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乳癌40例影像学分析

温义成;董宁;李兴富

关键词:小乳腺癌, 数字化乳腺摄影, 诊断
摘要:目的:提高对小乳癌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乳癌患者的X线片.结果:X线表现为肿块17例,钙化13例,致密影8例,局部结构紊乱6例,单支导管扩张3例,血管影增多、增粗6例.结论:影像学是小乳癌诊断的主要手段,能区别乳房各种不同组织的不同密度,能发现较小的乳腺肿块,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乳腺X线钼靶摄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总结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从而有效地预防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01~2008-04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192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5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12%.通过有效地护理措施,5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多,术前系统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后严密观察伤口情况,加强引流管的管理及对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指导,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萍;王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分娩前后的护理体会,提出作为产科护士,应掌握妊娠合并糖尿病理论知识与护理常识,针对病人不同病情开展护理.方法:对在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孕期及分娩前后心理护理、血糖的控制、产科监护、分娩时机及方式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娩出的新生儿无1例发生低血糖.结论:加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分娩、产后及新生儿的相关护理,积极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可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任重贤;崔玉凤;王艳英;张桂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川芎嗪对妥布霉素肾毒性保护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减轻妥布霉素的肾毒性,应用川芎嗪进行预防其肾毒性的实验研究.方法:实验大鼠分三组: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中毒模型组、Ⅲ组川芎嗪预防组.给大鼠腹腔注射妥布霉素制成中毒模型,注射川芎嗪预防肾毒性,用药前、后检测大鼠的肾功能、尿酶等指标,实验结束后进行肾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模型组尿NAG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比正常组增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于正常组,血中的尿素氮(BUN)及肌酐(Cr)含量均比正常组增高,形态学检查可见模型组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广泛性坏死.川芎嗪预防组各项功能指标有所改善,形态学检查变性情况减轻.结论:川芎嗪对妥布霉素的肾毒性有预防保护作用.

    作者:刘晓梅;王景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颅骨顶孔的观测

    目的:积累双侧顶孔的位置形态,孔径,颅内外相通,孔道方向的资料.方法:测定顶孔的位置是采用测顶孔至颅外矢状缝的垂直距离与顶孔至人字点的距离,其他内容用软体探针测之.结果:①顶孔的出现率为84%,右侧略多于左侧.②侧别孔数,以单孔型多.③颅外矢状缝的顶孔段形态以深波型,愈合型,锯齿型和微波型居多,占据了总数的95%,顶孔到矢状缝的平均垂直距离为6.87±1.90mm,顶孔至人字点的平均距离为34.32±4.75.④孔径以小于2mm的小孔为常见.⑤有64.91%与颅内相通.⑥孔道方向以斜前型,斜前内型,斜前外型和垂直型居多占总数的86.49%.结论:顶孔位置都是位于颅外矢状缝的顶孔段,所见顶孔以单孔型为多,顶孔段矢状缝以直型少其他各型相差不多,孔径多为小于3mm者,孔道以斜前型入颅腔者居多并且有超过半数的孔道与颅内相通.

    作者:徐振宇;陈克功;韩淑云;陈立强;王凤臣;孙权;李永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N端脑钠肽前体与心血管疾病

    当1988年日本学者Sudon从猪脑中提取出脑钠肽(BNP)[1]后,人们越来越关注这种神经内分泌因子在心血管临床上的研究.左心室功能不全时,脑钠肽前体(proBNP)裂解为BNP和没有生物学活性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以前,更多研究集中于成熟BNP的生物学功能上,忽略了对无生物学活性的NT-proBNP的研究.下面就NT-proBNP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孙艳霞;李娟;李树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曲安奈德在翼状胬肉显微手术后的应用

    目的:讨论翼状胬肉显微手术切除后局部应用曲安奈德的疗效及安全.方法 :我院收治翼状胬肉103例(136只眼), 均先行显微手术切除翼状胬肉.用曲安奈德5mg于术中,术后2周、术后一个月局部球结膜下注射.结果:术后随访1年,应用曲安奈德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曲安奈德是一种安全,有效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药物,可以作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常规用药.

    作者:杨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重症颅脑术后应激性溃疡诊治体会

    应激性溃疡是颅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应激性溃疡与机体严重创伤,大手术或严重感染、休克等侵袭后的应激性溃疡相似,但程度更为严重,表现消化道粘膜发生急性缺血坏死和溃疡出血,是重症颅脑术后多器官衰竭过程中重要环节.早期预防及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提高重症颅脑术后的治疗效果十分重要,本文就治疗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建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俯卧位手术所导致并发症的术中观察及护理对策

    目的:介绍俯卧位手术所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海绵枕放在手术床上,使患者俯卧,胸腹部悬空,膝关节、足背垫海绵垫,头下垫头圈,双臂自然弯曲固定于手架上.结果:正确摆放俯卧位,使术野暴露充分,便于医生操作,患者舒适无并发症.结论:安全有效的体位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关键.

    作者:关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质量比和聚合方式对PMMA/CaCO3纳米复合材料抗弯强度的影响

    研究CaCO3纳米颗粒和低温水浴相结合的方法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义齿基托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解决在临床应用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易折易断的问题[1~4].

    作者:商维荣;王冬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1820例结肠镜单人操作方法的临床体会

    我国从70年代初开展结肠镜诊疗技术以来,一直是双人操作,由助手按照术者的提示进退结肠镜,术者只是调节上下左右角度和旋转镜身,部分参与退镜操作.80年代以来国内少数医生开始尝试单人操作,单人操作法由于术者可以随时感受到插镜中的阻力,只要不盲目推进,强行插入,即具有极大的安全性,是以目前单人操作法在国际上已成为结肠镜插入法的主流趋势.我院于2002年开展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至今已完成1820例,从未发生穿孔等并发症,熟练者可以在十几分钟内迅速插入盲肠,退镜时可以从容观察病变,病人痛苦少,安全性高,诊断准确,现将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娄晓光;陈玉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计数的影响

    针对我院门诊病人及住院病人做血常规检测,从采血到检测之间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不统一,运用日本Syemex KX-21全自动三分类血球计数仪对放置时间不同的血液标本做血细胞计数,以探讨放置时间是否对血细胞计数有影响.

    作者:王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硫化氢在大鼠肺纤维化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内源性硫化氢(H2S)在大鼠肺纤维化中的表达.方法:①实验分组:将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肺纤维化组).②模型制备:采用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BLM-A5)建立肺纤维化模型.③评价:通过对大鼠肺组织形态学,病理学观察,评价模型成功与否.④观察指标:于试验的第7、14、28天时每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采用去蛋白分析方法测量血浆中H2S含量,取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llory三色染色.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血浆中H2S含量第7天时较对照组降低50%,第14天时降低32%,第28天时降低21%(P<0.01).②造模后首先出现肺泡炎,随着时间的延长,炎性反应逐渐减轻,肺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结论:①经过观察,采用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BLM-A5)的方法成功的制备了大鼠肺纤维化模型.②正常大鼠体内存在一定量的硫化氢.③硫化氢参与了大鼠肺纤维化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鲍文华;赵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氧化酶法筛查献血者ALT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丙酮酸氧化酶法筛查献血者ALT的准确性和价值. 方法:采用低、中、高值质控血清、脂血、溶血标本和300份无偿献血者血标本对该法的线性、重复性等进行检测.结果:测定值与理论值相关系数r=0.0998,高、中、低值批间CV值分别为5.1%、4.7%、4.9%;批内CV值分别为4.0%、3.5%、3.8%.脂血、溶血的干扰很小.结论:微板丙酮酸氧化酶法测定ALT操作简答,结果准确,影响因素少,适合血站筛查使用.

    作者:信红霞;杨光;王成英;解福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腹部手术后补钾时间的探讨

    目的:观察手术前后病人血钾浓度的变化对术后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7-01~2008-03共86例手术病人手术前后血钾浓度的变化,并观察术后胃肠道动力、肌力及出现尿潴留等情况.结果:手术后立即补钾者较2d后补钾者机体恢复快,相关并发症少.结论:术后及时调整钾离子的水平对机体的恢复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赵百秋;许加信;张荣荣;牛广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2007-08~2008-04,56例在我科住院的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观察15d两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死亡、心力衰竭、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出血事件.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替罗非班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血事件主要发生在牙龈出血及皮下出血.未发生颅内出血等严重事件.结论: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立波;金艺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4-氨基水杨酸钠结肠靶向胶囊定位研究

    目的:考察4-氨基水杨酸钠结肠定位胶囊体内靶向性.方法:利用X-射线跟踪技术验证4-氨基水杨酸钠口服结肠定位胶囊在人体内的靶向性.结果:4-氨基水杨酸钠结肠定位胶囊在结肠黏附性、靶向性较好.结论:该实验为4-氨基水杨酸钠结肠定位胶囊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实验基础.

    作者:于莲;张喆;郝建萍;董宇;张传美;李爱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乳癌40例影像学分析

    目的:提高对小乳癌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乳癌患者的X线片.结果:X线表现为肿块17例,钙化13例,致密影8例,局部结构紊乱6例,单支导管扩张3例,血管影增多、增粗6例.结论:影像学是小乳癌诊断的主要手段,能区别乳房各种不同组织的不同密度,能发现较小的乳腺肿块,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乳腺X线钼靶摄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作者:温义成;董宁;李兴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PTEN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现状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抑癌基因的失活、突变与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一些家族性癌症综合征以及许多散发性肿瘤的分子病理形成中,均存在PTEN基因的突变与丢失,然而,在子宫内膜癌中PTEN基因的突变发生率高,而且在已被认为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有关的基因中,也以PTEN基因的突变发生率高.由此可见,PTEN基因的突变、丢失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关系甚为密切.

    作者:于洋;王兴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双奇口服液多糖含量的测定

    目的:建立测定双奇口服液总多糖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测定总多糖的含量.结果:葡萄糖质量浓度在1.99~9.95μg·mL-1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7%,RSD=0.28%;3批样品所测得的总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2.87、2.95、2.92 mg·mL-1.结论: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双奇口服液中总多糖含量,快速准确,稳定性好,可作为该制剂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佟丽华;梁启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榄香烯和VEGF多克隆抗体联合应用对C6胶质瘤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榄香烯和VEGF多克隆抗体联合应用对昆明小鼠皮下C6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昆明小鼠皮下C6胶质瘤模型,将接种成瘤后的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Ⅰ组给予生理盐水,Ⅱ组给予榄香烯,Ⅲ组给予VEGF多克隆抗体,Ⅳ组给予榄香烯和VEGF多克隆抗体;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切片.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实验组肿瘤标本见到较多的坏死灶,其中肿瘤细胞可见较多的核破裂,对照组肿瘤标本血管数量较实验组多,血管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增生.肿瘤组织坏死程度和血管的减少量Ⅳ组多于Ⅲ组和Ⅱ组.结论:榄香烯和VEGF多克隆抗体联合应用能更好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具协同的作用.榄香烯和VEGF多克隆抗体均可促进细胞凋亡,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作者:廉晓宇;李显伟;李英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