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及处理20例临床分析

马秀娟;赵岩岩

关键词:双胎, 死亡原因, 诊断
摘要:本文就我院近14年来20例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诊断方法及处理原则等进行分析探讨.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黑水缬草的生药鉴定

    目的:对黑水缬草Valeriana amurensis Smir.ex Kom.进行鉴定.方法:性状鉴定与显微鉴定.结果:描述了黑水缬草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结论:研究结果可作为黑水缬草的鏊别依据.

    作者:杨春荣;王桂艳;刘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尼可地尔预处理对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心脏缺血性疾病和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1986年Murry发现,反复短暂的缺血可以使心肌在后续的持续性缺血中得到保护,心肌梗死范围缩小,持续1~2h,称之为缺血预适应(ischemia preconditioning,IP)[1]本研究观察缺血预适应、尼可地尔预处理和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对尼可地尔预处理的影响,探讨尼可地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张海彬;赵锦程;李春海;关宝生;韩玉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视用户教育提高文献效能——我校大学生借阅统计分析引发的思考

    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用户,他们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和满足程度,是评价图书馆文献效能的依据之一.文章对大学生读者的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他们在利用文献资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重视用户教育,提高文献效能的观点.

    作者:林美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手术室护士对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手术前焦虑的干预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术前焦虑干预对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术前焦虑减轻程度的影响.方法:70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术前1天护士进行焦虑干预,对照组未进行术前焦虑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值、心率、血压及病人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实验组心率及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护士的干预有利于病人顺利接受手术治疗,同时也提高了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华英;齐弘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醋酸奥曲肽联合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善宁)联合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经检查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且有不同程度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随机分为两组,善宁联合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组32例,垂体后叶素治疗组30例,观察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的改变.结果:善宁联合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组较垂体后叶素治疗组止血率明显提高,平均止血时间缩短.结论:善宁联合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邵剑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腹痛3例鉴析

    急性腹痛是临床上常见症状,诊断较为困难.现将本院3例急性腹痛病例诊断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咬合创伤兔颞下颌关节的组织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咬合创伤对兔下颌髁突软骨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于一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备洞,粘接桩钉造成与对颌牙的急性牙合创伤,于各时间段取髁状实,常规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实验组髁突软骨出现退行性改变,髁突软骨层次排列紊乱,细胞数减少,纤维层、增殖层、肥大层变薄.结论:咬合创伤可导致髁状突软骨发生退行性病变,其变化程度与创伤因素作用时间、强度有关.

    作者:杨红岩;刘继光;王本才;迟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补气养血汤中黄芪甲苷含量

    目的:建立补气养血汤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203nm为检测波长,对补气养血汤中黄芪甲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此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95%,补气养血汤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不少于0.2198mg/mL,其保留时间为8.09min.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初步质量控制.

    作者:李艳翠;刘娟;牛效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脊麻硬膜外复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时脊麻左旋布比卡因剂量的探讨

    脊麻硬膜外复合麻醉(SECA)用于剖宫产时脊麻用药各家报道不一,本文比较三种不同剂量0.5%A等比重左旋布比卡因脊麻与硬膜外利多卡因复合以求左旋布比卡因的适合剂量.

    作者:王新程;曹丽萍;臧荣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生长抑索(somatostatin for Injection)是人工合成的环状十四氨基酸肽,其与天然生长抑素在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上完全相同.

    作者:于静;王秀梅;刘湘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β-C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细胞骨架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NP)时细胞骨架变化和β-胡萝卜素(β-C)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ANP组;B组,β-C处理组;C组,假手术组,采用Aho方法制作ANP大鼠模型,3组动物分别于30min、1h、6h、处死.以罗丹明-法罗丁(Rhodamine-phalloidin)进行肌动蛋白微丝(F-actin)染色,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值分析.结果:ANP早期就存在细胞骨架的急剧变化和F-actin含量降低.β-胡萝卜素缓解了F-actin细胞骨架的损伤.结论:ANP早期就有细胞骨架的剧烈变化,F-actin分布紊乱、含量降低.β-胡萝卜素缓解了细胞骨架损伤.

    作者:王烨;田桦;卓越;艾迎春;汪世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与恒速输注全身静脉麻醉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与恒速输注行全身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择期头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TCI组和恒速输注组,TCI组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全身静脉麻醉,恒速输注组行恒速输注全身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用药量,插管时及术毕停药不良反应.结果:TCI组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对较小.插管反应较轻.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全身静脉麻醉诱导更平稳,术中麻醉深度更易控制,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快而安静.

    作者:杨庆耿;汪飞;杜燕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益气敛汗法治疗自发性多汗症72例

    自发性多汗症是以全身或局部出汗异常增多为主要表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汗腺分泌功能亢进性疾病.

    作者:张成智;张雅梅;于艳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肛管器官外动脉的形态学观测

    目的:观察肛动脉的分支分布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随机选取成人尸体20具,婴幼儿尸体15具,红色乳胶灌注.解剖剥离,肉眼观察形态,分别测量.结果:肛动脉较恒定,主要起于阴部内动脉(88.6±2.8)%,是肛管的主要供血动脉;根据肛动脉的支数和来源不同,将其分为4个类型,9个亚型,以二支型和三支型居多;在两侧肛动脉之间,肛动脉与直肠上动脉及直肠下动脉之间均未发现存在器官外吻合.结论:肛动脉的外径介于0.9~2.4mm,平均(1.7±0.2)mm;内径介于0.5~1.4mm,平均(1.0±0.14)mm.源于阴部内动脉的肛动脉与原动脉间的下夹角介于30~70°,平均42.5±10.3°.肛动脉的角度、管径及起始住置等,均可满足介入治疗的需要.

    作者:林红霞;赵振富;苗智;钟震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儿川崎病60例护理体会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小儿时期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

    作者:陈卫红;钟晓丽;司玉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骶前、后孔的测量及意义

    目的:观察骶前、后孔为麻醉和针灸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80例成人骶骨标本,男32例,女48例,测量骶前孔下缘到骶骨下缘平面距离和骶前孔内侧缘到骶骨正中线距离,骶前孔横径和纵径,骶后孔中点到骶骨下缘平面和骶骨正中线距离,骶前、后孔平面间距离.结果:骶后孔中点对应于骶前孔的范围之内;骶前、后孔平面间距离:男性第1~4骶孔依次为(29.42±2.46)mm,(24.92±3.04)mm,(16.68±2.25)mm,(10±2.87)mm;女性第1~4骶孔依次为(26.64±2.24)mm,(21.24±1.81)mm,(15.26±2.74)mm,(9.46±2.57)mm.结论:经骶前孔阻滞盆部神经时,选择第2骶前孔较为理想;当针灸、麻醉时,进针深度不宜超过结果中数值.

    作者:韩曦;朱雪莲;王培军;欧叶涛;韩淑云;张东东;陈乃峰;尹兴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不同细胞外基质对神经干细胞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的细胞外基质对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寻找促使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佳细胞外基质,为NSCs定向分化培养及NSCs共移植体的构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和细胞克隆培养技术,从新生大鼠海马分离NSCs,进行体外扩增、悬浮培养、传代;将层粘连蛋白(LN)、Matrigel、多聚赖氨酸与NSCs贴壁混合培养14d;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NSCs的分化情况.结果:通过上述实验表明,在利用不同的细胞外基质混合培养时,LN组MAP2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多聚赖氨酸组和Matrigel组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LN组.结论:LN有助于NSCs向神经元定向分化,是NSCs共移植体较理想的细胞外基质.

    作者:齐志国;朱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超声对下肢淋巴水肿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水肿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超声诊断仪对水肿部位进行连续性扫察.结果:下肢水肿性疾病在彩色超声中具有特异性声像图表现,可明确诊断下肢淋巴性水肿.结论:超声在下肢淋巴水肿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进行本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文波;孙蕾;王剑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EGCG对顺铂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目的:研究EGCG单独或协同顺铂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HE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和Cyclins D1表达.结果:50μg/mL浓度的EGCG作用12h的抑制率为12.6%.400μg/mL浓度的EGCG作用48h的抑制率上升到78.3%.12h,50μg/mL的EGCG诱导细胞的调亡指数为8.3%;0.1μg/mL的DDP诱导细胞的调亡指数为6.7%;而两者合用诱导细胞调亡指数为13.7%(P<0.01).EGCG作用细胞后可显著抑制NF-κB和CyclinD1表达(P<0.05).结论:EGCG能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及诱导其调亡,并且对DDP有增敏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F-κB和CyclinD1表达而起作用.

    作者:邢天容;胡玉红;孙盛梅;卢北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并发症的影响

    脑梗塞属于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初发病时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发病后患者多伴有偏瘫,极易发生便秘、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作者:赫英贤;张丽娟;邵金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