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亚明;李民;严国标;林倩君;王燕霞;朱春兰
肿瘤发生、发展是个多基因、多步骤相互作用的过程,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及其编码产物的错误表达,以及DNA的损伤修复系统缺陷等在细胞的恶变及增值中有重要作用.结直肠癌的预后由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和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决定,而肿瘤的起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决定了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的生物学特性.肿瘤的转移是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参于调节的复杂过程,通过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过度表达,以及一系列基因产物的参与,这涉及到肿瘤细胞的遗传密码、表面表达、粘附能力、侵袭力、抗原性、产生局部凝血因子或血管生成的能力、分泌代谢功能以及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及间质相互关系的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过程.显然,在这一多元调控系统过程中更深入的研究结直肠癌的分子改变特征,能够为判断其预后找到更好的分子生物学相关指标,对结直肠癌的进一步治疗、提高疗效有着重大意义.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在结直肠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发现有些分子生物学的改变对预后的判断有积极意义.现就近年来部分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朱荣涛;杨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本研究是探讨丹参酮对离体肺保护的作用.方法以离体兔肺模型为肺保护实验对象,以肺动脉灌洗再次肺动脉灌注为实验方法,以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LPD液行肺动脉灌洗和保存,另一组用丹参酮加LPD液组成实验组,用同样的方法灌洗和保存.保存18 h后,观察病理形态、含水量以及测量NO(一氧化氮)、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及MDA(丙二醛)的含量.结果肉眼见组织新鲜红润,部分组织充血、水肿及淤血;光镜下两组的肺泡、支气管及毛细血管结构完整,高倍视野下对照组较实验组肺泡上皮及毛细血管上皮细胞肿胀、肥大,少部分组织可见肺泡内有红细胞渗出、间隔增宽等.实验组的含水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肺组织中的NO及SOD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能清除氧自由基,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较明显的减轻肺的再灌注损伤.在LPD液中加入丹参酮,能够对离体肺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离体兔肺再灌注模型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作者:王永剑;张本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术后早期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比较.方法将三种不同的免疫抑制方案分别用于肾移植患者.A组:CsA+Aza+Pred、B组:CsA+MMF+ Pred、C组:FK506+ MMF+ Pred.根移植肾早期功能状态,统计A、B、C三组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发生率及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药物副作用等.结果在三组患者中比较,B组和C组移植肾1年存活率高于A组;C组的急性排斥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P《0.05).同时,C组的肝功能损害,肾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较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有更高的安全性,可减少急性排斥反应,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提高肾移植的存活率,有利于移植肾早期功能的恢复.
作者:何晓敏;戴澄;王平;张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和评价三种检测输卵管通畅性方法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0例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进行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造影术及腹腔镜下通美蓝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分别为72.58%,85.68%和98.50%.结论判断输卵管是否通畅,输卵管通液简便易行,可作为初筛;输卵管造影可作为输卵管通畅性检测的常规检查;而腹腔镜下通美蓝术是当今输卵管通畅性检验的金标准,同时具有诊断和治疗价值.但腹腔镜还不能替代造影术,必要时二种方法可以互相补充,使诊断更为准确.
作者:曹华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年来创伤性腹部外伤发病呈上升趋势,肝破裂较为常见,约占腹部损伤的15%~20%[1],肝脏又因其血运丰富,结构和功能复杂,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和胆汁性腹膜炎,死亡率和并发症都很高.有统计显示[2]:单纯性肝外伤死亡率约9%,合并多个脏器损伤和复杂性肝外伤的死亡率可高达50%.现就我院1996年6月至2005年10年间收治的146例创伤性肝破裂治疗情况做一回顾性探讨.
作者:郑林辉;黄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用单管多重聚合酶链技术(mPCR)检测江西省缺失型á-Thal基因.方法用单管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检测-SEA、-á3.7和-á4.2缺失型á-Thal基因.结果用mPCR技术可检测-SEA、-á3.7和-á4.2.12例江西籍á-Thal检出-á3.74例(33.3%)、-á4.22例(16.6%)、-SEA 1例(8.3%).三种突变占12例缺失型á-Thal基因57.9%.末定型6例.结论 mPCR是一种简单、省时、经济、准确的检测3种常见á-Thal缺失基因的方法.
作者:章英;毛江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目的:探讨bak基因过度表达在膀胱癌EJ细胞凋亡途径中的作用以及对阿霉素的可能的增敏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脂质体法,膀胱癌细胞中转入bak/pcDNA3的设为实验组,空转pcDNA3的设为对照组,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ak在癌细胞中的表达,同时用阿霉素处理后,利用MTT法测出细胞生存率,进而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阿霉素的聚集量.比色法检测癌细胞内Caspase-3活性改变.结果脂质体法转基因后,bak的mRNA呈阳性表达,细胞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癌细胞Caspase-3活性增强 (P《0.05),细胞内阿霉素聚集量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 bak基因对阿霉素杀伤膀胱癌细胞具有增敏作用,但并非通过帮助阿霉素进入细胞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激活Caspase-3有关.
作者:刘迎;杨江根;肖克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PCOS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IR)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脂肪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I(TNFR2)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结合内对(TNFR2)mRNA照,半定量检测PCOS及其对照组脂肪组织TNFR2mRNA的表达.结果 TNFR2mRNA的表达在 PCOS肥胖组(0.83± 0.13,P<0.001〉)和PCOS非肥胖组(0.63±0.14,P<0.05)均显著大于非肥胖对照组(0.50±0.15),且以PCOS肥胖组升高更为明显(P<0.001),PCOS肥胖组与肥胖对照组(0.87±0.11)相比则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水平的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可通过上调TNFR2促进 PCOS者TNFa系统活性增强.PCOS两组肥胖组织 TNFR2mRNA的表达均较非肥胖对照组增强,且 PCOS肥胖组升高更为显著.
作者:魏明;甘文;樊有龙;邹叶青;熊玲娜;赖晓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tHcy的变化及与血清总胆固醇、TSH、FT4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酶免技术测定60例亚临床甲减患者与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tHcy的浓度,同时用生化和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和TSH、FT4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亚临床甲减组血清t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tHcy与胆固醇、TSH水平呈正相关,与FT4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血清tHcy可作为亚临床甲减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亚临床甲减预后的判断起一定指导作用,同时可能对判断甲状腺功能有辅助作用.
作者:薛冀苏;黄绵清;幸思忠;滕雅萍;谢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积极有效地治疗原发病,制酸和保护胃粘膜,加强支持疗法,补充和维持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改善周围循环,防止微循环障碍引起脏器功能紊乱,防止代谢性酸中毒.结果:23例颅脑伤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存活21例,死亡2例.结论:通过早期综合治疗,对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作者:欧阳义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162例子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组织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2003年11月~2005年9月在我院行LEEP治疗的162例住院患者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并与病理诊断和分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2例宫颈病变患者,其中慢性宫颈炎32例,CIN Ⅰ42例,CIN Ⅱ54例,CIN Ⅲ34例.其高危型HPV感染率则分别为18.8%、61.9%、83.3%和85.3%.高度CIN的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度CIN和慢性宫颈炎(P《0.05和0.001).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并随病变程度的加重,感染率增高.
作者:舒宽勇;熊树华;肖仲清;李隆玉;黄山鹰;张燕玲;汪灿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妊娠期间)上尿路结石并发肾绞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临床53例妊娠期间肾绞痛发作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和/或腔内手术干预进行综合诊治.结果 53例患者肾绞痛经解痉止痛输液等治疗基本能缓解,但对反复发作的肾绞痛行患侧双J管置入后均全部缓解.结论黄体酮、硫酸镁注射液对治疗妊娠期间肾绞痛发作既能舒张平滑肌解痉止痛同时又有保胎功效,临床效果可靠;对妊娠期间上尿路结石复发性肾绞痛的处理,行患侧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具有相对侵袭创伤性小、疗效确切之优点.
作者:余明主;俞伟国;侯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过程中出现呼吸肌麻痹的发生率及其护理要点.方法收集135例急性GBS的病例资料,对激素治疗组与非激素治疗组呼吸肌麻痹发生率进行x2检验分析.结果急性GBS患者在激素治疗中出现呼吸肌麻痹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激素治疗组(P《0.05 ).结论急性GBS患者激素治疗中易出现呼吸肌麻痹,在临床护理观察中特别应注意呼吸麻痹的早期观察并采取积极吸痰措施.
作者:黎茶珍;王霞;曹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低血钠与顽固性呃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例顽固性呃逆患者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钠值,并先后以非补钠(维生素B1、B6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位注射及氯丙嗪稀释静脉注射)和补钠的方法进行自身对照治疗,比较疗效.结果 12例均有急性低血钠[(120.10±2.40 mmol/L)].其中66.67%为重度低血钠,33.33%为中度低血钠.补钠治疗治愈率83.33%,总有效率100%.非补钠治疗治愈率0%,总有效率66.67%.二者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值均《0.01).结论急性低血钠可致顽固性呃逆,补钠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朱福婺;张宝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 FIP200( FAK-family interacting protein of 200 kDa )对细胞外基质成份诱导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粘附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纤连接蛋白(finbronectin,FN)诱导培养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粘附迁移,以FIP200反义寡核苷酸(ODN)经脂质体转染细胞;以计数法测定细胞粘附率,以损伤实验测定细胞迁移速度,以Western blot 检测FIP200和FAK蛋白表达水平;以免疫共沉淀检测FIP200和FAK结合情况和FAK磷酸化程度.结果与40 mg/L FN组相比,经脂质体转染了FIP200反义寡核苷酸的气道上皮细胞粘附率和迁移速度明显增高,FIP200表达水平显著降低,FAK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与FIP200结合的FAK显著降低, FAK酪氨酸磷酸化程度明显增高.结论内源性FIP200和FAK的结合抑制FAK的活化,从而抑制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粘附和迁移,内源性FIP200作为FAK的抑制剂而存在;FN能够促使FAK和FIP200结合的解离而活化FAK,从而促进细胞粘附和迁移.
作者:许丽;杨应周;谭卫国;吴清芳;张玉华;罗育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胆道疾病合并肝硬化术中大出血经验及教训.方法 1990~2005年期间经治的11例胆道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术中大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肝硬化原因:慢性乙型肝炎9例,血吸虫肝硬化2例.手术方法:单纯胆囊切除7例,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2例,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术+附加胆囊切除2例(无痛型胆囊结石),手术时机:急诊手术3例,择期手术8例.出血部位:胆囊床出血5例,胆囊管周围曲张静脉4例,胆总管周围曲张静脉出血2例.出血量:1 300~6 800 mL,平均3 200 mL.止血方法:胆囊床缝合止血5例,压迫止血+缝扎6例.术后再出血诱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结论合并肝硬化的胆道手术的选择应该慎重,应该视为高风险手术,预防为重要,胆囊床出血应用大肝针平行胆管方向缝扎止血,胆管周围出血以压迫止血为主,看准出血部位再缝扎止血,必要是阻断肝门后缝扎止血.严重肝硬化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手术可选择其他手术方式,如保胆取石.
作者:刘峰;陈范昶;曾小明;陈帆;余明主;钱红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钩钛钢板、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优缺点和适应症.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锁骨骨折患者55例.按Robinson分类:2B1型9例、2B2型27例、3A1型3例、3B2型16例,其中存在多发损伤11例.应用重建钢板固定22例,锁骨钩钛板固定17例,1/3管型钢板固定3例,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固定13例.根据骨愈合时间、愈合质量、肩关节功能等情况综合评价疗效.结果 55病例均有跟踪随访,随访时间为4~60个月,平均为21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个月.2例出现畸形愈合,无感染或骨折不愈合.38例肩关节功能评价为优,17例为良.疗效评价:优31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88%.结论对于锁骨骨折,手术治疗能够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功能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疗效满意.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相应的钢板固定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丘宏伟;刘胜平;李远景;刘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半枝莲胶囊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活细胞计数法、MTT法、集落形成试验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人宫颈癌Hala细胞及人胃癌细胞的体外抑瘤作用.结果复方半枝莲胶囊对上述三种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曲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三种人癌细胞降解MTT半数抑瘤浓度(IC50)分别为1.05 mg/mL、0.75 mg/mL、1.08 mg/mL;对三种人癌细胞的集落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抑制率分别为45.16%、68.42%、45.31%.结论复方半枝莲胶囊体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曾莉萍;林明宝;舒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Borna病病毒(BDV)感染与人类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FQ-nRT-PCR)检测了15例MM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BDV P24基因片段.结果 15例MM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组PBMC均未检测到BDV P24基因片段.结论 MM与BD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杨泽松;陈建斌;刘琼;牟君;赵立波;谢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极化液严格控制血糖对严重烫伤大鼠感染炎症和体重的影响.方法 30%的体表面积Ⅲ°烫伤大鼠80只, 随机分为极化液组(n=20)、胰岛素组(n=20)、葡萄糖组(n=20)和盐水对照组(n=20).极化液组和胰岛素组严格控制血糖到正常参考范围,观察不同组伤后1、3、5、7 d空腹血糖、血浆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2周后体重变化.结果极化液组和胰岛素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空腹血糖、血浆内毒素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盐水对照组(P均《0.01),葡萄糖组均明显高于盐水对照组(P均《0.01),极化液组和胰岛素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均》0.05).极化液组大鼠伤后2周体重明显高于盐水对照组(P《0.01),而胰岛素组和葡萄糖组与盐水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科学使用极化液/胰岛素严格控制高血糖,可降低创伤后炎症反应.加大胰岛素剂量,补充葡萄糖可改善机体营养.
作者:王占科;雷万生;刘龙燕;熊晓平;刘学广;汪仕良 刊期: 2006年第03期