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核壳纳米纤维增强义齿基托树脂力学性能的研究

杨清岭;林瑞峰

关键词:核壳结构, 纳米纤维, 基托树脂, 力学性能
摘要:目的:研究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对牙科基托树脂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方法:采用铺层法将 PAN-PMMA核壳纳米纤维按照不同的质量分数加入到基托树脂中,空白组是纯基托树脂;用65mm×10mm×3mm的标准模具制作试样,每组8个.在万能力学测试机上用三点弯曲法测试各组的弯曲强度、模量,结果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SEM观察各组样条断面纤维与树脂界面及纤维分散状态.结果:1%纳米纤维增强组弯曲强度和模量较空白组分别增加了21.2%、11.3%,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SEM结果显示纤维分散较好,试样断面拔出的纤维表面粗糙,二者界面较好.结论:PAN-PMMA核壳纳米纤维能够提高基托树脂基质的力学性能.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CT诊断及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此病的诊治,关系到患儿今后人生,引起患儿家属及医务人员高度关注.本文收集48例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梁烈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左旋氨氯地平与硝酸异山梨酯合用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我院自2006~2008年10月采用氨氯地平与硝酸异山梨酯合用对40例、心绞痛患者进行心功能及临床疗效观察如下.

    作者:崔万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23例行手术治疗(A组),17例行非手术治疗(B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IA分级情况比较分析.结果:每个患者随访10个月.依据神经功能改善国内标准,A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2.60%,B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4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预后相对较好.只要术式选择合理、手术操作正确,颈前路、颈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较理想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李素飞;杜文延;赵云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分离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胞的耐药特性,探讨其耐药机理,为临床治疗选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K-B法分别测试40株黏液型和40株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0%~35%,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为40%~60%.结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耐药性较弱,且明显弱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但因其存在生物膜,体内用药时耐药率较高,因此临床培养鉴定出铜绿假单胞菌时,应注意是否为黏液型,以便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陈利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阴茎折断病例综合分析

    阴茎折断又称阴茎海绵体破裂,指阴茎在勃起状态下受直接外伤作用造成白膜和海绵体的破裂,是泌尿外科少见的急症.自1952年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报道1400多例[1,2].本文对国内1994~2004年(CHKD期刊全文库)发表的56篇文献中4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钟春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黄尼膜剂治疗复发性口疮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黄腐植酸钠与尼美舒利合剂制成的药膜治疗大鼠复发性口疮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用免疫方法建立口腔溃疡动物模型并观察黄尼膜剂对实验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黄尼膜剂能明显缩短溃疡面愈合时间,降低口腔溃疡大鼠血中白细胞数量,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各给药组病理变化均较模型组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给药组中的TNF-a均较模型组少.结论:黄尼膜剂对复发性口疮大鼠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优于碘甘油上药组(P<0.05),而与甲硝唑药膜组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孙庆顺;王金刚;于婷婷;王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两种非贵金属烤瓷冠对牙龈影响

    目的:探讨镍铬合金烤瓷冠和钴铬合金烤瓷冠对牙龈组织的影响,比较和评定两种烤瓷冠的修复效果,指导临床修复体的合理选择,初步探索修复后出现的一系列牙周症状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选择临床病例48例,均为单冠修复患者,随机分别进行镍铬合金和钴铬合金PMF修复各24例,分别于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吸取患牙龈沟液(GCF)并定量,在实验室对GCF量,GCF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试验牙修复前指标接近(P>0.05),修复后1个月两组试验牙的三项指标均高于修复前但是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修复后3个月和6个月镍铬合金组的GCF量以及GCF-AST的量均高于同期的钴铬组(P<0.05),不同时期GCF中IL-6的含量在两组中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钴铬合金 PFM是一种较镍铬合金PFM对牙周组织健康影响更小的修复体.

    作者:石旭旭;朱晓敏;毛艳;张铁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刺五加皂甙对肝癌SMMC-7721细胞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刺五加皂甙(Acanthopanax Senticosus ASS)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刺五加皂甙以不同浓度和时间作用于肝癌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刺五加皂甙(0.25mg/mL、0.5mg/mL、1.0mg/mL)作用于肝癌细胞,随着作用时间和剂量的增加,bcl-2表达降低bax的表达增高.结论:刺五加皂甙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cl-2表达降低,bax的表达增高有关.

    作者:王秀岩;杜爱林;吕冬霞;范晓艳;金岳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青蒿琥酯影响大鼠异位内膜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6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青蒿琥酯10mg/kg·d、青蒿琥酯50mg/kg·d、青蒿琥酯100mg/kg·d,采用灌胃法连续给药15d,观察各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通过CD34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各给药组大鼠第3次剖腹种植物体积缩小,与第2次剖腹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第3次剖腹时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2)青蒿琥酯治疗后各组的大鼠异位组织中VEGF表达和MVD数量与同时间的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随着青蒿琥酯剂量的增加,各组种植物体积、VEGF表达和MVD数量与同时间的空白组相比明显减少.(4) 青蒿琥酯各治疗组异位内膜MVD数量与VEGF表达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5)空白对照组异位内膜MVD数量与VEGF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青蒿琥酯能明显缩小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种植物体积、抑制异位子宫内膜VEGF蛋白表达及减少MVD数目,证实它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表达实现其对异位病灶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有望成为EMs抗血管生成治疗新药.

    作者:王丹;宋继荣;曲亚兰;卢北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30例临床分析

    脑血管病是三大高发病之一,也是神经科收住院的主要病种,肺部感染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合并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其预后,往往是导致脑血管病死亡的直接原因,甚至超过脑血管病本身,如何预防及治疗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我科住院的188例脑血管病中合并肺部感染30例的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不缝黏膜小肠单层吻合20例体会

    不缝黏膜小肠单层吻合技术(黏膜下吻合技术)已逐渐在临床应用,其疗效确切可靠,并发症少.笔者自2007-10~2009-02应用该法实施小肠吻合20例,效果满意,体会如下.

    作者:王柏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迷迭香精油及其主要成分对HepG2细胞毒性研究

    迷迭香(Rosmarimus officinalis L.)别名艾菊,系唇形科迷迭香属植物,为多年生常绿灌木.迷迭香叶富含精油,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之功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通过MTT法检测迷迭香精油及其主要成份对肝癌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迷迭香精油抗肝癌作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其在医药和香料工业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莉;王琳;李竹;马雪梅;徐鹏;刘君星;王宇;张秋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hip,DDH) 是儿童骨科常见疾病之一, 其诊断和治疗也较困难.1000年前Hipkosates首先报道此病,直到1935年,Ortalani发明Ortalani试验,DDH患者才得以早期诊断,对DDH的早期治疗起到重要作用义.在长期的临床和试验研究中,广大学者们积累了DDH早期诊断的丰富经验,笔者将近几年来对该病早期诊断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张立军;杨根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宫颈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MVD-CD10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微血管密度(MVD -CD10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9例宫颈癌患者及对照组HIF-1α的表达情况及测定MVD -CD105值.结果:HIF-1α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组织各组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IF-1α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05标记的MVD值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 .HIF-α阳性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表达值,两者呈正相关(r<0.712,P<0.05).结论:HIF-1α在宫颈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说明HIF-1α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MVD-CD105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发展程度相关,说明血管生成在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HIF-1α阳性组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二者密切相关,说明宫颈癌中HIF-1α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毅;胡玉红;杨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叶金钱草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小叶金钱草中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lltimaC18(150mm×4.6mm,5μm)柱,以甲醇-水-磷酸(500:500: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360nm柱温:30℃.结果: 该法线性关系良好,槲皮素平均回收率为95.42%,RSD为3.11%;山奈素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为0.978%.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小叶金钱草的质量控制.

    作者:丁立新;李春英;孙启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因敲除与基因沉默

    基因敲除(gene knock out)与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都是自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两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二者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本质的不同.但是,近来有很多文章常把二者搞混,常见的是误把本属基因沉默的RNA干扰(RNAi)说成是基因敲除.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两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都会造成不应有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二者的特点和异同.

    作者:吕学诜;吕仁杰;吕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胫骨骨折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性研究

    胫骨骨折较为常见.胫骨骨折损伤程度严重,伤情往往比较复杂.现在的手术方法多采用加压钢板,加锁髓内钉,外固定支架等方法治疗.自2006~2008年以来我院对70例胫骨骨折患者采用加压钢板和加锁髓内钉手术治疗,对所取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朴宁;王超;李昊阳;辛兆旭;李金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腹腔注射五氟尿嘧啶影响大鼠异位内膜生长的试验研究

    目的:试验建立自体移植性子宫内膜异位症Wistar大鼠模型,探讨5-氟尿嘧啶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给药剂量的疗效.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4周后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30mg/kg组、5-氟尿嘧啶20mg/kg组、5-氟尿嘧啶10mg/kg组,各2周,观察各组异位病灶在给药前后体积及形态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异位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值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各给药组异位病灶体积较用药前缩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VEGF、MVD的表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5-氟尿嘧啶抑制异位病灶生长及模型鼠异位内膜分泌相关因子VEGF以及MVD的表达,提示随着对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了解和预防措施的加强,5-氟尿嘧啶有望能作为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方法.

    作者:曲亚兰;宋继荣;王丹;张玉萍;卢北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68例后外侧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不断向更可靠更精细的方向发展,然而在这个领域中的微创手术则代表了新技术.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replacement,THR)手术切口通常为20~30cm,尽管拥有良好的手术视野,但也带来了大量的失血和术后较长时间的恢复.我们2007-02~2008-06施行后外侧小切口THR151例患者168例髋,分析如下.

    作者:丁强;尚宏喜;刘安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川芎嗪对外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视网膜GAP-43的表达

    视神经挫伤是一种常见的眼外伤,损伤后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常致永久性视功能丧失,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病.

    作者:安丽;刘远光;王玉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