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胸部疾病的临床应用

曹敏;张勤;郭庆禄;洪庆山;刘永熙

关键词:数字化摄影, 双能量, 减影技术, 胸部疾病
摘要:目的 探讨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胸部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7例胸部疾患进行DR双能量X线摄影,分析DR双能量减影技术对病变图像质量、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本组37例患者所摄取的数字化双能量减影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软组织像对肺内病变、肺外非骨骼病变显示清晰率可达100%,均显著高于普通X线像(P<0.01,P<0.05).结论 DR双能量减影技术较普通X线像能更清楚显示病灶的影像特征,对胸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乳酸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乳酸水平测定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4年7月~2008年1月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进行对比研究,观察血乳酸水平对患者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升高组相比,正常组第3天APACHE Ⅱ评分、第5天白细胞计数和血清淀粉酶下降更为明显(P<0.05),禁食、腹痛、腹胀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5), 并发症(指休克、ARDS、肾衰、胰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发生率和1年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血乳酸水平可作为相对独立的判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曾琳;陈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5-Aza-CdR体外诱导人肺癌细胞株p16基因去甲基化

    目的 观察人肺癌细胞株H719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去甲基化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 诱导H719细胞株高甲基化失活的pl6基因重新表达的可能性.方法 MSP法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肺癌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应用不同浓度的5-Aza-CdR处理人肺癌细胞株H719,MSP法检测用药后细胞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用RT-PCR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p16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p16基因在人肺癌细胞株H719中启动子区呈甲基化状态,经过5-Aza-CdR处理后, p16基因启动子区呈去甲基化状态,并且其mRNA及蛋白恢复表达.结论 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是人肺癌细胞株p16基因失活的可能原因, 5-Aza-CdR能逆转p16基因甲基化状态.

    作者:王群;刘季春;曾尚干;曾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患病的糖尿病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糖尿病与原发性肝癌患病的关系,明确糖尿病(DM)相关因素对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同时期住院的原发性肝癌(n=256)与非肿瘤患者(n=652)与DM相关因素的关系及差异.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DM患病情况、DM家族史、原发性肝癌家族史、并发病情况、吸烟等生活行为以及血脂、血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PHC组256例中患DM者75例,占29.2%,对照组656例中患DM者121例,占18.6%,OR值为1.679(95%CI:1.256-2.8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7),提示有DM者患PHC的危险度增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DM家族史、冠心病、高血压、吸烟及血脂未进入方程,对原发性肝癌患病未见显著影响;DM及原发性肝癌家族史对原发性肝癌家族患病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DM与原发性肝癌患病存在相关性,DM增加了患原发性肝癌风险性,其是原发性肝癌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小菁;周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应用组织芯片研究sialyl Lewisx和CD44v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应用组织芯片研究sialyl Lewisx和CD44v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3例结肠癌组织中sialyl Lewisx和CD44v6的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指标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结肠癌中sialyl Lewisx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5%和82.5%,且晚期结肠癌明显高于早、中期结肠癌(P<0.05);sialyl Lewisx和CD44v6表达具有一致性,且与结肠癌的临床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预后有关(P<0.05) .结论 sialyl Lewisx和CD44v6的表达与结肠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sialyl Lewisx和CD44v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对于判断其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和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守毅;胡小云;张文昌;李里香;雷英;李从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绝经后子宫肌瘤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 对本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绝经后子宫肌瘤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子宫肌瘤中合并恶性生殖道肿瘤14例,占29.2%,其中子宫内膜癌8例,卵巢癌3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例,宫颈癌1例. 子宫肌瘤变性13例,占27.1%,其中玻璃样变性5例,黏液样变性4例,钙化2例,红色变性1例,脂肪变性1例.结论 绝经后子宫肌瘤合并恶性生殖道肿瘤及变性者明显升高.对于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应定期妇科检查,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作者:丁晓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孢素A血药浓度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的HPLC方法测定环孢素A的血浆药物浓度.方法 血样经多步处理后用BaiAn-C18柱(5 μm×250 mm×4.6 mm)分离;流动相为甲醇-已腈-水-异丙醇(25∶18∶57∶1.5,v/v);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70 ℃;检测波长为λ=208 nm.结果 环胞素A(CsA)血药浓度在50~2 000 ng/mL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0.998 0);环胞素A低检测浓度为50 ng/mL,方法绝对回收率为92.1%~95.7%,相对回收率为94.3%~99.8%,样品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可行,对于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检测,效果较好.

    作者:廖芸;沈友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正畸治疗与牙龈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进展

    在正畸治疗中,固定矫治器因其能够有效控制牙齿移动,故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因其粘固于牙齿表面,妨碍了刷牙及唾液流动等洁牙作用,致使附着在牙面及矫治器上的菌斑及食物残渣滞留,并形成菌斑盲区,不易清洁,从而改变了口腔内微生态环境,影响了牙龈健康.

    作者:张琛玮;邵益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一氧化氮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1-2].NO是生物体内一种结构简单的自由基气体,但其生物功能复杂,一氧化氮可作为介质、信使或细胞功能调节因子,调节循环、神经、免疫等系统的生理病理活动,如扩张血管、调节基因表达、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调节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白细胞趋化激活、增强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等.

    作者:何海蕾;唐维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MDCT)探讨肺动脉栓塞(PE)的影像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3例可疑PE患者,使用MDCT肺动脉血管造影(MDCTPA)检查,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后处理成像后综合分析.结果 确诊38例PE患者,均见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18例见肺梗死;20例胸腔的积液;3例见支气管动脉扩张;1例见右心室肥大.VR、MIP及MPR能多方位、形象直观的显示栓塞血管.结论 MDCT用于PE诊断,能够提供更多有用可靠地信息,指导临床及时、正确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左敏静;李晓;黄小宁;孟新萍;蔡炳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三种原代大鼠肝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

    目的 寻求一种高效、价廉的原代大鼠肝细胞分离方法.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胶原酶原位灌流法、改良二步胶原酶灌流法对大鼠原代肝细胞进行分离.比较3种方法所获得的肝细胞的产率、存活率、纯度及胶原酶的用量.结果 组织块法、胶原酶原位灌流法、改良二步胶原酶灌流法所获得大鼠原代肝细胞的产量分别(0.21±0.11)、(1.87±0.51)、(1.94±0.55)×108/只大鼠;存活率分别为(54.34±8.21)%、(85.18±4.90)%、(90.34±4.46)%;肝细胞纯度分别为(68.80±10.30)%、(85.12±2.87)%、(91.84±30.3)%;胶原酶用量分别为(17.38±2.13)、(78.75±20.83)、(31.2±12.46)mg/只大鼠.结论 相比于组织块法和胶原酶原位灌流法,胶原酶二步灌流法为一种经济、高效的原代大鼠肝细胞分离方法.

    作者:张丽芳;王萍;胡晓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CO2气腹对重症腹腔炎症大鼠TNF-α和IL-6的影响

    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比CO2气腹和开腹手术对重症腹腔炎症大鼠术后TNF-α和IL-6的影响,来探讨CO2气腹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Ⅰ组:开腹组;Ⅱ组:气腹组;Ⅲ组:重症腹腔炎症组.按Wichterman的盲肠结扎穿刺法制作大鼠重症腹腔炎症模型,进行开腹及气腹处理.分别于术前,术后8、24、48、72 h抽外周血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结果 Ⅰ组、Ⅱ组、Ⅲ组术前TNF-α、IL-6水平无差异.与Ⅰ组相比, Ⅱ组,Ⅲ组术后4个时间点TNF-α、IL-6显著降低(P<0.01).与Ⅲ组相比,Ⅰ组术后4个时间点TNF-α、IL-6均显著升高(P<0.01);Ⅱ组术后4个时间点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腹腔炎症状态下,CO2气腹减缓术后促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升高,较开腹手术更好地保护了免疫功能.

    作者:张小斌;王恺;李冬盛;邹书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VEGF/KD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Gleason评分之间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KDR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Gleason 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20例前列腺癌组织[按Gleason评分,将≥7分者列为高Gleason 评分组(n=12);<7分者列为低Gleason评分组(n=8)]、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HP)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normal prostate,NP)中VEGF、KDR的表达水平.结果 PCa中VEGF、KDR阳性表达率高于BPH及NP(P均<0.05),高Gleason评分组中VEGF、KDR阳性表达率(83.3%,91.7%)高于低Gleason评分组(37.5%、62.5%,P<0.05).结论 VEGF、KDR在前列腺癌中均为高表达,且与肿瘤的Gleason 评分密切有关.

    作者:程汉波;冯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与Bio-gide胶原膜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目的 本实验拟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分离、培养与鉴定的方法,探讨其作为牙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hMSCs,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将hMSCs与Bio-gide胶原膜进行体外复合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 梯度密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能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hMSCs.hMSCs可在Bio-gide胶原膜上贴附增殖,并复层生长.结论 hMSCs取材方便、创伤小;扩增分化能力强. hMSCs可作为牙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Bio-gide胶原膜可作为细胞生长载体.

    作者:宋莉;曲丰江;汪泱;王冰;戴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囊性听神经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囊性听神经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7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囊性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31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听力保留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30例,功能保留22例.无手术引起的死亡.结论 熟悉面听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囊性听神经瘤手术可以较好的保留面神经.

    作者:李洛;李东海;汪阳;曾而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价值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54例怀疑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实施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与支气管镜下手术情况对比,分析CT对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 54例患者均获清晰图像,45例异物部位与术中所见一致,异物咳出后检查3例,位移1例,假阴性5例.结论 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干辉;周立平;汪璟;陈振松;方先来;万志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小口径血管构建的回顾与展望

    临床上需要大量的小口径血管作为移植的替代物[1],人造材料(如涤纶、聚四氟乙烯)作为大口径血管移植替代物制造和应用中被成功使用.小口径血管的血流速度慢、血压低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实践证明6 mm以下口径的小血管替代物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主要存在急性血栓的形成、吻合处内膜增生、动脉瘤的形成、感染以及进展的动脉粥样硬化[2]等.

    作者:唐新华;黄玲;曾昭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命体征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术后在麻醉苏醒室的陪护.对照组按一般手术常规进行.记录两组手术患者在术前1 d(干预前)、干预后入手术室初及术后拔除气管插管1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结果 处理组的生命体征比对照组有明显好转,2组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减轻患者情绪的强烈波动,使得患者更好的耐受手术.

    作者:熊春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03年3月至2008年9月因脊髓型颈椎病施行手术并随访的患者62例,其中29例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髂骨植骨融合术,12例接受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21例接受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摄颈椎侧位X线片,JOA(17分)法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及术后疗效,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2例患者术前JOA评分5~12分,平均8.7分.术后2周JOA评分7~15分,平均l1.3分,平均改善率为31.3%.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JOA评分8~17分,平均13.8分,平均改善率为73.4%.前路手术患者融合率为91.7%.结论 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CSM患者脊髓症状,其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病程和压迫程度是影响CSM术后早期恢复效果的显著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技巧也是提高CSM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徐昊;万海武;万军;蒋宇平;江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和患肢护理.结果 移植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小腿疼痛缓解率为100%.缓解患者的冷冻感觉方面有效率为100%,间歇性跛行距离延长率为100%,保肢率为100%.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完善术前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完善各项评估检查,用药护理和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氧、患肢护理、预防感染、抗凝扩管、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患肢功能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杨玉金;颜兴伟;郑春艳;余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强化精氨酸肠内营养对烧伤患者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强化精氨酸肠内营养对严重烧伤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的影响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随机将30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精氨酸肠内营养组(A组)和标准肠内营养组(B组),A组16例接受强化精氨酸肠内营养治疗,B组14例接受标准肠内营养治疗,均连续使用14 d.观察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的变化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血常规:与用药前比较,A组患者用药14 d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②肝肾功能、空腹血糖:A组与B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在用药14 d后[(45.63±29.49)U/L,(35.07±16.20)U/L]均显著高于用药前[(21.00±15.25)U/L,(22.14± 17.47)U/L](P<0.05);两组患者天门冬酸氨基转氨酶、结合胆红素、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在用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血脂: A组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用药14 d后[(0.92±0.34)mmol/L]显著高于用药前[(0.75±0.29)mmol/L](P<0.05) ,而B组用药7、14 d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用药7、14天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胃肠道不良反应:A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与B组(21.4%)接近(P>0.05).结论 强化精氨酸肠内营养对严重烧伤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的影响小,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失为一种安全的肠内营养制剂.

    作者:徐成;郭光华;詹剑华;张红艳;张志安;王艳霞;方方;李国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