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颖;郝杰;陈雨;郑少雄
目的:比较采血部位不同、检测方法不同,测定的血糖值是否有差异以及相关性.方法:糖尿病病人清晨空腹静脉血、指血第1滴、指血第2滴,立即用罗氏Advantage血糖仪测定上述3种标本血糖值,并同时用Beckman CX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静脉血浆血糖值.结果:血糖仪测定指血,第1滴指血血糖值高于第2滴,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血均低于生化分析仪测定的静脉血血糖值,静脉血较指血高8.7%;同一个体其静脉血浆标本测定值显著高于指血.结论:指血第1滴血血糖值更接近于静脉血浆血糖值,因此第2滴指血不宜采用;静脉血浆适用于全自动生化仪,但不适宜血糖仪,数值偏低.因而建议沿用某一固定的取血方法及检测方法,依此来进行血糖的监控和比较.
作者:李雪晶;孙丽莎;马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FTY720体外抑制人胰腺癌Miopac2细胞株增殖的作用.方法:MTT比色法观察FTY720对Miopac2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TY720对Miopac2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率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随着FTY720浓度的增加,MTT实验中Miopac2细胞吸光度逐渐降低.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FTY720将Miopac2细胞阻滞于G1期,并使Miopac2细胞发生凋亡,且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有凋亡细胞存在.结论:FTY720对Miopac2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其抑制效应与阻滞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表明FTY720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王瑞;何景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抗U1RNP抗体(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SLE患者,其中抗U1RNP抗体阳性者48例,分析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并与90例同期住院的抗U1RNP抗体阴性者进行比较.结果:抗U1RNP抗体阳性的患者光敏感、关节炎、雷诺现象的频率较高,抗Sm、ENA、CRP的阳性率明显增高,SLE疾病活动性指数(DAI)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两组在口腔溃疡、脱发、肌痛肌炎、心电图变化、指趾末端血管炎、血液系统受累、肺脏受累、皮疹、发热和肾脏损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抗U1RNP抗体是SLE患者血清学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抗U1RNP抗体阳性的SLE患者疾病活动性较大,抗U1RNP抗体与SLE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具有相关性,在SLE的发病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常晓萍;陈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胃黏膜异位症是胚胎发育期部分胃黏膜组织异位于邻近或远处器官所致[1],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食管、美克尔憩室、肠道重复畸形囊肿多见[1,2],除先天性畸形以外,距Treitz韧带以下小肠胃黏膜异位症少见[3].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4月收治3例,报告如下.
作者:许翼麟;朱理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蚁王风湿灵胶囊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药理实验方法对本品的镇痛、抗炎作用进行观察.镇痛实验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抗炎实验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大鼠足肿胀模型、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以及对小鼠和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的观察.结果:蚁王风湿灵胶囊与空白对照组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蚁王风湿灵胶囊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吕菁菁;房志仲;李晓华;杨金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亚型DNA的可行性,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指导宫颈癌的普查和治疗.方珐:选择124例阴道细胞学检测异常的宫颈脱落细胞,使用FQ-PCR方法检测HPV16/18亚型DNA,同时取宫颈病变处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24例样本中HPV16/18亚型DNA阳性者43例,阳性率为34.68%;DNA定量范围在5.4×102 copies/ml~6.38×107 copies/ml,平均为5.75×105 copies/ml;组织病理学检测27例阳性,阳性率为21.77%;经χ2检验,二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0.2272,P<0.05);阴性标本为0 copy/ml.结论:FQ-PCR方法检测宫颈病变HPV 16/18亚型DNA感染,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对宫颈癌的普查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杰;张颖;李增彦;李岩;张秀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屈光不正性弱视皮层激活对视觉信息空间和时间频率的依赖性.方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及正常对照组在不同空间、时间频率棋盘格刺激下的脑皮层活动进行BOLD-fMRI研究.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对高空间频率或高时间频率视觉信息的敏感性下降.结论:弱视视皮层神经细胞同步化活动减弱,造成视信息传递与整合缺陷,这种缺陷在处理信息量大的视觉刺激时更明显.
作者:郭明霞;张云亭;张权;李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质会属蛋白酶MMP-2、-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2与胎膜早破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5例胎膜早破足月产妇、30例临产胎膜完整足月产妇及20例未临产胎膜完整足月产妇胎膜中MMP-2、MMP-9、TIMP-1、TIMP-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MP-2、-9蛋白在胎膜早破组表达明显高于临产组和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临产组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IMP-1、-2蛋白对照组表达高,临产组次之,胎膜早破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膜组织中MMP-2、-9升高与胎膜早破的发生有关;MMP-2、-9及TIMP-1、-2在胎膜早破患者的胎膜组织中表达失衡导致胎膜破裂.
作者:范爱萍;王素兰;郭敏;吴小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ACD小鼠模型,分离纯化小鼠脾淋巴细胞,并和不同浓度的IP-10共培养,RT-PCR法检测与IP-10共同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IFN-γ及IL-4 mRNA水平,2-△△CT法分析结果.结果:IP-10高、中浓度组体外培养的ACD小鼠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IP-10低浓度组体外培养的ACD小鼠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与时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10 3个浓度组之间比较,IFN-γmRNA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IP-10 3个浓度组之间及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培养的ACD小鼠淋巴细胞IL-4 mRNA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10可诱导IFN-γ生成增多,促使T细胞向Th1细胞趋化,使Th1/Th2分化失衡,促进了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发展.
作者:邢艳玲;张玉环;许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建立硫酸沙丁胺醇口服结肠定位缓释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以C18为色谱柱,以磷酸二氢钠溶液-甲醇(85:15)用磷酸调节pH=3.10±0.05做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6 nm.结果: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RSD为0.63%,硫酸沙丁胺醇在16~112 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回收率99.49%;本品含量符合要求.结论:含昔测定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可以有效控制本品的质量.
作者:米莹;房志仲;王晶晶;杨金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牛磺酸(Tau)对小鼠在体小肠推进运动及大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运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灌胃给药后测定小肠中阿拉伯胶活性炭粉混合物的推进距离并计算小肠炭末推进比;采用离体器官实验法,以回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及收缩频率为指标,观察在含钙及无钙营养液中牛磺酸对大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影响,同时观察硝苯地平对牛磺酸的拮抗作用.结果:低、中剂量牛磺酸可增强小鼠小肠运动功能(P<0.05和P<0.01),而高剂量则抑制小鼠小肠运动功能(P<0.05).低、中剂量牛磺酸均可使正常及无钙K-H营养液中肠管的收缩幅度增加(P<0.01),且中剂量组作用更明显(P<0.05),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可完全阻断其作用(P<0.01).高剂量组则产生相反的作用,而且蠕动频率下降(P<0.01).结论:牛磺酸具有增强肠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牛磺酸则产生相反的作用.
作者:刘妍妍;崔志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5-羟色胺(5-HT)既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又是血管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目前已知5-HT受体(5-HTR)至少存在7种类型,与胃肠道功能密切相关的是5-HT1、5-HT2、5-HT3、5-HT4和5-HT7受体.
作者:王宏;唐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颈脊髓体积与颈椎管容积比值与脊髓型颈椎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组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颈椎3D FIESTA序列扫描,利用MRI工作站的测量工具测量C3~C6椎体节段相应颈脊髓体积及颈椎管容积并计算两者比值.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JOA评分.结果: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颈脊髓体积与颈椎管容积比值有统计学差异(t=6.501,P=0.000);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组的颈脊髓体积与颈椎管容积比值与患者JOA评分呈负性相关(r=-0.626,P=0.000).结论:颈脊髓体积与颈椎管容积比值可以定量反映脊髓型颈椎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常德勇;王沛;伊慧明;李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喉癌喉切除术后复发的部分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重庆维普数据库,手工检索所有纳入试验的参考文献,采用RevMan4.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病例总数3 325,复发例数353.Meta分析结果显示原发于声门下区的喉癌(肿瘤部位),手术切缘肿瘤细胞阳性,术前发生淋巴转移,低分化鳞癌是喉癌喉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于声门下区(肿瘤部位),术前淋巴转移与否,切缘情况,鳞癌分化程度与喉癌喉切除术后复发有关.
作者:宋金兰;黄永旺;双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胃肠动力及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的变化.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CCL4溶剂大腿根部皮下注射法制作肝硬化模型,用葡聚糖蓝-2000作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肠道传输,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胃肠道c-Kit阳性间质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大鼠胃肠动力明显减弱(P<0.05);胃肠道c-Kit阳性Cajal间质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肝硬化大鼠胃肠道传输减弱与肠道Cajal间质细胞的减少有关.
作者:唐飞;吕洪敏;向慧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SA)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168例患者,进行7 h以上多导睡眠监测(PSG),并测量患者睡前和夜间凌晨2点血压.结果:中度、重度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AP)夜间与睡前血压比值(N/D)均较健康组高,SA患者轻、中、重组组间N/D SBP、N/D DBP、N/D MAP比较有意义(P<0.05),在控制年龄,体块指数和高血压病史等因素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N/DSBP、N/DDBP、N/DMA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9,0.523,0.569(P<0.01);AHI每增加1次/h,N/D SBP增加0.001(R2=0.216,P<0.01);N/DDBP增加0.003(R2=0.330,P<0.01);N/D MBP增加0.002(R2=0.331,P<0.01).结论:睡眠呼吸暂停对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有影响,随睡眠呼吸暂停程度的加重,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程度加重.
作者:张宇;陈宝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提高对低分化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通过形态学观察不能明确肿瘤组织来源的低分化膀胱肿瘤和前列腺肿瘤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SA、CK7、CK20、34βE12在该3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病例1,于右输尿管口的位置可见广基性占位病变,共3个,大小约1.5 cm×1.5 cm,临床考虑为尿路上皮来源肿物,病检为膀胱低分化癌呈腺样分化倾向,免疫组化显示PSA+++,CK7、CK20、34βE12均为一,证实肿瘤来源于前列腺组织;病例2,DRE示前列腺Ⅱ°增大,坚硬如石,表面有结节.病检为前列腺低分化腺癌,脉管内可见瘤栓,不能除外尿路上皮源性肿物,免疫组化显示PSA、34βE12为-,CK7+++、CK20+++,证实肿瘤为尿路上皮来源;病例3,于膀胱颈处可见不规则赘生组织.病检为低分化癌,脉管内可见瘤栓,未见典型腺样结构,但某处可见腺样分化倾向,局部有移行上皮分化倾向,免疫组化示PSA、CK20-,CK7+++、34βE12++,证实肿瘤来源于尿路上皮.结论:PSA、CK7、CK20、34βE12这一组抗体可以帮助鉴别低分化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于确定形态学上难以明确诊断的膀胱和前列腺低分化癌的组织来源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丽;张淑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 diography,MCE)是利用特制的声学微气泡作为造影剂进行心肌灌注显像,从心肌微循环水平来反映局部心肌灌注、心肌缺血及室壁运动功能的新技术,是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与完善[1].
作者:王煜伦;孙根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考察硫酸沙丁胺醇结肠定位缓释片体外释放度影响因素,建立其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沙丁胺醇结肠定位缓释片释放度,色谱柱:Kromasil-C18(Φ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磷酸二氢钠溶液(15:85),检测波长:276 nm,流速:1.0 ml/min.结果:药物体外释放受释放方法和释放介质的影响.体外释放曲线基本符合Higuchi方程.3批样品释放度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可作为硫酸沙丁胺醇结肠定位缓释片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依据.
作者:王晶晶;房志仲;米莹;杨金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方法观察复方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5月~7月在4个研究中心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2名,首先应用安慰剂洗脱2周,然后每日给予赖诺普利10mg进行4周单药治疗,疗效不佳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复方赖诺普利或赖诺普利治疗,初始剂量1片/日,早饭后服用.4周后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则将剂量加至2片/日,继续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06例患者经复方赖诺普利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达81.132%.结论:国产复方赖诺普利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适合每日1次给药的一线降压药物之一.
作者:张勇;孟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