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张本恕
目的:分析老年与中青年Graves病(GD)患者临床特点及131Ⅰ治疗效果.方法:726例接受131Ⅰ治疗并且随访1年以上的GD患者中,老年组(年龄≥60岁)74例,中青年组(年龄<60岁)652例,对其临床特点及131Ⅰ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GD患者FT3、FT4、甲状腺重量、甲状腺高吸131Ⅰ率与中青年患者比较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效半衰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合并心房颤动、心力衰竭、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症、糖代谢异常等较为常见,结果显示两组比较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131Ⅰ治疗后1年老年组与中青年组GD患者临床痊愈率、好转率、无效及甲低发生率分别为66.2%、71.3%;14.9%、21.6%;5.4%、1.7%;13.5%、5.4%,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Ⅰ治疗可作为老年GD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刘雪辉;谭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使用传代细胞稳定大量地制备高滴度的仙台病毒(SeV)的方法,取代成本高、周期长、操作繁琐、易污染的鸡胚制备仙台病毒的方法,用于实验研究.方法:首先观测不同细胞感染仙台病毒后发生病变的时间、程度以及产毒量,确定仙台病毒敏感细胞株并确定病毒产量高峰期,连续在细胞中传3代测量上述指标.其次观测染毒时病毒吸附时间不同对病毒滴度的影响.综合分析后建立制备高滴度仙台病毒的方法.结果: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株对仙台病毒高度敏感,细胞出现病变所需时间短且明显,病毒产量高.仙台病毒滴度与染毒时的吸附时间呈正相关,病毒佳吸附时间为90 min.接种病毒后72 h收获的病毒滴度高,平均为11 TCID50,并且病毒可以在细胞内连续稳定传代.结论:确认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株为仙台病毒的敏感细胞,且病变快、明显,病毒产量高.为在体外深入研究仙台病毒和大量繁殖高滴度仙台病毒提供了实验方法.
作者:李晶哲;李晓眠;李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透析技术的改进,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透析人群逐年增加,有关他们的生活质量日益受到重视.常规血液透析由于清除中、大分子物质受限,致远期并发症增多;而血液透析滤过因费用高,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患者难于普遍接受.
作者:毕学青;姜埃利;魏芳;庞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蛋白封闭剂封堵法治疗小儿慢性窦道及瘘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慢性窦道或瘘管患儿,在行窦道或瘘管清理后应用纤维蛋白封闭剂封堵治疗.结果:在15例患儿中,14例封堵1次成功,1例封堵2次后治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纤维蛋白封闭剂封堵法治疗小儿慢性窦道及瘘管,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效果好,可以作为治疗该病的方法之一.
作者:陈子英;崔华雷;王晓晔;董亮;吴博;杨宏;田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构建乙型脑炎病毒E基因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方法:应用RT-PCR法扩增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表达基因,定向克隆入载体pPICZαA,将重组质粒以Pme Ⅰ线性化并电转化入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用Zeoein筛选转化子进行鉴定.结果:PCR扩增产物约为1 350 bp,定向克隆获得pPICZαA-E表达载体.经测序结果与Genbank相应序列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电转化得到巴氏毕赤酵母重组菌株GS115-E.提取其基因组DNA经PCR鉴定与预期相符.结论:成功构建乙型脑炎病毒E基因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为进一步进行E蛋白真核表达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张健;李一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震动试验(VT)、冷热试验(CT)以及2种试验联合应用对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处于眩晕缓解期的单侧外周前庭疾病患者228例和66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进行VT,观察记录眼震诱发情况.所有受试者同时进行CT,计算单侧前庭反应减退(UW)值.分别计算VT、CT以及联合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228例患者中,189例(83%)出现震动眼震,66例健康受试者均未出现震动眼震;VT的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100%.228例患者中,206例(90%)UW异常,66例健康受试者UW均正常;CT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100%.CT与VT平行联合应用时,228例患者中,222例(97%)CT、VT至少一项异常,66例健康受试者均未出现震动眼震并且UW正常;联合试验的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100%.结论:前庭反应具有频率特性,VT与CT联合应用显示2种技术具有高、低频检测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作者:孙士平;林鹏;陈太生;王栋;宋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比较3个厂家不同固体剂型吡格列酮片剂和胶囊剂的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吡格列酮含量,桨法测定溶出度,并以威布尔分布模型拟合溶出参数,再对T50,Td,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厂家不同固体剂型中盐酸吡格列酮片剂和胶囊剂的溶出度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其T50,Td,M值两两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药品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森;房志仲;李正翔;杨金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采用半定量评分法研究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病理和临床的关系及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7例AIN患者,其中肾活检者18例,以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小管损伤作为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半定量评分法研究其病理特点,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将患者随机分组给予半量(0.5 mg/kg)或足量(1.0 mg/kg)激素治疗,对两组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IN发病主要与药物相关,占96.3%,18例患者通过肾活检证实,除4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外,余血肌酐(Ser)>266 μmol/L者间质和小管损伤程度明显高于Ser<266 μmol/L者,两者病理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无区别,半量激素组与足量组相比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时间和恢复水平无差异.结论:AIN发病主要由药物引起,肾功能损伤水平与间质水肿和肾小管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而不取决于肾脏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半量与足量激素治疗效果无差异.
作者:刘建梅;林珊;徐鹏程;李莉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细胞新生的变化.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液压打击脑创伤组,使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新生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损伤后大鼠齿状回神经细胞新生水平的变化和规律.结摹:成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在第3、7、14天,创伤组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以受伤侧齿状回变化显著.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可促进齿状回神经细胞新生.
作者:郭新宾;张建宁;崔维韻;刘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估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对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分流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子宫颈超柏氏薄层液基细胞学(LCT)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进行HPV核酸扩增分型检测,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60例ASC-US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者37例.子宫颈高度病变在高危型HPV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5.14%和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计算出HPV DNA分型检测高危型HPV阳性对诊断子宫颈高度病变的灵敏度为86.67%,阴性预测值为91.30%.结论:HPV DNA分型检测对子宫颈细胞学结果为ASC-US的患者可有效地进行分流监测,提高筛查效力.
作者:姜蕊;岳天孚;张丽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点的精神障碍,虽然可以通过临床治疗得到有效控制,但大部分患者存在反复发作倾向[1].近年关于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状态下认知功能改变的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本研究主要针对此研究热点,探讨首诊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状况.
作者:田丽;刘娟;李红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pancreatic serotls cystoadenomas,PSC)是胰腺常见原发性囊性肿瘤之一,占胰腺所有囊性肿瘤10%~15%,占胰腺所有肿瘤1%~2%,几乎都是良性.
作者:李宝玉;陈剑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现今社会,肥胖(obesity)已经成为一个发病率迅速增加,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肥胖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能量的摄入与消耗之间不平衡导致的,即维持机体能量平衡(energy homeostasis)的过程出现失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人超重,其中有3.1亿人属于肥胖,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上升.
作者:魏中南;田德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FSH对体外培养大鼠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将新鲜卵巢和冻融卵巢卵泡颗粒细胞分离出来.体外培养4 d.对比培养液中添加FSH与未添加FSH条件下的颗粒细胞凋亡率.结果:培养液中添加FSH后,冻融颗粒细胞凋亡率降低.结论:培养液中添加10 ng/ml FSH,可减少从新鲜和冻融卵泡分离的颗粒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发生凋亡的几率.
作者:陶中娥;随笑琳;赵晓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东北鹤虱提取物(LEGA)对肠道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腹泻作用机制.方法:以碳末推进率为测量指标,观察LEGA对小鼠小肠蠕动及大鼠结肠推进运动的影响;以大鼠十二指肠收缩强度为指标,观察LEGA对肠管平滑肌收缩运动的影响:采用Robert实验法观察LEGA对小肠水分吸收的影响.结果:LEGA可抑制小鼠小肠蠕动及大鼠结肠推进运动(P<0.01),剂量依赖性地使大鼠十二指肠平滑肌自主收缩幅度下降(P<0.01),拮抗ACh、5-HT、BaCl2诱导的十二指肠痉挛性收缩,还促进小肠内水分的吸收(P<0.01).结论:LEGA通过抑制肠道的过强运动、降低肠内压和调节水运动失调而缓解腹泻.
作者:郭秀英;于跃;杨柳;杨凤蕊;高建华;孟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茶提取物-茶多酚(TP)对小鼠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TP在离体给药时对ConA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及小鼠巨噬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证明,TP对丝裂原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和小鼠巨噬细胞增殖反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可以显著增强ConA诱导的小鼠离体脾淋巴细胞及小鼠离体巨噬细胞增殖反应.结论:TP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作者:郭春宏;李正翔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比较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CBM、VIP及CNKI.收集所有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比较治疗高龄(≥70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RevMan4.2.1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99篇,终纳入10个RCT,共7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关节置换术较内固定术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术后输血总量少,内科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卧床时间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末次随访关节功能评价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作为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不能代替内固定治疗.该研究仍需长期、同质、大量样本进行观察评价.
作者:刘嵬;雪原;赵宏;李彤;王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不同通气模式对先心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40例,心功能Ⅰ级或Ⅱ级,按年龄分为2组:A组(年龄<2岁)、B组(2岁<年龄<4岁).分别于切皮前(T1)、胸骨劈开后10min(T2)、鱼精蛋白中和后10min(T3)及缝皮后(T4)记录在定容(VCV)和定压(PCV)通气模式下的呼吸力学指标,分别作为体外循环前(T1、T2)和体外循环后(T3、T4)的数据,记录时使不同通气模式下的潮气量都维持在10ml/kg.结果:两组患儿CPB后(T3、T4)各模式下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均高于CPB前(T1、T2),动态肺顺应性(Cdyn)有所降低(P<0.05).A组患儿在定压通气模式下的Ppeak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定容通气模式,Cdyn高于定容通气(P<0.05).B组患儿在CPB前的呼吸力学指标在不同通气模式下无差别,CPB后定压通气模式下的Ppeak低于定容通气组,Cdyn高于定容通气(P<0.05).结论:不同年龄先心病患儿在定容和定压通气模式下测定的呼吸力学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对2岁以下及体外循环后的婴幼儿定压通气更为合适.
作者:王亚欣;薛玉良;程文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早产儿尿S100B蛋白对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SEH-IVH)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住院早产儿84例于生后24 h及120 h留尿测定尿S100B蛋白,同时观察临床表现及头颅B超检查,对早产儿SEH-IVH进行早期评估.结果:SEH-IVH组(27例)尿S100B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4例),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SEH-IVH Ⅰ级16例,SEH-IVH Ⅱ级8例,SEH-IVHⅢ级3例,尿S100B蛋白随SEH-IVH分级增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SEH-IVH27例中13例在生后24 h时尿S100B蛋白即升高,10例为生后120 h检测时升高,4例变化趋势平稳;对照组44例S100B蛋白动态检测呈下降趋势.84例早产儿其中痊愈54例,好转27例,恶化及死亡3例,病情恶化及死亡者尿S100B蛋白水平高,24h可高达(8.32±1.90)μg/L.结论:动态监测尿S100B蛋白水平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对早产儿SEH-IVH可早期做出更客观的评价,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于文红;刘瑞霞;孙夫强;刘群;董凯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糖、高脂培养人原代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mRNA表达及胰岛素刺激的一氧化氮(NO)分泌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0.1 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4 h后,以高糖(33.3mmol/L葡萄糖)+高脂(棕榈酸0.5 mmol/L)DMEM培养基培养24 h,以RT-PCR法检测培养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部分细胞经100 nmol/L胰岛素刺激25min后,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上清NO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高脂培养使内皮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升高.同时胰岛素刺激的NO分泌降低.而白藜芦醇预处理可以明显降低E-选择素的表达,并明显促进胰岛素对内皮细胞NO分泌的刺激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改善高糖、高脂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胰岛素刺激的NO分泌作用,并可降低E-选择素表达,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能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杨菊红;王楠;李京艳;张佼佼;冯凭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