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视明;刘亚辉;马亮;吴丽丽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其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市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的12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休克组30例和非休克组90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在皮肤颜色改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延长、肢端温度降低、脉搏减弱、反应低下、神志改变、肌张力减弱、心率增快、尿量减少和血压下降[以收缩压足月儿≤50 mmHg(1 mmHg=0.133 kPa)、早产儿≤40 mmHg)]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非休克组比较,休克组在皮肤颜色改变、CRT延长、肢端温度降低、脉搏减弱和反应低下方面改变更明显(均P<0.01),而在神志改变、肌张力减弱、心率增快、尿量减少和血压下降方面改变不显著(P>0.05).结论 皮肤颜色改变、CRT延长、肢端温度降低、反应低下是新生儿窒息性休克的早期临床表现,是判断新生儿窒息性休克早期较敏感的诊断指标,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徐建强;孙乐科;万建华;樊爱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骨髓中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异常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的疾病.AL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多因素的过程.其中,表观遗传修饰的异常是白血病的发生、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表观遗传是指在核酸序列水平上不涉及基因组改变的遗传变化,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微小RNA( microRNA,miRNA)表达[1].miRNA是新近发现的一类在动、植物及病毒中广泛存在的单链非编码RNA,可以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2].
作者:揭小梅;张华华;杨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C和牛磺酸对铁过载小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右旋葡萄糖铁剂的方法,获得急性铁过载小鼠模型.急性铁过载小鼠再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维生素C(150 mg·kg-1)、牛磺酸(420mg· kg-1)、1/2维生素C(75 mg·kg-1)+1/2牛磺酸(210mg· kg-1)和0.5 mL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给予0.5 mL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提取各组小鼠血浆测定血浆CK、LDH值,提取各组小鼠心脏测定心肌的MDA、GSH-PX、SOD值.结果 维生素C组、牛磺酸组和1/2维生素C+1/2牛磺酸组小鼠的血浆CK活性显著低于铁过载组(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C和牛磺酸对小鼠血浆CK活性的影响有协同作用(P<0.05).铁过载组小鼠血浆LDH活性比其他4组小鼠血浆LDH活性明显升高(P<0.05),其他4组之间小鼠血浆LDH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C组、牛磺酸组和1/2维生素C+1/2牛磺酸组小鼠心肌MDA含量比铁过载组明显降低(P<0.05),但和对照组小鼠心肌MDA含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C和牛磺酸对降低小鼠心肌MDA的含量有协同作用(P<0.05).铁过载组小鼠心肌SOD活性比牛磺酸组、1/2维生素C+1/2牛磺酸组和对照组小鼠明显降低(P<0.05),牛磺酸组、1/2维生素C+1/2牛磺酸和对照组心肌SOD活性3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维生素C对铁过载引起的小鼠心脏损伤有保护作用;维生素C和牛磺酸在改善铁过载对小鼠所造成的心脏损伤方面有协同作用.
作者:曾雅娟;徐群英;冯建高;胡敏;张中伟;冯花;杜峥;钟荣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肺部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56例经CT扫描和手术证实的周围型肺部肿块行MRI常规和DWI扫描(b=0、300、500、700、900 s·mm-2),并得到各b值的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采用5分制评分法对2种参照物(胸髓和胸壁肌肉)DWI的病灶信号强度进行评分,采用t检验和ROC曲线进行对比并评价DWI诊断肺部良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同时对各b值对应的ADC值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以肌肉为参照时,肺癌和良性病变的DWI信号强度评分分别为(3.97±1.21)、(2.55±1.4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36);病灶的信号强度≥3判为癌症,其诊断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66.7%.以胸髓为参照时,肺癌和良性病变的DWI信号强度评分分别为(4.23±0.99)、(2.94±1.4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5);病灶的信号强度≥3判为癌症,其诊断敏感性为94.7%和特异性为50.0%.以肌肉和胸髓为参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8、0.72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2种评分方式的诊断能力来看,以肌肉为参照的评分方式略优于以胸髓为参照.各b值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与肺部炎症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0T磁共振行肺部DWI成像,DWI的信号强度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肌肉为参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肺部ADC值不能作为定量诊断标准.DWI可能成为肺部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一种新的辅助技术手段.
作者:王敏君;张伟;张宁;彭德昌;李五根;李朸;肖香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BiPAP无创通气在治疗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3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PAP无创通气组18例和常规治疗组16例.2组患者均给予心电监测,持续动脉血气分析,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治疗组选择鼻导管高流量供氧(6 L·min-1),BiPAP无创通气组选择连接BiPAP呼吸机.结果 治疗1、6h后,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末梢血氧饱和度(SaO2)显著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降低(均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1、6h后BiPAP无创通气组PaO2、SaO2升高更明显,心率、呼吸频率降低更明显而至正常水平(均P<0.01).治疗1h后BiPAP无创通气组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0.0%) (P<0.05);BiPAP无创通气组有2例(11.1%)、常规治疗组有8例(50.0%)病情未见好转予以气管插管转成有创通气,2组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药物治疗比较,BiPAP无创通气治疗更有利于病情缓解,对提高抢救危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成功率有重要价值.
作者:邓志辉;于化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在宫角妊娠未破裂型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宫角妊娠27例临床资料,总结开腹手术、腹腔镜、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角妊娠的效果.结果 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成功率达100%,与直接腹腔镜手术比较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结论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角妊娠安全有效.
作者:刘冬萍;刘仙;赵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前病变机会性筛查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门诊患者进行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OS),筛查方法包括液基细胞学(TCT)、高危型HPV检测,以及液基细胞学检查加高危型HPV-DNA检测,并经阴道镜检查,病理确诊富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 共收治门诊患者112 692例次,其中接受OS 14 106例次,占门诊例次12.44%.液基细胞学检出宫颈细胞学异常2 219例,占15.83%,诊断为CIN Ⅰ 556例,CINⅡ为189例,CINⅢ为72例,宫颈浸润癌为21例.CIN Ⅰ+CINⅡ+CINⅢ+宫颈浸润癌总计838例(5.98%).结论 医院内就诊患者筛查顺从性好,且宫颈病变检出率高,机会性筛查能有效便捷的查出宫颈病变,及时进行规范性治疗,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何林生;石玉发;刘丝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酚妥拉明注射液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重症肺炎患儿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对照组36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组(治疗1组)37例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酚妥拉明注射液组(治疗2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1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 mg·次-1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50 mL中静脉滴注或微量泵泵入、30 min泵完,2次·d-1;治疗2组在治疗1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注射液0.5 mg· kg-1·次-1加入10%葡萄糖20~50 mL中静脉滴注或微量泵泵入、30~60 min泵完,2次·d-1.3组疗程均为7d.观察3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治疗2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组(97.3% vs 69.4%、86.5%,P<0.05).治疗2组患儿治疗后热退时间、心衰消失时间、止咳时间、气促改善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治疗1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酚妥拉明注射液可以提高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
作者:朱亚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PTC的76例患者89个癌结节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4.43.常规二维超声显示89个癌结节中61.8%(55/89)表现为实性低回声,43.8%(39/89)的癌结节内见砂粒样微小钙化.彩色多普勒显示79.8%(71/89)的癌结节内有较丰富血流信号(Ⅱ级、Ⅲ级).27例患者经病理证实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有21例患者合并有其他良性病变(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腺瘤8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结论 综合分析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声像特点,并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将有助于提高PTC的超声诊断率.
作者:谢天;李沿江;杨毓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鉴别良、恶性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62例,其中恶性淋巴结病变48例,良性淋巴结病变14例.62例患者均行常规MRI检查(T1WI、T2WI)及SE-EPI DWI扫描(b值分别为:500、800、1 000 mm2·s-1),同时进行ADC的测量并计算淋巴结的平均ADC值.结果 良、恶性淋巴结在MRI 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与常规MRI扫描序列(T1WI、T2WI)对比,在DWI图像上淋巴结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且随着b值的增加,变形越明显.恶性淋巴结的ADC值为(0.827士0.431)×10-3 mm2·s-1,良性淋巴结的ADC值为(1.225±0.283)×10-3 mm2·s-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 DWI对鉴别良、恶性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较常规MRI更高,其ADC值可以定量分析良、恶性淋巴结病变.
作者:袁爱梅;尹建华;顾太富;曾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大鼠灌胃口服复方血栓通片后人参皂苷Rb1与Rg1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通过建立测定血浆中人参皂苷Rg1与Rb1的液质联用色谱法(LC-MS),测定8只大鼠灌胃给1 200 mg· kg-1的复方血栓通片后的血药浓度,通过DAS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统计分析.结果 大鼠灌胃给1200mg·kg-1的复方血栓通片后,血浆中人参皂苷Rb1与Rg1达峰时间均快,分别为1.02 h与1.05 h;与人参皂苷Rb1相比,人参皂苷Rg1原形在胃肠吸收较差,生物利用度低;人参皂苷Rb1半衰期长[(16.45±3.17)h]而人参皂苷Rg1半衰期短[(4.33±1.34)h].结论 复方血栓通片中人参皂苷Rb1与Rg1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对含该组分的新药研发和制剂研究等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胡锦芳;温金华;蒋丽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和比较地佐辛和布托啡诺分别联合芬太尼用于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 择期经腹子宫全切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镇痛泵组(F组),地佐辛和芬太尼镇痛泵组(D组)及布托啡诺和芬太尼镇痛泵组(B组),每组20例,比较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3组均获得了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VAS疼痛评分各时间段均≤3分,镇静评分(OAA/S值):B组分别大于F组、D组(t=2.276、t=2.447 1,均P<0.05).结论 地佐辛和芬太尼或布托啡诺和芬太尼联合用于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在药理作用方面可以取长补短.
作者:罗花梅;周文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分次推注法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一Ⅱ级拟自然分娩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150例为镇痛组,自然分娩未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50例为对照组.镇痛组在产妇有规律宫缩,宫口开至3 cm时,取L2-3间隙常规行硬膜外穿刺,穿刺顺利后在硬膜外腔向头侧置入导管2~3 cm,推注0.8%利多卡因4 mL,平卧后再推6 mL,麻醉10 min左右,产妇疼痛开始降低,确定无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及全脊麻表现,30 min后第一次推注0.12%罗哌卡因+2 μg·mL-1芬太尼混合液10 mL,以后每间隔1h分别推注混合液8、6、4 mL,宫口接近开全时停止给药.观察产妇镇痛效果(VAS评分)、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率、分娩方式等.结果 2组生命体征平稳,镇痛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第二产程、催产素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分次推注法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较好,经济、简便、安全,并能有效降低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率.
作者:刘志慧;白静珉;邓杨;袁翔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诊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6例急诊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均行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3.5~5 MHz)及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5~8MHz)检查.结果 11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均发生于单侧,其中左侧65例,右侧51例.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侧、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敏感性均明显低于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26.2%、27.5% vs 97.0%、98.0%,均P<0.01),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总敏感性明显低于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26.7% vs 97.4%,P<0.01).结论 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弥补经腹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不足,可以明显地提高对输尿管下段结石检查的敏感性,特别是在急诊超声诊断中具有优势.
作者:胡智安;韩鄂辉;张频;朱剑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联合米非司酮片终止瘢痕子宫14~20周妊娠引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2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瘢痕子宫妊娠14~20周)的孕妇按不同的引产方式分为2组:瘢痕子宫观察组11例,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片进行引产;瘢痕子宫对照组11例,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进行引产.将同期50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正常子宫妊娠14~20周)孕妇按不同的引产方式分为2组:正常子宫观察组25例,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片进行引产;正常子宫对照组25例,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进行引产.观察4组孕妇的胎盘娩出时间和产时出血量、阴道裂伤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 瘢痕子宫观察组总有效率与瘢痕子宫对照组、正常子宫观察组、正常子宫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观察组胎盘娩出时间、产时出血量与正常子宫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瘢痕子宫观察组胎盘娩出时间、产时出血量与瘢痕子宫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子宫观察组胎盘娩出时间、产时出血量与正常子宫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孕妇无一例出现阴道裂伤等并发症.结论 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片用于瘢痕子宫14~20周妊娠引产具有引产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瘢痕子宫妊娠引产须在严密观察下施行.
作者:张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ICU患者应用BT-2008多功能振动排痰机的使用效果.方法 对50例ICU患者(试验驵)使用BT-2008多功能振动排痰机排痰,对同期50例ICU患者(对照组)使用传统人工拍背方法排痰.比较2组排痰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2组患者排痰效果及护士疲劳程度.结果 试验组排痰前后患者心率、呼吸等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对照组排痰后心率、呼吸明显加快(均P<0.05);试验组排痰后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其排痰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74%)(P<0.05);试验组护士疲劳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重度疲劳占比分别为28%、46% (P<0.05).结论 BT-2008多功能振动排痰机疗效明显优于传统人工拍背方法,且BT-2008多功能振动排痰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极大地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作者:张莉华;张华虹;喻蓉艳;李冬英;郑青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1986年,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作为B细胞特异转录因子被Sen和Baltimore发现,因其能与免疫球蛋白κB轻链基因增强子序列(5'-GGGACTTTCC-3')特异结合,并促进κ链基因表达,故将之命名为NF-κB.在随后的研究发现,NF-κB在组织细胞中广泛存在,是生命活动中一重要的核蛋白因子,大量的研究显示在心衰、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哮喘、肿瘤、败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中,NF-κB及相关因子基因表达增高[1].
作者:袁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Ⅳ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0),2组均给予含铂两药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化疗第1天给予常规止吐药恩丹西酮、地塞米松、胃复安等;观察组在化疗第1天给予常规止吐药后,另给予奥美拉唑40 mg静脉注射,开始每12h1次,1~2 d后改为每日1次,用至化疗结束后1~2 d.对2组患者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和原始化疗方案疗程次数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总有效率分别为89.2%、75.7%,对照组恶心、呕吐总有效率分别为66.7%、6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原始化疗方案疗程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美拉唑对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延缓化疗药物耐药可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罗全英;陈璿瑛;王琳;魏筱华;彭小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lli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指由于不同原因使股骨头发生部分或完全性缺血,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ANFH病因可分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其中非创伤性病因中,激素的使用是常见病因之一[1].
作者:吴洪亮;段平国;刘德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住院2型糖尿病(2-DM)患者甲状腺功能状态.方法 检测247例住院的2-DM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三酰甘油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47例2-DM患者中甲状腺功能正常210例(A组)占85.1%(210/247),37例甲状腺功能异常占14.9% (37/247)中:亚临床甲减27例(B组)占10.9% (27/247);亚临床甲亢10例(C组)占4.1%(10/247).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3组间年龄、病程、HbA1c、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A组高于C组(P<0.05),B组与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B组高于C组(P<0.05),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2-DM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以亚临床甲减为主,且女性居多.
作者:张美英;罗芳;秦淑兰;熊燕;蔡霞;赖晓阳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