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用AHP模型综合评估学生体质健康

黎小沛;侯军儒;吕世成;阎金禄

关键词:体质, 评价, AHP模型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的手段用AHP模型以人-机对话的方式对我国各省市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和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得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排序权值.结论:这种方法具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特点,能够充分考虑到人在体质与健康综合评估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价方法.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F/T PSA 比值和PSA密度对PSA灰区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和PSA密度对诊断灰区中前列腺癌的意义.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并计算比值(F/T)、PSA密度(PSAD).结果:33例前列腺癌患者组与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T-PSA值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F-PSA、PSAD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F/T值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当F/T<0.16时,诊断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正确率分别为72.7%(24/33)和86.7%(26/30),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当PSAD<0.15 ng/ml/cm3时,诊断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正确率分别为69.7%(23/33)和56.7%(17/30),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F/T PSA比值和PSAD对PSA灰区中前列腺癌诊断具有明显临床意义.

    作者:张爱敏;张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由于视网膜循环障碍,一些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局限性视网膜缺氧,常因眼底出血、增殖或牵拉性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导致视力减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情绪波动可使血糖升高,加重视网膜病变,造成恶性循环.很多研究资料证实[1],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良好的社会支持具有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有利于身心健康;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和劣性的社会关系不利于缓解精神紧张,对身心健康有害.下面将通过焦虑自我评量表(SAS)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量表评分方法来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作用.

    作者:王荣兰;刘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SF-3000血液分析仪的应用评价

    目的:为了解SYSMEX公司生产的SF-3000型血液分析仪的主要性能,对该仪器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使用静脉EDTA-K2抗凝新鲜全血及厂家提供的质控品,对主要参数及白细胞分类以双盲法作了评价.结果:全血样品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的平均批内精密度(CV)均小于1%,白细胞(WBC)平均批内精密度(CV)为1.02%,血小板(PLT)平均批内精密度(CV)为4.21%.质控品性质稳定,上述5项参数20天间重复性测定:低值、高值质控物RBC、HGB、HCT的CV均小于1%.低值质控:PLT CV为6.27%,WBCCV为1.76%.高值质控:PLT CV为2.28%,WBC CV为1.01%.仪器白细胞5分类与显微镜检查结果比较,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鉴于该仪器主要指标评价结果符合设计要求,SF-3000是一台较理想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作者:侯敏;张连祥;蔡忠;蒲永;左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临床分离耐喹诺酮阴沟肠杆菌gyrA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耐喹诺酮阴沟肠杆菌DNA促旋酶gyrA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喹诺酮阴沟肠杆菌30株及敏感株10株,测定其对萘啶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yrA基因部分片断,对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检测gyrA突变情况.结果:30株耐喹诺酮菌株都检测到gyrA基因突变,PCR-RFLP均显示两条不同于敏感株的电泳带,其PCR-SSCP则检测到4种不同于敏感菌的迁徙率条带;而10株敏感菌均未检测到gyrA基因突变.结论:阴沟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与gyrA基因突变有关,gyrA基因第83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可能为其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于树云;单志英;祁伟;葛庚芝;毕玲;司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IPS Empress 2铸瓷技术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对IPS Empress 2新型铸瓷系统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价.方法:使用IPSEmpress 2铸瓷系统相关设备及材料对要求前牙美容修复的患者进行全瓷冠桥的设计修复.计21例患者,118颗前牙,其中双端基牙的全瓷桥3例,其余为单冠修复.临床病例选择、设计、牙体预备、技工加工等均依铸瓷冠桥适应症及设备、材料的基本要求,使用配套粘结剂粘结固定.1周内常规复诊.结果:经3~8个月临床观察,除1颗牙冠因牙体预备不足咬(牙合)力大,舌侧冠薄导致崩瓷以外,其余修复牙边缘密合无龈炎出现,冠桥稳定,未出现不良牙髓反应,尤其光学通透性佳,自然逼真,美学效果良好.结论:IPS Empress 2铸瓷系统比第一代产品提高了强度,生物相容性好,刺激性小,修复体自然美观.

    作者:刘春年;郭平川;王平;郭智舜;葛永红;周国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前方牵引器结合Ⅲ类牵引矫治骨性反(牙合)的效果评价

    骨性前牙反(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严重影响外观和咀嚼功能,常表现为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此异常骨面形随生长发育日益加重[1],因此主张早期治疗.临床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形面具或颌间牵引等方法进行矫治均可收到较好效果[2~4].本文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结合Ⅲ类颌间牵引矫治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通过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的测量分析,揭示其对硬软组织侧貌的影响,并对该种矫治方法的疗效作出评价.

    作者:后岷红;陈斌;苏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常规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早期疗效.方法:将68例AMI患者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量组,于AMI后24 h内给予口服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LDL-C、HDL-C)、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舒张率(△D%)、血浆内皮素1(ET-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以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结果:大剂量组服药2周后血脂TC、TG、LDL-C下降(P<0.05),(D%、t-PA明显增高(P<0.01),ET-1、PAI-1明显减低(P<0.01);常规量组上述指标均无变化.结论:对AMI患者给予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在早期提高血管内皮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剂量.

    作者:袁晓华;张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2型糖尿病(T2DM)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采用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及体外LDL氧化修饰法检测T2DM无AS组(51例),T2DM有AS组(27例)、正常对照组(30例)OX-LDL水平.结果:T2DM有AS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T2DM无AS组比较,OX-LDL水平有显著性差别(P<0.001),T2DM无A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X-LDL水平无显著性差别(P>0.05),T2DM患者OX-LDL与TC、TG、LDL成正相关,与HDL成负相关.结论:DM患者OX-LDL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AS的一个可靠指标,DM脂代谢异常是DM发生AS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于立宏;田刚;王金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治疗

    我院自1997年~2002年共收治需要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脑脊液鼻漏(TCSFR)患者11例,报道如下.

    作者:薛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及其受体的变化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其受体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9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TNFa和其两种可溶性受体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SAP组和AMI组)TNFa和其两种可溶性受体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AMI组TNFa水平显著高于SAP组.结论:血浆TNFa及其可溶性受体与冠心病的发病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郭金玲;张连凤;王金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爱维治、弥可保和东莨菪碱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爱维治、弥可保和东莨菪碱(654-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控制患者血糖的同时,分别给予弥可保500μg肌注,隔日1次,20天为1疗程,有效后继续肌注1疗程,然后改为口服;爱维治组给予爱维治1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点滴,每日1次(qd),14天为1疗程;654-2组则给予血塞通0.3+654-2 1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点滴,14天为1疗程.结果:肢体疼痛的改善率,爱维治组分别高于弥可保组和654-2组,肢体麻木的改善率,弥可保组高于爱维治组;感觉减退的改善率,弥可保组优于654-2组(P<0.01).结论:对肢体麻木及感觉障碍的改善,弥可保优于爱维治,而爱维治则对肢体疼痛的疗效优于弥可保,优于血塞通+654-2.

    作者:王学军;常宝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整体护理在老年病房实施的体会

    近年来,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我国蓬勃发展,这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把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促进和恢复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1].通过整体护理的开展,明显提高了病人对护士的工作满意率,现将我科2003年1月~2003年10月的236例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富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IGF-1与TNF-α相关性评估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y-1,IGF-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y-α,TNF-α)浓度关系.方法:分别测定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组血浆IGF-1浓度,TNF-α浓度,基础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值,分别作统计学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IGF-1及TNF-α均有明显差别(P<0.01),但2型糖尿病组血IGF-1水平与TNF-α浓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血浆IGF-1与TNF-α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相关,可能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起作用,但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IGF-1与TNF-α之间无平行相关关系.

    作者:张燕;徐炯;杨卫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型糖尿病妊娠后安置胰岛素泵至足月分娩1例

    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都需以胰岛素治疗为大家所共识.但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孕期的胰岛素用量比较难以掌握,具体用量与孕妇体重、孕周及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取决于血糖升高程度[1].传统的治疗方法为皮下注射胰岛素,其存在发生低血糖反应及注射痛苦的缺点.而胰岛素泵的使用可避免或减轻上述不足,现将我院2002年收治的1例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后,安置胰岛素泵至足月分娩的病历分析如下.

    作者:黄立;陈叙;李延杰;李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ECL法定量检测血清胰岛素的方法学评价

    电化学发光作为一种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已引起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此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免疫分析、核酸杂交分析和其它生化物质的测定,大大推动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笔者主要是对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方法学的探讨.

    作者:赵耕;刘德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不同方法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附30例报告)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行超选择性脾动脉插管,分析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结果:30例脾亢病人均收到良好的疗效,脾下极动脉栓塞组较脾动脉主干栓塞组术后反应轻微.结讨:部分性脾栓塞是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脾下极动脉栓塞在收到良好疗效的同时可使术后反应有所减轻.

    作者:于长鹿;贺能树;董卫国;王涛;祁兵;李津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用AHP模型综合评估学生体质健康

    目的:综合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的手段用AHP模型以人-机对话的方式对我国各省市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和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得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排序权值.结论:这种方法具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特点,能够充分考虑到人在体质与健康综合评估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价方法.

    作者:黎小沛;侯军儒;吕世成;阎金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乳腺癌肌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性乳腺癌肌间淋巴结转移(Interpectoral lymph nodes metastases;IPN metastase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的427例检出肌间淋巴结的女性原发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肌间淋巴结的检出率和转移率分别为27.3%和8.4%.单因素分析结果:IPN转移和IPN无转移患者在术前淋巴结状况、肿瘤直径、肿瘤临床分期、术后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16;相对危险度=1.901)和术前淋巴结状态(P=0.006;相对危险度=1.766)是乳腺癌患者发生肌间淋巴结转移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PN转移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55.3%;30.3%)明显低于IPN无转移患者(81.7%;58.3%),P=0.000.结论:肿瘤直径和术前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患者发生肌间淋巴结转移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女性原发乳腺癌IPN转移患者的预后不良.

    作者:赵凯;宁连胜;曹旭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探讨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18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情况.结果:患者以上腹部不适、进行性消瘦、贫血、返酸为主要临床表现,术前确诊5例,消化道造影确诊2例.结论: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症状和体征与胃癌相比并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应结合消化道造影、胃镜及反复活检综合判断.

    作者:丁钋;王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尿黄体生成激素半定量测定在人工授精助孕技术中准确预测排卵的应用

    目的:探讨尿黄体激素(LH)半定量检测试纸在指导受孕、恰时安排人工授精及准确预测排卵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尿LH半定量检测试纸,观察尿LH值在排卵前后的不同变化,及时测出LH起始峰到排卵前的高峰值,恰当选择排卵的佳时间指导受孕或选择佳时机使用HCG确定行人工授精日,同时检测阴道B超及血LH值.结果:对患者的180个排卵周期的观察,其中150个人工授精治疗周期,30个自然排卵周期,显示尿LH半定量检测试纸结合阴道超声,可为不孕夫妇指导受孕;尤其在适时使用HCG确定人工授精时机的助孕技术中,取得了较好的符合率86.21%.结论:应用简便的尿LH半定量检测试纸结合阴道B超可恰当选择排卵的佳时间,指导受孕尤其可选择佳时机使用HCG确定行人工授精日,增加了预测排卵的指标,解决了生殖医学工作者准确判定排卵日的难题.

    作者:随笑琳;宋学茹;赵晓徽;白晓红;赵一;吴凤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