采取微创治疗措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05~2016-03接诊的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切除联合内镜微创手术的治疗,对照组予以开腹切除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占比5%,对照组占比2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胃肠道小肿瘤患者行腹腔镜切除联合内镜的微创手术可大大缩短其治疗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病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黄世杰;王毅;赵云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对产褥期妇女保健的作用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产褥期妇女保健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本辖区2014-08~2015-12的产妇178例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给予观察组产妇健康教育,对照组产妇不给予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水平等。结果:分娩8周后,观察组产妇对睡眠质量、生活状况、饮食情况、哺乳情况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且观察组产妇对妇女保健知识的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5);在产褥期,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显著。结论:做好产妇产褥期的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产妇对妇女保健知识的认知水平,使其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并做好自我保健,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照顾好新生儿。

    作者:蔡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胎儿肢体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研究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肢体畸形检查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1~2014-11于我院筛查出的肢体畸形胎儿23例,分析临床检出率。结果:23例孕妇在产前超声诊断肢体畸形为22例,产后畸形23例,产前诊断的准确率是95.7%。结论: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肢体畸形检查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检查中需要结合病理知识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抓住检查的重点,提高临床肢体畸形检出率,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贾素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11~2015-11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并将其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急诊PCI治疗,对照组实施择期PCI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旦确诊为心肌梗死,应及早进行PCI治疗,降低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与死亡率。

    作者:邓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01~2015-06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96例,按诊疗编号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前后的TC、TG、LDL-C、HDL-C的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脂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95.83%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共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共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时应用阿托伐他汀药理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戴泳君;国玉芝;张艳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心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06~2016-01收治的急诊输液患者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患者依照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7.8%,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0.0%,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5.6%,差异显著(P <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有良好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妮;李丽红;罗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下肢动脉取栓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取栓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体征,先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选择2012-10~2015-10来我院就诊的10例下肢动脉取栓术后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含具体原因,时间,治疗方法,效果和与处理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12.5±0.5)d,在此其中7例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到住院前水准,剩余2例患者发生足下垂,1例截肢(单侧)。2例患者均因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足下垂。4例患者在术后发生血钾,肌酐指标上升,尿量下降。1例患者单侧截肢,为高位截肢。患者从动脉再通到截肢的平均时长为10.2d。2例分别在术后12d和12.4d患肢出现肌肉肿胀现象,且创面合并肉芽生长,行自体刃厚皮移植术后痊愈。本组无死亡案例,术后2个月我院工作人员对患者实施随访,创面愈合情况满意。结论:下肢动脉取栓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全面切开4个筋膜腔减压,全面监测患者肾功能和电解质情况,保证内环境正常,如有需要,实施早期透析。

    作者:王泽;杨志凯;李立元;刘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多教法融合信息化教学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教法融合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在医学教育教学中进行多教法融合信息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法教学模式对比研究,通过考核评价教学效果,并通过调查问卷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满意度。结果:多教法融合信息化教学组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 <0.05)。学生总体满意度为94.78%,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多教法融合信息化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医学教育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李丽;康晓明;王显鹤;孟庆云;杨占双;聂磊;王长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黑龙江省二级医院护士核心能力调查

    目的:查找黑龙江省二级医院临床护士在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方法:通过对7家二级综合性医院350名护士作为调查,分析职业发展中的影响因素,确立核心能力培养方案。结果:指出了护士核心能力总体得分为(143.88±32.56)分,现处于总体偏下水平。在职业发展中存在明显的问题,并且明显指出了低年资、低职称的护士各维度的能力都不及高年资、以级高职称的护士。结论:二级医院护士的核心能力明显偏低,尤其要加强科研、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教育、咨询能力的培训。护理管理者应为护士创造更多继续教育的机会,并加强对护士的岗位培训,尤其是对低年资、低职称护士的要有针对性培训。

    作者:刘玉杰;王景佳;房迎华;于敏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

    目的:观察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共2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成健康教育组与常规护理组各100例,分别给予健康教育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手段。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仰郁评分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过护理后SAS、SDS评分均得到有效改善(P均<0.05);护理后组间比较,健康教育组患者SAS、SDS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P <0.05);护理满意度分析,健康教育组95.0%优于常规护理组72.0%,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加入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情绪,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同时得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姜艳;王秀梅;于文丽;佟秀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