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型半胱氨酸对核因子-κB活性及白介素6分泌水平的影响

刘中柱;李华;李振海;王振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白细胞介素6, NF-κB
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表达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正常志愿者静脉血分离并培养PBMC,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cy,培养不同的时间,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测定IL-6蛋白表达水平;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 (1)Hcy实验组IL-6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且IL-6水平随Hcy剂量升高而升高,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0~48h).(2)Hcy可诱导PBMC NF-κB活化,出现核易位.结论: Hcy能促进PBMC IL-6蛋白表达,并诱导NF-κB激活.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 探讨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总结本院 6 例囊性肾癌的诊断、治疗与随访.结果:囊性肾癌在超声、CT 及MR 的影像学表现的主要特点为囊壁厚、可呈多房分隔,可有附壁结节、可见不规则钙化,边缘不清晰,囊性占位性病变彩色多普勒检查囊壁或分隔上有明显的血流信号.CT增强扫描后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强化.MR检查T1WI像呈近似等信号,T2WI 像呈稍高信号的囊壁及分隔,增强表现其囊壁及分隔信号增强.术后病理证实全部为囊性肾癌.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综合运用超声、CT及MR检查,可以提高囊性肾癌的术前诊断率.

    作者:高景斌;孙华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排便的护理干预

    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胃肠功能低下,又长期卧床,极易发生便秘,从而引发猝死,临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科从2003年对86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了排便护理干预,减少了便秘的发生,并正确处理了患者的便秘,使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猝死率由原来的3.26%降为0,临床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万京梅;邹玉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的CT诊断与扫描技术

    目的:分析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CT表现,评价 CT对椎弓崩裂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55例腰椎椎弓崩裂患者,病人行反角度椎弓CT检查,将椎弓崩裂的裂隙与小关节的间隙同时展示在一个层面上为佳显示.结果:腰椎椎弓峡部崩裂均可见椎弓宽窄不一的低密度裂隙,边缘不规则,部分边缘可见骨痂或碎骨,椎管横径变小,前后径变长.结论:CT能明确诊断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采取反角度椎弓扫描,对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廖炯;胡元明;魏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郁症的临床观察

    郁症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失眠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反应性精神病等疾病的过程出现郁症.多数患者早期有失眠、烦躁、易激动,逐渐出现白天头昏,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入夜精神兴奋,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其他系统症状.中医辨证以思虑伤脾,心血亏损为主.目前多数采用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不少的副作用.笔者运用针刺治疗郁症有确切疗效,对针刺与黛力新治疗该症进行对照观察.

    作者:刘媛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耳穴埋豆的临床应用

    耳穴埋豆是一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采用中药白芥子、王不留或菜籽等,按耳穴位置埋在压痛点处,加以固定,可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可以调整脏腑功能和人体内分泌系统,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在祖国医学典籍中,关于耳穴治疗疾病的理论和治疗应用早已有所论述.如针刺耳轮治疗炸腮,针刺耳的背部治疗眼疾和皮肤病,手捏耳垂治小儿惊风等.近年来挖掘传统中医技术操作,耳穴埋豆在临床上广为应用,2003~2005年我们对住院患者应用耳穴埋豆法,解决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便秘、少寐,钠谷不香等问题,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欣;尚晓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实际应用体会

    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广泛应用,病理学研究产生了划时代的飞跃.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分为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铁蛋白技术、免疫金-银细胞化学技术、亲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等.不同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各具有独特的试剂和方法,但其基本技术方法是相似的,都包括抗体的制备,组织材料的处理,免疫染色,对照试验,显微镜观察等步骤.下面以美国Zymed公司CSA 试剂盒免疫组化染色步骤为例谈几点体会.

    作者:孟庆媛;刘东璞;郭梦凡;林明华;王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圣·约翰草提取物对45例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卒中抑郁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2例伴有抑郁障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8分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圣*约翰草提取物300mg/次,3次/日口服,连用8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进行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明显效果,对躯体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璇;李善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针吸细胞学诊断恶性黑色素瘤乳腺转移1例

    患者,女,38岁,因左乳腺无痛性肿块,于2005-11-10来我院门诊普外科就诊.触诊:肿物直径约1.5cm,活动欠佳,下部与深部组织粘连.肿物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吸取物外观:棕黑色粘稠液,涂片3张,自然干燥,瑞-姬氏染色(片号 05111016).镜检:大量成堆及散在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细胞形态特征:瘤细胞大小不一,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核圆形或椭圆形,偏位,染色质粒状,核仁大明显,可见双核瘤细胞;浆中充满黑色素颗粒,大小及粗细不均,大者如墨滴,小者如尘埃.为上皮细胞型[1].诊断:恶性黑色素瘤.

    作者:曲灿华;李升;陆景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α-(乙酰氧基)苯乙酰氯的合成

    目的:改进α-(乙酰氧基)苯乙酰氯的制备方法.方法:以扁桃酸为原料,经二步反应制得α-(乙酰氧基)苯乙酰氯.结果:制得α-(乙酰氧基)苯乙酰氯,总收率93%.结论: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便,收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作者:张玲;曲有乐;张环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分形理论在X光片图像边缘增强中的应用

    针对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X光片,为改善其胶片质量,清晰地显现病变特征.我们根据分形几何学的原理,采用频域法计算图像的分形维值,根据Ds值的变化达到边界检测和增强的目的.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图像与原图像相比,不同结构的边界有了明显增强,特别是图像中的结核干酪样坏死空洞清晰可辨,应用分形理论对医学图像进行处理明显改善了图像的质量.

    作者:白建明;王之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3,5-二氯-4-吡啶酮乙酸的合成

    目的:以4-吡啶酮为原料,合成头孢西酮中间体3,5-二氯-4-吡啶酮乙酸.方法:4-吡啶酮与次氯酸钠迅速合成3,5-二氯-4-吡啶酮,再与一氯乙酸脱HCl制得3,5-二氯-4-吡啶酮乙酸.结果:制得3,5-二氯-4-吡啶酮乙酸.结论:该方法合成的目标产物纯度99.5%,收率89%.

    作者:张环宇;曲有乐;周淑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的临床分析

    腹膜后纤维化是以腹膜后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伴纤维组织进行性增生为特征,其中以输尿管周围纤维化粘连,包绕压迫上尿路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衰竭为常见.由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早期诊断困难,所以提高该病早期诊断率和寻找有效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疾病转归,现总结如下.

    作者:郝鹏;冯亚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临床疑为鼻部占位病变的患者30例60侧鼻腔,分别进行CT仿真内窥镜检查(CTVE)、硬管内窥镜检查(RE),将两种检查方法所得显示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利用Wilconxon W test 和X tes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VE与RE对鼻腔解剖结构和占位性病变的显示有良好的一致性,可完整显示鼻腔内大部分未受侵犯的结构及大的病变,但无法显示粘膜和病变的颜色,有时会遗漏较小的病变. CTVE较RE更好地显示鼻窦的解剖结构和鼻窦内的占位性病变而不需要破坏窦壁. 结论:CTVE的影像与RE相似,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性、多入路方式及多观察方向的特点.在鼻腔病变的诊断上,CTVE可作为RE一种补充手段;CTVE对鼻窦病变的诊断较RE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一种主要手段应用于临床.

    作者:朱光宇;杨月娥;刘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固定不良修复体的拆除分析

    目的分析固定不良修复体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科近1年来拆除固定不良修复体90件进行分析,其中固定桥修复体58件,桩冠4件,全冠12件,口内捆绑钢丝加自凝树脂捏塑16件.结果基牙疼痛或并发根尖炎、根尖周脓肿、间隙感染的共60例,占拆除的修复体总数的66.7%;牙龈发炎、溃烂,牙周炎,粘膜病19例,占总数的21.1%;因颞下颌关节疾病来就诊而拆除的2例,占2.2%;不美观和口臭4例,占4.4%;不良修复体折断5例,占5.6%.结论固定不良修复体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适应证选择不当、操作不当、修复完成后的维护不当等,以及街头牙医和旅社无证牙医制作的修复体,针对拆除原因提出预防方法.

    作者:杨俊玉;孙雪梅;孙德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理干预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三腔两囊管压迫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2例肝硬化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2例采用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紧张程度,插管耐受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紧张程度,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而对恶心效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接受三腔两囊管压迫术治疗的患者遵医行为及消除紧张有重要作用,可显著提高置管的成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纪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浸润性突眼42例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甲亢浸润性突眼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42例甲亢浸润性突眼病人,采用眼睛护理,131I,泼尼松/甲泼尼龙,环孢霉素,甲状腺片/ L-T4,β-受体阻断剂等综合疗法.观察1年以上.结果: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甲亢浸润性突眼能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

    作者:刘红艳;张景玲;高升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微波治疗在小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应用

    我院收治的烧伤病人较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小面积深度烧伤,有些Ⅲ°烧伤面积甚至变成慢性溃疡性烧伤创面经久不愈.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更好的外用药物促进创面愈合,后往往是创面肉芽形成,不得不采用手术植皮,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经济负担.我们近年来采用先进的微波治疗技术治疗小面积深度烧伤,能够加速创面愈合,一般小面积深度烧伤能在2~3周左右愈合.微波治疗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主要应用于胃溃疡的治疗,软组织挫伤以及肿瘤等疾病治疗,本课题是将微波治疗技术引进到烧伤创面治疗,为小面积深度烧伤等难愈合创面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我们选择了64例病人,包括深度烧伤及供皮区、肉芽等创面分成两部分进行疗效观察,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嵩峰;牟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香菇多糖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食用真菌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得早、但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的一类微生物.因其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1]、营养成分丰富、药用保健价值高[2]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有些食用菌中具有能抗癌和增强癌症患者抵抗力的生理活性物质,称为食用菌多糖,食用菌多糖的生理功能、化学结构以及构效关系正成为多糖研究的前沿阵地,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香菇多糖是研究的比较多的一类食用菌多糖.香菇多糖是香菇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作者:白玉静;佟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关于下肢深静脉造影技术的改进

    我院从2002年6月开始对电视监视下下肢深静脉造影的检查技术进行改进,至2005年4月共做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70例,通过实践,认为使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内皮素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内皮素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36例血压正常及38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30例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肾上腺髓质素、内皮素水平.结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内皮素较血压正常者升高.结论:胰岛素抵抗、血浆内皮素升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升高是体内血压自身调节、防止血压进一步升高的一种代偿性保护机制.

    作者:陈军;柴国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