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及化疗对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影响

王建;李慧;曹作荣

关键词:卵巢癌,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手术, 化疗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及化疗对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的影响.方法:选择39例卵巢癌患者,其中29例分别于手术前后采集外周血,另外10例于化疗前后采集.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CD4+CD25+细胞的比例;将分选的CD4+CD25+细胞和CD4+CD25-细胞按1:1的比例混合培养后,利用BrdU法检测细胞增殖,并与单纯的CD4+CD25+细胞、CD4+CD25-细胞比较,以验证CD4+CD25+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结果:39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为5.92%+2.48%,占CD4+细胞的比例为15.32%+6.02%.CD4+CD25+与CD4+CD25-细胞混合培养组和单纯CD4+CD25-细胞组增殖细胞比例分别为32.15%±8.29%和56.38%±12.65%.手术前后CD4+CD25+细胞占CD4+细胞比例分别为14.74%±5.36%、11.86%±6.09%(P=0.015).化疗前后CD4+CD25+细胞含量分别为5.70%±1.79%,7.46%±1.68%(P=0.031),化疗前后Tregs占CD4+细胞比例分别为14.11%±3.3%、19.56%±6.00%(P=0.039).结论:卵巢癌患者手术后外周血CD4+CD25+细胞比例减少,提示其与肿瘤负荷相关;化疗后CD4+CD25+细胞增加,可能与化疗诱导的免疫抑制以及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或增殖相关.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因素研究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临床常见疾病,以婴幼儿多见,发病与多种综合因素有关,应充分重视.本文对48例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进行探讨.

    作者:何文红;王雪艳;刘长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Caroli病合并双肾多发囊肿1例报道

    Caroli病,又称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1958年由法国学者Jaequc Caroli首先详细描述.本病是一种少见病,发病率仅占所有肝脏疾病的0.05%[1].本文报道1例.

    作者:李姝;王邦茂;张洁;方维丽;吕宗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86例头颈部副神经节瘤诊治分析

    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头颈部以颈动脉体瘤多,偶可发生于迷走神经体、眼眶睫状体、鼻腔鼻窦、喉、气管等处.

    作者:张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贵金属烤瓷修复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贵金属烤瓷修复体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将245例645颗牙分成两组.实验组328颗牙用贵金属烤瓷冠桥修复;对照组317颗牙以镍铬合金烤瓷冠桥修复.在两组修复体完成时和修复体使用36个月后检查修复体的颜色、边缘适合性、颈缘变色、牙龈健康状况、瓷损坏,将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贵金属烤瓷修复体的色彩效果、颈缘适合性、颈缘变色、牙龈健康状况均优于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x2检验,P<0.05).结论:贵金属烤瓷修复体具有良好的边缘适合性和生物学适应性以及满意的色泽,优于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

    作者:王少萍;靳松;王时光;刘泽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不同孕周死胎发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我国广大城镇围产期保健工作已形成多层次、系统化管理系统,住院分娩率及产科质量和技术不断提高,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从而使死胎在围生儿死亡率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增高.

    作者:黄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生存素在胃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生存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在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30例胃癌组织及远癌切端正常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结果:本组30例标本,胃癌组织中生存素在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远癌切端正常组织.而生存素在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提示生存素的过度表达是胃癌形成的早期事件,而在恶性胃癌的进展过程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也说明胃癌的形成是个多因素参与的过程.生存素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之一.

    作者:丁占林;杨景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稳定表达突变减毒志贺样毒素Ⅰ的CHO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突变减毒志贺样毒素Ⅰ(Stx1)的CHO细胞株.方法:用脂质体介导将突变减毒Stx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tx1D10、pcDNA3.1-Stx1D100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G418筛选抗性克隆,PCR、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阳性细胞株,有限稀释法获得稳定表达突变减毒Stx1的CHO细胞株.检测阳性细胞株的培养上清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使用Stx1 B亚基抗体对该作用进行阻断.结果:经2次克隆化获得稳定表达突变减毒Stx1的基因工程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和SKOV3细胞生长抑制实验证实该细胞株可以分泌突变减毒Stx1,该毒素对SKOV3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可以被Stx1 B亚基抗体阻断.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分泌性表达突变减毒Stx1的CHO细胞株,命名为CHO/Stx1D10和CHO/Stx1D100.证实Stx1的天然信号肽可以被真核细胞识别从而使其被真核细胞分泌性表达.

    作者:魏枫;任秀宝;于津浦;蒋华蔚;付晓达;郝希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Ⅰ期子宫内膜癌手术后患者激素替代治疗(HRT)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Ⅰ期Ⅰ级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要求缓解围绝经期症状的患者进行HRT.行HRT前建立随诊病历,记录症状,做全面体检和检验.根据个人情况,给予雌孕激素制剂,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和检验随诊.结果:20例患者经HRT后,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未见子宫内膜癌复发,也无乳腺肿瘤生长.结论:Ⅰ期Ⅰ级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可以谨慎使用HRT.

    作者:陈铁福;孙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新诊断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比较

    目的:比较新诊断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将73名40岁以上新诊断的T2DM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0~59岁(中年组)39例,60岁以上(老年组)34例.分别测量体质指数(BMI)、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分泌曲线、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观察指标为OGTT各点血糖和胰岛素,根据血糖和胰岛素计算HOMA-IR、△Ins30/△Glu30、HOMA-IS、AUC-Ins、AUC-Glu等.结果:新诊断的老年T2DM患者与中年T2DM患者相比HOMA-IR、△Ins30/△Glu30、HOMA-IS、AUC-INS、AUC-GLU均无明显差异.老年组OGTT2~3 h血糖高于中年组同点血糖(P<0.05).结论:新诊断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素早期分泌缺陷方面无明显的差异.

    作者:郭剑超;赵洪刚;张遵城;李小东;郑少雄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津白Ⅱ小鼠自发乳腺癌病理相关特征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津白Ⅱ小鼠自发乳腺癌病理相关特征.方法:从2005年3月~2006年10月共收集津白Ⅱ自发乳腺癌小鼠59只,记录其发瘤时间、生产次数、发瘤部位、发瘤数目,并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性质.结果:59只津白Ⅱ自发乳腺癌小鼠的发瘤时间平均为330d,生产次数平均为2.7次,肿物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左下腹、左前胸、右前胸、右下腹及颈背部.有12只小鼠的肿物是多发的,其余均为单发,经病理证实其多为乳腺腺癌.结论:津白Ⅱ小鼠经过长期的连续传代后其自发乳腺癌的特征与以前的报道有所差异.

    作者:朱悦;张诗武;贾兴红;刘凤勇;李岩;王欣;孙保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诊治1例报道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容易漏诊、误诊.该症处理不当可能严重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对预后有较大影响.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子强;马洪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年10月~2006年12月对56例经MRI检查及椎间盘造影确诊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02个椎间隙,采用德国BIOTEC公司半导体激光仪治疗,激光功率12 W,每个激光脉冲持续1 s,间隔1 s,照射能量600~1 000 J.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5~60 min,平均30 min.56例随访1~26个月,平均10个月,49例有效(术后VAS评分改善≥3分41例,≥2分8例),7例无效,有效率87.5%(49/56).结论: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安全、有效、微创.

    作者:刘林;夏群;董立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按有无脂肪肝分组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脂肪肝组肥胖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高于无脂肪肝组,脂肪肝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更明显,出现糖尿病年龄较低.结论: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患病的相关因素.

    作者:张秋梅;张喆;李金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肿

    肝囊肿是肝脏内常见的良性疾病,以往治疗方法均以开腹或腹腔镜手术为主.随着介入性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对肝囊肿的治疗临床上更多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硬化治疗.

    作者:经翔;丁建民;赵新民;高磊;王毅军;聂福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对孕早期绒毛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抗早孕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组与人工流产组各30例孕妇胎囊绒毛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CD34及血管密度(MVD)数值的差异.结果: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组绒毛膜绒毛中VEGF、CD34的表达强度及MVD值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妊娠人工流产对照组(均P<0.01).VEGF的表达与MVD的数值呈正相关.结论:米非司酮通过拮抗孕激素,降低早孕期绒毛中VEGF的表达,导致孕早期绒毛血管形成不良及胚胎生长发育受阻,使正常妊娠无法维持而终止妊娠.

    作者:王芳;霍彦;尹利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不同术式再次剖宫产腹壁愈合腹腔粘连情况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3种剖宫产术式术后腹壁愈合及腹腔粘连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时患者腹壁愈合腹腔粘连的情况进行观察.按第1次剖宫产术式不同分为3组:改良腹部横切口式剖宫产者为A组92例,Stark式腹部横切口剖宫产者为B组88例,下腹纵切口式剖宫产者为C组112例.比较3组患者腹壁愈合以及腹直肌、腹膜、膀胱腹膜反折粘连的情况.结果:A、B组腹壁愈合情况好,愈合佳的比率分别为76.09%(70/92)和77.27%(68/88),明显高于C组的25.89%(29/112),A、B组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各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直肌粘连严重的比率A组为40.22%(37/92),C组为11.61%(13/112),明显低于B组的71.59%(63/88),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膜粘连率A组为42.39%(39/92),C组为33.04%(37/112),与B组的61.36%(54/8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膀胱腹膜反折的粘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愈合、腹腔粘连情况与手术术式有关,改良腹部横切口式剖宫产者再次剖宫产时腹壁愈合佳,腹直肌、腹膜粘连少.为预防再次手术粘连的问题应慎重选择手术术式.

    作者:张静;张立军;韩玉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STZ-糖尿病大鼠小肠动力与肠神经胆碱能和氮能神经元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小肠动力改变与小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元之间的关系.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STZ-糖尿病组、胰岛素组和正常对照组,造模后16周处死.测定大鼠肠动力,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小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元的形态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糖尿病组和胰岛素组大鼠肠动力均明显减弱(P均<0.05);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元数目均显著减少(P均<0.01),氮能神经元数量均有减少的趋势(P均>0.05).胰岛素组肠动力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但肠神经元计数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Z-糖尿病大鼠肠动力减弱与肠道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损伤有关,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的进展.

    作者:侯宁宁;王朝迅;雒瑢;贾红蔚;邱明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脑钠肽对心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

    脑钠肽(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主要由心室分泌,当心衰时心室肌细胞受到牵拉刺激合成释放增加.目前对心功能的评估临床缺乏生物化学量化的指标,本文通过不同心功能状态脑钠肽的测定,分析BNP水平对心功能的评估及心衰严重程度的作用.

    作者:陈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常用药材绵马贯众活性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绵马贯众中活性成分间苯三酚衍生物类化合物.方法:采用缓冲硅胶层析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绵马贯众根茎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到9个间苯三酚衍生物类化合物,现报道已鉴定的前3个化合物.分别为白绵马素AA(Ⅰ),白绵马素AP(Ⅱ),白绵马素PP(Ⅲ).结论: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单体,首次在该植物中发现.首次报道了化合物Ⅱ和化合物Ⅲ碳氢NMR数据、化合物Ⅰ的碳谱数据,并利用多种2DNMR技术对这3个化合物的NMR数据进行了归属.

    作者:齐峰;王娥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短串联重复序列复合扩增体系优化的实验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常采用PCR扩增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进行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的基因诊断及产前基因诊断.

    作者:史云芳;张秀玲;李岩;张颖;岳天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