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李长德;张宏伟
高频辐射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已经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尤其在对身体的损伤方面,海马作为电磁辐射的敏感区域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在学习记忆方面的影响更是成为热点研究领域.各种传导通路、神经递质、基因水平上的研究越来越成为焦点.现就海马损伤及对海马组织学习记忆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徐淼;杜晓岩;李艳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是为了验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是否适用于供试品的需氧菌、霉菌及酵母菌的检查.方法:取样品10g,加pH7.0氯化钠一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做为1∶10供试液,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 J微生物限度培养基稀释(0.2mL/皿)法检查[1].结果:三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试验组经低速离心沉淀—培养基稀释(0.2mL/皿)法消除了供试品的抑菌成分后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结论:可用低速离心沉淀—培养基稀释(0.2mL/皿)法测定黄豆苷元胶囊的需氧菌、培养基稀释法测定其霉菌及酵母菌数.
作者:冯丽丽;徐建宝;周燕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系统的家庭干预对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除接受系统的药物治疗外,还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家庭干预,对照组仅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不另外进行任何干预治疗.随访1年.分别于入组时,随访12个月结束时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R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干预组精神状况、情绪变化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NORS) (P<0.01),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系统的家庭干预(9~12个月)不仅有助于改善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而且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地作用.
作者:安琦;王宏刚;孟祥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2例初发未治AML患者,经治后23例完全缓解,8例复发、9例未缓解AML患者血清中整合素αVβ3与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初发未治组、未缓解组、复发组患者血清整合素αVβ3和VEGF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初发未治组、未缓解组、复发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缓解组患者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整合素αVβ3和VEGF可能在AML发生、发展及进展过程中起重大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VEGF上调整合素αVβ3促进血管生成,因而通过阻抗二者在血管增生信号通路中的作用而成为白血病治疗的靶点.
作者:张纯;马丽洁;于广晴;王艳;董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在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TERT及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后给予低浓度氧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Wistar新生大鼠90只,随机选取对30只仔鼠作为对照组,剩余60只制作HIBD模型,随机分为HIBD组和EPO组.其中EPO组大鼠在缺氧缺血后立即腹腔内注射EPO5000u/kg,HIBD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对造模后即刻、6h、12h、24h、72h各组大鼠每组选6只取脑组织检测TERT及Bcl-2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可见各时间点脑组织中Bcl-2有极少量的表达;HI BD组在脑组织中TERT于造模后6h开始增加,12h升高明显,24高峰,72h开始下降,各个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EPO组中TERT蛋白的表达规律与HIBD组相似,在12h和24h时表达量高于HIBD组(P<0.05).HIBD组大鼠缺氧缺血后6h Bcl-2表达开始增多,12h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各个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 EPO组Bcl-2表达规律与HIBD组相似,在24h时表达量高于HIBD组(P<0.05).结论: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有保护性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调节TERT及Bcl-2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许洪伟;王淑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阿霉素及表阿霉素致大鼠慢性心衰(CHF)程度对比研究.方法:给大鼠分别腹腔注射阿霉素、表阿霉素建立心衰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变化,心肌病理电镜观察进行心衰指标的判定;采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EF)、心率.结果:模型组大鼠萎靡不振、活动减少、EF降低、心肌病理学改变,基本符合CHF模型制作的标准.结论:阿霉素及表阿霉素均可制作心衰模型,比较表阿霉素,阿霉素对大鼠心脏毒性作用更大.
作者:高媛;李梅秀;田国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踝关节扭伤是骨科常见的软组织损伤,常常因未得到及时治疗或外固定时间过短,病人过早负重行走等原因,使撕裂的或撕脱的韧带未得到完全修复,导致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及创伤性关节炎.因此,重度踝关节扭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后期康复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8-06~2012-12,门诊收治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97例,其中21例伴有骨折,一般性扭伤129例,我们对未伴有骨折但有韧带撕裂的47例重度踝关节扭伤患者早期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大立;王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几个月.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浸润等征象.联合化疗仍然是白血病现代治疗基本和主要的方法.近年来,由于多药联合、大剂量化疗方案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及支持治疗的加强使急性白血病的病情缓解以至长期存活获得了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有很大改善.但由于多药、耐药的出现,人们开始寻求新的用于治疗白血病的靶基因及其药物.如何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入手,寻找新的分子作用(酶、受体、基因)靶点,从而选择高效、低毒、针对性强的抗肿瘤药物进一步提高化疗的疗效,已成为肿瘤工作者研究的新热点.
作者:倪健;倪蕾;于广晴;马丽洁;田黎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现状,为儿童肺炎支原体的规范化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0~2012年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等资料进行检索,获取原始文献,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文献归纳、整理.结果:MPP发病机制包括MP的黏附与直接侵犯、免疫损害两方面,故肺炎支原体感染时除呼吸道感染症状外,感染者的肺外表现亦多种多样,出现多系统脏器免疫损害.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常见致病原,常引起呼吸道感染及各种肺外并发症,应受到广大儿科医生的重视.故对MP感染、MP肺炎及肺外并发症的规范化诊治值得探讨.
作者:周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老年肺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原学特点,以指导临床提高老年肺炎的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01~2012-12住院治疗的56例老年肺炎病例.结果:本组治愈23例,好转22例,无效8例,死亡3例.结论:老年肺炎死亡率及无效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菌多见.加强对老年肺炎的认识,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无效率及死亡率.
作者:柳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对1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心理状况、舒适度和满意度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舒适度及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舒适护理有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是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有有效方法.
作者:黄玉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近年来,医患矛盾和纠纷不断发生,且越演越烈,医患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严重破坏了医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日趋加剧的医患矛盾及纠纷不仅阻碍着医院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医患矛盾和纠纷产生的原因有社会、患方、医方等多方面组成,但是解决医患矛盾关键在医方.本文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浅谈如何应对医患矛盾纠纷.
作者:李琦;赵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成立三级质控(护士长质控一责任组长质控-护士自控)对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能力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实施科室内成立三级质控比较2009年(未实施前)与2010年(实施后)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健康教育、患者满意度、护士考核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科室内成立三级质控对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健康教育、患者满意度、护士考核等方面情况均有大幅度提高.结论:科室内成立三级质控,对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能力水平均有的重要作用.
作者:陈志会;陈晨;宁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理念,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1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循证康复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循证康复组采用早期循证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干预后1周、4周的功能独立性检测(FIM)量表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结果:循证康复组护理对比对照组干预一周后FIM、FMA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FIM、FMA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训练可预防和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残疾,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邹玉敏;于凤伟;王秀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三种材料(金属嵌体,FX-Ⅰ玻璃离子,复合树脂)在大鼠模型上充填邻间龋洞进行实验,评价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选择雄性大鼠45只,在大鼠左下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制备邻领面洞,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A组(金属嵌体),B组(FX-Ⅰ玻璃离子),C组(复合树脂).在二周、四周、八周分别进行组织学染色,扫描电镜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组织学染色显示B组的牙龈乳头黏膜下炎性细胞较A组C组显著,扫描电镜显示A组在边缘密合度上数值较B组C组有显著性差异,生物力学检测B组在相同的压力下,抗冲击力较A组C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临床中,综合评价C组更适合作为邻颌面洞的首选充填材料.
作者:侯玉一;侯玉泽;柳宏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肾动脉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首先行肾动脉DSA造影,明确肾动脉破裂或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在超滑导丝的引导下用明胶海绵颗粒或金属弹簧圈进行选择插管栓塞治疗.结果:12例患者经DSA肾动脉造影后均可明确肾动脉出血部位,经选择播管明胶海绵颗粒或金属弹簧圈栓塞后均能有效止血,栓塞后造影显示出血动脉中断闭塞,对比剂外溢出血染色现象消失,术后1~3d肉眼血尿消失.结论:肾动脉栓塞术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能大限度保护病肾功能,是治疗肾脏损伤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李兴富;吴亚梅;刘振玉;胡洋;么荣荣;刘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亦随之逐年升高,且其心脑及外周血管并发症也逐年增多,尤其是下肢动脉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动脉血管内膜情况,详细了解硬化斑块与管腔狭窄及闭塞情况等,而且无创伤,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测量直观,重复性好,适用于动态观察下肢动脉病变的进展及消退.故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现已成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检测的首选检查方法,尤其对腘脉以下的较小动脉病变及闭塞动脉远端情况的探查优于动脉造影,为糖尿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天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评估肛周脓肿采用一次性根治术的临床观察.方法:将99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9例,采用单纯切开排脓,切除坏死组织,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包扎;观察组50例采用一次性根治手术.结果:观察组中50例患者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8~28d,对照组中49例患者手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7~27d,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随访半年~3年,术后形成肛瘘1例,手术后形成脓肿1例,再次进行手术治疗,脓肿复发及肛瘘发生率4%.对照组随访,13例瘘管形成,术后脓肿复发16例,再次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脓肿复发及肛瘘发生率65%.结论:肛周脓肿一次性手术根治术,降低术后继发感染,减轻患者的痛苦等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庆恩;李春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HIS系统在门诊管理中的作用.方法:HIS系统使用与门诊传统管理流程的比较.结果:HIS系统的应用提高的门诊工作效率,改善了就医体验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结论: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人性化门诊服务流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护理工作也相应的进步,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史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VEGF和MMP-9在AR患者鼻腔黏膜的表达,研究二者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VEGF、MMP-9在AR患者鼻腔黏膜标本50例,正常鼻腔黏膜标本50例中的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VEGF、MMP-9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上皮表达阳性率有无差别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VEGF和MMP-9在AR患者鼻腔黏膜上皮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鼻腔黏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R患者鼻腔黏膜上皮中VEGF和MMP-9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结论:①VEGF和MMP-9在AR患者鼻腔黏膜上皮高表达,二者表达之间呈正相关.②VEGF和MMP-9在促进鼻黏膜组织的肿胀、鼻黏膜腺体分泌亢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VEGF可能是MMP-9高表达的诱导因素.
作者:李江华;魏晓丽;詹俊杰;王世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