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梅;刘杰;安珍玉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应该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本组病例术前给予病人调整饮食结构,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同时进行必要的食管冲洗及口腔护理,术后采取胃肠外营养与胃肠内营养相结合,并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等措施预防吻合口瘘.结果:通过上述预防性的护理措施,392例病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6例,发生率仅为4.2%,低于文献报道的平均水平.结论:通过综合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可有效地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马宝红;宋文玲;罗艳卓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自1997-09~2003-09用放射性同位素90Sr-90Y敷贴治疗皮肤血管瘤7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心绞痛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胆固醇且心电运动试验阳性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改善生活方式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辛伐他汀(40mg/d)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运动试验及血脂测定,对两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血TC、LDL-C显著降低(P<0.05),心电运动试验阳性率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有良好的降脂作用,能显著减轻心绞痛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运动诱发心肌缺血.
作者:范彦夫;谭秋波;齐建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上颌窦在临床上有其重要意义,较其它鼻窦易发生感染,肿瘤或外伤时,由于其位置特殊,领近组织器官易侵入上颌窦.
作者:李英洲;宋有文;杜凤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应用TNA液情况分析,对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对1999-01~2004-09静脉营养液配方并结合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营养液能提高危重患者的治愈率及手术成功率,能够促进病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结论:TNA 液可以有效保护与支持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维护细胞的正常代谢,参与机体的生理功能、免疫功能的调控与修复.TNA液配方应以个体化调整为基础,才能起到更安全、更有效的营养支持作用.
作者:李金梅;刘杰;安珍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杜仲与维拉帕米(Verapamil)联合应用对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方法:用半乳糖将2月龄小鼠制成衰老模型,然后分别灌服杜仲、维拉帕米及杜仲与维拉帕米合剂,30d后检测衰老小鼠肝组织中NOS、SOD活性并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杜仲与维拉帕米合用能够增加NOS、SOD活性,抑制肝组织细胞凋亡.结论:杜仲与维拉帕米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作者:栗坤;赵玉珍;路亚珍;王跃新;王淑香;谭宏;杨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治疗近视屈光不正并发便秘的疗效,方法:38例患者均以眼针疗法为主,配合体针疗法、配镜矫正.结果:治疗前后视力,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该方法是治疗近视屈光不正并发便秘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国芹;田树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牙周治疗对口服心痛定等药物导致的药物性牙龈增生疗效.方法:对34例口服心痛定导致的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和手术治疗后,进入牙周支持治疗18个月,记录菌斑指数(PLI)和牙龈指数(GI)与初诊时对照并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牙周支持治疗18个月后与初诊时对照PLI和GI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34例中较严重复发4例,复诊次数少于3次.结论:对于正在服用心痛定等降压药的患者,牙周支持治疗能够防止或减轻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复发.
作者:弓慧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新速度大大加快,这一切都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动力.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高校教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很强的业务能力,优秀的思想素质,丰富的文化修养,才能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
作者:吴淑叶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预防护理,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1996年后我院加强了针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预防护理,并与1996年前的病例进行对比.结果:484例中吻合口瘘44例,1996年后发生率由14.0%下降到5.6%,并发吻合口瘘的死亡率由53.6%下降到12.5%.结论:加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护理,是减少吻合口瘘形成,促进瘘口愈合的关键措施.
作者:孙艳;林春;李凤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改良疏松结组织撕片制作方法.方法:大鼠腹腔注射苔盼蓝两次,麻醉状态取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用醛复红一亮绿-橘黄G复合染色.结果: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疏松结缔组织撕片,在镜下能清楚区分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结论:此种染色方法经反复操作证明具有特异性强,对比清晰,结果稳定等特点,适于大批教学标本的制作.
作者:刘月霞;王景霞;付纯芳;李尧;张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本文作者对1998~2003年收治的38例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及40例采用YL-I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的高血压基底节大量出血有或无脑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着重对其两组的死亡率及其30d后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田振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龄小鼠肝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增龄性改变和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 pigment,SYP)对肝线粒体膜抗衰老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老、中、青不同年龄组小鼠肝线粒体匀浆中磷脂主要成分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氨(PE)、心磷脂(CL)的相对含量,来研究不同剂量SYP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肝线粒体磷脂PC、PE和CL的相对含量老年组低于青、中年组,大剂量SYP可使老龄组磷脂含量恢复至中年组状态.结论:红花黄色素通过抑制肝线粒体磷脂的脂质过氧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作者:江旭东;孙佳彬;李晶;孙洁;欧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褥疮是由于病人长期卧床,局部受压,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营养不良,常见于昏迷、瘫痪、极度消瘦、年老、体弱患者.临床通常采取敷料换药法治疗,但往往病人神志不清,烦躁,大小便失禁,治疗护理上十分困难.我们中医院多年来采用自制中药膏剂九华膏治疗护理临床褥疮病人,取得了明显疗效,现将1例骶尾部巨大褥疮病人的治疗方法、护理过程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杰;李金梅;周庆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改善鼻孔大、鼻部宽、鼻翼肥大,提出矫正鼻翼肥大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鼻孔、鼻翼、鼻部不同部位的肥大,分别采取鼻部纵向缩小及横向缩小鼻翼、缩小鼻孔周长的术式来达到修复的目的.结果:20例患者3个月~2年的时间,经过鼻翼缩小手术,鼻部外观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获满意效果.结论:通过鼻部纵向、横向鼻翼修复,不但矫正了鼻翼肥大、缩短鼻翼长度,同时使鼻孔不再宽大,此手术起到一举三得的作用.
作者:杜晓岩;宋任游;李佳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孕妇夫妇进行ABO、Rh血型检测,鉴定孕妇血清中抗体效价及抗体特异性具有重大意义,母亲与胎儿的ABO血型、Rh血型及其它血型系统不配合,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病,严重时可导致死胎或习惯性流产.我科自2000-07~2004-07 对173例孕妇产前ABO和Rh血型抗体免疫学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肇晓光;王凤霞;刘芳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开展婴幼儿定期体格及智能随访工作,并施行早期干预.方法:体格发育采用国际通用的WHO推荐的NCHS标准.智能发育按照鲍秀兰编写的<挖掘儿童潜能始于0岁>中的0~3岁教学大纲进行测试及训练.结果:定期进行体格智能随访的婴幼儿4个月体格发育指标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均高于对照组,智能发育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婴幼儿定期体格智能随访能促进婴幼儿体格及智能发育.
作者:张爱君;陈晓梅;霍晶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5次与4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控制疗效.方法:将Ⅰ型糖尿病和血糖难控制的Ⅱ型糖尿病(空腹血糖≥11.1mmol/L和(或)餐后2h血糖≥16 mmol/L)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对照组)采用 4次胰岛素注射即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加三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B组采用5次胰岛素注射即早晨、睡前各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加三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法,血糖达标后观察两组所用时间、速效胰岛素在胰岛素总量的比例及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血糖达标时B组所用时间少于A组,速效胰岛素的比例小于A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小于A组.结论:5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的控制明显优于4次胰岛素强化治疗.
作者:邢立志;江润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胃镜检查的相关因素.方法:在检查前进行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的宣教.结果:2001~2003年行胃镜检查1140例病人均顺利,无一例并发症.结论:让受检病人了解相关知识,密切配合,做好心理护理是检查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临床安全性.方法与结果:70例符合轻中度慢性心衰标准的患者,综合治疗基本相同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加用卡维地洛3.125mg每日2次,每周递增1次,直至大的耐受剂量,6个月明显改善,LVEF增加,住院次数减少,较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不良反应少,心胸比率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陶非;张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