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冬虫夏草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及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

刘东颖;谢广茹;史玉荣;牛瑞芳

关键词:冬虫夏草, 乳腺癌, 细胞凋亡, Bcl-2, Bax
摘要:目的:明确中药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CS)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CS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CS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CS使MCF-7细胞发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DNA直方图上出现了凋亡峰,且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细胞NDA裂解成180~200 bp及其倍数的片段,电泳得到特有的梯形条带;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Bcl-2表达逐渐减弱,Bax表达逐渐增强.结论:CS可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为CS的抗肿瘤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CS可能通过调控Bcl-2、Bax基因表达而诱导凋亡.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生长及功能的调控因子

    甲状腺是哺乳动物的重要内分泌器官之一,其稳态受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等物质的调控.

    作者:董金茹;阎玉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按有无脂肪肝分组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脂肪肝组肥胖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高于无脂肪肝组,脂肪肝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更明显,出现糖尿病年龄较低.结论: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患病的相关因素.

    作者:张秋梅;张喆;李金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肾移植术后并发尿路上皮癌(附8例报道)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肾移植术后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肾移植患者发生泌尿系肿瘤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2~5倍[1].我院2001年至今共收治了肾移植术后发生尿路上皮癌患者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光明;刘谦;徐子强;赵英奇;周文辉;马洪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STZ-糖尿病大鼠小肠动力与肠神经胆碱能和氮能神经元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小肠动力改变与小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元之间的关系.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STZ-糖尿病组、胰岛素组和正常对照组,造模后16周处死.测定大鼠肠动力,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小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元的形态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糖尿病组和胰岛素组大鼠肠动力均明显减弱(P均<0.05);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元数目均显著减少(P均<0.01),氮能神经元数量均有减少的趋势(P均>0.05).胰岛素组肠动力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但肠神经元计数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Z-糖尿病大鼠肠动力减弱与肠道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损伤有关,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的进展.

    作者:侯宁宁;王朝迅;雒瑢;贾红蔚;邱明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频电刀在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对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及对病理标本的影响.方法:选择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生殖道赘生物直径>1 cm,组织学除外恶性肿瘤患者70例,使用高频电刀不同规格的电极,于病变外2~3 mm切除组织,切除物送病理.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标本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结果.结果:手术时间3~8min,平均4.7 min;出血量<5ml占85.71%;伤口愈合好,治愈率97.14%.病理组织结构完整,对病理结果的评价无影响.结论:高频电刀治疗稍大的尖锐湿疣操作简单、安全、治愈率高,且可提供良好病理组织标本.

    作者:张丽琴;岳天孚;徐东波;贺钊芳;董朝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肿

    肝囊肿是肝脏内常见的良性疾病,以往治疗方法均以开腹或腹腔镜手术为主.随着介入性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对肝囊肿的治疗临床上更多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硬化治疗.

    作者:经翔;丁建民;赵新民;高磊;王毅军;聂福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罗格列酮对油酸诱导的慢性胰腺炎大鼠肝脏细胞IR及IRS-1表达的调节

    目的:观察肝脏胰岛素受体(I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表达的改变,探讨罗格列酮防治继发性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用油酸经胰胆管插管灌注的方法诱导CP,将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以罗格列酮治疗7 d,Westernblots法测定各组大鼠肝细胞IR和IRS-1表达的改变.结果:模型组IR和IRS-1表达较对照组都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IR和IRS-1表达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上调(P<0.05).结论:胰岛素信号转导异常可能参与了CP继发胰源性糖尿病机制;罗格列酮在防治继发性胰源性糖尿病动物模型方面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作者:梁泉;薛承锐;费乃昕;王欢;刘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白斑颗粒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白斑颗粒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白斑颗粒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以Hypersil C18(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乙腈-0.2%冰醋酸(25:75)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45 nm.按外标法定量.结果:白斑颗粒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线性范围均为2.5~25μg/ml(r=0.999),平均回收率均约为98%,RSD均小于2%(n=5).结论:为白斑颗粒中药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提供了准确、灵敏的方法.

    作者:黄志军;王学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不同术式再次剖宫产腹壁愈合腹腔粘连情况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3种剖宫产术式术后腹壁愈合及腹腔粘连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时患者腹壁愈合腹腔粘连的情况进行观察.按第1次剖宫产术式不同分为3组:改良腹部横切口式剖宫产者为A组92例,Stark式腹部横切口剖宫产者为B组88例,下腹纵切口式剖宫产者为C组112例.比较3组患者腹壁愈合以及腹直肌、腹膜、膀胱腹膜反折粘连的情况.结果:A、B组腹壁愈合情况好,愈合佳的比率分别为76.09%(70/92)和77.27%(68/88),明显高于C组的25.89%(29/112),A、B组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各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直肌粘连严重的比率A组为40.22%(37/92),C组为11.61%(13/112),明显低于B组的71.59%(63/88),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膜粘连率A组为42.39%(39/92),C组为33.04%(37/112),与B组的61.36%(54/8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膀胱腹膜反折的粘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愈合、腹腔粘连情况与手术术式有关,改良腹部横切口式剖宫产者再次剖宫产时腹壁愈合佳,腹直肌、腹膜粘连少.为预防再次手术粘连的问题应慎重选择手术术式.

    作者:张静;张立军;韩玉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因素研究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临床常见疾病,以婴幼儿多见,发病与多种综合因素有关,应充分重视.本文对48例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进行探讨.

    作者:何文红;王雪艳;刘长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管生长抑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目的:检测外周血中血管生长抑素(A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取58例孕妇外周血,其中正常妊娠组2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17例;重度子痫前期组21例.ELISA方法检测血清AS、VEGF的浓度.结果:①子痫前期组A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②子痫前期组VEGF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③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之间AS、VEGF水平差别均没有显著性(P>0.05).④在子痫前期患者中AS与VEGF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呈显著负相关(r=-0.560,P<0.05;r=-0.572,P<0.05).结论:AS和VEGF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有显著变化,两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李增彦;齐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达克宁栓联合氟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两种用药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达克宁栓联合氟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2种不同用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甲组:达克宁栓(1.2g/枚)睡前阴道内放置,1周后重复1次,同时口服氟康唑胶囊150mg,1次/周,连服4周;乙组:达克宁栓(1.2 g/枚)用药方法同甲组,同时口服氟康唑胶囊150mg,1次/d,连服4 d.结果:治疗开始后第5周,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开始后第7周、9周甲组疗效优于乙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时可采用达克宁栓联合氟康唑,并可将氟康唑用药间隔期延长,可显著提高远期临床有效率,防止复发.

    作者:郭敏;李洪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预防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佳方案.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创伤后卧床患者(2005年3月~2006年10月)120例,分为3个治疗组,分别为连续应用低分子肝素1周、2周和3周,0.6 ml,每日1次,之后改为隔日1次.观察预防DVT的有效率及出现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第1组总有效率为62.5%,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第2组总有效率为92.5%,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第3组总有效率为95%,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3组差异有显著性(有效率x2=16.80,P<0.005;副反应x2=10.20,P<0.01),第2、3组临床疗效优于第1组,而第1组的副反应低于第3组.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DVT临床效果好,但应掌握好方法,做到既有效,又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扬;王玉甫;齐宝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诊治1例报道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容易漏诊、误诊.该症处理不当可能严重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对预后有较大影响.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子强;马洪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环氧合酶在结肠腺瘤性息肉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COX-2)在结肠黏膜、结肠腺瘤性息肉以及结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COX-2与结肠癌和结肠腺瘤性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续贯选择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30例,结肠癌患者30例,以正常结肠黏膜3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组COX-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P<0.005)和结肠息肉组(P<0.05),结肠癌组COX-2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P<0.01)和结肠腺瘤性息肉组(P<0.05),结肠腺瘤性息肉组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P<0.05).结论:COX-2表达增高可能与结肠腺瘤性息肉和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

    作者:张姝翌;王邦茂;谭华;方维丽;刘文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肘关节叉状成形术治疗肘关节结核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肘关节叉状成形术治疗肘关节结核的手术特点及术后疗效.方法:自1973~2002年16例肘关节结核患者行肘关节叉状成形术,获得随访9例9肘,手术时平均年龄(43.22±8.90)岁(33~56岁),手术指征为严重疼痛、关节僵硬、畸形或窦道,术后均使用抗结核药1年,随访(9.22±3.27)年(4~13年).以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随访时5肘无疼痛,4肘轻度疼痛,平均屈伸活动范围90度.HSS评分:术前(22.22±6.18)分,术后(84.67±7.73)分,其中优3肘,良4肘,可2肘.结论:肘关节叉状成形术是治疗肘关节结核的有效方法.

    作者:任凯晶;李晓辉;于建华;宋立明;高志国;张铁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不同睡眠时相呼吸驱动变化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人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患者不同睡眠时相与觉醒状态下呼吸驱动指标的变化,探讨造成睡眠呼吸暂停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23例经PSG确诊的OSAS患者和17例健康非鼾症对照者在清醒卧位、非快速动眼睡眠时期(NREM)、快动眼睡眠期(REM)的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口腔阻断压(P0.1)的变化.结果:(1)OSAS组与对照组在睡眠时均表现为VT、MV和P0.1的下降,在REM睡眠期上述指标下降为明显;呼吸频率因睡眠时相不同而不同.(2)OSAS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睡眠时VT、分钟通气量MV和P0.1的下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OSAS高于对照组.结论:(1)睡眠对人们的呼吸是有影响的,主要表现为VT、MV的降低,呼吸中枢驱动指标P0.1的下降,在REM睡眠期尤为显著.(2)在OSAS患者,睡眠时呼吸中枢驱动下降尤为显著;提示除上气道解剖结构狭窄外,OSAS患者睡眠时呼吸中枢驱动的下降也是发生呼吸暂停的重要因素.

    作者:董丽霞;陈宝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和发生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将已确诊为T2DM的96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CHD分为两组,其中单纯T2DM组51例,T2DM并发CHD组45例.了解并检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FBG、P2BG)、胰岛素(FINS、P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HDL-C、LDL-C、VLDL-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24 h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S-CRP),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两组在HbA1C、FBG、TG、TC、HDL-C、FINS、UMA,PINS、FIB、S-CRP SBP、DBP、UA、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病程、BMI、P2BG、LDL-C、HOMA-IR、P2BG/FBG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BMI、P2BG、波动性高血糖等与冠心病发生成明显相关性.

    作者:倪长林;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手术及化疗对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及化疗对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的影响.方法:选择39例卵巢癌患者,其中29例分别于手术前后采集外周血,另外10例于化疗前后采集.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CD4+CD25+细胞的比例;将分选的CD4+CD25+细胞和CD4+CD25-细胞按1:1的比例混合培养后,利用BrdU法检测细胞增殖,并与单纯的CD4+CD25+细胞、CD4+CD25-细胞比较,以验证CD4+CD25+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结果:39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为5.92%+2.48%,占CD4+细胞的比例为15.32%+6.02%.CD4+CD25+与CD4+CD25-细胞混合培养组和单纯CD4+CD25-细胞组增殖细胞比例分别为32.15%±8.29%和56.38%±12.65%.手术前后CD4+CD25+细胞占CD4+细胞比例分别为14.74%±5.36%、11.86%±6.09%(P=0.015).化疗前后CD4+CD25+细胞含量分别为5.70%±1.79%,7.46%±1.68%(P=0.031),化疗前后Tregs占CD4+细胞比例分别为14.11%±3.3%、19.56%±6.00%(P=0.039).结论:卵巢癌患者手术后外周血CD4+CD25+细胞比例减少,提示其与肿瘤负荷相关;化疗后CD4+CD25+细胞增加,可能与化疗诱导的免疫抑制以及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或增殖相关.

    作者:王建;李慧;曹作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Ⅰ期子宫内膜癌手术后患者激素替代治疗(HRT)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Ⅰ期Ⅰ级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要求缓解围绝经期症状的患者进行HRT.行HRT前建立随诊病历,记录症状,做全面体检和检验.根据个人情况,给予雌孕激素制剂,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和检验随诊.结果:20例患者经HRT后,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未见子宫内膜癌复发,也无乳腺肿瘤生长.结论:Ⅰ期Ⅰ级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可以谨慎使用HRT.

    作者:陈铁福;孙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