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颗粒细胞瘤1例

王桂梅;王彩霞;聂美楠;吕淑慧;王晓

关键词:乳腺颗粒细胞瘤, 病理形态, 免疫组化
摘要:乳腺颗粒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乳腺肿瘤,本瘤的生物学行为一般是良性的,但临床表现酷似乳腺癌.现将我院2009年收治1例经病理学证实为乳腺颗粒细胞瘤病例报道如下.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5-Aza-2dc通过表观修饰对Naive T细胞诱导的研究

    30多年前,研究者发现了大量具有解除特异抗原的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在1975年,这些细胞被命名为抑制细胞,即目前的Treg细胞,它可抑制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1].Treg细胞表面高表达CD25,而胞内Foxp3基因是其一个相对特异标志和功能分子,高表达Foxp3基因的Treg细胞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内环境的稳定和预防自身免疫疾病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

    作者:何敏;卢思广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比较三种不同器械预备塑化再治疗根管的清理能力

    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的关键步骤,根管的预备质量影响充填的效果,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基础.塑化再治疗往往困扰临床医生,主要问题是原充填物的去除和根管的再预备.本实验是通过不同根管预备器械和方法预备再治疗根管,比较它们的清理能力,从而为临床医生在根管预备时在器械和方法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冯瑶;董波;孔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股骨骨折的术后护理

    股骨骨折在骨伤科中为大创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感染、甚至发生脂肪栓塞,病情危重,因此临床上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1~2010-08,我科共收住39例该类患者,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和全面细致的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敏;李学臣;杨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骨金散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雌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复制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探讨中药骨金散对去卵巢雌性大鼠雌激素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去势组和假手术组.去势组切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切除部分脂肪.大鼠去势后1个月,将去势组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雌激素组和骨金散组,雌激素组每日灌服己烯雌酚0.05mg/kg,骨金散组按1.8g/kg剂量灌服骨金散,其余各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2个月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雌激素(E2)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离体左右肢股骨、胫骨骨密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体重明显升高(P<0.01),骨密度降低和E2水平显著下降(P<0.01),骨金散组体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骨密度、E2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增加去势大鼠BMD、血清E2水平,提示这一作用是骨金散治疗骨质疏松的机理之一.

    作者:李菲;赵锦程;郭玉琴;韩玉泽;侯丽然;李怀荆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因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盲原因,在西方则成为主要致盲病.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达44%~51.3%.除长期高血糖是产生糖尿病的原因外,高血压,高血脂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病理改变主要是因高血糖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发生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之一,它的基本病理改变包括:周细胞的选择性丢失、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的形成、内皮细胞增生和新生血管形成[1].

    作者:崔翠;齐艳秀;宿星杰;曹丽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健康教育不但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而且是治疗与预防疾病的辅助手段,我科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运用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了解了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而且还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满足了患者对该种疾病知识的迫切需求,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姜艳;李淑红;王秀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H-800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两种条件检测尿白细胞结果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尿干化学检测已由以往的手工方法、半自动尿干化学分析方法,发展到如今的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方法,既提高了检测质量,也提高了检测速度,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介绍一下本室H-800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在检测尿白细胞中的一点体会.

    作者:张文陆;赵德明;袁静波;辛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连续性血液滤过在治疗重症肺炎中的护理研究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 治疗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护理方法的作用.方法:选择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1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CVVH治疗,实施护理干预如置换液管理、气道管理、生命体征监测、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呼吸功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治愈,4例死亡,11例存活者在联合CVVH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呼吸功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CVVH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ARDS的治疗效果,护理干预措施是CVVH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宋艳玲;刘恩波;丁殊节;牛效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形象美的培训

    临床护士职业形象直接影响护理的效果,要体现以人为本全方位的护理模式,应从在校的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的培养入手.培养护生良好的特质、佳专业形象,服务于病人.现代护士形象由原来的单一化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作者:甄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在梅毒患者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中的应用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苄星青霉素价格低廉,效果显著,成为临床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苄星青霉素稀释后为一种混悬液,药液溶解后易凝固需快速注射,患者常因疼痛难忍而畏惧注射.本文对门诊62例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梅毒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金丽;马珍;王凤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沃辛瘤63例临床分析

    沃辛瘤(Warthin tumor)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m)或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涎腺良性肿瘤,好发于腮腺,发病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居第二位.我们总结了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1999~2009年10年间收治的沃辛瘤63例进行临床分析,均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进行治疗沃辛瘤,疗效满意.腮腺区域性切术是对腮腺肿瘤及肿瘤周围部分正常腺体切除,并保留腮腺导管的完整性,使术后剩余腺体组织的形态与功能得到了尽可能的保留和恢复[1],所以避免腺体组织的萎缩及功能丧失,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通过临床观察该术式治疗的腮腺后下部沃辛瘤,经1~10年随访,均未见复发.

    作者:姜炳华;曹香林;李善昌;房殿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案例教学法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式教学法(CBS)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消化内科学在内容上涉及到大量的基础医学、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涉及面广,逻辑性强,是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正确的临床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1].案例是消化内科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消化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学是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我们在消化内科学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病例教学法,总结如下.

    作者:朱艳丽;刘亮;袁禧先;崔颖;杜井峰;赵金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100例种植牙患者的护理体会

    种植牙技术是以种植材料(种植体)埋植到牙槽骨再在其上做牙的一种修复方式.对于美观和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来说,种植牙技术的成功应用为他们带来希望.30年以来,随着口腔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和相互渗透,种植义齿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得以确立.种植义齿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2006-01~2010-01,我院先后为100例患者行种植技术,且术后镶复,经过精心的护理和健康宣教,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杰;杨玉娟;于敏霞;陶玉华;王景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肠系膜囊肿的临床及CT诊断分析

    目的:结合临床表现及CT表现,提高对肠系膜囊肿的认识.方法:对本院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系膜囊肿的临床、CT表现及结合文献分析.结果:腹痛、腹胀、腹部肿物为主要症状与体征,急性腹膜炎、急性或慢性肠梗阻为主要合并症.CT表现为腹腔内单房或多房囊性肿块,囊肿边界清晰、锐利,囊壁薄且均匀,无壁结节,囊内为水样密度影.结论:根据本组病例的临床、CT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可以提高肠系膜囊肿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武深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6例肺硬化性血管瘤CT表现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1)PSH多见于25~60岁,以中老年女性更多见.(2)6例均表现为孤立性病灶,直径约4cm,呈圆形、卵圆形,密度较均匀,无深分叶,边缘光滑,无毛刺、无棘状突起、无胸膜凹陷、无纵隔淋巴结肿大.(3)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及延迟强化.结论:CT检查肺硬化性血管瘤有一定特征.

    作者:李文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000~2009年我国优秀硕士论文中药物正交试验的统计分析

    目的:分析我国药物研究方面硕士研究生对正交试验设计的使用情况与特点.方法:以中国知网中药物研究的优秀硕士论文为材料,对正交试验使用的频次、各类药物中的分布、所涉及的院校、学科、专业、研究内容、正交试验设计表的类别、结果处理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交试验设计在药物研究的优秀硕士论文中于2000年开始出现,总体呈增加趋势,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占论文总篇数的2.9%.在使用比率上,列首位的分别是L9(43)表、方差分析方法、药剂学学科和提取工艺.结论:药物研究中,应加强试验设计方法的运用.

    作者:方洪壮;苏瑞;金敏婷;许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瘢痕术后同位素敷贴疗效实验对比研究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临床上具有不易发生退行性变化和单纯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等特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色人种瘢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白种人,其发生率分别为:1/5和1/15.病理性瘢痕的主要病理特点是成纤维细胞的密度和活性均增高.在临床上治疗病理性瘢痕通常采用单纯手术疗法或单纯放疗,但其复发率很高.

    作者:张雪松;赵宏伟;李克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005~2009年大庆市高中入学新生HBsAg、HBsAb、ALT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大庆市区高中入学新生血液中HBsAg、HBsAb、ALT状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sAg、HBsAb,用ALT试剂监测ALT.结果:HBsAg阳性率为2.39%,HBsAb阳性率为53.7%;ALT异常率为2.36%,其中乙型肝炎仅占12.23%.结论:大庆市区高中新生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HBsAb阳性率高于全国水平;乙肝病毒感染不是引起学生ALT异常的主要因素.

    作者:于德军;张兴华;陈景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参芎葡萄糖在治疗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中药参芎葡萄糖在大鼠肺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①实验分组:先将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0只、模型组40只,若模型成功将模型组再分为模型组(单纯肺纤维化组)、参芎葡萄糖治疗肺纤维化组(简称参芎组),地塞米松治疗肺纤维化组(简称地塞组).②模型制备:采用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BLM-A5)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第15天开始腹腔注射参芎和地塞米松制备参芎组与地塞组动物模型.③评价:分别于实验的第7天、14天将对照组、模型组大鼠随机处死5只,通过对大鼠肺组织形态学、病理学观察,评价模型是否成功,若成功进一步将模型组剩余大鼠分为模型组(单纯肺纤维化组)、参芎组、地塞组,每组各10只,分别于实验的第21、28天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④观察指标:实验第7、14、21、28天各组大鼠取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llory三色染色.结果:①造模后首先出现肺泡炎,随着时间的延长,炎性反应逐渐减轻,肺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②参芎组纤维化程度较地塞组明显减轻.结论:①经过观察,采用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BLM-A5)的方法成功的制备了大鼠肺纤维化模型.②地塞米松、参芎可以有效的拮抗肺纤维化的形成,但两者之间差异不大,因而参芎可为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赵丽丽;韩磊;鲍文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甘露醇输注中并发症的防护措施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甘露醇药物输注中的应用,并对其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0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肿瘤科126例PICC输注甘露醇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并与同期普通静脉穿刺术输注甘露醇的134例患者进行并发症的对比分析.结果:本组PICC追踪病例中,发生渗血和局部血肿4例、静脉炎3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导管脱出1例;而普通静脉穿刺患者发生渗血和局部血肿9例、静脉炎25例、静脉血栓形成3例;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ICC可能会发生静脉炎、局部渗血和血肿、静脉血栓形成、导管脱出等并发症,但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明显少于普通静脉穿刺.如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发生并发症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PICC仍不失为高渗液体输注提供一种良好的、无痛的、长期静脉输液方法.

    作者:邵灵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