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敏;王超;韩小唯;王淑静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我科室2013-01 ~2014-01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作为病例组研究对象,按照对照与病例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以内的原则,随机选择同期在我科室进行体检的非脑卒中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于入院当天及1w后,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Hcy,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cy有无差异,同时比较病例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有无差异.结果:病例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cy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无差异(P>0.05);病例组患者入院当天和入院1w后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陈茹;朱晓峰;陆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1 ~2014-12我院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诊断后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57例,统计手术时间和流血量,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VAS分和椎体高度.结果:本次研究中,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平均手术时间(51.2±6.3) min,失血量(6.6±0.5)mL,术后患者腰背疼痛均得到缓解或消失,患者术前和术后VAS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以及脊椎后凸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椎体后缘高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具有起效快,创伤小,止痛和稳定效果良好的优点,在治疗高龄老年人时可以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建国;黄泳标;刘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验证胶质瘤细胞(C6)可能的一种乳酸快速排泌机制.方法:C6按6组不同浓度(0.5×105;0.75×105;1×105;1.25×105;1.5×105;2×105)接种,24h收集上清液,检测乳酸,乳酸脱氢酶含量,以海马神经元HT22作为对照.结果:接种浓度为1×105 个/L组细胞24h密度适中处于指数增生期,乳酸和乳酸脱氢酶含量高于其他组(P<0.01)(除1.25×105个/L浓度组).C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含量明显高于HT22细胞培养上清液(P<0.01).结论:胶质瘤细胞可能有一种快速排泌机制,使得其代谢产生的大量乳酸在细胞外液中堆积.
作者:高丹丹;刘君星;辛华;李雅江;王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和研究氨磺必利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时肝功及血常规的变化.方法:选取从入院始即单独长期(至少16周)服用氯氮平或氨磺必利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0例,共60例.选取肝功及血常规数据时间点为初始、治疗4周、8周、16周,主要采取肝功中ALT、AST血常规中WBC、NE进行对比.结果:氯氮平和氨磺必利组肝功及血常规有变化(P<0.05).结论:氨磺必利、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肝功及血常规均有影响,氨磺必利药效对患者肝功中ALT、AST血常规中WBC、NE影响小于氯氮平,并且对患者身体健康氨磺必利明显优于氯氮平.
作者:张永梅;陈卫霞;柳烨;徐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经腹或腹腔镜下行残端宫颈切除术的疗效,寻找更合适的残端宫颈切除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3-07~2014-06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残端宫颈切除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经腹与腹腔镜残端宫颈切除术的疗效.结果:4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均因宫体良性疾患及年轻要求保留宫颈,20例行经腹残端宫颈切除术,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或CINⅢ级)11例,宫颈肌瘤4例,盆腔手术(卵巢或输卵管炎症或良性肿瘤)5例;20例行腹腔镜下残端宫颈切除术,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 ~ Ⅲ或CINⅢ级)10例,宫颈肌瘤6例,盆腔手术(卵巢或输卵管炎症或良性肿瘤)4例.结论:腹腔镜下残端宫颈切除术安全可行,其手术时间与经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经腹手术.
作者:贺捷;唐洁;田文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ACE基因在佳木斯区域内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组进行ACE基因型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Ⅱ型39.8%、ID型44.1%、DD型16.1%,Ⅰ等位基61.8%、D等位基因38.2%;高血压组Ⅱ型36.4%、ID型42.4%、DD型21.2%,Ⅰ等位基57.6%、D等位基因42.4%.两组数据经x2检验P>0.05.结论:黑龙江佳木斯区域内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的ACE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别.
作者:杜美霖;方洪壮;张天英;雷力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输尿管结扎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并应用缬沙坦进行干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成蛋白7(BMP-7)在肾间质纤维化时的表达,探讨缬沙坦(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肾间质纤维化(RIF)的病理生理改变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三组(模型组、缬沙坦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并制备UUO模型(单侧输尿管结扎),其中假手术组不结扎和剪断输尿管.每天一次对假手术组、模型组用0.9% Nacl等量灌胃.缬沙坦治疗组日一次以6mg/kg缬沙坦给药量灌胃.连续用药2w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取血后处死取肾脏.将剩余大鼠继续给药至4w后同样方法取材及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的TGF-β1、BMP-7表达情况;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缬沙坦组在术后血肌酐及血尿素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法发现模型组TGF-β1表达增加,BMP-7表达减少,而缬沙坦组TGF-β1表达减少,BMP-7表达增加.结论:缬沙坦可能对肾间质纤维化起到拮抗作用,可能对临床用药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作者:何琦;刘中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跨科收治病人在“三级甲等”医院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跨科收治病人使空床现象得到改变又实现了全院床位资源共享,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跨科收治病人是一种有效缓解部分科室床位紧张和待床矛盾的方法,但同时又给医疗和护理带来更多的风险和隐患[1].
作者:宋朝晖;江晶;刘清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力衰竭实施综合护理办法的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方法:96例老年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日常护理,实验组常规治疗与综合护理(心理辅导、健康教育、适量吸氧、指导营养护理、适时监测,预防交叉感染),治疗12W后,检测两组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率(FEV1/FVC)与肺活量(FVC);以及心功能脑利钠肽(BNP)、6min步行试验;评价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肺功能FEV1/FVC、FVC水平在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BNP及6min步行试验在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办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使生活质量有所好转,对疾病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杨瑞雪;赖平平;邢凤霞;段凯英;王孪妹;赵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 2)的水平变化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入院后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糖控制达标:空腹血糖< 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个体日间血糖波动<5.0mmol/L)2周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清β-arrestin2水平,并计算各组样本中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新诊断T2DM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血清β-arrestin2水平、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高于治疗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新诊断T2DM患者血清β-arrestin2水平显著升高,可有效缓解胰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陈克研;潘佳秋;李睿;么荣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在兔下颌骨骨折愈合恢复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30只,兔的年龄11~ 12w,体重2.2~2.5kg.随机分为A、B组,每组15只(雌雄不限),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在兔的左侧下颌骨体部做2.0mm×10.0mm的骨折模型.A组建模术后第2日开始每天1次给予腹腔注射苦碟子注射液(10mL/kg),B组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分别在术后1w、3w、5w的时间点上截取兔的左侧下颌骨行HE染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免疫组化学染色观察,骨密度测定,X线测定和血清钙素的测定.结果:术后3w、5w时A组的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效果均强于B组(P<0.05);术后1w、3w、5w各时间点的骨密度测定,3w、5w比较明显,在5w时各组骨密度达大值,A组骨密度值均高于B组(P<0.05);术后1w、3w、5w经X线测定评分A组优于B组(P<0.05);血清钙素水平在1w、3w、5w时A组均较B组增高明显(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能积极有效的促进兔下颌骨骨折的愈合.
作者:段峰;刘德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 factor,NGF)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体外实验对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应用半固体培养法连续14d观察不同浓度的NGF、BDNF及NGF +BDNF组合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情况.结果:体外条件下不同浓度的神经营养因子的组间和组内比较显示,100μg/L BDNF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作用明显.BDNF+NGF联合组在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方面未见协同效应.结论:NGF、BDNF二者皆有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作用,100μ g/L BDNF组诱导迁移作用明显.
作者:魏春杰;江清林;朱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花苜蓿挥发油;以得到的紫花苜蓿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合率为指标,对挥发油包合的佳包合工艺进行优选;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包合产物进行定性鉴定.结果:确定了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0℃,搅拌时间120min,β-环糊精与挥发油投料比6g∶1mL.结论:饱和水溶液法可以高效地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
作者:李冬;国玉芝;栾凯迪;张羽男;刘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2~ 10年,50例股骨干骨折术后17 ~33周愈合;2例19个月仍未愈合,再行内固定植骨后6个月愈合.50例股骨颈骨折术后13~ 30周愈合;2例1年未愈合则行全髋关节置换.结论:治疗方案应根据股骨干骨折部位与股骨颈骨折位移程度判断内固定方式.
作者:陆洪军;李长德;李淑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内突触素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Aβ1-42)注射到大鼠海马组织内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动物模型,通过Y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内Synapsin Ⅰ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学习记忆和大鼠海马组织内Synapsin Ⅰ蛋白表达量均低(P<0.05),与AD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大鼠海马组织内Synapsin Ⅰ蛋白表达量均较高(P<0.05).结论:NSCs能显著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上调突触素Ⅰ的表达有关.
作者:杜红蕾;宋春雨;魏春杰;王泽宇;韩凤;杨晓玉;盛宝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影像医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很好的实现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本文对我校影像医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新的课程体系应用于2011、2012和2013级研究生,经过3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提供借鉴.
作者:王薇;张丽;李丹;曹霞;吕佳南;郑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出现碳青霉烯酶是难治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耐药的重要机制.本文结合国内外诸多文献资料,深入探讨了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主要包括:质子泵的外排作用、外膜通透性的改变、PBPs的改变、碳青霉烯酶的产生.
作者:范学财;张晓丽;王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益母草总碱在治疗丙酸睾丸素诱导的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中的作用及前列腺增生的发生机制.方法:以丙酸睾丸素诱导建立模型,再给予益母草总碱治疗,处死后立即取前列腺组织,以放射免疫法检测DHT和T,以免疫组化法检测EGF、bFGF、TGF-β1平均光密度值.结果:各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DHT、T都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前列腺组织中EGF、bFGF、TGF-β1平均光密度值与模型组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酸睾丸素诱导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成立,益母草总碱在治疗前列腺增生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马雷;高英英;辛华;李升;曲灿华;于海东;李雅江;孙玉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通过PICC采集血常规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在本院治疗的30例血液病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对30例经PICC治疗后的患者按照顺序抽取1mL静脉血两组作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然后同样对该30例外周静脉穿刺患者采集1mL肘正中静脉血作为对照组,接下来通过流式分析仪器检查相关血常规指标(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后分析所有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后记录分析发现:观察组1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血常规指标的检查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171.6593、39.5610、250.1336、62.9592,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血常规指标的检查结果和对照组几乎一致,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的凝血四项进行检查后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1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别(t分别为0.2979、1.0954、0.2586、0.2901).差异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四项指标和对照组几乎是一致的,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PICC采集血常规对检测结果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凝血四项基本没有影响,应该弃掉前面1mL血液,然后再对进行血常规检查.
作者:张宇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不同浓度谷氨酸对海马神经干细胞的致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揭示兴奋氨基酸对神经发生的作用,为多种神经缺失性病变的修复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取孕16d胎鼠神经干细胞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Glu高浓度组和Glu低浓度组.台盼蓝检测细胞死亡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果:100μmol/L Glu干预24h后有30%神经干细胞死亡,300μmol/L Glu干预24h后有70%的神经干细胞死亡.300μmol/L Glu干预24h后可诱导(1000.25±104.67)pA内向电流与正常对照组和100μmol/L Glu干预24h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神经干细胞死亡率增加,同时细胞内向电流增大,可能是其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欣;胡国林;张宇;齐志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