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鞍膈硬脑膜取检对垂体腺瘤侵袭性诊断的意义

姚益群;李东海;刘莉萍;曾而明;李洛

关键词:垂体腺瘤, 侵袭性, 鞍膈, 电镜, 光镜, 基质金属蛋白酶
摘要: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鞍膈硬脑膜的侵袭性,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2例垂体腺瘤标本根据术前影像学诊断分为A组(侵袭垂体腺瘤组,13例)和B组(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9例).行鞍膈硬脑膜的取检,分别在光镜、电镜下观察2组鞍膈硬脑膜纤维与腺瘤细胞之间生长方式的差异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垂体腺瘤中MMP-2、MMP-3、MMP-9的表达.结果 光镜下A、B 2组的鞍膈腺瘤细胞侵袭率分别为84.6%、3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镜下A、B 2组鞍膈腺瘤细胞侵袭率分别为85.7%、6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MP-2、MMP-3、MMP-9A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61.5%、92.3%,B组分别为22.2%、11.1%、3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鞍膈硬脑膜取检可以较好地反映垂体腺瘤的侵袭性;MMP-2、MMP-3、MMP-9的高表达和腺瘤侵袭性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参考指标.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结核分枝杆菌IFN-γ酶联免疫斑点检测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酶联免疫斑点(简称Elispot)检测技术对不同的人群进行检测,评价其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290例结核病人(结核组),其中肺结核221例中痰抗酸染色(AFB)阳性者89例, AFB阴性者132例;同时选取133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组.采用自行建立的Elispot技术对2组外周血结核菌特异性IFN-γ水平进行检测;对11例结核病人和10例健康者同时采用T-SPOT.TB试剂盒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Elispot反应阳性率结核组为83.79%,显著高于健康组的16.54%(P<0.001);AFB(+)肺结核病人阳性率为89.89%,AFB(-)肺结核病人阳性率为81.0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SPOT.TB与Elispot平行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结核菌特异性IFN-γ Elispot检测技术在结核诊断中显示出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临床结核病诊断的辅助手段.

    作者:黄华;陈心春;杨倩婷;廖明凤;张明霞;余卫业;周伯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胃癌个体化化疗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 ,手术是治疗胃癌目前惟一有效且有可能治愈早期胃癌的方法.但由于受诊断水平的限制,目前临床收治的大部分是进展期胃癌,单纯手术治疗无法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周鑫;揭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缺氧诱导因子-1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首先是由Semenza于1992年在低氧诱导的肝细胞癌细胞株Hep3B细胞的核提取物进行电泳位移分析时发现的一种蛋白质,它能与人红细胞生成素(erythopoietin,EPO)基因的3'端增强子的寡核苷酸序列特异性结合,并促进EPO转录.

    作者:黄锂新;吴星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MRI在甲状腺相关眼病严重度分级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不同严重度分级的MRI影像变化.方法 64例TAO患者采用NOSPECS标准评分及磁共振(MRI)行眼眶扫描,对MRI诊断及NOSPEC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NOSPECS 2级1例,MRI表现为眼眶软组织影增厚;3级13例,其中8例MRI显示眼外肌增厚;4级45例,MRI表现为眼外肌增粗,以肌腹部增厚为主;5级3例,MRI对角膜的显示欠满意;6级2例,MRI表现为视神经轴受压、行程改变.MRI对眼外肌受累的显示率明显高于NOSPECS评分(P<0.05).结论 MRI显示TAO不同严重度分级的病理改变,增加了早期不典型4级TAO的发现率,克服NOSPECS评分滞后的缺陷.

    作者:洪庆山;沈洁;薛耀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肝素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肝素治疗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FGR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标准肝素治疗组(n=30):标准肝素50~75 mg溶于5%葡萄糖氯化钠500 mL中静滴,1次/d,7~10 d为1疗程;低分子肝素治疗组(n=30):低分子肝素0.2~0.4 mL皮下注射,1次/d,7~10 d为1疗程;对照组(n=30):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复方丹参20 mL注射液静滴,1次/d,7~10 d为1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羊水量、脐血流、生物物理评分;胎心电子监护(NST);监测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每3天查1次血小板、凝血指标(APTT、PT);分娩前监测胎儿生长情况;分娩后记录新生儿体质量、胎龄、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畸形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素治疗后胎儿平均每周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明显增长(P均<0.05);胎儿生物物理评分、羊水指数、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体质量、胎龄明显增加(P均<0.05);脐血流、足月小样儿及早产的发生率降低(P均<0.05),均未出现胎儿畸形、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肝素治疗FGR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正确应用并做好监测,肝素治疗FGR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彭爱珍;蔡庆华;陈宁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重建心阻抗图测定正常人总外周阻力的探讨

    目的 探讨重建心阻抗图测定正常人总外周阻力(TPR)和总外周阻力指数(TPRI)的正常值.方法 先用重建心阻抗图测定180例体检正常成人的心排血量,进而计算TPR 和TPRI,分性别、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TPR和TPRI都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同一年龄组内女性的TPR高于男性(P<0.05),但对于TPRI,男女之间基本一致(P>0.05);TPR的正常值<1650 dyn·s/cm5,TPRI的正常值<2650 (dyn·s/cm5)·m2.结论 重建心阻抗图测得的总外周阻力能够反映人体正常和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胡爱荣;洪文钦;肖伟;陈南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与非妊娠黄体囊肿的超声对比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2008年本院妇产科诊治的宫外孕患者26例,年龄19~43岁.其中不孕症19例(73.1%),带环输卵管妊娠2例(7.7%),结扎后输卵管妊娠1例(3.8%),其他4例(15.3%).

    作者:程有生;喻敬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肺癌组织中p16、cyclinD1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肺癌组织中p16、cyclinD1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0例肺癌组织标本中p16、cyclinD1与Ki-67表达情况,并与正常黏膜标本对照.结果 肺癌组中p16表达阳性率为58.8%,对照组阳性率为60.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及对照组cyclinD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5%、6.7%;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34±21.17)、(8.47±13.6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肺癌中cyclinD1与p16的表达呈负相关(r=-0.608,P<0.01).肺癌中Ki-67的表达,p16阳性组显著低于p16阴性组、cyclinD1阳性组显著高于cyclinD1阴性组;p16的低表达和cyclinD1的高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密切相关.结论 在肺癌细胞周期G1/S期调控机制中,cyclinD1作为细胞周期G1/S期调控的正向因子促进细胞增殖;p16具有抑制cyclinD1的作用,从而阻止细胞周期G1/S期的转变,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徐全;徐雯;陈艰;柳阳春;张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药膳饮食对严重烧伤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药膳饮食对严重烫伤大鼠免疫功能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健康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成烧伤药膳喂养组(药膳组,n=30)、烧伤肉汤喂养组(肉汤组,n=30)、烧伤常规喂养组(常规组,n=30)和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10).药膳组、肉汤组、常规组制作30%TBSAⅢ度烫伤模型,于伤后第3、7、14天各取10只,在无菌条件下取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 药膳组、肉汤组、常规组伤后第3、7、14天的CD3+、CD4+、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明显增高,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肉汤组、常规组比较,药膳组伤后第7、14天的CD3+、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严重烫伤大鼠免疫状况发生了明显改变,药膳饮食可以改变烫伤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提高NK细胞活性,从而改善严重烧伤后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罗锦花;詹剑华;严济;游浩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青藤碱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青藤碱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青藤碱对D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DN组(D组)及青藤碱治疗组(S组),每组15只.S组在成模后皮下注射青藤碱20 mg/(kg·d);D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共给药6周.每2周观察大鼠体质量、血糖及24 h尿蛋白排泄量的变化;每组每2周随机处死3只大鼠,取血标本测肌酐(Scr);取肾组织光镜观察病理改变,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 随着病程的延长,D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慢、24 h尿蛋白排泄量大、Scr水平高、TGF-β1 mRNA表达水平高,与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组大鼠体质量、24 h尿蛋白排泄量及TGF-β1 mRNA表达水平与D组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Scr水平及光镜下病理改变有所好转,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大鼠肾组织TGF-β1 mRNA表达水平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及Scr水平呈正相关(r=0.892,P<0.01;r=0.845,P<0.01).结论 青藤碱可通过下调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水平,对DN大鼠的肾脏起保护作用.

    作者:周阳;刘德华;高艳;陈钦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CD24和CD133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癌干细胞标记物CD24、CD133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50例前列腺癌、1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10例骨转移灶,2例肺转移灶,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CD24和CD133染色方法为Envision.结果 前列腺癌病例CD24、CD133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P<0.05或P<0.01),转移灶CD24、CD133表达与相应原发灶呈现高度一致性(P>0.05);CD24和CD133在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为8~10分的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Gleason评分为5~7分的癌组织(P<0.05),Gleason评分为5~7分的癌组织明显高于Gleason评分为2~4分的组织(P<0.05).CD24和CD133在10例骨转移和2例肺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P<0.05).结论 CD24和CD133表达可能是反映前列腺癌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癌干细胞标记物,检测前列腺良性病例CD24和CD133表达水平对预防和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明超;曹润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种改良小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小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方法 无菌环境下采取雄性新生SD大鼠(24 h内)全脑,清洗、剪碎,以0.25%胰蛋白酶消化,200目滤网过滤,混合培养.9 d后,利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代替传统机械振摇纯化分离小胶质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D11b/c的表达情况,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结果 改良方法可获得高产量和高纯度的小胶质细胞.显微镜下可见刚贴壁的小胶质细胞多为圆形,边缘不规则;培养4~5 d后小胶质细胞形态多呈阿米巴样,折光不均.结论 该方法步骤简便,可有效地提高小胶质细胞的产量和纯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研究与小胶质细胞相关的疾病提供了基础.

    作者:聂菁;李耀斌;周明;吕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对实验犬心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实验犬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实验犬30只,按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剂量不同分为6组,每组5只:A组(瑞芬太尼5 μg/kg)、B组(瑞芬太尼10 μg/kg)、C组(瑞芬太尼15 μg/kg)、D组(瑞芬太尼30 μg/kg)、E组(瑞芬太尼60 μg/kg)、F组(瑞芬太尼90 μg/kg).全身麻醉后待有创动脉压(MAP)、心率(HR)相对稳定,给予瑞芬太尼静脉注射(注药时间>1 min),观察6组犬HR、MAP及SpO2变化.结果 各组犬注药后HR下降至低数值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MAP、SPO2变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对实验犬HR有明显影响,但HR下降呈自限性.

    作者:雷恩骏;唐淑新;徐琳;刘征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CO2气腹压对老年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老年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不同CO2气腹压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LC术老年病人42例,随机分成A、B2组,每组12例.A组气腹压维持在1.2~1.6 kPa,B组气腹压维持在1.8~2.2 kPa,观察2组病人气腹前、后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结果 2组病人气腹前呼吸、循环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气腹后,2组气道顺应性均明显下降,循环各参数(HR、MAP及CVP)和呼吸未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则明显升高,与气腹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或P<0.01).气腹后B组呼吸及循环各参数变化与A组比较均有明显变化(P<0.05).放气后10 min,2组呼吸及循环各数基本恢复正常,与气腹前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O2气腹压力越大,对病人呼吸、循环的影响越严重.因此,对老年病人应严格控制好气腹压力,以提高LC术的安全性.

    作者:潘国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S-1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S-1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43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2例采用S-1联合紫杉醇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5-Fu联合紫杉醇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评定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9.09%和2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7.3%和6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口腔炎等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1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曾永林;陈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颞叶癫发作间期脑血流与发病年龄及病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颞叶癫发病年龄及病程与发作间期脑血流的相关性.方法 将19例颞叶癫患者根据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结果分为2组:右侧性放电组9例,双侧性放电组10例,2组患者均在发作间期行头颅CT灌注成像检查,计算每例患者双侧颞叶脑血流量(CBF)以及2组CBF的不对称指数(AI).结果 19例患者头颅CT平扫均无异常.右侧性放电组发病年龄与AI无明显相关性(r=-0.611,P=0.081);病程与AI呈负相关(r=-0.780,P=0.013);双侧性放电组酸发病年龄和病程与AI均无明显相关性(r=0.354,P=0.316;r=-0.542,P=0.106).结论 右侧性放电的颞叶癫患者发病年龄对脑血流低灌注程度的影响不大,而病程与低灌注程度呈正相关;双侧性放电患者发病年龄和病程与低灌注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陈淦;张明;张胜睿;赵晶;罗新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正畸乳胶牵引圈力值衰减的试验研究

    目的 探讨3种正畸乳胶牵引圈在不同条件下力值随拉伸时间的衰减规律.方法 选择临床正畸常用的3种圈内径(3/16、1/4、5/16)英寸的乳胶牵引圈,用Instron万能材料力学实验机测量这3种圈内径的乳胶牵引圈内径分别拉伸到20、30、40、50 mm时的初始力,保持上述4种拉伸长度,将它们置于25、37、60 ℃的人工唾液中,测定它们在拉伸4、12、24、72 h时的力值.结果 乳胶牵引圈力值均在加力初始的4 h内衰减快,4~72 h内衰减趋于稳定;高温显著加速乳胶牵引圈的力值衰减;在20~50 mm拉伸长度下,随着拉伸长度的增加,乳胶牵引圈力值衰减的速度依次增加;圈内径越大,乳胶牵引圈力值衰减的速度越慢.结论 圈内径越大,乳胶牵引圈力值衰减速度越慢.一般的口腔活动造成的乳胶牵引圈拉伸长度的增加对其力值衰减的影响不大,但患者应避免大张口.

    作者:胡月华;葛红珊;吕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利用PSG评估CPAP和Auto-CPAP对不同程度OSAHS的治疗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与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Auto-CPAP)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时的选择性应用.方法 60例轻中度(AHI≤40)OSAHS患者和60例重度(AHI>40)OSAHS患者分别接受CPAP和Auto-C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时PSG参数变化.结果 轻中度OSAHS患者应用CPAP治疗较应用Auto-CPAP治疗睡眠结构明显改善(P<0.05);重度OSAHS患者应用Auto-CPAP治疗较应用CPAP治疗的睡眠结构明显改善(P<0.05).包括睡眠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觉醒次数(WASO)、浅睡眠(Ⅰ期+Ⅱ期)、深睡眠(Ⅲ期+Ⅳ期)及REM期睡眠各占总睡眠时间(TST)的比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 SaO2)、夜间低血氧饱和度(L SaO2)的变化.结论 轻中度OSAHS患者选择应用CPAP治疗的效果优于应用Auto-CPAP治疗的效果.重度OSAHS患者选择应用Auto-CPAP治疗的效果优于应用CPAP治疗的效果.

    作者:岳英明;孟琨;邱小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金水宝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气道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金水宝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重塑、气道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卵蛋白为过敏原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慢性哮喘气道重塑的模型.将4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布地奈德组(C组)、金水宝正常剂量组[D组,310 mg/(kg·d)]、金水宝高剂量组[E组,620 mg/(kg·d)],每组8只.造模5周后行药物干预.造模12周时观察指标: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的细胞计数与分类,②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③肺组织病理观察:进行支气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及杯状细胞增殖评分,测定支气管壁的平滑肌面积、胶原沉积面积,及肺组织TGF-β1的积分光密度值(IOD值).结果 A、C、D、E组的气道重塑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或P<0.05),以E组改善明显,且E组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气道炎症指标亦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SOD活性与MDA含量呈负相关(r=-0.869,P<0.01),支气管壁的胶原沉积面积与MDA含量、BALF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r=0.594,P<0.01或r=0.414,P<0.01).结论 氧化应激是哮喘气道重塑产生的机制之一.金水宝可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气道炎症(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及氧化应激水平,而改善或延缓气道重塑的发生.金水宝高剂量比布地奈德能更好地延缓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

    作者:王尧;况九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南昌市民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与态度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南昌市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为探索艾滋病干预模式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从南昌市8所民办高校中随机抽取3所学校的学生107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35.5%~96.9%,总体知晓率为70.6%;对艾滋病持积极态度的比例为15.5%~57.7%.14.0%的学生承认有异性性行为,1.5%的学生承认有同性性行为;近一次与异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38.4%,近3个月经常使用安全套者仅为25.8%.结论 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且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持积极态度的比例不高,性行为发生率相对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亟需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对非传播途径知识、相关政策,帮助树立积极的态度,形成良好行为.高校学生性行为活跃,可塑性较大,社会、学校应加以关注,积极引导,这对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炜;袁兆康;周小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