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红;王雪艳;刘长山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和发生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将已确诊为T2DM的96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CHD分为两组,其中单纯T2DM组51例,T2DM并发CHD组45例.了解并检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FBG、P2BG)、胰岛素(FINS、P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HDL-C、LDL-C、VLDL-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24 h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S-CRP),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两组在HbA1C、FBG、TG、TC、HDL-C、FINS、UMA,PINS、FIB、S-CRP SBP、DBP、UA、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病程、BMI、P2BG、LDL-C、HOMA-IR、P2BG/FBG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BMI、P2BG、波动性高血糖等与冠心病发生成明显相关性.
作者:倪长林;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术及化疗对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的影响.方法:选择39例卵巢癌患者,其中29例分别于手术前后采集外周血,另外10例于化疗前后采集.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CD4+CD25+细胞的比例;将分选的CD4+CD25+细胞和CD4+CD25-细胞按1:1的比例混合培养后,利用BrdU法检测细胞增殖,并与单纯的CD4+CD25+细胞、CD4+CD25-细胞比较,以验证CD4+CD25+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结果:39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为5.92%+2.48%,占CD4+细胞的比例为15.32%+6.02%.CD4+CD25+与CD4+CD25-细胞混合培养组和单纯CD4+CD25-细胞组增殖细胞比例分别为32.15%±8.29%和56.38%±12.65%.手术前后CD4+CD25+细胞占CD4+细胞比例分别为14.74%±5.36%、11.86%±6.09%(P=0.015).化疗前后CD4+CD25+细胞含量分别为5.70%±1.79%,7.46%±1.68%(P=0.031),化疗前后Tregs占CD4+细胞比例分别为14.11%±3.3%、19.56%±6.00%(P=0.039).结论:卵巢癌患者手术后外周血CD4+CD25+细胞比例减少,提示其与肿瘤负荷相关;化疗后CD4+CD25+细胞增加,可能与化疗诱导的免疫抑制以及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或增殖相关.
作者:王建;李慧;曹作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胃动力及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19例(试验组),每8 h 口服红霉素1.7mg/kg,分别记录用药前24 h及用药后24、48 h喂奶量及胃内残留奶总量.同时以19例同胎龄相近体重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喂养相同奶量,详细记录胃内残留奶总量.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胃内残留奶总量减少,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别(P<0.01).(2)试验组用药24及48 h后胃内残留奶总量较用药前减少,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别(P<0.01).(3)试验组用药48 h比24h的胃内残留奶量减少(P<0.01).结论:口服小剂量红霉素能促进早产儿胃排空,减少胃内残留奶量.
作者:孙夫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小肠动力改变与小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元之间的关系.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STZ-糖尿病组、胰岛素组和正常对照组,造模后16周处死.测定大鼠肠动力,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小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元的形态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糖尿病组和胰岛素组大鼠肠动力均明显减弱(P均<0.05);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元数目均显著减少(P均<0.01),氮能神经元数量均有减少的趋势(P均>0.05).胰岛素组肠动力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但肠神经元计数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Z-糖尿病大鼠肠动力减弱与肠道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损伤有关,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的进展.
作者:侯宁宁;王朝迅;雒瑢;贾红蔚;邱明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Caroli病,又称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1958年由法国学者Jaequc Caroli首先详细描述.本病是一种少见病,发病率仅占所有肝脏疾病的0.05%[1].本文报道1例.
作者:李姝;王邦茂;张洁;方维丽;吕宗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是指只针对一个抗原表位的结构与各种特性完全相同的高纯度抗体.
作者:李越;李晓眠;李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绵马贯众中活性成分间苯三酚衍生物类化合物.方法:采用缓冲硅胶层析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绵马贯众根茎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到9个间苯三酚衍生物类化合物,现报道已鉴定的前3个化合物.分别为白绵马素AA(Ⅰ),白绵马素AP(Ⅱ),白绵马素PP(Ⅲ).结论: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单体,首次在该植物中发现.首次报道了化合物Ⅱ和化合物Ⅲ碳氢NMR数据、化合物Ⅰ的碳谱数据,并利用多种2DNMR技术对这3个化合物的NMR数据进行了归属.
作者:齐峰;王娥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甲状腺是哺乳动物的重要内分泌器官之一,其稳态受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等物质的调控.
作者:董金茹;阎玉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容易漏诊、误诊.该症处理不当可能严重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对预后有较大影响.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子强;马洪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脑钠肽(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主要由心室分泌,当心衰时心室肌细胞受到牵拉刺激合成释放增加.目前对心功能的评估临床缺乏生物化学量化的指标,本文通过不同心功能状态脑钠肽的测定,分析BNP水平对心功能的评估及心衰严重程度的作用.
作者:陈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贵金属烤瓷修复体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将245例645颗牙分成两组.实验组328颗牙用贵金属烤瓷冠桥修复;对照组317颗牙以镍铬合金烤瓷冠桥修复.在两组修复体完成时和修复体使用36个月后检查修复体的颜色、边缘适合性、颈缘变色、牙龈健康状况、瓷损坏,将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贵金属烤瓷修复体的色彩效果、颈缘适合性、颈缘变色、牙龈健康状况均优于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x2检验,P<0.05).结论:贵金属烤瓷修复体具有良好的边缘适合性和生物学适应性以及满意的色泽,优于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
作者:王少萍;靳松;王时光;刘泽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白斑颗粒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白斑颗粒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以Hypersil C18(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乙腈-0.2%冰醋酸(25:75)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45 nm.按外标法定量.结果:白斑颗粒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线性范围均为2.5~25μg/ml(r=0.999),平均回收率均约为98%,RSD均小于2%(n=5).结论:为白斑颗粒中药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提供了准确、灵敏的方法.
作者:黄志军;王学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年10月~2006年12月对56例经MRI检查及椎间盘造影确诊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02个椎间隙,采用德国BIOTEC公司半导体激光仪治疗,激光功率12 W,每个激光脉冲持续1 s,间隔1 s,照射能量600~1 000 J.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5~60 min,平均30 min.56例随访1~26个月,平均10个月,49例有效(术后VAS评分改善≥3分41例,≥2分8例),7例无效,有效率87.5%(49/56).结论: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安全、有效、微创.
作者:刘林;夏群;董立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肾移植术后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肾移植患者发生泌尿系肿瘤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2~5倍[1].我院2001年至今共收治了肾移植术后发生尿路上皮癌患者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光明;刘谦;徐子强;赵英奇;周文辉;马洪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高角开(牙合)青少年咬肌在息止、紧咬、吞咽和咀嚼运动中的肌电活动特征.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测量20例高角开(牙合)青少年在上述状态下咬肌的肌电活动,并以同年龄段的20例均角正常覆(牙合)青少年作为对照.结果:在大紧咬和吞咽时,高角开(牙合)组的咬肌肌电活动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且咬肌咀嚼周期总时程延长(P<0.01),闭口相至食物粉碎相咬肌活动减弱(P<0.01),出现较多的异常停顿.结论:不同下颌运动状态下,高角开(牙合)青少年与均角正常覆(牙合)青少年的咬肌肌电特征存在差异;提示颅面高角及开(牙合)对咬肌活动和功能有影响.
作者:王悦;王雨生;李洪发;李锦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组织间植入125I 粒子治疗各部位肿瘤,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患者分别通过CT导引下或术中直视下进行肿瘤内125I 粒子植入术.首先依据肿瘤的CT影像资料,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作出治疗计划,然后经CT导引下经皮穿刺或在术中直视下按照计划,将125I 粒子均匀植入到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术后1、2、6个月分别进行CT检查对患者随访,观察病灶变化.结果:本组21例病灶中,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6例;无变化2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为80.9%(CR+PR).结论:肿瘤治疗中,组织间植入125I 粒子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姑息性放射治疗方法.
作者:杨瑞;代立梅;蒋红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肝囊肿是肝脏内常见的良性疾病,以往治疗方法均以开腹或腹腔镜手术为主.随着介入性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对肝囊肿的治疗临床上更多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硬化治疗.
作者:经翔;丁建民;赵新民;高磊;王毅军;聂福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抗早孕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组与人工流产组各30例孕妇胎囊绒毛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CD34及血管密度(MVD)数值的差异.结果: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组绒毛膜绒毛中VEGF、CD34的表达强度及MVD值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妊娠人工流产对照组(均P<0.01).VEGF的表达与MVD的数值呈正相关.结论:米非司酮通过拮抗孕激素,降低早孕期绒毛中VEGF的表达,导致孕早期绒毛血管形成不良及胚胎生长发育受阻,使正常妊娠无法维持而终止妊娠.
作者:王芳;霍彦;尹利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明确中药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CS)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CS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CS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CS使MCF-7细胞发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DNA直方图上出现了凋亡峰,且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细胞NDA裂解成180~200 bp及其倍数的片段,电泳得到特有的梯形条带;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Bcl-2表达逐渐减弱,Bax表达逐渐增强.结论:CS可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为CS的抗肿瘤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CS可能通过调控Bcl-2、Bax基因表达而诱导凋亡.
作者:刘东颖;谢广茹;史玉荣;牛瑞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肝脏胰岛素受体(I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表达的改变,探讨罗格列酮防治继发性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用油酸经胰胆管插管灌注的方法诱导CP,将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以罗格列酮治疗7 d,Westernblots法测定各组大鼠肝细胞IR和IRS-1表达的改变.结果:模型组IR和IRS-1表达较对照组都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IR和IRS-1表达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上调(P<0.05).结论:胰岛素信号转导异常可能参与了CP继发胰源性糖尿病机制;罗格列酮在防治继发性胰源性糖尿病动物模型方面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作者:梁泉;薛承锐;费乃昕;王欢;刘恒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