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牛磺酸对小鼠肠推进及大鼠离体回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刘妍妍;崔志清

关键词:牛磺酸, 小肠推进, 离体回肠, 平滑肌, 钙离子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牛磺酸(Tau)对小鼠在体小肠推进运动及大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运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灌胃给药后测定小肠中阿拉伯胶活性炭粉混合物的推进距离并计算小肠炭末推进比;采用离体器官实验法,以回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及收缩频率为指标,观察在含钙及无钙营养液中牛磺酸对大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影响,同时观察硝苯地平对牛磺酸的拮抗作用.结果:低、中剂量牛磺酸可增强小鼠小肠运动功能(P<0.05和P<0.01),而高剂量则抑制小鼠小肠运动功能(P<0.05).低、中剂量牛磺酸均可使正常及无钙K-H营养液中肠管的收缩幅度增加(P<0.01),且中剂量组作用更明显(P<0.05),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可完全阻断其作用(P<0.01).高剂量组则产生相反的作用,而且蠕动频率下降(P<0.01).结论:牛磺酸具有增强肠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牛磺酸则产生相反的作用.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造影及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存活心肌的研究进展

    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 diography,MCE)是利用特制的声学微气泡作为造影剂进行心肌灌注显像,从心肌微循环水平来反映局部心肌灌注、心肌缺血及室壁运动功能的新技术,是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与完善[1].

    作者:王煜伦;孙根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抗U1RN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抗U1RNP抗体(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SLE患者,其中抗U1RNP抗体阳性者48例,分析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并与90例同期住院的抗U1RNP抗体阴性者进行比较.结果:抗U1RNP抗体阳性的患者光敏感、关节炎、雷诺现象的频率较高,抗Sm、ENA、CRP的阳性率明显增高,SLE疾病活动性指数(DAI)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两组在口腔溃疡、脱发、肌痛肌炎、心电图变化、指趾末端血管炎、血液系统受累、肺脏受累、皮疹、发热和肾脏损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抗U1RNP抗体是SLE患者血清学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抗U1RNP抗体阳性的SLE患者疾病活动性较大,抗U1RNP抗体与SLE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具有相关性,在SLE的发病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常晓萍;陈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胎膜早破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基质会属蛋白酶MMP-2、-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2与胎膜早破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5例胎膜早破足月产妇、30例临产胎膜完整足月产妇及20例未临产胎膜完整足月产妇胎膜中MMP-2、MMP-9、TIMP-1、TIMP-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MP-2、-9蛋白在胎膜早破组表达明显高于临产组和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临产组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IMP-1、-2蛋白对照组表达高,临产组次之,胎膜早破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膜组织中MMP-2、-9升高与胎膜早破的发生有关;MMP-2、-9及TIMP-1、-2在胎膜早破患者的胎膜组织中表达失衡导致胎膜破裂.

    作者:范爱萍;王素兰;郭敏;吴小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影像尿动力学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0例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影像尿动力检查结果.结果:膀胱颈梗阻21例(42%),中远端尿道梗阻20例(40%),尿道外口梗阻3例(6%),膀胱脱垂4例(8%),尿道憩室2例(4%);储尿症状为主占18%,排尿症状为主占36%,混合症状为主占46%;可见逼尿肌不稳定13例(26%),膀胱顺应性减低24例(48%).结论: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能了解患者逼尿肌的功能状况,并能准确判断下尿路梗阻的解剖水平,为临床治疗的选掸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伟;赵耀瑞;张建华;李凯;韩瑞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颈脊髓体积及颈椎管容积比值的MRI测量及其价值

    目的:探讨颈脊髓体积与颈椎管容积比值与脊髓型颈椎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组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颈椎3D FIESTA序列扫描,利用MRI工作站的测量工具测量C3~C6椎体节段相应颈脊髓体积及颈椎管容积并计算两者比值.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JOA评分.结果: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颈脊髓体积与颈椎管容积比值有统计学差异(t=6.501,P=0.000);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组的颈脊髓体积与颈椎管容积比值与患者JOA评分呈负性相关(r=-0.626,P=0.000).结论:颈脊髓体积与颈椎管容积比值可以定量反映脊髓型颈椎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常德勇;王沛;伊慧明;李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龄股骨颈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损伤,随着社会老龄化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其中并存糖尿病者,不仅影响愈合和增加感染机会,而且大大增加了骨折治疗的复杂性和手术风险,加重了糖尿病的代谢紊乱,严重时引起心、脑血管、肾和视网膜等多脏器功能病变[1],甚至导致死亡,故合并糖尿病的股骨颈骨折治疗更为困难.

    作者:董梅;齐宝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国产复方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方法观察复方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5月~7月在4个研究中心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2名,首先应用安慰剂洗脱2周,然后每日给予赖诺普利10mg进行4周单药治疗,疗效不佳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复方赖诺普利或赖诺普利治疗,初始剂量1片/日,早饭后服用.4周后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则将剂量加至2片/日,继续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06例患者经复方赖诺普利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达81.132%.结论:国产复方赖诺普利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适合每日1次给药的一线降压药物之一.

    作者:张勇;孟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和病情活动时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无血栓形成或栓塞情况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感染和病情活动时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测定91例SLE患者(合并感染组30例、病情活动组33例、病情稳定组28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与非特异性炎症指标血沉(ESR)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合并感染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病情活动期患者(均P<0.01),病情活动组与病情稳定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也有明显差异(P<0.01);(2)合并感染组和病情活动组D-二聚体与ESR均成呈正相关(P<0.01,P<0.05);(3)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以作为非特异性炎症指标用于SLE炎症活动、感染和临床疗效的评估,感染和炎症活动可能影响D-二聚体在血栓形成或栓塞诊断中的敏感性.

    作者:杨家良;巩路;袁双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术后药物治疗及预后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支架植入术后药物应用情况及预后.方法:对344例AMI患者直接PCI支架植入术后应用的主要药物进行调查,观察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出院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他汀类和β受体阻滞剂的服药率分别为99.4%、100.0%、76.7%、98.0%、77.3%,随访12个月时降低到98.8%、77.5%、41.0%、65.4%、64.2%.年龄≤60岁患者ACEI或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服药率较>60岁者低(P<0.05).前壁AMI患者ACEI或ARB服药率较下壁AMI高(P<0.05).12个月时未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者发生终点事件的风险增加(P<0.05).结论:AMI患者支架术后对药物的依从性良好,前壁AMI患者ACEI或ARB服药率高,PCI术后患者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柴仁贵;李文宇;丛洪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建立及病理学评价

    目的:建立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并对使用激素后不同时段大鼠股骨头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4月龄健康Wistar大白鼠3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4只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0 mg/kg),每周1次;对照组12只肌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共注射14周.两组均于肌肉注射药物后2、6、8、10、12、14周处死动物,取大白鼠双侧股骨头,HE和Masson染色后,观察股骨头单位面积内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宽度、大脂肪细胞直径、每高倍镜视野下空泡陷窝数量和单位面积骨小梁内胶原含量.结果:实验组单位面积内骨小梁面积百分率、每高倍镜视野下空泡陷窝数量与对照组比较从2周开始就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单位面积骨小梁内胶原含量、骨小梁宽度、大脂肪细胞直径与对照组比较从6周开始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了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其病理学特点表现为全股骨头坏死和修复反应差.

    作者:张华峰;马信龙;王志钢;张园;王晨光;马剑雄;王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留取正常人、尿毒症非透析患者和持续性非卧位腹膜透析(CAPO)患者的血浆和血清,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测定Hcy,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结果:非透析组和CAPD组的Hcy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非透析组Hcy高于CAPD组(P<0.05).CAPD组和非透析组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CAPD组Hs-CRP高于非透析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可以清除尿毒症患者的Hcy,但是不能有效地控制Hcy水平.CAPD组患者存在Hs-CRP升高的炎症反应,且高于非透析组,可能与氧化LDL、氧化应激、Hcy、代谢性酸中毒和尿毒素有关.

    作者:刘小菁;夏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牛磺酸对小鼠肠推进及大鼠离体回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牛磺酸(Tau)对小鼠在体小肠推进运动及大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运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灌胃给药后测定小肠中阿拉伯胶活性炭粉混合物的推进距离并计算小肠炭末推进比;采用离体器官实验法,以回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及收缩频率为指标,观察在含钙及无钙营养液中牛磺酸对大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影响,同时观察硝苯地平对牛磺酸的拮抗作用.结果:低、中剂量牛磺酸可增强小鼠小肠运动功能(P<0.05和P<0.01),而高剂量则抑制小鼠小肠运动功能(P<0.05).低、中剂量牛磺酸均可使正常及无钙K-H营养液中肠管的收缩幅度增加(P<0.01),且中剂量组作用更明显(P<0.05),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可完全阻断其作用(P<0.01).高剂量组则产生相反的作用,而且蠕动频率下降(P<0.01).结论:牛磺酸具有增强肠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牛磺酸则产生相反的作用.

    作者:刘妍妍;崔志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31I治疗Graves'病后近期甲状腺重量缩小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针对影响放射性核素碘(131I)治疗Graves'病(GD)后近期甲状腺重量缩小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方法:收集1 225例首次接受131I治疗的GD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甲状腺B超检查等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病情(F=9.665,P<0.001)、治疗前甲状腺重量(F=2.43,P=0.002<0.05)、服用131I剂量(F=1.66,P=0.042<0.05)等因素与治疗后近期甲状腺重量缩小程度有关.(2)计量资料的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甲状腺重量、有效半衰期、服用131I剂量等因素与治疗后近期甲状腺重量缩小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3)计量资料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131I治疗GD后近期甲状腺重量缩小率的相关影响因素中,治疗前甲状腺重量和有效半衰期是131I治疗后近期甲状腺重量缩小率的影响因素.结论:131I治疗GD后近期甲状腺重量缩小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治疗前根据患者甲状腺重量和有效半衰期可以初步预测其治疗后甲状腺近期重量缩小程度.

    作者:龙雷;贾春霞;谭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硫酸沙丁胺醇结肠定位缓释片体外释放度考察

    目的:考察硫酸沙丁胺醇结肠定位缓释片体外释放度影响因素,建立其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沙丁胺醇结肠定位缓释片释放度,色谱柱:Kromasil-C18(Φ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磷酸二氢钠溶液(15:85),检测波长:276 nm,流速:1.0 ml/min.结果:药物体外释放受释放方法和释放介质的影响.体外释放曲线基本符合Higuchi方程.3批样品释放度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可作为硫酸沙丁胺醇结肠定位缓释片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依据.

    作者:王晶晶;房志仲;米莹;杨金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需氧的革兰阴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为条件致病菌,目前,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具有多重耐药性的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为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现对184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作者:刘洪正;刘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屈光不正性弱视视皮层激活对视觉信号空间和时间频率依赖性的fMRI研究

    目的:研究屈光不正性弱视皮层激活对视觉信息空间和时间频率的依赖性.方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及正常对照组在不同空间、时间频率棋盘格刺激下的脑皮层活动进行BOLD-fMRI研究.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对高空间频率或高时间频率视觉信息的敏感性下降.结论:弱视视皮层神经细胞同步化活动减弱,造成视信息传递与整合缺陷,这种缺陷在处理信息量大的视觉刺激时更明显.

    作者:郭明霞;张云亭;张权;李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成人小肠胃黏膜异位症3例报道

    胃黏膜异位症是胚胎发育期部分胃黏膜组织异位于邻近或远处器官所致[1],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食管、美克尔憩室、肠道重复畸形囊肿多见[1,2],除先天性畸形以外,距Treitz韧带以下小肠胃黏膜异位症少见[3].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4月收治3例,报告如下.

    作者:许翼麟;朱理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硫酸沙丁胺醇口服结肠定位缓释片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硫酸沙丁胺醇口服结肠定位缓释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以C18为色谱柱,以磷酸二氢钠溶液-甲醇(85:15)用磷酸调节pH=3.10±0.05做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6 nm.结果: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RSD为0.63%,硫酸沙丁胺醇在16~112 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回收率99.49%;本品含量符合要求.结论:含昔测定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可以有效控制本品的质量.

    作者:米莹;房志仲;王晶晶;杨金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免疫组化在明确低分化膀胱肿瘤和前列腺肿瘤组织来源中的作用

    目的:提高对低分化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通过形态学观察不能明确肿瘤组织来源的低分化膀胱肿瘤和前列腺肿瘤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SA、CK7、CK20、34βE12在该3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病例1,于右输尿管口的位置可见广基性占位病变,共3个,大小约1.5 cm×1.5 cm,临床考虑为尿路上皮来源肿物,病检为膀胱低分化癌呈腺样分化倾向,免疫组化显示PSA+++,CK7、CK20、34βE12均为一,证实肿瘤来源于前列腺组织;病例2,DRE示前列腺Ⅱ°增大,坚硬如石,表面有结节.病检为前列腺低分化腺癌,脉管内可见瘤栓,不能除外尿路上皮源性肿物,免疫组化显示PSA、34βE12为-,CK7+++、CK20+++,证实肿瘤为尿路上皮来源;病例3,于膀胱颈处可见不规则赘生组织.病检为低分化癌,脉管内可见瘤栓,未见典型腺样结构,但某处可见腺样分化倾向,局部有移行上皮分化倾向,免疫组化示PSA、CK20-,CK7+++、34βE12++,证实肿瘤来源于尿路上皮.结论:PSA、CK7、CK20、34βE12这一组抗体可以帮助鉴别低分化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于确定形态学上难以明确诊断的膀胱和前列腺低分化癌的组织来源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丽;张淑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脂血清对胰岛素测定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用放免法(RIA)测定胰岛素(INS)时,乳糜样的脂血标本对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尤其是高脂血症和临床因治疗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输入脂肪乳患者的血清,如不处理会使测定值异常增高,超出标准曲线范围,导致INS释放曲线没有规律.

    作者:张妍;李君;李津鸿;刘金玲;高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