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姜艳;李淑红;王秀梅

关键词: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健康教育
摘要:健康教育不但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而且是治疗与预防疾病的辅助手段,我科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运用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了解了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而且还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满足了患者对该种疾病知识的迫切需求,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柔比星肾病大鼠IL-18、IFN-γ及IL-4的表达及意义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inimal change nephritic syndrome,MCNS)是儿童原发肾病综合征中常见的病理类型,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甚明了,多年来大部分MCNS患儿临床上以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为代表的免疫抑制疗法能够有效控制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副作用.因此,在严格掌握免疫抑制治疗适应证的同时,我们应该探求新的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丽敏;张静;罗巧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

    Ⅱ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衰、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DN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它们在DN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我们测定了糖尿病患者血清Visfatin、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并观察了DN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后血清Visfatin、血浆AngⅡ水平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学智;邢冰;柴国禄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形象美的培训

    临床护士职业形象直接影响护理的效果,要体现以人为本全方位的护理模式,应从在校的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的培养入手.培养护生良好的特质、佳专业形象,服务于病人.现代护士形象由原来的单一化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作者:甄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甘露醇输注中并发症的防护措施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甘露醇药物输注中的应用,并对其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0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肿瘤科126例PICC输注甘露醇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并与同期普通静脉穿刺术输注甘露醇的134例患者进行并发症的对比分析.结果:本组PICC追踪病例中,发生渗血和局部血肿4例、静脉炎3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导管脱出1例;而普通静脉穿刺患者发生渗血和局部血肿9例、静脉炎25例、静脉血栓形成3例;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ICC可能会发生静脉炎、局部渗血和血肿、静脉血栓形成、导管脱出等并发症,但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明显少于普通静脉穿刺.如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发生并发症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PICC仍不失为高渗液体输注提供一种良好的、无痛的、长期静脉输液方法.

    作者:邵灵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60例治疗的体会

    人体颌骨解剖结构特殊,容易发生颌骨炎症.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是继发于骨膜或骨膜下脓肿的骨密质外板的炎性病变,有急慢性之分,无论哪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当或是治疗不及时,均容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健康及生命.我们对在2004~2010年收治的60例边缘性颌骨骨髓炎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讨论临床症状及治疗等相关问题,对颌骨骨髓炎的治疗和提早预防提供理论基础,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宏伟;冯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食管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观察与护理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部分或全部切除是当今治疗食管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临床常用的术式是经胸切除病变食管以胃代替食管吻合重建消化道.由于手术切除了支配胃运动的迷走神经干,加之胃被提致胸腔,解剖位置和胃外压力均发生了变化[1].据文献报道[2],食管癌术后正常的腹腔胃变为去神经化的胸腔胃后,约有0.47%~3.6%的患者并发胸胃排空障碍.胸胃功能障碍不仅能影响消化道的蠕动排空,还因为胸胃膨胀而导致患者肺不张、肺内感染、吸入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引发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衰竭,也有发生胸胃穿孔的危险.

    作者:林宇乔;田宝文;苏亚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879例离退休人员健康体检血脂水平测定和分析

    高血脂症是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脂等血脂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标准.长期的高血脂症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等相关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平均寿命逐渐增长,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脂血症已经悄然蔓延于各年龄段的人群中,为了解我校离退休人员的健康情况,对我校所有离退休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现对体检结果中血脂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学臣;杨蕾;徐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案例教学法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式教学法(CBS)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消化内科学在内容上涉及到大量的基础医学、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涉及面广,逻辑性强,是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正确的临床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1].案例是消化内科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消化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学是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我们在消化内科学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病例教学法,总结如下.

    作者:朱艳丽;刘亮;袁禧先;崔颖;杜井峰;赵金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新形势下门诊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逐步加强,医疗纠纷也成为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病人就医的第一站,门诊病人存在流量大、就诊时间相对集中、涉及科室多、排队等候时间长等特点,患者对门诊医疗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不仅是解除病痛,还要有满意的配套服务[1],而医护人员不足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这势必给医疗纠纷增加了机会.大部分医疗纠纷并非由医疗事故所造成,而是与病人的期望值过高、医患沟通不良、社会舆论的导向、医疗费用高等使医患矛盾不断加深.控制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是体现医院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标准之一.

    作者:马珍;马金丽;于凤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000~2009年我国优秀硕士论文中药物正交试验的统计分析

    目的:分析我国药物研究方面硕士研究生对正交试验设计的使用情况与特点.方法:以中国知网中药物研究的优秀硕士论文为材料,对正交试验使用的频次、各类药物中的分布、所涉及的院校、学科、专业、研究内容、正交试验设计表的类别、结果处理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交试验设计在药物研究的优秀硕士论文中于2000年开始出现,总体呈增加趋势,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占论文总篇数的2.9%.在使用比率上,列首位的分别是L9(43)表、方差分析方法、药剂学学科和提取工艺.结论:药物研究中,应加强试验设计方法的运用.

    作者:方洪壮;苏瑞;金敏婷;许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食管狭窄是食管术后或食管放疗术后及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食管癌的严重并发症[1].由于进行性吞咽困难, 致病人进行性营养不良及全身衰竭.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是食管狭窄的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在缓解食管梗阻、改善吞咽困难症状、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较好的作用[2].2009-01~2010-05我科对60例食管狭窄病人行支架置入术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食管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崔颖;朱艳丽;于俊娟;李凤君;王艳凤;冯秀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1996~2010年国内医学现代教育技术文献的计量分析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并对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医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科学评价问题是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以1996~2010年收录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医学教学中的425篇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其论文的增长规律、生产机构、作者分布、期刊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图阐明过去15年(1996~2010年)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学的发展状况,为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医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文献计量资料参考.

    作者:马强;张绍军;卢爱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转变口腔本科临床教学模式的初探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卫生逐渐重视起来,从口腔保健、预防到口腔治疗,所以对口腔医疗人员的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1].我们现在对口腔医疗人员的培养主要依靠口腔五年制本科教育,每年为社会输入的口腔人才中,五年制本科的毕业生占所有口腔学生的绝大多数.所以如何提高口腔五年制本科教育的质量、将本科学生培养成全科、全能型人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1].

    作者:董波;冯瑶;王佳琦;丁元圣;张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佳木斯市区青少年变应性鼻炎及生活质量相关问题问卷调查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鼻病之一,常因接触各种特异性过敏原而发病.本病患病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1]的趋势,本文就佳木斯市四所中学高中一年级(16~17岁)学生变应性鼻炎患病状态及家长认知程度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华;夏军;李娟;詹俊杰;闫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恶性脑膜瘤的临床、影像学分析

    目的:进一步探讨恶性脑膜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恶性脑膜瘤的临床、CT及MR表现.结果:8例均有颅高压症状,5例有癫痫;位于大脑镰旁5例,顶部脑凸面2例,小脑幕1例;CT平扫呈低、等混杂密度影,5例见不同程度坏死囊变,3例瘤体内未见明显钙化,2例见沙粒状钙化,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病灶周围见轻-中度水肿;MR平扫T1WI呈等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本组4例起源于大脑镰的恶性脑膜瘤均有大脑镰破坏或/包绕大脑镰,1例起源于小脑幕的恶性脑膜瘤包绕小脑幕生长.结论:恶性脑膜瘤临床无特征,CT及MR检查具有一定特征,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作者:宋中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沃辛瘤63例临床分析

    沃辛瘤(Warthin tumor)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m)或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涎腺良性肿瘤,好发于腮腺,发病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居第二位.我们总结了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1999~2009年10年间收治的沃辛瘤63例进行临床分析,均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进行治疗沃辛瘤,疗效满意.腮腺区域性切术是对腮腺肿瘤及肿瘤周围部分正常腺体切除,并保留腮腺导管的完整性,使术后剩余腺体组织的形态与功能得到了尽可能的保留和恢复[1],所以避免腺体组织的萎缩及功能丧失,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通过临床观察该术式治疗的腮腺后下部沃辛瘤,经1~10年随访,均未见复发.

    作者:姜炳华;曹香林;李善昌;房殿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效果与分析

    医院是为患者诊断、治疗疾病的场所,有患者就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环境微生物的含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是防控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2008-01~2010-12对我院22个重点科室、36个普通科室进行环境微生物监测,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振环;崔红;李宏;郭丽曼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H-800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两种条件检测尿白细胞结果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尿干化学检测已由以往的手工方法、半自动尿干化学分析方法,发展到如今的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方法,既提高了检测质量,也提高了检测速度,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介绍一下本室H-800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在检测尿白细胞中的一点体会.

    作者:张文陆;赵德明;袁静波;辛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不同开胸体位对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测不同开胸体位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筛选出相对安全的胸部麻醉和手术体位.方法:将120例食管癌病人依左胸和右胸术式不同,随机分成右侧卧位组60例和左侧卧位组60例.在全麻术中首先检测平卧位及转成左侧位或右侧位2h内的HR,SBP,DBP和DP数据,统计学分析监测数值与手术体位的关系.结果:右侧卧位组在0~60min和60~120min时HR和DP数值较左侧卧位组均低(P<0.05),右侧卧位组HR和DP的变异率为22%和10%,左位组34%和24%(DP组P<0.05).结论:开胸手术右侧卧位比左侧卧位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较小,提示对心功较差的高龄病人,尽量选择右侧卧位术式,慎重对待长时间的左侧卧位术式,麻醉术中需密切监测HR和DP的变化.

    作者:张强华;周钢;王东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与S100b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大鼠基底动脉中S100b基因表达的情况,探讨S100b与SAH后血管痉挛(CVS)的相关性.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将模型组大鼠断尾取血0.3mL经环枕膜注入枕大池,假手术组以同样方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3d后断髓处死取基底动脉,通过HE染色观察基底动脉的病理变化;采用RT-PC法检测S100b mRNA表达量,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染色法测定S100b蛋白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基底动脉的管腔明显变小,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明显改变; S100b在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都有少量表达,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基底动脉中S100b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S100b基因表达显著增高,并且和血管痉挛的发生成正相关.

    作者:谷志龙;杨福义;杨卫东;张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