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然
目的:观察黄腐植酸钠与尼美舒利合剂制成的药膜治疗大鼠复发性口疮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用免疫方法建立口腔溃疡动物模型并观察黄尼膜剂对实验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黄尼膜剂能明显缩短溃疡面愈合时间,降低口腔溃疡大鼠血中白细胞数量,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各给药组病理变化均较模型组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给药组中的TNF-a均较模型组少.结论:黄尼膜剂对复发性口疮大鼠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优于碘甘油上药组(P<0.05),而与甲硝唑药膜组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孙庆顺;王金刚;于婷婷;王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脑梗塞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对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对脑梗塞预后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40例脑梗塞病人心态与病情相关指标(血压,血脂,血糖,体重)变化的临床观察,初步探索了脑梗塞患者不同心态对相关病情指标的影响,为脑梗塞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
作者:马晓惠;龚卫东;康宁;李梅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刺五加中刺五加苷E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Symmetry-C18(4.6mm×250mm),乙腈/1%冰醋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 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结果: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中刺五加苷E的含量有效可行.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测定刺五加中刺五加苷E的含量的有效方法,可用于不同剂型刺五加的质量评定及临床血药浓度检测.
作者:胡广东;胡新海;宋铁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口腔颌面外科的手术范围逐渐扩大.口腔颌面部,因上接颅脑,下连颈部大血管和重要神经,是呼吸道上端、消化道的入口,腔隙多、易感染,手术和原发病常不同程度地导致解剖结构改变和生理功能障碍,吞咽、语言沟通障碍或颅面部畸形必然加重病人心理负担,导致病人产生心理障碍[1].因此,这类患者往往表现出与其他病种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适当做好心理护理,可以减轻病人精神负担,有利于手术成功.
作者:姜晓艺;宋丽娜;张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基因敲除(gene knock out)与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都是自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两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二者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本质的不同.但是,近来有很多文章常把二者搞混,常见的是误把本属基因沉默的RNA干扰(RNAi)说成是基因敲除.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两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都会造成不应有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二者的特点和异同.
作者:吕学诜;吕仁杰;吕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其结石取出率为90%左右,对于大结石采用经内镜机械碎石可使结石清除率达95%以上,然而取石治疗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为1%~24%[1~3].预测EST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因素,对于临床减少结石复发率,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EST取石后再发胆总管结石病例,探讨其与结石复发的关系.
作者:贾红杰;李佳;陈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血管生成素-2、Ki-67和CD31在血管瘤增生及退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核转录因子p65、血管生成素-2、CD31、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CD31表达水平高于退化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p65、血管生成素-2表达水平高于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p65、血管生成素-2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核转录因子p65与血管生成素-2相关性分析在血管瘤发展过程中呈正相关(P<0.01);核转录因子p65与Ki-67相关性分析在血管瘤发展过程中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血管瘤组织中,核转录因子p65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素-2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核转录因子p65可能通过正向调控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而促进血管瘤的形成;核转录因子p65可能成为新的血管瘤病理分型标记物.
作者:毕庆伟;赵雯雯;包殿瑞;刘树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6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青蒿琥酯10mg/kg·d、青蒿琥酯50mg/kg·d、青蒿琥酯100mg/kg·d,采用灌胃法连续给药15d,观察各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通过CD34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各给药组大鼠第3次剖腹种植物体积缩小,与第2次剖腹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第3次剖腹时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2)青蒿琥酯治疗后各组的大鼠异位组织中VEGF表达和MVD数量与同时间的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随着青蒿琥酯剂量的增加,各组种植物体积、VEGF表达和MVD数量与同时间的空白组相比明显减少.(4) 青蒿琥酯各治疗组异位内膜MVD数量与VEGF表达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5)空白对照组异位内膜MVD数量与VEGF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青蒿琥酯能明显缩小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种植物体积、抑制异位子宫内膜VEGF蛋白表达及减少MVD数目,证实它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表达实现其对异位病灶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有望成为EMs抗血管生成治疗新药.
作者:王丹;宋继荣;曲亚兰;卢北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小叶金钱草中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lltimaC18(150mm×4.6mm,5μm)柱,以甲醇-水-磷酸(500:500: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360nm柱温:30℃.结果: 该法线性关系良好,槲皮素平均回收率为95.42%,RSD为3.11%;山奈素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为0.978%.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小叶金钱草的质量控制.
作者:丁立新;李春英;孙启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全瓷材料学的研究发展,尤其是铸瓷的强度和美观可满足许多临床修复的要求.由于全瓷修复体无金属基底,因而其光学效果优于金瓷冠,颜色与半透明性更佳,故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铸瓷因有与牙釉质接近的透明度和折射率,外观颜色与天然牙相差无几,可达到佳美学效果.但是修复体碎裂则成了限制其发展的障碍.利用铸瓷修复体修复Ⅱ类洞型缺损,嵌体是外形线长的修复体,只能在龋坏率低、牙冠有足够高度和余留牙壁的厚度以使其获得固位与抗力.所以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侯玉泽;侯玉一;刘杰;肖月;朱建华;李德超;高士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脑栓塞是由栓子随着血液循环,经过颈动脉或椎动脉进入颅内动脉系统,使血管腔发生急性闭塞,引起其供血区缺血坏死,产生一系列相应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其中心源性栓子占60%~75%,而有以房颤是常见原因[1].本院自2005-07~2007-10共收治房颤致脑栓塞42例,我们用罂粟碱注射液配合抗凝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海城;姜雪萍;王长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scapular fractures SP)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更好地治疗本病.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1~2008-01收治的118例SF的临床资料.其中行X线检查118例,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者42例.根据Hardegger和Miller的分型方法分别采用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结果:随访9~50个月.根据Rowe的疗效评价标准,非手术组79例,优良率为78.48%.手术组39例,优良率为79.49%.结论:多数SF无需手术治疗,经短期制动及功能锻炼后即可获得满意疗效,但移位严重及浮肩损伤等应强调手术内固定.
作者:付庆斌;赵茂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分离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胞的耐药特性,探讨其耐药机理,为临床治疗选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K-B法分别测试40株黏液型和40株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0%~35%,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为40%~60%.结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耐药性较弱,且明显弱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但因其存在生物膜,体内用药时耐药率较高,因此临床培养鉴定出铜绿假单胞菌时,应注意是否为黏液型,以便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陈利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23例行手术治疗(A组),17例行非手术治疗(B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IA分级情况比较分析.结果:每个患者随访10个月.依据神经功能改善国内标准,A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2.60%,B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4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预后相对较好.只要术式选择合理、手术操作正确,颈前路、颈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较理想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李素飞;杜文延;赵云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阴茎折断又称阴茎海绵体破裂,指阴茎在勃起状态下受直接外伤作用造成白膜和海绵体的破裂,是泌尿外科少见的急症.自1952年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报道1400多例[1,2].本文对国内1994~2004年(CHKD期刊全文库)发表的56篇文献中4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钟春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是Pei等于1997年用差异PCR方法首先从大鼠垂体肿瘤细胞系GH4中分离出的一种癌基因,研究发现PTTG能在多种肿瘤中表达的,PTTG蛋白具有多种功能,它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信号转导等多种重要机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TTG可以促进核内癌基因(c-myc)、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其他促瘤因子的表达,其中bFGF与PTTG的关系为密切,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是通过bFGF而实现的.
作者:刘杰;范宗宪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 AM)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病多发生于年龄在30~50岁的多产妇女.多个研究提示在育龄妇女中,AM的发病率约为10%~15%[1].在美国,AM是子宫切除的第三个常见的指征[2].AM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良性疾病,具有肿瘤的某些特征,如种植、浸润、复发等.因此,研究AM发生发展的机制,探求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敬媛;刘园园;刘斐丽;卢北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产前出血是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回顾我院1999-01~2008-12住院分娩产妇共8247例,其中发生产前出血102例.通过对产前出血的临床分析,探讨产前出血的原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钰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和具有胃黏膜的Meckel 憩室.其中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常见,故消化性溃疡通常是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分别又称为胃溃疡(gastric ulcer,GS)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un ulcer,DU)[1].消化性溃疡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之一,疼痛具有周期性发作特点,一般秋冬至早春为好发季节.经内科治疗后容易复发,也容易引起大出血、急性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约有5%胃溃疡病例可以发生恶变[2].
作者:苏红梅;王玉萍;戚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 护士已经成为医院健康教育的主流[1].如何运用高质量的教育手段, 提高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势在必行.
作者:黄金香;姜明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