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利用腹部胰腺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显示,研究胰腺癌病变组织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形态和位置关系.对胰腺癌进行术前评估,提高其诊疗效果.方法:对58例胰腺癌患者进行腹部螺旋CT检查,并做二维、三维重建图像.结果:重建胰腺及其周围血管图像真实,能实时旋转、任意厚度多次重建、切割,多角度观察胰腺病变情况和周围血管受累程度,对胰腺癌进行分期.结论:通过对胰腺及周围血管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可帮助临床对胰腺癌进行分期并做术前评估,对胰腺癌的诊治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较低,约为6~21 mg,广泛分布于脂肪组织以外的所有组织,以肝、胰、肾、心脏、脾、牙釉质、指甲、眼球等含量较高,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田.目前认为硒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发生有关.本实验研究不同剂量的有机硒蛋白粉对大鼠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的影响,阐述有机硒对脂代谢的作用,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致肾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清洁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下腔静脉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0.9%生理盐水10 ml/(kg·h).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阻断SMA 1 h,下腔静脉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O.9%生理盐水10ml/(kg·h].异丙酚组(P组)阻断SMA1 h,再灌注前5 min将持续输注的0.9%生理盐水10 ml/(kg·h)更换为等容异丙酚10 mg/(kg·h).于再灌注2h后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Bcr);处死大鼠后取双侧肾,右肾皮质部制作组织均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左肾作病理标本.结果:与S组相比,I/R组SOD活性降低,MDA、BUN及Bcr含量升高(P<0.05);与I/R组相比,P组MDA、BUN及Bcr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病理结果显示:光镜下I/R组肾小球及球后毛细血管明显扩张,细胞水肿,球后毛细血管内堆积大量破裂红细胞;P组肾结构接近S组.结论: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可造成肾损伤,异丙酚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98例为调查对象,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每位受检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的一般状况及临床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相对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在年龄、病程、DM家族史、高血压病史、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HO、尿UMA、是否存在抑郁、焦虑、是否合并DM视网膜病变、DM周围神经病变以及是否使用胰岛素治疗、是否坚持运动等方面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共6个变量进入方程:年龄、抑郁、HbAlC、CHO、DM视网膜病变、是否坚持运动.结论:年龄、抑郁、血糖控制不好、高胆固醇、并发DM视网膜病变均是T2DM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坚持运动则是保护因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不同方式影像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对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55例患者制定放射治疗计划,通过CT和纤维支气管镜(FFB)影像引导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并行剂量学验证和定期复查随访.结果:CT引导治疗组和FFB引导组的1年生存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2.2%、80.3%和97.0%、90.6%:CT组患者无放射性肺炎或肺纤维化发生;FFB组患者无早期、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生.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对支气管肺癌有明显的控制疗效,具有微创的优势.CT引导植入定位准,适形好;FFB引导植入能够较好地解除气道梗阻.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及脏器损害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SLE患者与36名正常对照血浆中的FIB浓度,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LE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浆FIB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疾病活动度的SLE患者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FIB水平与SLE患者病程中出现的肾脏、心血管等脏器损伤存在一定联系.FIB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4h尿蛋白定量、免疫球蛋白G(IgG)、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成正相关.结论:FIB可能参与了SLE的疾病活动及脏器损伤,临床上可作为疾病活动及脏器损伤的观察指标.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利用食源性肥胖(DIO)大鼠模型研究肥胖对脾脏CD4+和CD8+T淋巴细胞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与脾细胞内JAK/STAT通路相关联.方法:(1)通过高能饲料喂养建立DIO大鼠模型.(2)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脾脏CD4+和CD8T淋巴细胞含量.(3)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淋巴细胞长型的leptin受体(Ob-Rb)以及活化的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1)高能饲料喂养的大鼠体重高于普通饲料喂养大鼠,发育为DIO大鼠.(2)DIO大鼠脾脏CD8+T 淋巴细胞含量高于肥胖抵抗(DR)组以及对照组的大鼠,CD4+/CD8+细胞比值低于DR组以及对照组的大鼠.(3)各组大鼠脾脏淋巴细胞Ob-Rb以及活化的STAT3蛋白的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DIO大鼠脾脏CD8+T淋巴细胞含量高于非肥胖大鼠,CD4+/CD8+细胞比值低于非肥胖大鼠,其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这一变化与DIO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的Ob-Rb-STAT3信号转导通路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中是否存在主动泵出机制.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5株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及2株敏感菌细胞内环丙沙星的聚积动力,比较加入能量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前后细菌细胞内环丙沙星稳态聚积量的变化.结果:5株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和2株敏感株对环丙沙星的摄取均在5 min内达到稳态浓度.耐药菌株细胞内环丙沙星的稳态浓度低于敏感菌株(均P<0.05),加入CCCP后耐环丙沙星菌株细胞内的环丙沙星聚积浓度较未加CCCP时增加12%~46%(均P<0.05),敏感菌株加入CCCP前后环丙沙星聚积浓度无明显变化(均P>0.05).测试菌株对环丙沙星的聚积浓度与MIC值间呈负相关.结论: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中可能存在对环丙沙星的主动泵出机制,该机制可能参与了阴沟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宫经阴道切除手术(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42例.其中25例子宫体积≥12孕周.选择我院住院患者中完成经腹子宫切除术(transabdominal hys-terectomy,TAH)的病例,子宫体积、年龄、合并症相近的患者42例为对照组.根据子宫体积、肌瘤生长位置、患者体重指数及腹壁厚度为影响因素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需要及术后并发症,阐述新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的体会.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是三代铂类细胞毒药物,临床用于经氟尿嘧啶(5-Fu)治疗失败后的结、直肠癌转移的患者,可单独或联合5-Fu使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叶酸水平与其高凝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A-7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 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蛋白C活性(PC:A)、D-二聚体(D-dimer),采用ELISA法测定凝血酶原片段1+2(F1+2).采用BayerACS:180分析仪测定血清叶酸(sF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银屑病叶酸正常组及银屑病叶酸减低组F1+2、D-dimer均显著增高(P<0.01),PC:A均显著减低(P<0.01),APTT、PT INR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银屑病叶酸减低组F1+2、D-dimer显著高于叶酸正常组(P<0.01),PC:A显著低于叶酸正常组(P<0.01).银屑病叶酸减低组叶酸水平与PC: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F1+2、D-dimer呈显著负相关,与APTT、PT INR 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叶酸水平的显著减低与其高凝状态密切相关,并成为影响高凝状态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确切病因尚未清楚、病程较长,一般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笔者在临床中发现香丹联合物理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为进一步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作如下临床研究.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高血糖可以影响单核细胞趋化、粘附作用,促进细胞凋亡.本文在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的基础上,以高浓度葡萄糖刺激,通过检测细胞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IL-1β的情况,探讨高糖状态下免疫细胞功能的变化.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神经外科长时间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激素对血浆皮质类固醇(COR)的影响.方法:择期长达12 h以上的手术35例,随机分为2组,激素组(n=20)于手术开始时静注甲强龙40 mg;对照组(n=15)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分别于术前(基础值)、插管时、术中每4h(超过16 h不再测量)、术毕、术后1、3 d各抽静脉血4 ml测血浆COR浓度.结果:术后1d激素组与对照组CO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与对照组COR术后1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神经外科长时间手术麻醉期间给予一定量的激素,可保护患者内源性肾上腺皮质的释放功能,防止术后第1天COR下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拇指多指畸形是小儿骨科常见的手部畸形,治疗目的是改善拇指的外形和功能.多拇指畸形是由拇指多种异常结构所组成:漂浮拇指,拇指发育不良.拇指内收畸形,关节偏斜,拇指伸指力弱和关节不稳定等.由于该畸形有独特的解剖特点,手术方式选择对于将来拇指外形和功能恢复意义重大.本文介绍我院对拇指多指畸形的治疗情况.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OR)、血尿酸(uA)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将5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VR)水平进行分组,分析不同肾功能状态组的临床特征;将患者分为IR组和非IR组,分析两组超重、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其相关性.结果:按GFR水平分成的3组,患者的年龄、病史、肌酐(scr)、UA、血脂、24 h尿白蛋白量(mALB/2.4 h)、超重、IR、异常蛋白尿患病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R组与非IR组相比, IR组超重、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GFR与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9,P<0.01;-0.130,P<0.01;-0.110,P<0.05.UA与BMI、HOMA-I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68,P<0.01;0.260,P<0.01.HOMA-IR与BM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04.P<0.01.肾功能不全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收缩压、BMI、UA、TG、mALB/24 h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影响较大,0R值大于1,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GFR、UA、HOMA-IR、BMI相关;年龄、收缩压、BMI、UA、TG、mALB/24 h是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健康成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建立Langendorff模型.缺血再灌注组(A):灌注Krebs-Henseleit(K-H)缓冲液;利多卡因1 mg/L组(B):灌注含1 mg,L利多卡因的K-H液;利多卡因2.5 mg/L组(c):灌注含2.5 mg/L利多卡因K-H液;利多卡因5 mg/L组(D):灌注含5mg/L利多卡因的K-H液;利多卡因+格列苯脲组(E):灌注含2.5mg/L利多卡因和10μmol/L格列苯脲的K-H液.各组分别缺血前灌注相应灌流液20 min,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记录缺血前5 min及再灌注30 min和60 min的心率(HR)、左心室形成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大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下降大速率(-dp/dtmax)等心功能参数.结果:与A组比较,再灌注30 min和60 min时,c组的HR、LVDP、±dp/dtmax均升高(P<0.05),B、D两组上述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再灌注30 min和60 rain时,E组各项参数均降低(P<0.05).结论:含2.5 mg/L利多卡因的K-H液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离体大鼠心功能,部分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牙科恐惧症是病人在牙齿治疗时出现的各种紧张焦虑状态.严重的病例甚至出现牙病患者拒绝治疗或根本不愿就诊的情况.病人对治疗的恐惧、不配合也会影响医生治疗时的情绪,直接干扰治疗计划的实施和治疗效果.患者吸入一种用氧化亚氮(N20)和氧气(O2)混合的气体,可起到很好的镇静作用.氧化亚氮即笑气是一种临床上公认安全的吸入性麻醉剂.它通过抑制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神经物质的释放和神经冲动的传导及改变离子通道的通透性而产生镇静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变异链球菌Ingbritt C(血清C型)国际标准株与LuxS基因缺失的变异链球菌突变株之间生物被膜的形成差异.方法:分别将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突变株接种于含有2%葡萄糖、2%蔗糖的乳酪消化胨酵母(TPY)液体培养基中,以牙釉质磨片为载体,于扫描电镜下观察形成24h的上述两菌株生物被膜.结果:(1)当以葡萄糖作为补充糖源时,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突变株所形成的生物被膜表现型未见明显差异;(2)当以蔗糖作为补充糖源时,两菌株所形成的生物被膜有明显的不同,标准株生物被膜相对平滑均质,而LuxS基因突变株的生物被膜呈松散的蜂房状,基质间有较大的间隙,形成较大的团簇状菌落;(3)加入标准株的无菌体上清液可以使LuxS基因突变株的生物被膜表型部分恢复正常,提高LuxS基因突变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结论: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突变株均能形成生物被膜,但LuxS基因突变株的生物被膜结构发生改变;依赖于LuxS的群体感应系统会影响变异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40例,心功能III-Ⅳ级,随机分为试验组(rh-BNP+硝普纳)20例,对照组(硝普纳)20例.分别在给药后0、15、30min和1、2,4、8、12、24h记录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比较两组参数变化情况.其中试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分别在与前面相同时间段测量记录治疗前后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动脉压(PAP).结果:上述指标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无症状低血压发生情况相似,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症状性低血压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rh-BNP和硝普纳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有着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和临床效果.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